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面对日本该如何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中国好好发展自己,发展自己的文化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制度,增强自己各方面的力量,中国永远对日本都会立于不败之地,必胜之地,双方力量相差大。
B. 第一次中日战争,中国是如何碾压日本的
白江口之战。当时大唐和日本有代差,黑铁时代和青铜时代,碾压胜利。日本躺平,后来就有遣唐使了。
C. 中国人怎么看待日本人
中国人怎么看待日本人? 1.一看见日本两个字就爆炸,就能数出日本人的无数罪状,骂得特别敞亮,不管你说的是日本的什么,不管你多客观。一般这些人一辈子都不会想去日本。
2.在讨厌日本的前提下,对部分事情心服口服或者心服口不服。这种一般是去过一次日本,对日本了解了一点。但是最多的正面评价也就是干净整洁,其他的还是以变态恶心、历史罪人,畜生为主。
3.年轻人,能平静的接受一些新鲜事物,对外国的事物接受度高,善于以平常心和理性的态度看待日本。一般去过数次日本并且还想去。这些人看待日本人更客观并且愿意尝试交往。但是往往被第1类人说成第4类人,一言不合就被声讨。
4.盲目崇拜的精日。这个就是比较病态的,不管日本好的坏的都一股脑接受,甚至降低中国身价。比如去南京穿日本军装的那几位疯人。但是这种人真的太少了,反正我一个不认识。
5.在日本留学工作时间长,深入了解到日本压力的人。这类人其实都已经融入了,看待的就是日本同学同事的为人,更加具体化,所以不太会给整个民族贴标签。你要问我当今中国人该如何看待?
我当然推荐第3种,就是要平常心去了解去看待。就算人家是敌人,也需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看NHK的纪录片就知道了,日本人研究中国都研究成那样了,我们还处于看见日本两字就开骂的水平呢。
每个国家的人都是独立的,非要给国民贴统一标签是很难的。日本又是一个很复杂的民族,40-50岁的经历过泡沫时代的和20岁宽松世代的人的想法做法肯定不一样的。所以这些都需要去接触去了解。
当然了,你也可以不去了解,但是没必要一上来就开骂。你不想了解还不让别人去了解吗?日本人里也有对中国充满歉意的好人,也会混在中国人圈子里喝酒聊天,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
有些来日本做生意的中国人也是,跑来就抱着批判和报仇雪恨的心态。你都要跟人家做生意要赚钱了,就不能稍微的把宏大的爱国心先搁置一下吗。
我举个例子,我是做陶瓷的,有很多中国的企业或者陶艺家喜欢来日本作坊参观。京都、有田、九谷,带了好多人去了。日本都是敞开大门欢迎大家来交流。但是好多人来了之后指指点点失礼不说,张口一个小日本,闭口一个鬼子。有些企业里有听得懂这些话的日本人的呀。那人家能高兴得起来吗。现在很多作坊都明确表示要参观必须看合作意向才让来。搞成这样这是图的啥?
