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画的魅力与重要性
一、国画的起源
中国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把伏羲画卦、仓颉造字,视为书画之先河。
二、国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春秋战国最为着名的有《御龙图》帛画。它是在丝织品上绘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三、国画的魅力所在
(一)传统魅力
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国画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之。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时期,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着的艺术特征。 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❷ 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画延续发展至今,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国粹。她独特的艺术魅力、独特的笔墨意境所生发出的山水墨趣和人文情怀,自古至今,一脉传承,韵味无穷。他穿越历史时空,凝结民族文化情感。中国画艺术千百年来早已深深渗透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割舍不断,代代传承的中国文化情结。她通过笔墨的表现和渲染直指人心和灵魂,给人以一种深厚而温暖的文化抚慰和关怀。
中国画艺术品是艺术家源自灵魂的创造。人们常说“心境即艺境”,高雅的艺术品表现的不仅是艺术家精湛娴熟的技艺,更是艺术天赋的奔泻,文化内蕴的释放,社会责任的担当。她不仅陶冶情操、沁润心扉,更能砥砺人生,洗涤心灵。
中国画艺术品除却传承艺术本真和记录时代的载体功能外,中国画的收藏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屡创新高的艺术品拍卖榜单在不断刺激着现代人敏感的神经。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逐渐火热,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收藏不仅仅收藏的是一种价值,更多的应该是生活的沉淀。
艺术源于生活而有高于生活,最后依旧要回归生活。对话艺术,和中国画交谈,让那最初的蠢蠢欲动在大自然中淋漓般展现,感悟心灵的力量,感受生活的气息。中国传统艺术在艺术创作、艺术鉴赏乃至艺术门类等方面,都鲜明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艺术创作来看,中国传统艺术在创作规律、创作过程、创作方法、创作心理以及对于艺术家道德的要求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理论。例如,强调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强调艺术家的作用和主客观的统一,唐代张璨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谓一语中的。又如,在艺术创作中重视审美意象的孕育、形成和物态化的过程,清代郑燮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堪称精辟概括。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艺术鉴赏来看,历代大量的诗话、词话、画论、书论、文论、乐论、戏曲论、小说评点等等,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风格和方式,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理论宝藏。中国传统艺术这种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征,甚至在某些艺术技巧、表现手法,乃至材料工具、物质媒介等方面体现出来。该书中编“中国传统艺术概论”正是通过创作论、鉴赏论、门类论三个部分,为中国传统艺术富有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特色的风貌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而哲学又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传统艺术正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中国传统哲学正是通过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一方面,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论结晶,另一方面,它又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和以六祖惠能为代表的禅宗美学,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该书下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正是在以上两编史、论的基础上,从“形而上”的高度对中国传统艺术加以美学的提炼与升华,从中概括出最能反映和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美学特征。
应当看到,对于中国艺术学的研究,不但是为了完善和加强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培养艺术学人才教学方面的需要;与此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各个门类艺术实践的迫切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天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艺术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如何真正走向世界?这已经不只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
❸ 国画的意义和魅力是什么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
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
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
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
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
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中国画的魅力如何扩展阅读:
国画历史悠久,在东周墓葬中出土过最早的帛画作《龙凤仕女图》,传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朝摹本。在五代十国以后中国文人艺术家得到了很高的社会地位。
宋代以前绘图在绢帛上,材料昂贵,因此国画题材多以王宫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直至宋元两代后,纸材改良,推广与士大夫文人画兴起等,让国画题材技法多元。明代绘画推广到大众,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风俗画因此产生。清末,绘画材料多元,朝多方面发展。
现代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画家开始尝试西方画法,而油画亦在此时引入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画家被鼓励从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部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不受改动下完整引入,在那时画家会被提供主题及被要求大量生产。
此规限在1953年开始放宽,而在1956至57年间的百花运动中传统中国绘画得到了一次重生。在此期间由表现出农村日常生活的农民艺术画数量大增。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艺术学院被关闭,而有关艺术的期刊及主要艺术展览被停止,而在破四旧的运动中中国艺术亦受到重大的破坏。
在文化大革命后,艺术学院及专业团体再次被成立,亦设立了与外国艺术团体的交流,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家亦尝试新的主题及技巧。
