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史上,有哪些着名太后
秦国的芈太后——秦始皇的祖母
西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
西汉惠帝的皇后,以外甥女的身份成为惠帝的皇后
西汉文帝刘恒皇后(窦氏)
西汉景帝的皇后(田氏)——嫁人生女后在嫁进皇宫
西汉武帝刘彻皇后(卫子夫)——生男勿喜,生女勿忧,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西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
魏国曹丕的皇后(甑氏)——《洛神赋》
西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最丑的皇后
五胡时期北魏文成帝拓跋溶皇后——文明太后(冯氏)
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氏)
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
辽萧太后(萧燕燕)
明太祖朱元璋皇后(马氏)
清太祖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丈夫死后被陪葬
清孝庄太后
清干隆的生母——干隆为其建造了供奉其掉发的金塔
慈禧太后
清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死后据说被人噜肠子
末代皇帝宣统皇后(婉容)——末代皇后
B. 中国古代的太后有哪些
1.慈禧太后 2.宋英宗 曹太后 3.宋神宗 高太后 4.西汉 马太后 识大体 ,顾大局.。5.西汉 赵飞燕 赵太后 惑乱宫廷,其罪当诛。
C. 中国历史上共有十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她们分别是谁呢
1、西汉吕太后:
(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在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吕后起了很大作用。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吕后掌政,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权。前188年,惠帝崩,吕后立汗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遂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吕后遂临朝称制,先后掌权达16年,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
7、北宋高太后:
(1032—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1065年被册封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宋哲宗继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1093年病死,实际执掌朝政9年。
8、辽代萧太后:
(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着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乾亨四年(982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她虚心诚恳,用人不疑,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她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摄政27年。
9、清代慈安太后:
(1837-1887),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被咸丰册封为皇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崩,因皇后无子,便立懿贵妃六岁的儿子载淳承继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称慈安太后。同治、光绪初年,慈安太后先后两次垂帘听政。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岁,因死时突然,故有传为慈禧所害之说,垂帘听政20年。
10、清代慈喜太后:
(1837-1887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被咸丰册封为皇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崩,因皇后无子,便立懿贵妃六岁的儿子载淳继承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称慈安太后。同治、光绪初年,慈安太后先后两次垂帘听政。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岁,垂帘听政20年。
D. 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太后
NO.1:宣太后清代末年,垂帘听政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为一套严密、系统、完善的政治体制。但是这套体制的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残酷的政治斗争,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历程。 ­
清代建国伊始,并不容许后妃干预朝政,幼主即位,往往以摄政王代行皇权,或以辅政大臣辅佐少帝,处理国家大事。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世祖福临驾崩。康熙帝年纪尚小。江南桐城县生员周南在“诣阙”上疏中,曾要求孝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孝庄太后颇有政治才能,论威望和地位完全可以左右局势,垂帘听政,但她宁可在幕后辅佐康熙,而不愿到台前来垂帘,故周南的建议为孝庄太后所拒绝。清代不许母后垂帘听政的“祖制家法”,直到清末才被铁腕人物慈禧所冲破。
慈禧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她是个女人,一个末代皇朝神秘的女人。在一个以男权传统的社会,慈禧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内忧外患,还要面对“女人乱政必亡国”的逻辑结论。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最为着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女主执政,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也导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老慈禧第三次临朝称制,前后共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垂帘听政制度也就寿终正寝了。
