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哪些民族灭绝

中国哪些民族灭绝

发布时间:2022-10-19 17:56:44

A. 中国历史上消失的国家和民族有哪些

匈奴是其中一个消失的民族。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

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和山东等地。

(1)中国哪些民族灭绝扩展阅读:

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除了退守巴里坤的呼衍部,其余加入鲜卑联盟。

除少量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也许成为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的祖先;南下的匈奴是主流,前后南迁者超过百万:包括南匈奴部众和加入鲜卑南下的北匈奴部众,继续活跃于五胡十六国和北朝。

匈奴帝国崩溃后,持匈奴旗号的部族势力仍旧长期存在,如陕北匈奴郝散、郝元度兄弟(西晋末年起义领袖)、匈奴宇文(后建立北周)、匈奴贺赖头单于(后与拓跋部合并建立北魏)、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建立北凉的沮渠蒙逊等,持续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的祖源之一。

B. 中国古代的民族灭亡的有哪些

1:契丹,虽有查证契丹一族目前还有后裔,并生活在东北一带,但是还需要长期考证
2:党项,这个民族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3:鲜卑族,随五胡乱华时期入驻中原,大部落渐渐打散和当地人结合,最终消失了

C. 中国古代的民族灭亡的有哪些

到清末以前,“中国”一词均指中原地区政权,或者汉文明政权。而现代中国,来源于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是在清末溥仪退位诏书中确立的。
所以,“中国”古代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民族灭亡的,灭亡的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而这些民族,一直不被称为中国。
当然,辽国是认为自己是“中国”的,因为它占据了中原,所以不承认北宋是中国正统,辽国自己以中国自居。这样,契丹族和夷人,也可以算作是“中国”的民族,当然,看楼主自己怎么认为,这种问题每个人看法不同。
同样,金国也认为自己是“中国”,而女真族并未灭绝,虽然其统治者“真女真”其实已经灭亡;但是其民族内的“熟女真”,后来演化为满族(建州女真)。
另外,南北朝的北朝,也是少数民族政权,而实际也占有中原地界,不过他们倒并没有自称过中国,如果认为其也是中国的话,那么鲜卑等也算是灭亡的中国民族了。

D. 历史上被灭绝的民族有哪些

有很多,比较着名的有党项族,羯族,鲜卑族,契丹族,月氏族,其中鲜卑族,契丹族,月氏族是在民族交往中逐渐溶入其他民族或分裂成其他民族而逐渐消失的,而党项族和羯族则是被整体灭族,党项族灭于蒙古族之手,羯族灭于冉闵之手!

E. 历史上的民族灭亡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凶狠的民族,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确实曾经挥斥长城内外,辉煌一时。但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体失踪了,人们再也听不到关于他们的消息。

契丹人究竟去了那里?他们还有没有后裔?

寻找这个失踪的民族,成为一个诱人的历史之谜。

据说,辽国灭亡的时候拥有数百万之众。那么,人们不免要追问:百万契丹人哪里去了?

科技日报载文指出,史学界只能推测几百万契丹人的命运大致有三种: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

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扩散到了全国各地。

也就是说,契丹民族如同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那么,这些已融化了的冰还能找回来吗?

就在专家们寻找蛛丝马迹的时候,一个叫达斡尔的少数民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达斡尔的传说

茫茫大兴安岭,清澈的嫩江。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达斡尔人就繁衍生息在这三道风景交汇的地方。

达斡尔的意思是“原来的地方”,也就是故乡。几百年来,达斡尔人就在这里游牧,但究竟哪里才是他们的故乡?达斡尔人自己不知道,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事就没有人知道了。

当地的一个传说引起了民族史学家们的兴趣: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这个传说把达斡尔与契丹联系在一起,但传说中的故事会是历史的真相吗?

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达斡尔源于契丹,也有现代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

但他们找到的都是间接证据,在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之前,是不能给出定论的。

云南“本人”是契丹后裔吗?

