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2年中国平安股票能买吗
股票可以买的。
负债端仍然疲弱。但3月开始基数压力减弱,后续负增长有望逐步收窄。年报亮点在于队伍规模虽大幅下滑,但高质量代理人占比提升带动产能平稳。平安寿险负债端正处于转型期,队伍规模下滑冲击负债端价值。但公司通过新旧置换来改善队伍结构,整体产能正在逐步提升。”
Ⅱ 中国平安业绩至暗时刻,寿险业务堪忧,马明哲一言未发
2月3日,中国平安发布2020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1.32万亿,同比增长3.8%;归母净利润1430.99亿,同比下降4.2%!
时隔12年,中国平安再次出现净利润下降,堪称业绩至暗时刻!在2月4日的业绩发布会上,马明哲一言未发!
近两年,平安的高层变动频繁,2020年,马明哲辞去CEO!
公司高层频繁变动的背后,支柱业务寿险的业绩堪忧,代理人持续下降,并没有达到公司所谓的改革效果!
除去疫情的影响,中国平安的业绩也是非常疲软的!正如“股票说”在解读平安2019年报时,预判“代理人数量急剧下降的财务隐忧”,现在也被验证了!
1、业绩疲软!
中国平安2020年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寿险和产险业务净利润下降导致的。
2020年,寿险与 健康 险业务净利润960.72亿,同比下降7.4%;财险业务净利润161.59亿,同比下降29.2%。
险资投资方面,2020年,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投资收益率受股市波动、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有所承压,实现净投资收益率5.1%,总投资收益率6.2%,同比分别下降0.1和0.7个百分点。
2019年12月末,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3.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6%。在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债券投资从2019年年末的46.9%提升至2020年年末的50.2%;股票投资则从2019年年末的9.2%下降至2020年年末的8.4%。
虽然投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是投资规模增长幅度较大,总投资收益还是增长的!2020年净投资收益为1634.62亿元,同比增长13.5%,总投资收益1996.36亿,同比增长4.4%。,
银行业务净利润167.77亿,同比增长2.59%; 科技 业务净利润79.36亿,同比增长127.59%, 科技 业务这块亮眼,已经成为公司除保险和银行之外的第三大利润来源!但是 科技 业务整体的净利润规模依旧较小,占比公司净利润仅5.54%,另外, 科技 业务能否持续高增长,有待观察!
2、寿险业务堪忧!
寿险业务是中国平安的根基,寿险业务净利润占比67%!
新业务价值是寿险业务的进水口,也是利润的先行指标,新业务价值的大幅下降,对整个寿险业务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后期新业务价值不能恢复上涨,寿险的营运利润或面临负增长!
2020年,新业务价值495亿,同比下降34.7%,新业务价值率33.3%,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其实,新业务价值从2016年开始,增速不断下降,到2020年一下子崩了。2016年到2020年,新业务价值增速分别为64%、32%、7%、5%和-34%。近三年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已经进入增长停滞和下降阶段,对应的是,新业务价值首年保费已经连续三年负增长。
中国人寿2020年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7%,而中国平安全年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34.7%,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显然,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出现大问题了,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
于此同时,中国平安的退保率增长,续保率大幅下降!2020年,退保率1.7%,较2019年的1.4%,上升了0.3个百分点;13个月续保率85.5%,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25个月续保率80.9%,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两项续保率都是创下近些年的新低!
退保率大幅增长,续保率大幅下降,新业务价值大幅下降,可想而知,中国平安寿险业务压力重重!
寿险业务的问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代理人数的持续下降,业务都是由人做的嘛!
3、代理人数量持续下降!
2020年末,中国平安代理人数102.38万,同比下降12.3%!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的下降,2019年末,代理人数116.69万,同比下降17.7%!
2019年,虽然代理人数量大幅下降,但是,代理人渠道的新业务价值是增长的,代理人的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当时,“股票说”在解读中国平安的2019年报时,对于新业务价值能否持续增长,提出了疑问!除了高价保险产品增多的因素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平安的所谓“提质增效”,并不一定是事实,代理人数量大幅下降,但是代理人的人均薪酬并未增长,说明代理人数量下降,仅仅只是无差别的控成本!
平安所谓的寿险改革,会有多少效果,现在很难说!但是目前看来,只是代理人的成本在下降!这样的话,是会带来业务萎缩的!
