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拱关公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拱关公

发布时间:2022-10-07 22:12:35

Ⅰ 人们从什么时候拜关公

道教俗神。又称关公,关圣帝君。原为三国蜀汉刘备的武将。传说关羽死后,头葬河南洛阳,身葬湖北当阳,人感其德义,岁时奉祀。宋代流传关羽应龙虎山张天师之召降魔伏怪故事。宋崇宁元年(1102)追封忠惠公,后封义勇武安王。明初祀为关壮缪公,与岳飞同祀武庙,各地称关岳庙。万历三十三年(1605)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康熙五年(1666)敕封为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相传农历五月十三日为神诞。
据“三国演义”所述,关羽被吴国大将吕蒙于麦城所杀,其子关平及部下周仓皆亡。他的魂魄飘荡至荆洲当阳玉泉山,得普静法师点悟,常于玉泉山显灵护民,因此当地人为其立庙。关圣帝君生平义气贯干坤,以“仁、义、礼、智、信”着称,千里寻兄为“仁”、华阳放曹为“义”、秉烛达旦为“礼”、水淹七军为“智”、单刀赴会为“信”。《关圣帝君明圣真经》云:“孝悌忠信人之本,礼义廉耻人之根。”八德乃人道根本,《南天文衡圣帝传略》于是根据八德,恭述关恩主的一生。当三峡坝建成,此庙将被江水淹没。
“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河北省当阳,河南省洛阳,山西省运城,三地均建有大型关帝庙。
话说关公又曾上吕蒙身,结果吕蒙七孔流血而死,吴国将关公首级移祸魏国,曹操打开盛匣,关公竟瞪目开口,吓得满座失惊。因此曹操为他大设祭礼。
关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称为神,更被历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圣”。
汉后主(260年)追谥关公为“壮缪侯”;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关公为“忠惠公”;
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进封关公为“崇宁真君”;
大观二年(1108年)复封关公为“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关公,并于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关公庙;
明宪宗敕令重建关公庙;
明神宗万历十年(1528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
后敕赐解州关帝庙为“英烈庙”;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加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阳关帝庙为关公金身加衣饰,任陆秀夫、张世杰为关公左右丞相,岳飞为元帅,尉迟恭为伽蓝,封关公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关公长子关平为竭忠王,次子关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雍正元年,加封“灵佑”;
清康熙时封“伏魔大帝”;
1703年康熙亲临关公故乡解州拜灵题匾;
清干隆五十三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关公曾祖父为“光昭公”, 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年)前后、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题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显”二字,咸丰年间,再加封“精诚”二字,旋又加上“绥靖”二字,亚御书“万世人极”匾额,同治加封“翊赞”二字,光绪加封“宣德”二字。直至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关公全部长达26字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并勒全国府县建庙,春秋虔诚致祭。
中国民间宗教自汉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教而为一的民间信仰。然而民间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数可分出其所属的系统,但是,关圣帝君却是儒释道三教共同的神灵,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成就的神明,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并不太多。
儒教尊关公为五文昌之一,尊他为“文卫圣帝”,或称“山西夫子”,或尊他为亚圣或亚贤,说:“山东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看春秋”。
道教则奉关公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为“翊汉天尊”,“协天大帝”或“武安尊王”。
佛教也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因此,尊他为“盖天古佛”、“护法伽蓝”
民间祭祀关公,经过一千七百年的演变,关公早已脱离《三国志》里的关羽,而成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
商界守护神:
据说,关公年轻的时候,在家乡从商,以贩卖布匹为业。生前精于理财之道,最擅长算数记账,曾设簿记法,并发明日清簿,这是一种清楚的记账法,即为现今一般商人所使用的流水账。关公所用的青龙偃月刀,十分锋“利”,与生意上求“利”同音,求之获“利”。一般合伙做生意,最重义气和信用,关羽信义俱全,因此被后世商人尊为商业守护神,及视他为保佑人们发财的武财神。
医药神:
民间相信,人们所以生病或遭不幸,多起因于鬼怪魔神作祟所致。关公尊嵩伏魔大帝,民间多前往祈求关公驱魔治病。因此,在关帝庙常设有药签,关公又成为医药之神。
战神:
关公是旷世大将,其勇武为世所稀有,习武者奉为武圣。因此,历代尊为武圣祭祀,民间亦为尚武之人的保护神。关公亦为战神,为军人的保护神。民间役男前往军中服役时,亦多前往关帝庙求香火或灵符以护身。
英雄死后成为神,受到人们的敬拜,是中国民间宗教的特色。但是,古今多少英雄,能像关公一样流传民同,世世代代为万民所祭祀,历久不衰且有不断扩展的趋势者,并不多见。这是因为关公在民众的心目中是一位最受崇敬与信赖的英雄神。
读书人视为文昌,与文昌、朱衣、魁星、吕仙合称为“五文昌帝君”。
佛教认为关公的正气足以护法,特奉为护法神,列为“伽蓝护法”。
一般做为商业神供奉的关公神像为坐看春秋,而警界或习武者所供奉的关公像为手拿关刀或骑马。香港的警署几乎都奉祀关公。奉祀关帝的庙宇也称关帝庙、协天宫、武庙或文武庙并称。
本斋供奉关帝日期:农历五月十三日、农历六月廿四日、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Ⅱ 中国的大臣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跪拜帝王

