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怎么评论中国的科技

怎么评论中国的科技

发布时间:2022-10-08 02:24:11

A. 请各位同学谈谈如何看待中国今天取得的科技成就,以及如何看待美国对我国高科

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然后现如今这个中国这个核潜艇,还有这个淘宝,这手机华为手机还有这哲理,通宵都是世界瞩目,美国对我们美国对我们就是说他没有那种宽容的心胸,就是阻止我们中国发展

B. 你怎样看待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

我国科技迅猛发展,这是我国走向国际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大国,这是十分令人骄傲的一种现象,希望中国能够越来越强大,加油。

C. 谈谈你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二、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社会发展水平的大幅度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可以丰富劳动者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可以使劳动组织与管理手段科学化,从而提高劳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功能。总之,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欧美等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在经过工业革命为代表的科技进步阶段,就将近代科技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创造经济发达的社会。而历史更加悠久的中国却是由于由于自大闭关锁国而导致了错过这次工业革命的潮流。结果导致了社会基础薄弱,经济水平相当低的近代现状。最终从鸦片战争开始走上了屈辱的半殖民地社会。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次次领地的割舍,一幕幕血的教训。近代的悲痛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落后只会导致社会的延迟发展甚至倒退。
三、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越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帮助就越全面,技术所体现出来的威胁也就越严重。技术的正面毋庸置疑,若没有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正式因为科学技术的存在,我们才有今天的文明和进步。但同样,技术的负面价值也不容忽视。科技所带来的环境破换等问题,我们要向有效地解决,必须还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来实现。我们对科技应用的后果评价不足采导致了破坏的发生。现在我们去解决科技带来的破坏,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去处理,去解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展科技,但在发展和应用科技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D. 中国的科技怎么样

中国的科技与日本美国相比,各有千秋。中国有领先于美日的项目,美国日本有很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
日本在电子科技、精密制造、电子存储、医疗等方面比我国要先进不少。
美国在尖端科学、航天航空、核能核技术应用、生物科技、高端制造、医学研究等领域,领先于世界。
综合来看,美国的综合科技实力,至少还领先于中国四十到五十年。日本在电子科技、精密制造等方面也领先于我国三十年以上。

E. 如何在保持自信的同时,理性评价中国科技的发展即兴评述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体会最大感触最深的应该就是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

早期智能手机的出现, 让我们的工作学习就发生了极大变化。记得在我零几年上学的时候,还有记事本这种东西,专门来记作业记笔记等等,现在我的小侄子他们就是直接人手一个手机,老师将作业和通知直接发布到特定平台上,大大简化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有越来越多体验性的课程出现,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认知。对于上班族来讲,工作也变得更加高效。

现在重点在做的普及应该是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从前在科幻片中的场景都在一点点变为现实,早上随着智能手环的震动,房间窗帘自动开启,咖啡机面包机早早准备好美味的早餐,开启一天的快乐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回家前先把空调打开,回到家即感受到加的温暖。再到各种小型机器人充斥在家庭中。这些大大简化了日常生活中的烦乱与嘈杂。让我们空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做些想做的事情。

未来几年,随着5G的发展,除了智慧生活概念的进一步普及,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沉浸式体验等等,都将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为现在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科技的迅猛发展,确实为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我们在欣然接受这些优点的同时,也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这些都是为我们服务的,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一切适度,千万不能过分依赖。他们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但绝对不是来“解放”我们的大脑的。在这种不断变化日新月异的生活中,作为科技时代的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勤于思考,跟上节奏,不断改变自己。只有自己不断的变化,跟上甚至超前于现阶段的发展,才能真正适应这个时代,而不被时代所抛弃!科技发展是把双刃剑,只希望自己不要被时代所抛弃就好。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F.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70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如何进一步促进科技强国的实

1、中国人非常争气。
我们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从科技领域一穷二白到现在“学、赶、超”已然赶上乃至个别领域的超越。虽然有后发优势,但也非常了不起,令人自豪。
2、非常不容易。
中国人能有今天的工业化成就和科技成就,是几代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乃至牺牲换来的,非常不容易。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要知道,时至今日,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对中国进行着严密的技术封锁,凡是真正的核心科技都是难以从外部获取的,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研究攻关。
(请网络了解瓦森纳协议)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保证国富民安、民族复兴的根本。
4、发展科技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自强不息,持续发力。

G. 国际人士如何评价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积极评价。

1、贾韦德·阿赫塔尔

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中国业务总监贾韦德·阿赫塔尔表示,中国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近五年来取得显着成就,中国在多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

2、韩国成均馆大学金融学教授安玉花

韩国成均馆大学金融学教授安玉花表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不俗成果,将带动整个社会实现飞速发展。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这种天然的优势使得科技和市场在中国结合后,会很快实现技术产业化。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的许多前沿领域,中国都排在了世界前列。

3、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李春利

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李春利说,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在过去五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创新指标的世界排名不断提升。

4、赫苏斯·博尔哈

墨西哥国家科技理事会国际合作司司长赫苏斯·博尔哈表示,中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有目共睹,墨西哥与中国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意愿日益强烈,一些项目已经提上日程,包括墨中科技合作基金以及共同开展卫星技术应用等项目研究。墨中两国可以通过科技合作共同应对发展中的挑战。

