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基建狂魔”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国家是在为广大的老百姓创造价值的过程当中,才会逐渐形成基建狂魔的,我们国家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基建活动都是为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着想的。
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我们国家的意义来说是非常大的,既能够提高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能够为我们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只有基础设施得到了建设,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能够变得更快速一些,才能够让我们国家形成更具有家长利益的国家。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我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带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好处就在于能够提高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国家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7%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奇迹,完全是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建设所推动的。
我们国家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国家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发展。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当中,能够拉动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从而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2. 为什么说中国是“基建狂魔
我国被称为"基建狂魔"这个外号,是近年间才兴起的,源于近年来中国一系列大规模基建建设和超级工程。
1、公路上
2005年-2017年,中国高速公路新增7万多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2.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第二10.302万公里,加拿大第三1.7万,紧随其后的是西班牙1.47万公里、德国1.297万公里、日本1.152万公里、法国1.146万公里、意大利0.672万公里、韩国0.57万公里、俄罗斯0.45万公里。
2、铁路上
中国铁路里程12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二。虽然中国铁总里程与美国差距很大,但是中国高铁占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高铁也一条一条的开通。高铁规划的四纵四横已经完成,八纵八横正在火热进行。
3、钢铁上
当今的现代文明,主体是建立在钢铁和水泥之上的,一个国家如果连钢铁水泥都不能生产,工业化和发展经济便无从谈起。
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由2005年的11.5亿吨增加至16.2亿吨,增长4.7亿吨,增幅为41.4%。同期,中国粗钢产量由3.6亿吨增加至8.0亿吨,增长4.5亿吨,增幅高达125.9%。2015年印度粗钢产量也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粗钢生产国。
4、水泥上
2015年全球水泥产量为41亿吨。2005年全球水泥产量为23.1亿吨,十年来全球水泥产量增长了近一倍。从水泥产量排名来看,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水泥产量排名前十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伊朗、朝鲜和越南。
5、技术上
在世界桥梁业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目前世界上所有高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建造。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5座桥梁全在中国。在已建成或在建的最高桥梁排名前20位中,外国桥梁只占5座,中国则“霸占”了15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让中国基建高品质享誉世界(两会寄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刘小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3. 为什么中国热衷基建
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甚至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法,早在二战前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就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效果显着的发展道路。然而这么做必须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钱、资源)和上层建筑(人才、技术)。对于我国来说,我们刚好处在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同时又有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时期。
其实不光不光我们热衷于基建,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经济体都离不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管是港台地区、欧美列强,还是临近的日韩新马都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
现在觉得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刚好是因为中国处在这个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大致上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不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决定了中国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做“基建狂魔”。
美国的伟大工程主要集中在30年代至70年代,帝国大厦、金门大桥、胡佛水坝等基础设施的体量至今都还能在榜单上保持前20左右的地位。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在70-90年代,代表作是青函隧道、明石海峡大桥、台北101和雪山隧道,这几项工程至今都还是同类建筑中的翘楚。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这四大“发明”,每一项都离不开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最直接的包括强大的和通信网络覆盖(没有网的地方单车要怎么解锁呢?)遍布城乡的便捷交通线路(还记得淘宝曾经有平邮选项吗?)、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要是拉闸限电,什么也玩不转)。
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问题:宣传机关的话,不一定全部是事实。也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
我不知道这20国青年都来自哪些国家、哪些领域。但是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高铁、二维码是日本人发明的(扫码支付严格来说是一维码时代就有了的技术),共车早在50年代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就已经出现,美国亚马逊才是网购的祖师爷,同时也是现在的巨头。
说白了,列强们早就已经当过基建狂魔了。
回过头看一些基础设施的账面数据,丹昆特大桥号称世界第一长桥,可是这座桥实际上指的是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段164公里长的高铁陆桥。就桥梁工程本身来说,其在工程学方面的意义显然要低于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这样的工程。而港珠澳大桥在人工岛上进行桥隧转换的技术含量虽高,但实际上连接瑞典和丹麦的厄勒海峡大桥早在20年前就已经采用过这种工法建设,而且这还是一座公铁两用双层桥梁。
所以,再为祖国的发展打call的同时,我们要记得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对于一个大陆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是工业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电力和通讯系统,现代工业就无法运行。你比如公路和铁路,这种大规模的物流方式使得商品能够低成本的流通,这样才能将无数距离遥远的消费者和消费市场聚起来,形成工业发展需要的规模化市场,这样才使得工厂-这种高成本、大规模、专业分工的生产组织方式变得经济可行,否则,就会回到传统中国那无数个方圆十里自给自足的小经济圈模式,那种社会经济状况下是发展不起现代工商业的,这也是传统中国社会根本不可能发展出近代工业的根本原因。
当甲午战争后,中国确立发展现代工商业的目标后,摆在当权者-当时的大清王朝面前的就是修铁路的巨额开销,这个开销是大清王朝几十年财政都支付不了的巨额账单,于是一步步尝试着一点点的修铁路,直至倒在修铁路的路上-四川保路运动导致辛亥革命(这段历史很有意思)。
4. 中国被誉为“基建狂魔”,那为什么中国特别重视基础建设
中国逐渐被称为基建狂魔。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说法,尤其是近几年,从我国的各种世界性工程的完工,比如第一跨海大桥,世界第一高桥等等,的确可以看出中国在基建方面的实力。中国在基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每年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和固定资金都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资金被用来建设城市商业建筑、油气运输、水利工程、交通设施等等。
事实七
里约奥运所用的地铁列车全部都是我们中国制造,它们不仅仅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好的体验,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是有着充分的理由的。中国幅员辽阔,需要兴建大量的基础建设来建设一个便捷安全的社会,有太多的桥梁、铁路、商用高楼等需要建设。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援外项目协助其他国家的基建工程,故而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当之无愧,那么,你有没有感觉我们中国很伟大呢?