跪拜夏商周就有,但那是大礼仪,如元旦大朝会有大跪拜,但也基本是跪拜天地。
汉民族统治时期跪拜帝王是从明朝开始的。
宋朝前中国大地上的王朝,大臣跪拜帝王有:辽(后期承汉礼)、金、元等等文化程度低的民族(就事论事无歧视)。
也就是说有蛮夷建立的王朝因为礼仪文化低,就会有大臣下跪。
主要原因是元朝灭了大宋,致使汉文化严重地几近丧失。明朝建立后很多承元朝制度,就有了三叩九拜。

Ⅲ 关羽是从什么时代成为关公的

作者:sichen zhang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6042146/answer/31908490

关羽身后的发迹,起源于隋朝。
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也就是关公身死三百多年以后,佛教天台宗的开山之祖,智者大师来到荆州北部的玉泉山。为了使当时的人们更容易接受佛教这种外来宗教,他将关公点化,皈依佛门。智者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把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与韦驮菩萨同是佛教大护法,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蓝菩萨关公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宋徽宗崇宁二年,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用符召请关公杀死了解州盐池里的蛟怪,保护了盐池,于是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由于盐池是宋朝的经济命脉之一,所以关公无形中便成了大宋的经济保护神和财神。此后,关公庙大肆兴起,它的灵验程度也更加广泛传播。甚至传说关公能在各种水旱灾前显灵,旱时降雨,霪雨时祈出太阳。因为这些与老百姓的民生相关,也与朝廷的国运相关,所以到了宋徽宗大观年间,又追封其为武安王,庙号义勇。
宋朝末年,宋徽宗以自己的年号作为封号,以道教的真君作为神职,敕封关公为崇宁真君。然而来自北方的金国军队已兵临城下。北宋朝廷急需一位忠勇的军人榜样作为军神以激励将士勇猛作战。在首都汴梁失守之前,宋徽宗连续三次追封关公。最后一次的封号是义勇武安王,这个王的职位超越了他过去所有的封号。
到了明代,中国人对关公的崇拜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个时侯《三国演义》已经成书并流传于民间。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关公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威望愈发日益攀升,明朝政府也开始了新一轮加封高潮。万历年间的三次加封,使关公晋升帝位。《三国演义》已将关公塑造成仁义礼智信美好品德的完美化身,他因此成为宣扬儒家伦理观念的最佳人选。朝廷加封关公,并不仅仅是顺应民意,也不是关公真的具有什么超凡神力,而是他确实能作为教化百姓的榜样。明朝末年,关公成为武圣,同文圣孔子受世人膜拜。
明清时山西商人富甲天下。晋商们纵横天下,总是把家乡的英雄关公,作为出门在外的保护神。遍布全国的山陕会馆或山西会馆,是他们在外经商的办事处,里面必不可少的建筑就是关庙。因为游走天下闯荡江湖也需要彼此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因此,晋商们就经常仿照‘桃园结义’结成异姓兄弟联盟,这也使关公忠诚和义气的美德广为流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晋商富甲天下,其他生意人也纷纷仿效,关公也就成了公认的财神了。”
关公除了能够满足保佑平安的愿望外,更具有精神上的凝聚力——商人们游走天下闯荡江湖,需要彼此相互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因此,他们喜欢仿照桃园结义结成异姓兄弟,而关公的忠诚和义气,更成为他们倡导的美德。
