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农业科学的获奖情况
1999年获新闻出版总署“首届国家期刊奖”称号;
2001年获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方阵“双高期刊”(高学术水平、高影响力)称号;
2003年获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称号;
2005年获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称号;
2010年获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称号;
2009年获中国期刊协会等“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2002—2012年共10次荣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00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第一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201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2012年获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
200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显示度排名列农林科技类期刊第一名;
2002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三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2004年获中国农学会“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特等奖”;
2006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特等奖”;
2008—2012年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第一、二、三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称号。
㈡ 中华农业科技奖的介绍
中华农业科技奖【注音】zhōnghuánóngyèkējìjiǎng【释义】1999年底,国家取消了各部委设立的科技进步奖。为发挥科技奖励在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2006年1月经农业部同意、科技部批准,中国农学会设立“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2006年9月部常务会审议通过《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奖励办法(试行)》,2010年9月农业部印发《农业部表彰工作管理办法》。上述两个办法明确中华农业科技奖是面向全国农业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是原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的继承和延伸,是农业部常设表彰项目。该奖重点奖励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2006-2009年每年奖励一次;2010年1月,根据国务院纠风办《关于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的通知》要求,该奖周期变更为两年一次。中华农业科技奖自设立以来,已连续开展了五届评审活动,有560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77项,二等奖120项,三等奖290项,优秀创新团队奖38个,科普奖35项。7000多科技人员受到表彰奖励。过去6年中,在获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一、二等奖中,有55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这项工作的开展,调动了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了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的联合科技攻关;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造就了优秀创新团队,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㈢ 中华农业科技奖的奖项介绍
农业部关于印发《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林)、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水产厅(委、局、办),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更好地发挥科技奖励在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规范农业科技奖励工作,现将《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奖励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是经农业部、科技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农业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是原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的继承和延伸,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认真组织好申报和推荐工作,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二日
㈣ 中国农业化科学研究院什么时候获得中科双效期刊奖
2005年2月2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在连续获得第一届中科双效期刊奖(1999)、第二届中科双效期刊奖(2002)之后,第三次捧回中科双效期刊奖奖杯。
㈤ 评职称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类有用吗
“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是原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的继承和延伸,是我国农业行业设立的唯一综合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业行业的科技发展水平。设立该奖就是要通过奖励在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来进一步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调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农业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进步,跟踪和超越世界先进水平;鼓励组织跨地区、跨学科、跨行业的联合科研攻关,推动农业科技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同时,吸引各有关行业和个人关心支持农业科教事业,以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㈥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获奖概况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共取得科研成果172项,其中国家级奖13项,省部级奖75项。 国家级获奖概况序号成果名称获奖类型及等级获奖时间1烟草单倍体育种科学大会奖1978年2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1年3聚乙烯膜覆盖栽培技术(烟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4中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5山东省烤烟优质栽培技术开发试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61989年度《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7我国地方晾晒烟资源普查和品质鉴定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8烟草种间体细胞杂交育成新品系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9优质丰产多抗(耐)广适性烤烟新品种中烟9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10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11烟草品种资源收集、繁种、鉴定和利用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12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13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资料来源: 具体获奖成果详见: 项目承担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行业烟草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烟草专卖局11项,省级或其它部委9项。完成并通过鉴定的科研项目16项,完成并推广的科研项目8项。 国家烟草改良中心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突破1亿元。 论文发表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共出版科技专着40余部,编写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
截至2015年12月,烟草行业烟草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正式发表论文50余篇,SCI 8篇,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宣读4篇,在国外期刊上正式发表的科技论文5篇,参编专着4部,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 共烟草行业烟草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SCI论文8篇,其中顶尖SCI期刊1篇(第二完成单位),院选核心SCI期刊2篇,累计影响因子21.576。发表国际会议论文1篇,中文论文12篇,其中EI收录1篇,院选中文核心5篇。主编着作2部,参编着作1部。 国家烟草改良中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专业着作7部。 青岛烟草资源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育成烤烟品种8个,获得专利4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 专利及其他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共育成30多个国审烟草新品种。制定、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60余项。
截至2015年12月,烟草行业烟草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 2014年,烟草行业烟草病虫害监测与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共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软件着作权3项。 国家烟草改良中心培育并通过国家审定的烟草新品种8个。 青岛烟草资源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育成烤烟品种8个,获得专利40余项。 《中国烟草科学》 原刊名称为《中国烟草》,创刊于1979年,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1997年,《中国烟草》更名为《中国烟草科学》。主要辟有烟草遗传育种、栽培技术、植物保护、调制分级、生理生化、综合信息、实用技术、烟叶工业利用、专论等栏目。
期刊曾获得山东省科委评为优秀级科技期刊,被《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皇家化学学会系统列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维普MARC数据、维普DC数据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