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什么创始人,被誉为什么之父,什么等
被誉为“当今中国最着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Ⅱ 中国工程院有多少位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由选举产生。至2014年,中国工程院共有802位院士。
1991年,中国科学院增选210名学部委员。1993年10月19日,国务院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宣布成立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1994年产生第一批96名院士,其中30人为中科院院士。
此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高速增长。1997年,中国工程院增选116名新院士,1999年,增选113名院士,2001年再添81名,院士总人数已达到616人,还不包括24名外籍院士。短短七年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增长了540%。
在日益高涨的争议声中,工程院院士增选的幅度终于下降,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别有58人、50人、33人和48人新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不仅仅是“荣誉性、学术性咨询机构”,它还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长期关注院士制度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从级别上讲,科学院、工程院有时比科技部还高。“因为科技部长是部级,而两院的离任院长很多是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都是国家领导人级的。”几乎已经形成惯例的是,工程院之前三任院长,朱光亚、宋健和徐匡迪都曾在任职或离任院长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而中国科学院在“文革”之后的历任院长,卢嘉锡、周光召和路甬祥,都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Ⅲ 袁隆平是中科院院士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3)中国工程院院士叫什么扩展阅读:
一、任职经历
1971.01—1984.06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省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成员。
1979年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南省生物学会理事国务院授予袁隆平中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与中国劳动模范的称号、湖南省遗传育种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农学会理事。
1982年8月26日,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中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84年6月15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1985年,被聘为湖南省安江农校名誉校长、西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1988.01—1995.05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1991年11月2日,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同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5.05—2016.01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7月1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在三亚市举行仪式,聘请袁隆平院士为海南省政府高级科技顾问。
2005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聘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顾问。
2008年5月,担任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2012年6月,袁隆平正式受聘为“陈光标绿色食品产业高级顾问”。
2013年1月,当选湖南省政协副主席,3月选政协十二届中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6年1月,袁隆平辞免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职务。
2018年9月13日,当选为中国发明协会“会士”。
二、人物影响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北大星光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湖南省文联、中视天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电影《袁隆平》,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讴歌了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
Ⅳ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志鹏病逝享年多少岁
据报道,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电子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志鹏于12月19日病逝,享年93岁。
当年在回国的邮轮上,童志鹏曾写下一首长诗,如今看来,这些句子正是他漫长而光荣人生之路的真实写照:多少祖国的弟兄们,早已卷入这建设创造的高潮,你们不再迟疑,更不愿袖手旁观,欣赏人家可歌可泣的事迹。你们愿意舍弃个人舒适的日子,再征服一次海洋和自己。
英雄一路走好,祈福。
Ⅳ 中国钟南山院士是谁
钟南山院士简历
张静带你看天下
02月08日 · 广州市微聚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营销师
钟南山(1936年10月-),福建厦门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呼吸病学专家,[1][2][3]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4]他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间质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疑难杂症方面的研究。其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时期主持了广东省的非典防治工作,是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
中文名:钟南山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36年10月
国籍:中国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院
主要成就
改革先锋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当选)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1995年、2003年)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09 )年“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白求恩奖章(2004)、全国道德模范(2007)
人生经历
1953年,就读于广东实验中学。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
1960年7月至1971年8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
1971年9月至1974年4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1974年4月至1978年8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
1979年10日起,担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79年至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6]
1983年1月至1986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副教授(于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7]
1986年12月1995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呼吸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年12月至1992年10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7]
1995年8月,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6月,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8]
2003年8月13日,钟南山卸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9]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10]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
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7年10月,担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9年7月,担任贵州医科大学名誉院长。[11]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2]
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8]
2012年3月5日,钟南山建议在全国展开PM2.5监测,防治则可先行在重点区域进行,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优化产业结构汽车尾气治理和优化能源结构作出硬性制约。[13]
2014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14]
2016年3月27日,钟南山参加中国首界流感高峰论坛并发表讲话。[15]
2017年9月,卸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职。[3]
主要成就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6]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取得中国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2005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获年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个人特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6]
1980年,《GD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2年,《转基因因子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4年,《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项目获中国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8年,《应用siRNA策略研制预防和治疗SARS疾病特效药动物实验》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及相关研究》 项目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年,《创建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项目获中国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6]
论文着作
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在中国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国外发表论文被SCI引用81次,主编了《英中日图解医学辞典》《Asthma》《现代呼吸病进展》《解读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对策》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
人才培养
截至2003年7月,钟南山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十名,其中包括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教授和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榆林一院李莉博士。[17][18]钟南山从教数十年,是一位桃李满天下、锐意创新的教学名师。2010年,为了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更多拔尖人才,钟南山亲自参与挑选和面试,从广州医学院2010级416名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选拔32名成立“南山班”,并亲自担任班主任。“南山班”一改传统医学院校大班授课、临床实践不足的落后教学模式,实行小班教学,鼓励动手实践,增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钟南山在开班仪式上说:“希望我班上的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能亲身接触病人,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英语流利、却去国外实验室做高级打工仔的人,而是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
Ⅵ 院士有几种类型
Ⅶ 院士有哪些
中国两院全体院士共有167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0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77人。
Ⅷ 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都有谁
1、吴良镛。
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1922年5月出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2、张光斗。
张光斗(1912.5.1-2013.6.21),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1934年毕业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36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土木系硕士学位,1937年获哈佛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并得到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
3、路甬祥。
路甬祥,男,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
4、李德仁。
李德仁,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获得苏黎世理工大学名誉博士。历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5、陈俊亮。
陈俊亮,男,汉族,1933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中国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智能通信网的开拓者。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