商人供奉关公,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倡导诚信守义的职业道德,曾有干隆时代商人们共同制定的行规保存在石碑上,其中对于欺骗顾客的行为处罚最为严厉,而处罚方式却又十分有趣,那就是罚戏。被判定有欺诈行为的商人,要出钱请戏班来演出,关庙对面就是戏台。
这种处罚,也成为商人们讨好顾客的高招,演出吸引来人群顾客,会馆也就成了一个大集市。晋商的足迹遍布中国,所到之处至少都有一所会馆、一座关庙、一个戏台,将这种义中取利的从商理念传播开来。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更使各地商人相信,关羽,是一位能够保佑财源广进的财富之神。所以后来,市井百业争相供奉关公为本行的开山祖师和保护神。
关公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深受爱戴,不但在佛教和道教里,身居高位,而且更是传播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最佳榜样。
明末清初,《三国演义》成为了满洲人的政治和军事教科书,关公的作用,在清朝发挥到了极至,甚至被奉为财神,乃至最终至神至圣,万世人极。
清代之前,与关公同为武圣的岳飞地位也很高,岳王庙遍布全国,深受老百姓尊崇与爱戴。众所周知,岳飞抗击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满族人的祖先。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对岳飞很不感冒,有关岳飞的《说岳全传》等小说被全面禁毁。满清统治者为了打压岳飞在民间的影响,全力拔高关公形象,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识。
从清朝中期开始,历任皇帝都对关公推崇倍至。干隆三十三年,关公被赐封号“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十个字。 此后,一百多年间,历代皇帝屡次加封,光绪五年最后一次加封时,他的封号繁杂而冗长,有二十六个字之多:“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栩赞宣德关圣大帝”。
在清初《三国志演义》的评语中,关公已被崇誉为集儒雅、英灵、神威、义重于一身,“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了。

Ⅳ 历史上的关公,是从何时开始被奉为神仙的

《全唐文》卷六八四收录了唐代贞元十八年(802年),董侹所作的《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碑文不仅记载了关羽玉泉山显圣的传说,也记载了关羽曾经作为“江陵城隍神”显灵助战的故事。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关羽为神的文献记载。

碑文记载“昔陆法和假神以虞任约,梁宣帝资神以拒王琳,聆其故实,安可诬也。”前者是说南朝梁代末年发生侯景之乱时,隐士陆法和出来帮助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绎平定侯景之乱。《渚宫旧事》具体记有此事。后者是指梁武帝的嫡长孙萧察,杀死其叔父萧绎,在江陵称后梁宣帝时,也得到过关羽神灵的帮助,以拒王琳的作乱。

隋唐时期开始,佛教利用关羽的神威赫赫及佛教伽蓝神的神职增加佛教的影响力,开了三教神话关羽的先河,而且直接推动了关羽崇拜的传播,使得关羽崇拜现象由区域性向全国性发展。

唐时,关羽的全国性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唐礼部尚书虞世南颂关羽:“利不动,爵不絷,威不屈,害不折,心耿耿,义烈烈,伟丈夫,真豪杰,纲常备,古今绝”。

唐代诗人郎士元在《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诗中云:“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奏请武成王配祀增加关羽等共64人。这时关羽已正式列入儒家祀典,为最终成为儒家的“武圣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Ⅳ 关公什么时候成了财神死后被各朝君主加封的吗