2020年,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4.06万,同比下降28.4%,代理人人均收入5793元,同比下降了8.2%,其中寿险收入同比下降了16%。
按道理,中国平安淘汰低产能的代理人,代理人的人均收入应该会出现大幅提高,但是,实际上,2019年和2020年,代理人的人均收入并未出现预期变化,反而还出现下降了! 这是淘汰低产能,还是淘汰高产能呢?
2020年的业绩会上,中国平安联席CEO陈心颖表示,接下来的三年里,平安不求增加代理人,要保持100万的代理人队伍,但是要打造“三高”代理人队伍,即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这更多是中国平安管理层一厢情愿的愿景而已!目前看来,代理人的人均收入并未出现增长,代理人数量下降,仅仅是成本降低而已!
对于以销售为主导的保险行业来说,代理人人数很重要。很多保险销售,都是通过转介绍的方式来拓展客户。转介绍就需要基础客源,基础的潜在客源的多少就和代理人人数成正相关。一般来说,新进入的保险代理人,很多都被要求过内销,给自己买,给父母买。
中国平安的退保率上升,续保率下降,新业务价值下降,这些跟代理人数量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未来一两年,依旧难言乐观!中国平安的所谓寿险改革,也有可能会带来内耗成本,寿险萎缩的风险!
4、保费收入增长停滞,位列五大上市险企榜尾!
2020年,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48万亿,同比增长3.65%,增速较2019年下降5.7个百分点。
2020年,中国平安原保费收入7973亿,同比增长0.34%;中国人寿原保费收入6129亿,同比增长7.83%;中国人保原保费收入5604.6亿,同比增长1.5%;中国太保原保费收入3565.55亿,同比增长3.06%;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1595.11亿,同比增长15.48%。
中国平安的保费收入增速0.34%,位列五大上市险企榜尾!跟中国人寿的增速7.83%,差距较大!
Ⅲ 怎么看中国平安年报
1、年报基本数据
2019年中国平安的营业收入1.169万亿,同比增长率19.66%;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1393亿,同比增长率29.42%,利润增速和业绩增速较上年同期扩大。
然而,扣非净利润第三第四季度分别为319.4亿和198.7亿,扣非净利润逐步下降,2019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利润分别为455.8亿和418.6亿元,下降比率环比增长。中国平安的主营业务还是以寿险和健康险、财产保险为主,寿险及健康险的比例达到了61.35%,可是业务增速缓慢,不足6%,这一点投资者也需要注意。
经营性现金流1.52亿,现金流量充沛。集团内含价值同比增长19.76%,注意保险公司要重点关注其内含价值,包括有效业务价值和调整后的净资产。
整体看平安的年报表现年度利润增长率较好,现金流充沛,而后两季度利润增长有所下滑,基本面没有重大问题,后期投资者要继续关注。
2、平安的估值
平安的估值可以采用相对估值也可采用绝对估值,采用相对估值法就是看保险的PEV,也就是保险公司的市值和内含价值之比。
3、伯克希尔的业绩与标普500指数的业绩
2019年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增幅11%,而标普500指数的增幅为31.5%,长期看1965年——2019年伯克希尔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3%,超过标普500指数的10%。
不要看短期走势,一年,两年都是短期,投资人始终要有长期视角,而大多数人之所以投资失败就是因为看短期。之前中概互联表现好,准备大举买入,最近中概互联涨的没有半导体好,又准备卖出中概互联买入半导体,永远在追热点,永远避免不了被套住的命运。
这就是散户亏损的根源,股市投资的方法和策略很简单,而执行很难,根源还是贪婪,不知足,没有长期视角。
Ⅳ 2019中国平安保险财务分析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平安保险今年的年报做得很花哨,彩色的,图文并茂,哈哈。总体还不错,在四家上市保险公司里表现中等。目前位列行业第二。
中国平安的年报显示:2011年,寿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1872.56亿元,增长13.9%,其中,个人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同比增长22.9%,不过,个人寿险首年期缴保费下降了3.4%。银行保险也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11年,银行保险增长率下降了30.1%。
投资业务利润有所下降,这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和去年股市表现较差也分不开。
偿付率方面及格,到达150%的监管红线。
Ⅳ 再谈谈中国平安的投资收益,看他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的伯格希尔
说实话,我买中国平安的时候,真的是听大V,说,中国平安就是未来的伯格希尔。