E. 中国历代太后有哪些(按时间顺序)
西汉
高祖吕皇后 吕雉
孝惠张皇后 张嫣
后少帝刘弘皇后吕氏
高祖薄皇后
孝文窦皇后 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 王娡
孝武陈皇后 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 李夫人
赵太后 钩弋夫人(赵婕妤)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许皇后 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 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孝元王皇后 王政君
孝成许皇后
孝成赵皇后 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孝平王皇后
新朝
王皇后
史皇后
东汉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 邓绥
安思阎皇后 阎姬
顺烈梁皇后 梁妠
孝崇匽皇后
桓帝懿献梁皇后 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 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 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献帝伏皇后 伏寿
献穆曹皇后 曹节
曹魏
武宣卞皇后 卞夫人
文昭甄皇后 甄宓
文德郭皇后 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蜀汉
先主甘皇后 甘夫人
先主麋皇后 麋夫人
先主孙皇后 孙尚香
先主穆皇后吴氏
后主敬哀皇后 张飞长女
后主张皇后 张飞次女
东吴
孙权王皇后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
孙亮全皇后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
西晋
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
景怀夏侯皇后 夏侯徽
景献羊皇后 羊徽瑜
文明王皇后 王元姬
武元杨皇后 杨艳
武悼杨皇后 杨芷
武帝王皇后 王媛姬
惠帝贾皇后 贾南风
惠帝羊皇后 羊献容
怀帝梁皇后 梁兰璧
东晋
元敬虞皇后 虞孟母
元帝简文太后 郑阿春
明穆庾皇后 庾文君
成恭杜皇后 杜陵阳
康献褚皇后 褚蒜子
穆章何皇后 何法倪
哀靖王皇后 王穆之
废帝孝庾皇后 庾道怜
简文顺王皇后 王简姬
简文文李太后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后 王法慧
孝武德陈太后 陈归女
安僖王皇后 王神爱
恭思褚皇后 褚灵媛
五胡十六国 汉赵
汉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单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光献张皇后
汉昭武帝武元呼延皇后呼延氏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张徽光
汉昭武帝武宣皇后刘氏 刘娥
汉昭武帝废皇后靳氏 靳月光
汉昭武帝皇后勒氏 靳月华
汉昭武帝皇后樊氏
汉昭武帝皇后王皇后
汉昭武帝弘德皇后宣氏
汉昭武帝武德皇后刘氏 刘英
汉隐帝刘粲靳皇后
前赵
末帝刘曜献文皇后羊氏 羊献容
末帝刘曜刘皇后
末帝刘曜刘皇后 刘芳
末帝刘曜元悼皇后卜氏 卜贵妃
成汉
成景帝皇后罗氏 罗夫人
成武帝任皇后
成幽公阎皇后
汉昭帝阎皇后
后赵
明帝石勒刘皇后
明帝石勒程皇后
武帝石虎郑皇后 郑樱桃
武帝石虎杜皇后 杜珠
武帝石虎刘皇后
彭城王石遵张皇后
代国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 窦皇后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后
代桓帝拓跋猗卢祁皇后
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王皇后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后
冉魏
平帝冉闵董皇后
前燕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后 段皇后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后 兰贵妃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浑皇后
景昭帝慕容儁景昭皇后 段昭仪
幽帝慕容暐可足浑皇后
前秦
明帝苻健强皇后
厉王符生梁皇后
文桓帝苻雄皇后苟氏
宣昭帝苻坚苟皇后
哀平帝苻丕杨皇后
高帝苻登毛皇后
高帝苻登李皇后
后秦
武昭帝姚苌虵皇后 即蛇皇后
武昭帝姚苌皇后孙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张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齐氏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昭成皇后 段夫人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后 段皇后
成武帝慕容垂皇后 段贵嫔
惠愍帝慕容宝惠德皇后 段皇后
惠愍帝慕容宝献幽皇后 丁夫人
废帝兰汗乙皇后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后 苻训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后 苻娀娥
北燕
惠懿帝慕容云李皇后
文成帝冯跋孙皇后
文成帝冯跋宋皇后
昭成帝冯弘慕容皇后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段皇后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后
西秦
武元王乞伏乾归符皇后 东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炽磐秃发皇后
后凉
懿武帝吕光石皇后
隐王吕绍张皇后
灵帝吕纂杨皇后
文帝吕宝卫太后
末主吕隆杨皇后
北凉
武宣王沮渠蒙逊孟皇后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后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拔皇后 武威公主
南凉
景王秃发傉檀折掘皇后
西凉