❹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其魅力在于哪里呢
创造性形式之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内容的表现,二是构图的表现。内容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表达,构图通过画面的布局来表达。中国山水画从一开始的天真烂漫,经过不断吸收东方哲学、文化、艺术的精髓,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演变和发展。历代山水画画家以他们的智慧和智慧,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既继承先贤又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山水画构图形式。逐渐产生了绿色山水、淡紫色山水、水墨画山水等绘画风格,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文化精华。发展出构图细腻,变化万千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这种美学思想的指导下,艺术家从客观形象的束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处理屏幕布局,最大化追求艺术形象的电动势,和独特的特点和墨水的空间意识,注重黑白、实境和密度、开合、宜让等因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合包容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画家的智慧,从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意识,给人以艺术美的影响和感染。
❺ 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绘画历史悠远,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墨笔、线条为骨架,写实与表意相结合,强调画的意境与神韵,既简明大略又深邃悠远,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的风采。而其中的线条则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它是表达物象结构的骨架,是中国绘画中最基本、最简练、最具概括性的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
(1)
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
(2)
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
(3)
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4)
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
(5)
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❻ 中国画历史悠久,中国画有什么样的特点
引言:中国画如果要从战国的帛画算起,我国的绘画至少有2300年以上的历史。而中国画这三个字出现是在西洋画出现以后,泛指一切非西洋画的中国绘画。中国画有他自己独特的魅力,并且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很多文人的拿手戏。中国画用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并且中国画通过以墨水点滴表现出一种恢宏的气势。
中国画这种文化是一项非常有益于培养审美情趣的爱好。而且也是对中国历史的一种传承。而且无论是对意象和意境的描写都表现了中国人骨子里那份对洒脱。
❼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古典艺术,它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墨笔是中国画有关状物质和传情达意的艺术技巧,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笔,是指应用软笔以勾、勒、皴、点等不一样技,主要表现变化无穷的线框乐趣;墨,是指应用墨的深浅、疾缓、干湿度等,以烘、染、泼、积、破等方式,使之造成丰富多彩而微小的饱和度转变,在宣纸上展现派出人的实际效果。线框是艺术家对当然目标的概述与抽象化,加上主观性了解,所打造出来的艺术手段。
采用以荟翠小、卒章显志的方式,并在活动中去观查和了解客观现实,乃至能够参与到事情中来,而不是设套外型,或局限性在某一支撑点上。它渗入着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而使美术绘画具备“千古孤寂,披图可鉴”的了解功效,又具有“恶以诫世,善以表后”的教育作用。即便青山绿水、花鸟鱼虫等纯自然的客观性物像,在观查、了解和主要表现中,也主动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观情。趣相联络,寓情于景,借物喻人,展现了我们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意识。
❽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古典艺术,它到底有什么魅力
一幅好的书画作品,都是从生活中而来,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在传统书画中,书画对于客观事物的观察,采取小观大、以小见大的观察方法,其中还包括子在活动中观察、客观认识事物、直接参与真实事物,从而达到对真实事物的全面、客观的认识,而不是只看到局部。
总结:中国文化是实用型文化,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关键在于我们现代人要好好研究,合理利用,造福人民,好日子!
❾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它们魅力在哪里呢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最明显的就表现在的绘画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大家都知道传统西方绘画最重视的便是结构、透视和光影关系,可以说传统西方绘画是比较理智的。到了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才出现多个流派,开始大面积的重视表达情感与意境,比如马蒂斯的野兽派,莫奈等人的印象派,毕加索的立体派,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而我们中国山水画很早就开始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这是中国化最具生命于灵魂的所在。
其实中国山水画的生命和灵魂不仅仅只在于绘画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构图也很讲究,变化万千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在构图上是不受视野的限制,不同意西画焦点透视,我们中国山水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和视觉记忆来布局构图。宋代郭熙所着的《林泉高致》中也明确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总之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灵魂,在于他们的意见和情感表达到位,构图新奇还恰到好处。
❿ 国画的意义和魅力
国画的魅力和意义在于它的传承意义和美学价值。要说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能让我们传承的东西太多太多,而画正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国外有知名的画作,一副油画就可以拍出成百上千万的价格,我们的国画自然也是享誉中外。
国画的独特意义:“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引自网络。所以,中国的国画在历史研究,美学发展上都有十分高的价值。
国画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在我国,有书画同源之说,文字和图画起初没有差异区分,所以国画在记录文化历史方面有特别贡献。中国古代的一批又一批作家,让时代文化和书画结合,不论是朝代的历史发展特点,还是民族、宗教文化都会在国画中又相当好的体现。并且其中蕴含着修生养性的独特特点,不论是作画的人,还是观画的人都能够在这过程当中体会到不同的意境魅力,陶冶人的情操。
国画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国画抒情写意,不论是山水画的景观文艺,还是人物画的传神达意,都体现了古人对于各方面的认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