关公是在清朝成了财神 大概在隋唐时期,关羽开始被“神化”。宋代,人们对关羽的关注表现在了修建关王庙上,关王庙在当时慢慢成了一道风景。在明代万历年间,关羽得到了道教的最高封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到了清代,“凡通衢大道以至穷乡僻壤,无地无之”,建关王庙之风,有增无减,关公成为各行各业的保护神。也许是觉得这样对关公还不够重视,人们于是又另让关公再司“财神”一职。于是在清朝,关公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关公的角色之所以在清朝发生了改变,与康熙、干隆时期民间的商业活动十分繁荣有着很大关系。当时,各行各业都借“三国”之事奉关公为其行业神。如相传关羽年轻时曾卖过豆腐,豆腐业也就借此供奉关羽为豆腐业的神了;烛业则因关公秉烛达旦,恪守叔嫂之礼,而奉其为神;更有趣的是理发业、屠宰业、刀剪铺业,因为他们的工具都是刀,而关羽的兵器就是青龙大刀,也把关公奉为了神…… 关羽后来的形象更为深化,与种种传说不无关联。杨庆茹在《问吧》一书中写到:“几种传说深化了关羽的财神的形象,一说关公生前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经发明计簿法,设计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说关公死后真神常回到人间助战,商人在生意受挫后若能得到关公相助,就会东山再起。可见,商人选择关公当财神,看重的是他的忠义形象和惩恶扬善、祐民护民的万能神格,他们非常希望关公能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和财产安全。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公成为财神与山西商人有关。山西商人把关公作为出门在外的保护神,在他们遍布全国的会馆里建筑关庙。因为游走天下闯荡江湖也需要彼此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因此,他们就经常仿照‘桃园结义’结成异姓兄弟联盟,这也使关公忠诚和义气的美德广为流传。后来,晋商富甲天下,其他生意人也纷纷仿效,关公也就成了公认的财神了。” 其实,中国的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古代民间信奉的财神分为文武两类。关羽只是财神中的“武财神”,代表“诚信”。除了关羽,中国古代还另一些财神。南宋时期民间出现的“财神纸马”,应是财神的原初形式。文财神由古代的文官演化而来,如比干、范蠡;武财神当然由武官演化而来,如赵公明、关公。即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范蠡代表“智慧”,而比干、赵公明代表“公正”。

Ⅵ 人们是从何时开始敬仰关羽的

关羽在与刘备一起的创业中,一度被曹操俘虏并为其效力,在曹操的运筹帷幄下,于“万众之中”取颜良首级,解“白马之围”,并因此被封为“寿亭侯”。后来,关羽重回刘备一方,在荆州战役中攻魏之樊城,因该地区发了一场罕见的洪水,关羽凭借魏多为陆军,而已方多水军的优势降于禁,斩庞德。其后因为骄傲轻敌,放松警惕,给了东吴以兵不血刃占领荆州的机会,遂败走麦城,被擒身亡。蜀后主谥为“状缪侯”。

如果就史书所记载这点事迹来看,与之相近及远远超过他的将领不知凡几。关羽在后来知名度能够超过孔夫子(特别是在民间),成为压过“圣人”的“武圣人”,这是出人意料的。清代的史学家赵翼也觉得很奇怪,他在《陔余丛考》35卷“关壮缪”条中说:“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着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宋以前关羽基本上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武将而已,虽然被隋文帝追封过忠惠公,但亦不过是被追封的众将中之一罢了,最多也就是和邓艾齐名而已。

给关羽加爵封王始于宋代。徽宗赵佶在短短的21年内,追封关羽多达4次,由侯进公,由公进君,由君进王。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也宣称关羽能“肆摧奸宄之锋,大救黎元之溺”,而这两个是出了名的混蛋皇帝,徽宗一手策划了靖康之耻,赵构为能偏安一隅而杀害了岳飞。反观这两个混蛋,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以重文轻武所着称,却尽量降低关羽的地位,将其画像从姜尚庙中撤下。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有名的不拿关羽当回事的皇帝,将其先前被追封的爵位全部拿掉,又回复到寿亭侯而已。朱元璋死后,朱棣在驱除蒙古残部,大定中国后才又开始加封关羽,至神宗这个三十年不上朝的白痴,加封关羽到“帝”为止,汉族统治者对关羽的加封终于到头了。