武昭王李暠尹皇后
夏国
武烈帝赫连勃勃梁皇后
刘宋
孝穆赵皇后 赵安宗
孝懿萧皇后 萧文寿
武敬臧皇后 臧爱亲
武帝张皇后 张阙
武帝胡皇后 胡道女
少帝司马皇后 司马茂英
文帝袁皇后 袁齐妫
刘劭皇后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后 王宪嫄
前废帝何皇后 何令婉
明帝王皇后 王贞风
后废帝江皇后 江简珪
顺帝谢皇后 谢梵境
南朝 齐
宣孝陈皇后 陈道止
高昭刘皇后 刘智容
武穆裴皇后 裴惠昭
文安王皇后 王宝明
郁林王何皇后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后 王韶明
明敬刘皇后 刘惠端
东昏褚皇后 褚令璩
和帝王皇后 王蕣华
末帝元皇后 南阳公主
南朝 梁
太祖张皇后 张尚录
高祖郗皇后 郗徽
穆皇太后 丁令光
文宣皇太后 阮令嬴
文帝简皇后 王灵宾
昭明帝昭德皇后蔡氏
元帝夏太后
敬帝王皇后
陈
高祖章皇后 章要儿
世祖沈皇后 沈妙容
废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柳敬言
后主沈皇后 沈婺华
北魏
献明皇后贺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后杜氏
太武帝窦太后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高宗皇后常氏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冯有
文成元皇后李氏
献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贞皇后林氏
孝文废皇后冯氏 冯清
孝文幽皇后冯氏 冯润
孝文昭皇后高氏 高照容
宣武顺皇后于氏
宣武皇后高氏
宣武灵皇后胡氏
孝明皇后胡氏
孝庄帝尔朱皇后 尔朱英娥
长广王尔朱皇后 尔朱皇后
节闵帝皇后尔朱氏 尔朱皇后
孝武帝皇后高氏 高欢之女
东魏
孝静帝高皇后 太原长公主
西魏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
废帝宇文皇后 宇文云英
恭帝若干皇后 若干惠之女
北齐
神武帝神武明皇后娄氏 娄昭君
文宣昭信皇后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敬皇后元氏 冯翊公主
孝昭帝元皇后
武成胡后
后主废后斛律氏
后主胡皇后 为左皇后
后主穆皇后 穆黄花 右皇后
北周
文帝文皇后元氏
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
孝闵帝元皇后 元胡摩 晋安公主
明帝独孤皇后
武帝武成皇后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后 李娥姿
宣帝杨皇后 杨丽华
宣帝朱皇后 朱满月
宣帝陈皇后 陈月仪
宣帝元皇后 元乐尚
宣帝尉迟皇后 尉迟炽繁
静帝司马皇后 司马令姬
隋朝
文献独狐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F. 历史上的太后排名
TOP榜
关注榜
投票榜
01
孝庄文皇后>>
02
武则天(武周)>>
03
慈禧>>
04
赵飞燕>>
05
长孙氏>>
06
郭布罗·婉容>>
07
萧绰>>
08
徐仪华>>
09
汉高后:吕雉>>
10
窦氏>>
11
韦氏>>
12
卫子夫>>
13
马皇后>>
14
窦皇后>>
15
阴丽华>>
01
武则天(武周)>>
02
慈禧>>
03
汉高后:吕雉>>
04
赵飞燕>>
05
孝庄文皇后>>
06
郭布罗·婉容>>
07
阴丽华>>
08
萧绰>>
09
卫子夫>>
10
马皇后>>
11
长孙氏>>
12
韦氏>>
13
窦氏>>
14
窦皇后>>
15
徐仪华>>
01
武则天(武周)>>
02
慈禧>>
03
汉高后:吕雉>>
04
卫子夫>>
05
赵飞燕>>
06
阴丽华>>
07
孝庄文皇后>>
08
长孙氏>>
09
郭布罗·婉容>>
10
萧绰>>
11
马皇后>>
12
窦氏>>
13
徐仪华>>
14
韦氏>>
15
窦皇后>>
中国十大着名皇后排行榜,本榜单是小编主要依据史实记载、后人评价、生平事迹,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推荐,名单仅供参考娱乐,欢迎在末尾交流探讨。
中国十大着名皇后排行榜
1、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 详细>>】
2、武则天(武周)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 详细>>】
3、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 详细>>】
4、赵飞燕
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飞燕外传》称其名为赵宜主。本巴郡阆中谯里人,其父母因侍同里入朝为侍中的谯隆移家于入京城,仅称其为长安宫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选入宫中为家人子(即宫女),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着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燕字指的正是赵飞燕。如此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
【 详细>>】
5、长孙氏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亲。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
【 详细>>】
6、郭布罗·婉容
郭布罗·婉容(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字慕鸿,号植莲,满洲正白旗(达斡尔族)。清朝逊帝溥仪的妻子,清朝与中国的末代皇后,后为伪满洲国皇后。 “婉容”二字及她的字“慕鸿”来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详细>>】
7、萧绰
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三子三女。982年(乾亨四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986年(统和四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 详细>>】
8、徐仪华
徐仪华,闺名妙云(1362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嫡后,濠州人,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母张氏或谢夫人(谢再兴次女)。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寿46。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 详细>>】