5、法国着名经济学家、国际前瞻及信息研究中心(CEPII)顾问米歇尔·阿列塔

法国着名经济学家、国际前瞻及信息研究中心(CEPII)顾问米歇尔·阿列塔表示,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经济规划总是更为长远,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就是代表。他认为,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际层面,中国的创新创造和科技升级将使自己摆脱“世界工厂”低端制造业标签和对西方科技的依赖,成为国际市场高端产业中强有力的竞争者。

H. 中国的科技力量怎么样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1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的科技事业,却实现了巨大的跃升。盘点10年来我国科技成就,不妨从一些数字的变化谈起: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比2000年—2005年间提高约8个百分点;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从2001年的2600万人提升到2011年的6200万人,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已双双跃升至世界第一;我国R&D经费支出额已从10年前的1042亿元提高到8610亿元,世界排名从第7位跃居至第3位;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论文数量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从第8位迅速跃居至世界第2位……
数字展现着中国科技的力量,记录着中国科技发展10年成长轨迹。
就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而言,我国与创新型国家差距迅速缩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2011》报告显示,在占世界研发经费支出98%的40个国家中,我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已由2001年的第37位上升到第20位。根据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国际排名将进入世界前18位。该研究院还对我国历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5年—2010年间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
10年来,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平稳快速增长。2001年—2010年间,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论文数量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从第8位迅速跃居至第2位,总量已经达到12.2万篇。SCI收录的中国论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3.6%提高到2010年的8.6%。从各学科看,我国有6个学科的SCI论文10年累计数居世界前3名,分别是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2001年—2011年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以30%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41.6万件,仅次于日本而居世界第2位。
科技论文与专利数量的增长、质量的提升与科技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力度密切相关。我国科技活动产出效率稳步提高,一些指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2010年我国学术部门单位R&D经费的SCI论文产出量(2010年的论文数与2008年R&D经费之比)为7.1篇/百万美元,是2001年的1.3倍,在学术部门R&D经费超过80亿美元的10个国家中位居首位。2011年我国每百万美元R&D经费的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2011年的专利数与2008年R&D经费之比)为1.6件,是2001年(0.7件)的2.1倍;分别是2010年德国的13.9倍、美国的5.6倍和日本的1.3倍。在世界主要专利产出大国中,我国R&D经费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居首位。
在大幅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我国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显着增强。一方面,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跃居世界首位,研发人员素质大幅提升。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有了大幅增长,从2001年的2600万人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6200万人;同时,2001年全社会投入R&D活动的研发人员为96万人年,到2011年,这一数字已突破280万人年。10年间,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已双双跃升至世界第1位。
与此同时,我国研发人员的素质也有了大幅提高。根据2009年第2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数据,全国研究开发机构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已达到9.2万人,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已达到23.5万人,分别是2000年的2.8倍和3.7倍。
另一方面,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总量已居世界第3位。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2001年,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拨款为703亿元,到2011年则已达到约4900亿元,对贯穿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活动给予强大支持。10年间,我国R&D经费支出额已从1042亿元提高到8610亿元,世界排名从第7位跃居至第3位。R&D经费与GDP的比值是测度一个国家R&D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我国这一比例保持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1.83%,比2001年提高了0.88个百分点,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位置。
同时,国家科技计划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着增强。“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共安排项目(课题)51904项,较“十五”增长12.5%,中央财政拨款932.2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31倍。国家科技计划参与人员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比约为37%。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出版专着21.6亿字,发表论文43.4万篇,其中国际论文17.6万篇,申请专利9.1万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3万项,获得授权专利3万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万项。
经过10年努力,积极引进先进的资本运作管理理念,广开科技合作引资渠道,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政策性金融和创业风险投资较快发展,科技担保、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推进,科技保险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步开展。2011年,中国创业投资管理的资本总量达3198亿元。自2009年10月国家推出创业板到2011年末,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达到281家,融资超过2500亿元。
10年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也日趋稳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显着增强,2001年企业R&D经费占全国R&D经费的60.4%,到2010年全国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达5185.5亿元,占全国R&D经费比重上升到73.4%。截至2010年,创新型企业总数达353家,试点企业已达550家。政府研究机构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创新效率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间,政府研究机构R&D人员以及R&D人员全时当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2%和6.4%,R&D经费年均增长18.3%,比“十五”期间提高了3.6个百分点。2010年,政府研究机构开展R&D活动的人员有34.2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为29.3万人年。政府研究机构的R&D经费已达1186.4亿元,政府研究机构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增长速度均超20%,明显高于R&D人员和经费的增长速度。高等学校科研能力也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523项,占总数的81%,重点项目1272项,占总数的67%;承担973计划项目232项,占总数的56.7%;承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8项,占总数的49.4%;承担863计划课题4376项,经费75亿元,占总数的30%;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55项,经费46亿元,占总数的20%。科教结合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02项,技术发明奖151项,科技进步奖711项。其中,2010年的国家三大奖项,高校获奖比例均超70%,高校授权专利数累计达115489件,年均增长40.1%。
近几年我国的科技力量与日俱增,增长更快。
祝你生活愉快

阅读全文

与怎么评论中国的科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3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0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