可见汉民族尚武力,重外敌的有为之君,无一人尊重关羽,不仅是不尊重,反而是尽量降低关羽的地位。但当国家政权趋于稳定,皇帝重内不重外时,就大肆吹捧关羽,越白痴、越混蛋、越喜欢偏安一角的皇帝吹捧得就越凶。

当统治者的统治重心为对付外敌时,就需要姜尚这种治世之能臣,整个社会都以能够培养发现这样的人才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就是这样的时代;但当统治者认为外敌不足患,而将其统治重心转移到防范内部人民身上时,就不希望看到德才兼备如姜尚者出现,而当出现这样的人才时,统治者甚至将其致之死地而后快,如赵构杀岳飞。

总结一下,汉民族自己统治中国时期,关羽的地位几经反复,皇帝希望保持强悍的民风,关羽就被贬;皇帝强化对内统治、弱化人民时就提高关羽的地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而对比汉族朝代关羽地位的反反复复,少数民族蒙、满统治中国时期,却是持续不断的提高关羽的地位。蒙古野蛮人入侵中国后,其最高酋长为提高关羽的地位,不惜在其参加的佛事活动中,令关羽作为由人而神的唯一代表参加其中。《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云长千里独行》《关云长大破蚩尤》等有关关羽题材的戏剧作品也产生在这一时期。

真正罢黜百将,独尊关羽为“武圣”是在清代。清一代也是施行愚民、弱民政策最为彻底的一个朝代。清以前虽然关羽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但提到“武圣”,还是姜尚。

姜尚基本上是一个没有什么武力可言的人,(不能想象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能有多强的体力、武功)是一个智者。以姜尚为武圣,说明在古代汉民族对“武”的理解为“将在智而不在勇”,“智”字当先。关羽在魅力、功业、智谋等方面与姜尚相比都可说是天地之别。但为什么后来的清代统治者要完全废姜尚而立关羽呢?

一个人的成长与其所崇拜的偶像是分不开的。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画虎不成却反类犬”。一个人从小崇拜以“智”着称的姜尚,即使不能也成为一个智者,但多数不会太愚昧。而人民聪明智慧却不利于统治,尤其是对清朝这种以极少的满人统治众多汉人的王朝来说就更加不利。

于是愚其国民就成了清朝的基本国策,更换全民崇拜的偶像,令人民对偶像的崇拜从以“智”着称的姜尚身上转移到以“忠义勇猛”着称的关羽那里,就是其愚民政策中重要的一环。

文王、武王视姜尚为师,在他们的关系中为臣者聪明智慧,为君者对其言听计从;关羽只为刘备尽忠,无论刘备正确与否,关羽言听计从。以姜尚为偶像,则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亦成为满腹经纶的智者以教导皇帝为君之道;以关羽为偶像,则会视帝王神圣不可侵犯,以不折不扣执行皇帝的命令为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如果人民都像姜尚那样自以为是,把帝王亦视为人,甚至蔑视帝王的权威,自视才高就让帝王为其推车,这种风气流行则必民重而君轻,如此皇帝们怎么睡得着。在没有强大外敌的情况下,对皇帝来说姜尚这号人越少越好。

如果人民都像关羽那样,虽无什么本领才学,但却只知道为皇帝尽忠,这样的人虽然会经常做错事,用起来不怎么方便,但对皇帝们来说却安全多了。所以清一代多出庸才,偶有所谓人才也是建立在奴才基础上的,几乎无人称得上“大丈夫”。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听命,夫安得不愚?”这段话大意就是为将者聪明而威严,士兵们愚昧一些,于是士兵们就会不顾一切的听从号令,这样的军队也就很好指挥了。清朝统治者是非常了解这个道理的,故而在民间大力宣传关羽,皇帝们无论是为其题字也好,为其加官进爵也好,在宫中供奉他也好,都是号召民间崇拜关羽的一种手段,但皇帝自己却绝不相信这些宣传。

