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如何融入中国画写意

如何融入中国画写意

发布时间:2022-10-07 12:47:27

Ⅰ 中国写意人物画技法是什么样的

因性别与年龄的不同,画法也略有不同。一般的画法是头部可用浓墨,也可用淡墨,也可浓淡并用,这要依据具体人物与环境而定。在勾勒面部与五官时,可按结构,也可略微结合一定的明暗关系来处理。勾画后,可稍以淡墨渲染,如眼角、眼眶、鼻底、嘴角、唇中线、下巴等处,渲染以少为好,不要留笔触。

人物的手、足较为难画,尤其手更难一些,画时只要抓住指尖、指中关节及基部关节等处的基本形,手指就可画好。同时注意性别、年龄、质感的不同。如女性的手,柔软而有弹性,男性的有力、沉厚。脚的画法,基本上同手的画法一样,但用笔可比手更粗实些。

衣服画法,浅色衣服,用勾勒法。深色衣服,用没骨泼墨法。用勾勒法时,较薄织物,用线可略细些,坚挺些;较厚织物,用线较粗壮些。这样可表现出不同质感。要注意表现结构的衣纹。不是结构衣纹,可大量省略,同时要注意衣纹的组合与疏密关系。

着色,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人物画的色彩,基本上用浓淡的固有色。女性以朱磦为主,男性以赭石为主,面色白些的可适当调粉。写意人物着色,一般情况下,水分宜大些,色彩淋漓渗化,使色墨融为一体。

Ⅱ 不会欣赏中国写意画,怎么办

相对于细致缜密的工笔画,写意画则似乎显得凌乱粗糙、恣肆纵放。其实所谓写意,是要求用极简练概括的笔墨,来描绘出物象的形神,表达一种抽象的意境。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不仅要画出物象的外在形貌,而且要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写意画由于对物象内在精神特征的强调,外在的形似就显得相对次要。形体、颜色等都可以夸张、简化。所以不论红花绿叶、青山绿水都可用水墨来画。多少年来,水墨的梅、兰、竹、菊等似乎都较色彩画更具生命力。苏东坡曾以红色画竹,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东坡说:世上又哪有墨竹呢?显然在苏东坡眼里,颜色的是与非,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竹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要抓住物象的特性气质,必须长期观察,对所画对象非常熟悉。同时必须经过高度概括,去粗取精,才能将客观对象提炼成艺术形象,虽然简练,却更集中,更典型,更具艺术魅力。至此,画家胸有成竹,胸罗丘壑,纵笔写就,恰到好处。因此,写意画看似简略,其内在的蕴含却是极为丰富的。

写意画一般画在生宣纸上,由于生宣纸的渗化力很强,就要求利用好水分,掌握笔墨的轻重快慢、干湿浓淡,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艺术形象。

所谓“不似之似”是说形象虽不是十分逼真,而精神特征却更为突出。齐白石画虾脚与真虾不符,却比真虾更加概括,因而也更有魅力。

写意画较之工笔画更强调书法性。书法上的修养直接对绘画产生影响。晚清画家吴昌硕学画较晚,但其书法上的成就决定了其绘画的成功。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绘画线条的图劲,石涛用笔的恣肆,金农的拙重均可从他们的书法上找到一致之处。

中国绘画强调诗画结合、状物抒情,好的题句能使画的内涵升华。钱松岩以江苏常熟农田为蓝本,作画命名“常熟田”,寓年年丰收之意,一语双关。徐青藤画水墨葡萄,题句以“闲抛闲掷”的“明珠”自喻,慨叹怀才不遇的遭际;郑板桥喻萧萧之竹为“民间疾苦声”,表露了自己的关切之情;唐伯虎画“秋风执扇”以感慨世态炎凉……写意画重“意”的抒写,画有尽而意无穷,并辅之诗文。读画品诗,意味隽永,境界全出。

Ⅲ 如何训练才能画好中国画的写意人物画

画好中国画的写意人物画方法:

  1. 众所周知,中国画的写意人物画要画好,其难度是很大的。一位成熟的写意人物画家的成长要经过几十年的培养锤炼。

  2. 首先,除具备艺术天分外,还需要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辛勤刻苦的投入,这当然只是基本条件。