我们都知道伯格希尔是家伟大的公司。巴菲特就是利用保险的浮存金,然后来投资,伯格希尔旗下的子公司都是超级能赚钱的印钞机。如,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喜诗糖果等等。这些公司,都是超级棒的,他源源不断的给伯格希尔创造出利润,然后再来支持巴菲特买买买。伯格希尔的投资复合增长率超过了20%。这样的收益,放眼望去,在全世界的基金经理都找不来多少个。
而中国平安的呢?中国平安这几年的投资收益也是非常的稳定的。年化收益率只有百分之5点多一点。跟伯格希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我们翻开中国平安的财报可以看到,中国平安的投资组合是:
债券占了大部分,而股票投资只有9.2%。跟巴菲特的伯格希尔不是差那么一点点的吧。在这样的比重下,在可见的未来,中国平安,无论怎样都成为不了伯格希尔。
我们再来看看,平安的投资产品结构分布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平安,投资的品种还是比较集中的。主要在于基建,非银金融。平安的投资收益率很固定,大概都在百分之5点多。投资收益的很稳定,基本都是长期投资,投资年限都是超过5年左右的。从这点说明,中国平安的财务会将比较稳健。受到资本市场的震动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平安的投资收益,不是可以特别的期待的一点。
投资中国平安,肯定不是看中他的投资收益的了。
平安这样的投资组合,也注定,它成为不了中国的伯格希尔。
而中国平安,在除了保险部门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期待的呢?
我们来看看中国平安的2019年的年报是怎样的对自己的未来展望的。
平安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 科技 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秉承稳定、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相较上年度,本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长期经营目标没有改变。
2019年,本公司致力于各项经营计划的实现,以 “金融+ 科技 ”、“金融+生态” 为指引,以 科技 引领业务变革,积极推动 “ 科技 赋能金融、 科技 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公司持续深化个人客用户经营,不断提升个人业务价值 ;保险、银行、资产管理、 科技 等业务板块保持稳健发展,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实现了上年度所设定的各项经营计划 。
平安总体来说,他的战略非常的清晰。他就是要大力发展 科技 。通过 科技 的力量,推动其原来的其主业,保险的发展。利用保险的浮存金,发展 科技 ,实现金融+ 科技 ,金融+生态的发展。目前来看,他的 科技 公司也初步有所成效。但是要实现利润的大幅度提升,还需要一些日子。
我看好平安的 科技 业务,也愿意相信中国平安能够走出一条金融+ 科技 之路。成为中国保险业的领头羊,引领保险行业的发展。
下篇,我将着重讲讲,我理解的中国平安 科技 公司。
Ⅵ 1.中国平安去年净利200.5亿增3% 拟10派3元尽管保险行业表现整体下滑,中国平安2012年仍保持稳定的盈利能
中国平安目前已经金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养老的全牌照,全面发展的良好布局,并且在金融创新发展方面屡有不俗表现,成为行业的翘楚,行业的引领者,而目前中国平安的发展优势尚未全面展现出来,因此,个人认为中国平安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而多长期成长看,攀钢钒钛股价活性太差,没有操作意义。
Ⅶ 平安2020年年报
昨天晚上中国平安公布了2020年财报。
2020年,平安营收1.22万亿,同比增长4.2%;归母净利润1430.99亿,同比下跌4.2%;基本每股收益8.10元,同比下跌3.7%;股东权益9879.05亿,同比增长15.9%。
因为机构对平安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最乐观的估计,也是同比下跌15%以上,所以这份财报公布后,被舆论普遍解读为超预期——没有预期中那么地坏,所以就算是超预期地好了。
腾腾爸此前也没有预料到平安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只有4.2%,我是按下降20%的幅度来进行预期和估算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份财报的确有些超预期。
但归母利润,并不是我最关心的数据。
因为这个数据,扰动因素太大,经常并不能代表公司的真实经营成绩。
此前有网友问我对平安的2020年财报有何期待时,我曾回答,我最关心四方面数据:一是内含价值,二是营运利润,三是剩余边际,四是股息分配。
一看内含价值
图片
我之所以重视平安整个集团的内含价值数据,是因为这个数据是我们给平安估值的基础。
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EV),相当于其他普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