清一代近三百年,关羽虽然享受到了与观音大士同等的地位,甚至尤有过之,即使在皇宫里也有关羽的位置,可说是众神之神了。但讽刺的是清朝廷虽不惜动用一切手段令民间百姓信奉关老爷,统治阶级内部却完全把关羽打入另册,如科举考试中用了关羽的典故,其试卷必然被打入另册;写给朝廷的公文如果掺入了关公的传说也会受到皇帝的申斥。即便是为好大喜功的干隆网罗的《四库全书》(此套为满足干隆变态的虚荣心而劳民伤财搞出的垃圾号称无书不收),也绝不收集与关羽有关的载籍(史书《三国志》除外)。这些事情说明什么呢?清朝的统治者对关羽是何等货色是非常清楚的,希望能够愚民而不自愚。

清帝国的满族统治者在愚民、弱民这方面可以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绝大多数中国人被驯化的如绵羊般乖巧,男人们幼时尚能像少年润土般聪明伶俐,长大了的堂堂七尺男儿们却都成了“伸长了脖子的鸭”,曾经强悍无比的汉民族此时已经成为世界最软弱、最易于统治的民族之一了。(若未如此,英夷怎能以千人之众欺我中国?虎入羊群,羊虽数众,徒增虎之食欲罢了。虽有英国人武器先进之客观因素,但如果倘在秦汉唐宋,即使英夷拿着1900年代的武器能否以千人而服我中国?)在中国形成了一边倒的君智民愚的格局,这些满族人对中国内部的统治可说非常稳固,甚至是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清灭亡主要原因是外族的入侵)统治者重姜尚轻关羽,人民重关羽轻姜尚就是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在中国对关羽的极度崇拜已经几百年,但一个成功的组织结构往往都像清政府那样,上层轻视关羽,下层重视。一个团体如果从上至下都崇拜关羽,那结果基本上都是灾难性的,最出名的天地会,他们把关羽奉为神明,开香堂时,“关老爷”画像要高悬在“忠义堂”正中央,为人行事都以关羽为榜样。于是他们只能被视关羽为工具的满族皇帝玩弄于掌股之间。至于再后来的义和团,就更不用提了,其组织之混乱,行动之弱智,叹为观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虽然并不是关羽本意,但他死后千年其形象成为少数民族统治汉族人民的有效工具却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们不应该因此把他打入汉奸的行列,但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汉族人,应该对关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不过是一个生活在1800年前普普通通失败的将军罢了。如果我们要崇拜,也可去崇拜姜尚、岳飞、李牧、李靖等这些真正有德才皆备的英雄人物,他们才代表着我们汉民族最高的道德、力量、血性。

Ⅶ 关羽是什么时候受人敬仰的他真的值得别人膜拜吗

关羽崇拜最初来自于人们对其忠义武勇的推崇,最终成型是中国文化中忠义精神的人格化,神格化。我们崇拜的是各自心中的“关公”,已经不只是历史和戏曲中的关羽。

关羽先是在民间和武将中有一定名望之后,从民间崇拜逐步拔高为官方祭祀。最早从北宋开始的忠惠公再到武安王,之后明朝达到顶峰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早期对于关羽太多的尊崇,直到道光光绪年间,国家危难之际,统治者又想起这这位忠义无双的关老爷,逐渐加封为26字的大帝。

Ⅷ 关公何时被封神

关羽封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走向神坛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1)大量的民间传说及史料表明,对关羽的信仰和神化,发始于平民百姓。关羽麦城遇难后,有关这虎将乃系天宫青龙转世之说,便于华夏大地尤其是在荆州和解州广为流播。