5. 如今的基建狂魔为什么是中国
如今中国之所以会成为基建狂魔,主要是因为在二三十年前中国的基建有点落后。中国在这二三十年中,经济发展的非常迅速,所以为了给民众提供更便利的生活,中国才会成为基建狂魔。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非常的重要,但是也要掌握一个限度,不能无节制的在各个城市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非常快速的国家,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基建狂魔。关于为什么中国是基建狂魔?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掌握一个限度
虽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民众来说是一件好事情,能够让民众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但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掌握一个限度,不能够只为了建设而建设。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
你觉得为什么如今的基建狂魔是中国呢?欢迎评论区下方留言。
6. 中国为什么会被称为“基建狂魔”
作为一个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对于中国基建狂魔这个称号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毕竟我们在盖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曾经创造了一个记录。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机枪速度就会发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成就,最大程度上还源于我们这几天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甚至要远远超过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的基建狂魔称号。
第三,如何评价这样的基建速度?
虽然说会因为这样的称号而获得非常多的自豪感,但说实话,作为一个从业人员,在这个自豪感背后也充满了血和泪,因为我们必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才能够保证工程快速的完成,而且大多数的工程以一定是保质保量的。在这些前提之下,工人的辛苦程度是要远超过其他所有行业的。
7. 中国为何会成为基建狂魔,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信息化建设速度之快;是为了建设而建设。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中国有了基建狂魔这个称号。其实这是个非常准确的称号,用这个形容中国在合适不过了。近几年,从我国的各种大规模工程的建设就可见一斑,第一跨海大桥和第一高桥都是我国的杰作,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基建的实力。中国在基建方面的投入也占到了较大的比重,每年的基础设施的比重和资金都稳居所有方面的榜首。这些资金在商业建筑、油气运输以及水利工程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展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建筑群越来越多,高楼林立。高层的建筑一直出现,一年全球有144栋,中国就有76座占到了一半多。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也令人惊叹。中国国土和人口同样巨大,需要建造基础建设来建设安全的社会,例如桥梁、铁路、商用高楼等。中国在保持自己负责的同时,也会帮助其他国家的工程,所以中国会成为基建狂魔。
8.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基建狂魔
中国的基建能力到底有多强
1.这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仅2016年,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为11.89万亿人民币,差不多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日本2015年GDP总量的41.6%。在巨额投入下,全国各地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座座“世界之最”拔地而起。很多外出打工或上学的人感触最深:三年五载不回家,可能连当年回家的路都摸不着。
2.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是全球基建业当之无愧的“老大”。从同一时期看,古罗马帝国首都和汉朝首都长安城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汉长安城的城墙内面积为36平方公里,是古罗马城面积的2.63倍;如果加上城墙外的建筑,汉长安城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是古罗马城面积的4倍。
3.一说到基础设施建设,必然避不开道路和桥梁。而一谈起道路,就不得不提到堪称“高速公路鼻祖”的秦驰道。着名的秦驰道有9条,有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秦岭通四川的秦栈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秦直道等。这9条道路,以咸阳为核心辐射各地,构成了一个全国性交通网络。汉朝贾山在《至言》中写道:“(秦始皇)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4.秦直道为例,整个秦直道遇山开山,逢壑填土,全长约700多公里,路均宽30米,最宽处80米。利用这条宽阔的大路,仅需3天,秦国骑兵部队就可以从长安直达北部边境。
9. 中国为什么要在世界各地搞基建,有什么意义
前段时间《战狼2》的热映火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有一种感动叫祖国带我回家。不仅是中国救援让世界为之惊叹,中国基建同样让世界人民开眼。基建,也就是基础建设,中国现在在世界各地搞基建,主要有以下意义:
一是能解决本国的产能过剩,防止产能堆积。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在钢筋,水泥,混凝土这些方面同样不落后于其他服务类产品。那么如此多的产能,仅仅靠国内的市场是不能够运转开来的,很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所以我们就把目光放在国外市场,我们不仅出原料,出物资,还出技术,出人力,这样的话,既能解决我国大量劳动力无处可去的问题,又能够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防止产能堆积。
在世界各地造基建,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同时能助力国际扶贫这一行动,又能让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0. 中国为何被称为基建狂魔有何依据呢
因为我国无论是交通设施建设还是建筑,目前都在不断的高速发展当中,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铁路和公路的里程也是越来越多,这一点也让世界上很多国家感到震惊,不得不佩服中国的基建实力,毕竟我国人口多,面积大,发展潜力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基建实力强大也是很正常。
每年的水泥产量就达到66亿吨,这个数字是美国100年的产量,所以这一方面就连欧美国家都不得不佩服,现在基本上全国大多数城市之间高速公路和铁路都已经达到贯通,出行可以说是非常的方便,不像以前还得坐船或者坐汽车花很久的时间,更令人感到赞叹的是,我国不仅仅在国内有着很多的基建规模,包括在国外也有很多基建是中国人负责建设,所以说基建狂魔这个称号不是白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