  3. 第二,好的中国画家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尤其要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从古典文学和古典哲学中理解中国画审美精神的真谛所在。

  4. 第三,中国画家要懂得写意精神,懂得追求意境、意趣的审美高度;要涉猎书法,狠下工夫,进入笔墨殿堂,通过书法艺术的抽象美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崇尚高简的美学境界。第四,画家还要热爱生活、关注人生。要有大爱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开阔的心胸、广阔的视野,这是中国文人爱国主义的优秀历史传统。

  5. 艺术高峰的攀登绝无轻松坦途可寻。眼下社会上流行的是快餐文化,青年人对于中外文学经典知之甚少,对于古文、诗词更少接触。浮躁冒进、急功近利的气氛弥漫,青年画家们也难逃影响,这为他们的成长增加了另一考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随着民族自信心的日渐提高,正在一步步由理想到现实不断前进。中国画艺术的核心价值——写意精神,坚守的底线——笔墨神韵,也必将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发扬。

Ⅳ 引用怎样欣赏中国写意画

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写意画讲究意,欣赏中国绘画创作应当按照南齐的谢赫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它们分别是: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摸写。这里对六法的解释为:气韵生动:指创作上主题明确,表现真实,形象生动。骨法用笔:指描绘形象上的笔致与线条。应物象形:指选择题材的合度,观察与描绘对象要深刻细致与正确。随类赋彩: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准确而必要的着色。经营位置:指题材上的取舍与组织,画面的构思与安排。 在欣赏中国写意画时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如此才会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立意 古人说作画必先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画的主题。画家在作画之前应把意放在笔先,通过绘画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把自然景色和个人的感情结合在一起。如画梅就要把梅花迎风斗雪和耐寒的品格画出来,画菊要有傲霜的精神,画竹要亭亭玉立,虚心有节,蒸蒸日上。立意的生动是中国画内在美的流露,这里即有画家的主观因素,又有欣赏者的主观因素,所谓画家的主观因素就是画家对所描绘的客观自然景象的观察、感受、体验,并把感情移入其中。所谓欣赏者的主观因素,就是欣赏者在看画时所产生的想象和联想。因为欣赏者看画的角度不一样,以及欣赏者本人的文化修养素质的高下都决定着欣赏水平的高低。如当代画家李苦禅画的墨荷,水墨淋漓,洒脱奔放,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写意的一代画风,看上去好像画家在横涂竖抹。可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它却常常显现出一种特定的性格。 形与神 形与神一直是中国画创作和欣赏所重视的问题,欣赏中国的写意画用自然景物作为标尺,是不全面的,追求表现对象的形体准确、逼真,并非写意水墨画的主要使命,写意画贵在得意,它不但写出对象的外形,更要写出对象的神情,同时也强烈地包涵着画家自身抒发的意境和意趣。只求形似,不是艺术。如动物和植物的标本挂图,可以画的非常准确,但没有人把它们挂起来欣赏。我们在欣赏中国写意画的时候经常看到画面的景物变形。这也是写意画通常运用的手段,变形犹如文学上的夸张手法如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或平时人们激动时常说的心要"跳出来"了一样,它强烈、新奇但依然是自然而近情理。 构图 写意画的构图,通常要随手拈来而清新不俗。看一幅画的好坏应掌握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①虚实:中国画里虚实关系可以说无所不在,贯穿在一种艺术的始终,没有虚实的辩证统一艺术就失去了节奏,失去了变化,失去了发展。宾主、疏密、轻重、大小、纵横、开合等等绘画法则,都是从虚实出发,根据虚实的要领进行构图处理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才产生无穷的变化来,有景为实、无景为虚,这是指画面上的虚实;有景、有情,有意化为虚,化虚为实,这是指创作者的构思与欣赏者的联想。②奇特:构图的不平凡总是发源于画家不平凡的构思。作为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先春而绽,傲霜斗雪,冰清玉洁,疏影清雅,暗香宜人。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比如李煜的“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李清照的“浓香吹尽有谁知”,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及“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等等。因了这些缘故,我对梅似乎多了一份敬而远之之心,使我对梅似乎有了另外一种感悟。可见艺术离不开奇思妙想,离不开艺术天地里特有的真实性。 笔墨 笔墨是中国写意画的主要特征,是由中国画有一套完整的笔墨工具所形成的。一幅画里笔和墨如同骨肉,不可分离,欣赏一幅画用墨水平高下,要看用墨是否灵活,还是呆板,用墨没有干湿、浓淡的变化,乱成一片,没有光彩叫做融会贯通墨,相反用墨灵活,变化多端,叫做活墨。笔墨是相通的,墨色在中国绘画里似乎能替代一切原色,比如梅兰竹菊多用墨色画线,如郑板桥擅长书法和绘画,相互参融,以画法作书,又以书法的笔法作兰花,风格明快劲峭。清人蒋士铨评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蔬花见姿致。" 这出神入化的水墨表现令人痴醉。 成功写意画家的用墨使欣赏者懂得,一张水墨画的高下不但要看画家抖擞的气魄,更要看他透过随意的精心刻划而表现出的胆力和闪烁的魂灵。 诗与画 诗和画有姊妹艺术之称,看了一幅画就像读了一首诗。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提倡诗和画都要追求一种美妙的意境,一幅成功之作,它给人的不只有景而且有情,有情与景的交融,这就是所谓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作画不拘常规,肆意涂写.《郑板桥集补遣》金冬心画竹也是喜"乱",曾言:" 用焦墨竿大叶,叶叶皆乱." 写意画多以书法的笔法作画,同时写意画的用笔也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所以写意画家多半是书法学。 以菊入诗,借菊花抒写品格、性情、魏晋陶潜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怡,潇洒于归隐和超迈;而后南宋李清照低吟“廉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抒发国破流离的凄惋; 以菊入画,寄情于笔墨,在中国画的发展中,花鸟画独立较晚,南北朝以前一直是人物、山水的陪衬,只能屈居于一角或半边,直至南北朝才成为独立的画种,五代时期才趋于成熟,出现徐黄两个画派。但是这两个画派都是以写实为主,直至苏轼提出诗画一律,花鸟也应有感而绘,才引发了花鸟画的变革,入画的菊花也才有了人的品格和情感。 作为情与景的交融,诗和画都有着同样的要求。"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诗,但读起诗好像又似一幅画。一幅成功的画,可把观者带到诗的境界中去,一幅出色的中国写意画,配以书法、诗文、印章,就能蕴蓄深厚博大的意境。 中国写意画本身就是多方面艺术修养渗透、补充而成的综合艺术,有的画初看似乎平淡,但看了几次之后,你就会发现它有丰富的内在美。因而从欣赏的角度应具备以上诸方面的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艺术的欣赏力,从中得到其艺术享受。