就在达斡尔人的寻根工作山穷水尽的时候,寻找契丹后裔的另一条战线在云南拉开。

施甸,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县,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吸引了民族学家的注意。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小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

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本人”宗祠里,人们发现了一块牌匾,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本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

历史上确有记载,阿苏鲁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后裔,他的先祖曾参加西南平叛战争。但如何证明这些“本人”就是阿苏鲁的后代呢?毕竟漠北云南相隔万里,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学术界始终未能给这个自称契丹后裔的族群“正名”。

DNA技术揭开千古之谜

一门新兴的技术为解开这个千古悬案带来了希望。纵然历史已被遗忘,文字已经失传,语言已经改变,在契丹后裔的血液中,总还会有一种记忆在流淌———基因。现在,考古学家们要用新兴的DNA技术来唤醒这份最后的记忆。

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他们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而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根据这次测定结果,结合史料,历史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招殆尽,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作为“分子意义上的后裔”零星分布在各地。(李平)

契丹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据史书记载,契丹原先没有文字。公元920年春正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令创制契丹大字,秋9月制成,诏令颁发。这种大字是采用汉字加以简化或增添笔划而成的。解放前辽庆陵出土的“哀册”上所写的文字,都是大字。后来在庆陵壁画上和许多辽代陶器上,也发现这种契丹大字。

但除了契丹大字之外,还有一种契丹小字,据史载是皇子迭刺创制的。解放后,辽宁锦西县狐山辽萧孝忠墓所出土的墓志和义县、建平县所出土的铜器、银器上的契丹文字,就是这种契丹小字。

契丹文字使用了好几百年,但因通读不易,所以并没有深入民间,可是,它极大地影响了西夏和女真文字,是契丹族对文化的一大贡献。

契丹历史知多少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年号神册,建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号为大辽;

1124年,中京决战失败,耶律大石率部西迁。1125年,辽国灭亡;

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1218年,西辽政权为蒙古所灭。

F. 鲜卑族是不是灭绝了

鲜卑族不能说是灭绝,只是在通婚过程中和中原汉民族融合在了一起。

G. 中国有没有已经灭绝的少数民族

有,水族,这个民族起源在北方,也有专家说这个民族并没有灭绝,而是分化成为几个民族一直延续到现在,奇怪的是现在我国这几个少数民族却生活在南方,而他们的很多风俗习惯却近似于起源于北方的水族!

H. 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是怎样灭亡的

一 、匈奴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

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和山东等地。

二、东胡

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

三、乌桓

秦末汉初(前3世纪末)之际,匈奴王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族号,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

东汉末年,辽东、辽西等地的乌桓大人趁乱称王。初平元年(190年),辽西乌桓大人蹋顿统一现辽宁一带的乌桓各部。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袁绍官渡之战之后败给曹操,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形成残余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战于柳城,斩蹋顿诸王,从此乌桓彻底衰落,地位为鲜卑取代。

唐朝时嫩江以北有乌丸国,传说是乌桓后人所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派兵征伐,之后乌桓融入其他民族。

四、鲜卑

87年鲜卑崛起,在2世纪时继承匈奴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陆续在华北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

439年北魏统一华北,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

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

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

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番汗国所灭。

五、柔然

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门可汗击败,汗国崩溃。柔然王室由邓叔子可汗率领,南逃至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不敢收留,将此部三千余人收捕,交突厥使者全数斩杀于长安青门外。

另一部柔然西迁中亚,后同当地一些嚈哒部落为逃避突厥追杀进入欧洲,称阿瓦尔人,占领了中欧潘诺尼亚一带。

568年,巴颜可汗建立了阿瓦尔王国,后阿瓦尔人又携同其统治下的斯拉夫人南下巴尔干半岛,602年,攻打拜占庭不克。

这些军事行动使得整个巴尔干半岛斯拉夫化了。公元9世纪初,阿瓦尔王国被查理曼大帝击溃,阿瓦尔人定居下来,成为现代匈牙利民族族源之一。

还有一些柔然人逃至外兴安岭一带,融入当地室韦民族。室韦人是蒙古人的祖先。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中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民族也有柔然族源。

六、契丹

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

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

后建立辽朝。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等。据考证,目前的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另外在中国西南有家谱的家族中,有根据家谱记载,是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已经汉化和当地居民融合了。

七、蒙古

汉朝时期,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

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时期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柔然部等。