过去的10年,平安的PEV(股价除以每股内含价值所得倍数)估值在0.8-2.0间波动。
总体上1倍PEV买入,相当于在最底部区域投入。
只要公司还在正常经营,EV还在不停增长,底部区域的投资就会相当有保障。
2020年平安的内含价值增至1.33万亿,同比增长10.63%。
这个数据,基本符合我的预期——2019年底,我的预期是平安EV至少会增长20%,2020年初,瘟疫发生后,我降低了预期,但也处在10%-15%之间。
现在看,是落在了我预期的下限。
不是太好,但勉强达标,可以接受。
每股内含价值72.65元。
昨天收盘价76.54元,PEV估值1.05倍,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数据。
2021年瘟疫至少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控制,对保险公司来说,情况只会比2020年更好,不会更坏,再加上2020年的低基数,我对平安今年的内含价值增长非常乐观。
展业恢复常态,EV增长至少15-20%吧。
若此,则今年底,平安每股内含价值至少增长到84-87元间。
这就是我昨天在文章中喊出“80元下的中国平安,是市场在为大家送钱”的底气所在。
也是我前段时间判断“以一年为期,90元下的中国平安,值得投资”和“持有一年以上,100元下的中国平安也不贵”的根本原因。
腾腾爸经常对自己组合中的股票给出价格、估值的判断,但对外发布时,措辞、表达会相当谨慎——你光看表达价格的数据,不看价格数据的前置条件,这是要犯错误的。
昨天公众号里有几个朋友吐槽腾腾爸:你前几天还说90元、100元下的平安怎么怎么着来……
这几位朋友,犯的就是我上边讲的错误。
经常有朋友问:腾腾爸,平安的内含价值到底是怎么算的啊?
实际上,平安的财报对内含价值的计算,有着详细的展示——
2020年财报,P55-65页,你自己翻开看就可以了,何必求助腾腾爸?
二看营运利润
营运利润比归母净利润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成绩。
为什么呢?
以平安2020年财报为例——
图片
平安有3.7万亿的总投资资产。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以公允价值计价。
所谓公允价值,就是指公开市场的报价——在股市上,就是股票价格。
大家注意看一下,2019年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平安增加了476.66亿投资收益,而2020年这一数据,变成了负69.33亿。
一上一下,2020年仅此一项,投资收益就比2019年少了540余亿。
所以资本市场的波动,会对平安的归母净利润造成太大的扰动。
保守的保险公司,就发明了剔除掉各种一次性、暂时性损益影响因素的营运利润概念——
图片
这是平安2020年从归母净利润到营运利润的计算全过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心计算和学习一下。
2020年,平安归母营运利润1394.70亿,同比增加4.9%。
2019年归母利润,一是有资本市场抬轿,二是有税收利好因素加持,所以给2020年的归母利润增长提供了一个比较高的基数。
再加上2020年的瘟疫影响、权益市场波动,所以看归母利润,是严重变形的。
正因为如此,最近大半年来,我一再强调:平安2019年的利润没有归母利润表现得那样好,2020年的利润也没有归母利润表现得那样差。
同时一再提醒:以后看平安的业绩,要多看营运利润,尤其是2020年的业绩,更需要看营运利润,而不是归母利润。
总体上吧,平安的营运利润,更好地体现了公司的真实经营成绩——没有往年那样好,但是符合腾腾爸的预期。
最重要的是,它的增长还是正数,而且是真的正数。
三看剩余边际余额
剩余边际是公司寿险业务未来利润的折现值。
相当于保险公司的一个利润蓄水池——这个池子里的水越多,意味着未来可以往外释放的利润越多。
我们小时候做数学,常碰到这样的试题:一个池子,一个进水管,一个放水管;进水管进的水比放水管放的水多,则池子里的水就会越来越多;反之,就会越来越少;老师给我们出的题目,无外乎“什么时候水池放满水”或者“什么时候水池里的水被放干净”之类。
寿险公司的这个利润蓄水池,进水管主要是“新业务价值增长”,放水管主要是“剩余边际摊销”。
新业务价值增长,是公司新开展的业务对剩余边际的贡献。
剩余边际摊销是池子里的蓄水往外释放出来的利润。
搞懂上述基础知识了,下边这张图就好理解了——
图片
2019年,平安剩余边际摊销(即水池往外释放的利润)744.54亿,2020年往外释放了815.83亿,增长了9.56%。
而最终池里的水——剩余边际余额,2019年是9184.16亿,2020年是9601.83亿,增长4.55%。
今年往外放水(释放利润)比去年多了近10%,而池子里的水(剩余边际余额)比去年增长了不足5%。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司为了营运利润好看,加大了放水的力度,而稍微牺牲了一点“积水”的增长(未来业绩的厚度)。
剩余边际余额增长,稍微低于我的预期,但是符合常识和情理。
勉强可以接受。
四看股息分配
我比较重视股息收入。
企业什么都可以造假,就是分配给股东的现金分红不好造假,尤其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现金分红。
平安的现金分红跟营运利润挂钩。
2020年平安的营运利润是增长的,所以它的分红也就是增长的——
图片
写到这里,小得瑟一下:腾腾爸对平安最初的一笔投资(2015年股灾期间买入),成本只有25元上下,以成本价计算,今年仅股息收益率就接近10%了。
呵呵,这就是长持的魅力!