Ⅳ 学习中国画(写意)首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芥子园》画谱知道不?那可是历代大家初学国画的书啊。齐白石学画就是从芥子园画谱开始的·我学了3年了。强烈推荐

Ⅵ 中国画的写意绘画技法有哪些

写意有小写意、兼工带写、大写意之分。但一般画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小写意是写意的一种,其特点是简练概括,强调笔墨趣味,在形神关系上,它不求惟妙惟肖而注重“以形取神”,部分摆脱了形的约束。小写意着重整个画幅的整体气势,而工笔则着重结构的交割。但这也不是说小写意可以不要形似,而是和工笔的要求不同罢了。

兼工带写是小写意与没骨工笔之间一种画法。有时也采用一些工笔的画法,也可采用粗画细染的方法,即采用大写意泼墨粗画,再以工笔的烘染法细染收拾,放而不野,细而不腻。大写意是在小写意基础上,进一步削繁成减,更为简括洗练。写意画一般采用先墨后色的方法,常用的技法有泼墨法(墨或色)、破墨法、积墨法和宿墨法。

Ⅶ 如何将绘画的艺术融入摄影作品中

摄影术的发明其实是源于绘画(西画)的,第一代摄影师都是西画师,在摄影发展史中会有介绍。
所以摄影和绘画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也都是把三维的东西展示在平面。

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更多表现的是“意”,通过深入了解也并不是不能用摄影的形式表现,简单地说,就是在构图上要把画面“简”到极致。

想拍出“像”画的照片,就先去了解画的风格和特点,也要了解相机的特点,然后找到共通点去表现。

一张拙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如何融入中国画写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