其中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

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

蒙古诸部中,东蒙古来自室韦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

宋朝时期,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东边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的。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西部蒙古诸部则在同一时期在由突厥或突厥化的部落的基础上形成。

明朝时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

八、突厥

突厥带有匈奴的血统。在南北朝至唐朝时住在现今中国西北地方。现代土耳其人,认为自己是突厥的直系后裔,他们认为突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48年立国的北匈奴。

西元6世纪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归附于柔然。

西魏时首领土门击败铁勒,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

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攻灭东突厥,在武则天时期,再度建立后东突厥帝国。约在7世纪末8世纪初,最后亡于回纥。

九、回纥

唐天宝三年(西元744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王庭(牙帐)设于鄂尔浑河流域,居民仍以游牧为主。 唐朝时,回纥取“迅捷如鹘然”的意思,改作回鹘。

立国后,回纥因历史的关系与唐朝的关系一直很好,不像其他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要对农业国进行骚扰与掠夺。回纥曾帮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版图最大时疆域东接室韦,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跨大漠。

回纥后因长期与吐蕃战争,加上内讧不断,于846年被所属部黠戛斯所亡。

三路西迁:一迁吐鲁番盆地,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一迁葱岭西楚河一带,称葱岭西回鹘;一迁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后来成为河西地方的土着,就是现在的裕固族;其中前两支定居新疆的回纥,发展成今天的维吾尔族人。

十、女真

女真(或女贞与女直),亦作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黑水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

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

1644年女真人(满洲)入主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清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日后版图的基础。

十一、党项

党项族原居住在四川松藩高原一带,以畜牧为生,唐朝中期时,受到吐蕃所迫,主要北移至今天宁夏、甘肃、陕西交界一带,原居地的党项族人则受吐蕃贵族役使,被称作弭药人。

北移的党项则分为八部,唐末,其中较强的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曾被唐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姓李。

至宋初,首领李继捧归降宋,但族人拥立李继迁叛宋自立,李继迁之孙李元昊称帝,成立了西夏,统治西北地区达约200年之久。

西夏为蒙古灭亡后,党项族被蒙古人称作“唐兀”,属色目人的一族,在元朝时还有部分甚为活跃,但其后逐渐与其他各族融合,党项之名逐渐消失于中国历史上。

十二、羌

羌族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聚居于中国西北,秦国曾与羌族展开过战斗,至汉朝未止。

三国时羌族开始迁居中原,分布于中国中部的山部地区。

五胡十六国期间,384年羌人姚苌利用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兵败后,关中空虚之际,自称万年秦王。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建立后秦。

北宋到南宋时,1038年至1227年期间,羌族的一支,党项族曾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建立了大夏政权,史称西夏。

十三、氐

古代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之一,氐族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氐族与羌族同源。曾有说法,指属于藏族(古代的吐蕃人)一支的白马藏人。

春秋战国时始以氐为族名,居于中国西北部。汉朝至三国期间,氐族曾两度大迁徙,至关中一带居住。其时还有如羌族的少数民族迁入关中。十六国时晋室南下,氐人便在北方建立前秦、后凉、仇池等政权。

随着长居于中国日久,在唐朝时代,一部分氐族人与吐蕃人相融合,而其余氐族则与其他民族相融合。

十四、吐蕃

今天的藏族,吐蕃王朝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

846年,达磨赞普被杀,吐蕃分裂为贵族领主割据的局面。元朝后受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

十五、羯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源于小月氏﹐曾附属于匈奴﹐故又称“匈奴别部”。

匈奴衰亡后﹐南匈奴及一些原附于匈奴的部众﹐于魏晋时代散居上谷郡与汉人杂居。他们以农耕为主,信奉“胡天”(祆教)。晋时,羯人石勒建立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后渐融入其他民族之中。部分旧史解释说羯胡主要散居于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

时至今日,山西﹑河北及陕西渭水北诸山间也多有此族。他们与汉族杂处﹐主要从事农业﹐相貌特征为深目﹑高鼻﹑多须﹐通常用火葬﹐信仰“胡天”(祆教)﹐姓氏有石﹑支﹑康﹑白等。