9、汉高后:吕雉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 详细>>】
10、窦氏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窦猗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 详细>>】
11、韦氏
韦皇后(?-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李显第二任皇后。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父韦玄贞,母崔氏,邵王李重润、永泰公主、永寿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生母。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韦氏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奢侈无度。景龙四年(710年)李显暴卒,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登基。韦氏被杀于宫中,并被追贬为庶人,称韦庶人。
【 详细>>】
12、卫子夫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歌女。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谥思后,葬桐柏亭。身驻汉宫凡49年,在皇后位38年,育有一男三女。
【 详细>>】
13、马皇后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详,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
【 详细>>】
14、窦皇后
太穆皇后窦氏(约569年—约613年),京兆平陵人(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之女。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昭公主李氏,隋大业年间,在涿郡去世,时年45岁。其父窦毅是东汉汉大鸿胪窦章的第十二世孙,胡姓纥豆陵氏(赐姓)。其十二世祖窦统在汉灵帝时为雁门太守,为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孙因家于代,赐姓纥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唐朝建立后,其夫李渊追封窦氏为穆皇后,贞观九年五月九日,李世民追尊为太穆皇后。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太穆顺圣皇后。
G.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太后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皇帝是权力最高的那个人,但有时候皇帝还年幼,或者是太后实在是看不去了,心里又有权力的欲望,便会出现垂帘听政,强势的太后。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下,古代哪些皇太后比较厉害。
排第三的我觉得是慈禧太后了。清朝建国后,并不允许后宫干政,即使皇帝继位时年纪还小都会安排有摄政王代行王权,辅助皇帝处理国事。哪怕是康熙时期的孝庄皇太后也不敢破坏这个制度。慈禧却破了这个规矩,三次临朝称制,实际掌握清朝的大权达48年之久。
H. 历史上着名的太后有哪几位
历史上着名的太后:
宣太后: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赵太后: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年纪太轻,故由太后执政。
吕太后,吕雉,汉高祖刘邦之妻,后来刘邦死后,基本是吕雉掌权。到汉惠帝死后,新皇帝幼小,她又临朝称制八年。
窦太后。窦漪房。文景之治时期。窦后从皇太后开始了其左右朝政的生涯直到病逝。窦太后是西汉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她谋传胶东略承沛公,芳流观津名留汉青。她的时代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
冯太后北燕皇族出身,在北燕灭亡后成为了北魏皇宫中的婢女。北魏文成帝登基后不久,她被选为了文成帝的贵人,当时的她只有12岁。在和文成帝生活的过程中,她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对文成帝不拘民族重用汉臣感到佩服,这也为她日后的推行汉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章献明肃皇后刘氏(968-1033),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华阳镇)人,又名章献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名不详,民间戏曲中将之称为刘娥,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完成宋政权从真宗时代到仁宗时代的平稳交接,为宋在仁宗时期的繁荣打下基础,辅佐宋仁宗创下“仁宗盛世”。常与汉吕后、唐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长孙皇太后。李世民之妻。
马太后。朱元璋之妻。那个时代的女人大多是裹脚的,脚都很小。但马太后却是个脚大的女人。所以被人称大脚马皇后。
孝庄皇太后。孝庄是清朝时期最着名的一位皇太后,她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草原,在十三岁时就被下嫁给皇太极,做了侧福晋。后与皇太极生有皇九字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皇太极死后,孝庄孤儿寡母,这时也发挥了她女强人的一面,帮助儿子掌握了大权。
慈禧太后。清末也算是君主王朝的最后一个太后。
I.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后都有谁
太后是一般情况是皇帝的母亲或者其宗法上的母亲,作为太后其丈夫也不一定是皇帝,但是其丈夫一定是去世的。历史上有名的太后,有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赵太后;刘邦的夫人,吕雉吕太后;北魏孝文帝的母亲,改革家冯太后;唐代武则天武太后;辽朝杰出女政治家萧太后;还有我们那位可爱的清朝慈禧太后,等等。
赵姬赵太后,以和假太监,真美男子嫪毐的风流韵事而闻名于后。女人也是人。凭什么男人可以拥有众多女人,而女人就要守活寡呢?所以赵姬无错误。
J.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太后
秦 宣太后,汉 吕后,宋 刘太后,大清 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