(2)南陈和隋时的和尚智颛,对关公授五戒,并尊其为伽蓝(即僧院)护法神。

(3)关公作为军神形象,被列入国家祀典,始于唐高宗上元元年。其时与孔子文庙并峙的武庙里,主祀是姜太公,关羽仅为陪祀。

(4)宋真宗赵恒,与第三十代道教天师张继先,心领神会一拍即合地共同臆造了中国造假史上最“杰出”的谎言——“关公大战蚩尤”,写进了《广见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中,关公从此堂而皇之地成为道家的头号尊神。

(5)宋徽宗赵诘在位时,曾四次加封关公:先“忠惠公”,而“崇宁真君”,而“昭烈武安王”,而“义勇武安王”。

(6)蒙元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虽将汉人视做劣等族种,但对关公却推崇备至,也许是因了元世祖忽必烈尊佛尚武的缘故。

(7)朱元璋于鄱阳湖大胜陈友谅、完成实现皇帝梦的关键一役后,便精心编造出关羽率十万阴兵助他致胜的“天方夜谭”。

(8)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期间,曾三度大封关公:万历十年封关公为“协天大帝”;十八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四十二年再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同时对关羽夫人及其二子乃至周仓,也封后、封王、封公。

(9)清兵入关前,满人对关公的崇敬度,毫不亚于汉人。满族除将关公当神灵祭祀外,皇太极还命人将《三国演义》译成满文,作为八旗官员及将领们的必读书。

(10)康熙在位时,巡曲阜,临解州,偈孔子,拜关庙,并御题“义炳干坤”的匾额悬于解州关帝庙之崇宁殿上。

(11)干隆时期,关羽已被作为武圣与文圣孔子一样,列为国家春秋两季的举国大祭,并以朝廷名义颁发同意祝文,规范大祭时的规格。

(12)在清政权统治中国的近三百年间,从顺治到光绪,历代皇帝曾十数度对关羽进行加封,至光绪五年(1879年),对关羽的封号登峰造极,可谓旷古未有。尊号全名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长达26字。

Ⅸ 为什么要祭拜关公

关羽的身份是武将。纵观历代名将,论谋略水平,有韩信、白起专美于前;论所建功勋,有卫青霍去病不世之功;论存亡继绝,郭子仪、岳飞更是甩开关羽一大截。

唯独个人武勇方面,关羽稍备资格,但放在西楚霸王项羽面前,似乎分量也轻了些。那为啥独独关羽有这么高的地位呢?

关羽在三国之后只以勇武闻名。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手下有几员猛将,时人以关张比拟,以证其勇,可见至少在南北朝时,他的特色点也只是武勇,而且并没有获得官方的定性评价。

七十二阴雷部神将马超字孟起;

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神甘宁字兴霸;《入蜀记》

靖天世帝君灵威应化大天尊丁奉字承渊;

西明公宾友司马懿字仲达;

东明公宾友孙策字伯符;

北明公宾友荀彧字文若;

酆都大禁晨(幽冥尚书令)孙坚字文台;

酆都中禁(幽冥中书令、监)杨彪字文先;

北帝长史虞翻字仲翔;

北帝长史华歆字子鱼;

北帝长史唐周;

北帝司马张绣;

北帝长史杜预;

酆都后中卫大将军孔融字文举;

北帝侍晨(幽冥之侍中)徐庶字符直;

北帝侍晨(幽冥之侍中)庞德字令明;

北帝侍晨(幽冥之侍中)何晏字平叔;

河北侯刘备字玄德;

河北侯韩遂字文约;

酆都中厩直事(幽冥之尚书)公孙度字升济;

酆都中厩直事(幽冥之尚书)郭嘉字奉孝;

北斗君天门亭长臧洪字子源;

主非使者严白虎;(出丹简罪簿,各执一通,诘映诸愆,如其无答,便当执也)

主南门钥司马留赞;

北弹方侯鲍勋,领威北阴兵千人;

南山伯蒋济;

泰山君荀顗;

泰山长史桓范;

泰山司马曹洪;

卢龙公曹仁;

南巴侯何曾;

鬼兵镇帅领鬼兵万人杜琼;

鬼兵镇帅领鬼兵万人马融;

钟山神蒋子文;(六朝子祀最盛)

阅读全文

与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拱关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