十六、敕勒

敕勒,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在冒顿单于时臣属于匈奴。南迁入中原的敕勒被称为丁零。鲜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称之为高车。

汉朝击溃北匈奴之后,敕勒的地域开始南移,与中原的汉人交往。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在中原的丁零人曾建立翟魏政权。

4世纪中叶,生活在阴山一带的人大都已鲜卑化。敕勒人在北魏时期大量参加鲜卑人、汉人的战争,其中大部和丁零人一起逐渐融入汉族。

敕勒中北方的一部臣服突厥汗国,后来成为回纥,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境内的雅库特人也是敕勒人的后裔。

I. 中国即将消失的少数民族

1)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为8659人。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等县。黑龙江省有鄂伦春族3871人,占鄂伦春族总人口的47%;内蒙古自治区有3573人,占44%。

2)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纹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独龙族,人口为6930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3)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为蒙古人种的西伯利亚类型,有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的文字,主要信仰为伊斯兰教。

塔塔尔族族称为自称“tatar” 一词的音译,在汉文史籍中常被译为“鞑靼”、“达怛”等,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巴尔干、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体位于中国境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塔塔尔族在国内共有3556人,是中国境内人口最少的民族。

4)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也有观点认为应归入那乃次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5354人。

5)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珞巴族人口数为3682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2]。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

6)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2010年,总人口为4009人。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9)中国哪些民族灭绝扩展阅读:

2010年第六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

1.壮族16926381

2.回族10586087

3.满族10387958

4.维吾尔族10069346

5.苗族9426007

6.彝族8714393

7.土家族8353912

8.藏族6282187

9.蒙古族5981840

10.侗族2879974

11.布依族2870034

12.瑶族2796003

13.白族1933510

14.朝鲜族1830929

15.哈尼族1660932

16.黎族1463064

17.哈萨克族1462588

18.傣族1261311

19.畲族708651

20.傈僳族702839

21.东乡族621500

22.仡佬族550746

23.拉祜族485966

24.佤族429709

25.水族411847

26.纳西族326295

27.羌族309576

28.土族289565

29.仫佬族216257

30.锡伯族190481

31.柯尔克孜族186708

32.景颇族147828

33.达斡尔族131992

34.撒拉族130607

35.布朗族119639

36.毛南族101192

37.塔吉克斯坦族51069

38.普米族42861

39.阿昌族39555

40.怒族37523

41.鄂温克族30875

42.京族28199

43.基诺族20899

44.德昂族20556

45.保安族20074

46.俄罗斯族15393

47.裕固族14378

48.乌孜别克族10569

49.门巴族10561

50.鄂伦春族8659

51.独龙族6930

52.赫哲族5354

53.高山族4009

54.珞巴族3682

55.塔塔尔族3556

56.此外,未识别民族人口640101

J. 华夏民族历史上几经磨难,哪些时期是险些灭绝的时候

华夏民族历史上下五千年是每一个子孙的骄傲。但是就是这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民族却也有多次遭遇过危险存亡的时期。

曾经有过五胡乱中华的时期,华夏民族就差点惨遭灭亡。在古时候,华夏民族把中原以外的人叫做胡人,这些胡人不单单是指少数民族,也指代一些外国人。再从汉朝到西进的时候,因为华夏民族和胡人的关系逐渐缓和,于是对胡人的政策也逐渐放宽,之后胡人就借着这一段时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对华夏民族起兵进行屠杀。知道后期鲜卑族接受了汉化,华夏民族才逐渐改变处境。

南宋灭亡时期,在南宋政权被蒙古人覆灭的时候,元朝开始建立。当时华夏民族出现了第1个不是由汉族人统一的王朝。但是之后幸好有朱元璋改变了这一个历史格局,重新出现了由汉族人统治中原。

抗日时期,华夏民族也到达了危急的时刻,日本的狼子野心企图吞灭华夏民族。但是华夏民族并不甘于成为奴隶奋起救国。之后我们也战胜了侵略者,保护住了我们的祖国。

阅读全文

与中国哪些民族灭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40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56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34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65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2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84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02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10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0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03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17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0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395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70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88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63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68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26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56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