所以我觉得对待日本不要那么激进,就稍微的心平气和一点,听听别人说完不可以吗。
D. 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日外交策略
在外交上向来求稳、求善的中国,总是喜欢“静观其变”。不过,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事关本国利益的战略变局中,“先下手为强”似乎总能占到先机。你提出了要求,即便只有部分满足,也有成果。如果你只观察而不出击,很可能贻误时机,等提要求时情况已发生变化。美国的策略,就是“先发制人”,不能确保日本紧随美国,但至少胁迫日本不要走得太远。
中国不仅要给日本新政府一些“糖果”,比如共同维护东亚的地区和平与安全,欢迎日本在东亚及亚洲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让日本更有效地介入到朝核问题谈判,向日本的新能源技术提供更大的市场,支持日本要求减少对美军担负移驻费用及维护军事基地的思路,如何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等等。
但同时,也要给日本一些“荆棘”,比如要求日本不干预台海事务,不希望日本染指钓鱼岛,不愿看到日本在离台湾距离很近的与那国岛驻军,要求日本信守“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在中国南海纷争中扮演维护国际法的角色,继续反思侵略历史给中国及亚洲带来的创伤等等。
日本向何处去,日本能否成为“正常国家”,需要中国积极的牵引,“荆棘”是牵,“糖果”是引,这样才能起到“牵引”作用。中日美三方主导的东亚格局,也许更稳定,更有利于亚洲的和平与发展,中国要在这种新格局的形成中主动出击,大胆作为。
E. 中国对日本的态度
一部分中国人喜欢日本人有一部分不喜欢日本人
还有一部分对日本人 无所谓
“别人对我好 我对别人好 别人对我不好 我不一定要对别人坏”中日的问题由来已久,有很大一部分是历史问题,不过最本质和核心的是利益问题。
中日领海接壤,而海中资源丰富,这就使两国在领海方面针锋相对。日本是海岛,资源的匮乏很自然的就会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竞争性,使他对周围的国家有嫉妒和警惕的心理;而中国相对资源土地较多,大国心理和本身文化也使中国不具较强侵略性,但对本身的尊严,利益等却尤为看重。这就使中日两方产生矛盾。。。中国现在的态度并不强硬,除了关键问题,如领土,资源等外,不欲与日本发生较大冲突,一方面确实是在经济科技甚至海上军事力量有一定差距,更重要的是不想因为与日本的关系紧张而引起国内稳定环境的动荡,导致现在正在成长期的经济和国力的飞速发展出现减缓或停滞。。。
总之现在局面,“攘外必先安内”,以不变应万变是上上之策。尽快把国力提升上来才是治本之道。
F. 中国对日本侵华历史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我对于这个问题的问题态度,我和国家是一致的,国仇家恨,忘记就等于背叛,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他们对在南京大屠杀残忍杀害了我们的同胞,实行三光政策等等一系列的迫害,是不可原谅的,我非常反对日本人进入中国领土。相信大家都知道身体的水分比例吧,百分之七十对不对,这是日本人进行人体实验的结果。生活中我的的手受伤都觉得很痛,日本的实验对象,我们的同胞有多痛。牺牲了多少我们的先辈,才得到了胜利。所以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要记得我们是中国人,生在中国我自毫,要无愧于心,无愧于中国。实现中国人民伟大复兴,是我们人民的梦想。只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是我们努力的事情。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迫害。不能原谅,更不能忘记。
G. 八国联军侵华,谁最残暴为何中国人单对日本恨之入骨呢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国家都表现的非常残暴,尤其是俄军、日军和德军。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但是大家会发现,大部分中国群众最痛恨的还是日本军人的行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占领了中国很多年的时间。
所以说他们的行为也让大家铭记在内心里,同时也让很多人无法忘记这一段仇恨。不管过了多少年的时间,大家都会觉得这一段记忆不能忘记。在占领土地的过程当中,他们还对很多地方进行了轰炸。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大部分人都会直接被炮弹炸死。所以说当时的人们也表现的非常紧张和害怕,大家也非常痛恨这些人的行为。现在还有一些日本军人在中国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对中国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H.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中日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中日是重要近邻。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关系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1972年9月29日,双方签署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12日,双方于北京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23日,双方于日本东京互换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此后,双方先后于1998年11月和2008年5月发表《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和《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日贸易
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截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次于美国、欧盟、东盟)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次于美国)。据日方统计,自2007年开始,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
2017年中日贸易总额3029.9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10.1%,其中中国出口额1373.3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6.1%,进口额1656.5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13.7%。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日关系
I. 中国如何看待日本
日本社会在全面侵华战争问题的认识上,是多元化的,既有企图掩盖的,也有反省的,从我们的角度,不能只看到企图掩盖的这一部分。中日之间的恩恩怨怨一言难尽,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还是亚洲其他国家,由于文化、宗教、信仰等复杂的原因,在二战问题上的和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点上,欧洲各国在和解后形成了欧盟,亚洲各国在和解后,如果想形成“亚盟”,还有很漫长很艰苦的路。日本曾经是中国的学生,近代却全面超过了中国,甲午海战的失败,使得中国海军直到近一、二十年才有较大起色,影响太深远.....没有这场海战,中国本来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没有抗日战争,中国也可以好好发展一下的,结果、两次机遇都毁在日本手里。总之,日本是中国人心中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