总之吧,中国平安2020年的财报,从归母净利润看,好像并不算好;从营运利润看,表现并不算差——但从最近市场的预期角度看问题,表述起来又有变化:从归母净利润看,大超预期哦;从营运利润看,只是符合预期哦。
你看,这就是投资最好玩的地方——上边的总评,线性思维患者可能又没办法理解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上边我讲的那些道理,你自己悟。
下面我们再聊一个大家最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既然平安2020年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样差,那为什么最近平安的股价还会跌跌不休呢?
如上所述,平安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寿险,寿险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剩余边际,剩余边际主要来自于新业余价值的贡献。
而2020年的中国平安,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了新业务价值上——
图片
2019年,中国平安寿险的新业务价值是759.45亿,2020年495.75亿。
靠,下降幅度高达34.7%。
为什么这个数据下降这么大呢?
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用来计算新业务价值的首年保费,总量下降了——2019年是1604.78亿,2020年是1489.15亿,同比减少7.2%。
另一个方面是新业务价值率也大幅下降了——
图片
2019年的新业务价值率是47.3%,2020年是33.3%。
新业务保费,尤其是价值率为什么会下降这么大呢?
很简单。
直接的原因是:去年瘟疫爆发,上半年,封城,隔离,代理人员线下展业受阻;经济增速下滑,居民收入不振,保险不好卖了——于是,总量降了;下半年为了冲业绩,公司被迫卖了一些低价值的产品——所以,价值率降了。
更深层的原因是:平安主动进行了寿险改革,计划逐渐革除掉那些低水平的代理人员、迭代掉那些低价值率的产品线——改革期,本来就会带来一定量的阵痛,没想到又倒霉地碰到了这场不期而至的疫情……
2021年的中国平安,我们重点看什么呢?
就看上边提到的“1+2”数据:如果只看一个,就看新业务价值是否增长;如果再往下细分,就看新业务保费总量是否增长和新业务价值率是否提升。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可能还会疑问:瘟疫不期而遇,这个好说,抵抗过去了就完了;寿险改革可是平安主动而为的——搞了两年半了,搞不搞得成还不好说,平安为什么非得搞这场看起来出力不讨好的改革呢?
秘密实际上就是在新业务价值率上——平安这几年正常的年份,寿险的新业务价值率也不过45%上下,而友邦在中国区的寿险新业务价值率却高达90%以上!
这样的差距,对雄心勃勃的马明哲来说,能忍受得了吗?
平安的这场改革,极具引领意义。
成,则中国的保险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败,则中国的保险业就还得在低端世界再徘徊游荡不知多久。
产业升级换代,在保险业也是当务之急啊。
平安的这场改革,到底前景如何呢?
对我来说,仓位就是态度——昨天市场开盘,我看到平安股价再次下挫,略微思索后,马上以76.00元的价格再次动用“过桥资金”加仓了一笔中国平安。
之所以如此坚定,原因主要就两个:
第一,目前的中国平安,用最坏的预期分析,也已经处在了历史性的底部估值区域;
第二,它目前的寿险改革,既有深厚的社会经济环境,又为企业深化发展所必须。
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是对的,外在环境又比较优越。
所以,我认为它成功的概率非常之大。
这一年多来,只是迭加了瘟疫的影响,增加了改革的复杂性而已。
瘟疫过去之后,寿险改革的成效,才会慢慢体现出来。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推断和猜测。
所以,对平安——下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