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工艺品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传神阿堵】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传神写照】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独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画苑冠冕】苑:会聚的地方,多指学术、艺术的集中处;冠冕:皇冠帝冕,比喻第一。在美术界占据第一流的地位。
【吉光凤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良工苦心】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神至之笔】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心精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表现。也泛指天资聪敏,精明能干。
【渲染烘托】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烘托:国画的画法,用衬托手法使事物鲜明。指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贰’ 形容工艺品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工艺品方面的4字成语:
【传神阿堵】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传神写照】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独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画苑冠冕】苑:会聚的地方,多指学术、艺术的集中处;冠冕:皇冠帝冕,比喻第一.在美术界占据第一流的地位.
【吉光凤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良工苦心】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神至之笔】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心精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表现.也泛指天资聪敏,精明能干.
【渲染烘托】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烘托:国画的画法,用衬托手法使事物鲜明.指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匠心独具.
巧夺天工.
手法娴熟.
鬼斧神工.
神来之笔.
妙笔生花.
传神制作.
出神入化.
栩栩如生.
画龙点睛.
传世之作.
精妙绝伦.
精雕细琢.
维妙维肖.
玲珑剔透.
别具一格.
艺术精品.
价值连城.
艺术瑰宝.
无价之宝.
‘叁’ 形容木雕的句子
【第1句】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民族艺术中,有一朵绚丽奇葩--雕刻艺术,而其中的木器雕刻,又以浙江东阳为最佳。北京故宫、明清皇陵、杭州灵隐寺及名庙豪门等处精美的木雕,大都出自东阳木雕艺人之手。因此,东阳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
【第2句】木雕工艺品木质坚韧、纹理细密、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木雕工艺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工艺品的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木雕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好的工艺品能体现出雕刻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术。对于收藏工艺品的人来说,收藏自己喜欢的工艺品,能陶冶情操,能给自己繁忙的空间注入无限的活力,同时给自己创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
‘肆’ 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很多,描写和形容这些工艺品,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
鬼斧神工 巧夺天工 美轮美奂 别具一格 玲珑剔透 精雕细琢 匠心独具
‘伍’ 中国古代工艺品介绍100字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宇。
‘陆’ 中国民间工艺品的特点
中国民间工艺品的特点:
①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②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
③灵动性。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 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④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⑤工巧性。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贯传统。丰富的造物实践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迹的浑然天成之工巧性,和尽情微穷奇绝之雕镂画缋的工巧性。
‘柒’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谢谢~希望概括点的~谢谢诶~!!
一、名词、起源与分类 名词、 在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其生产形态,等同于手工业,其文 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 “工艺美术”是个后其的语词,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语词虽晚,但它涵盖的若 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 在中国, 总是不把最早的饰品包罗在内, 也大约能上溯到 8000 年前,由此开始的 4000 年是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它的基本特征除石质工具的磨制外,还包 括制陶和纺织的出现。织物易腐难存,但玉石器和陶器则展现了先民卓越的艺术才华。鉴于 年代往往不明的岩画的存在,如今已很难认定工艺美术孕育了美术,但仍然可以确信,在中 国的原始社会, 工艺美术比美术更成熟、 更辉煌, 原始的绘画和雕塑也常常附丽于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什么?对此,还有似明若晦的争议。一招不会引出异说的理解,可以根据 材质,把工艺美术粗分为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类。这样,就能 明白看出其主体是蕴含艺术价值的日用品,此外,还有欣赏品,欣赏品现在又通称“特种工 艺美术。 ”其实,在日用和欣赏之间,从来没有断然的界线,所有的日用品都能欣赏,许多 欣赏品又可使用,只是,欣赏品的材质往往更高贵,制作常常更考究。有人愿从奇技淫巧的 视角品评工艺美术,把鬼斧神工当做衡量价值的最高标准,其偏颇已不言自明,若一定要从 中搜寻可取之处,那么,也至多仅与特种工艺美术相通。 二、适用的原则 除少数纯属玩赏之外,工艺美术最关心适用,造型和装饰往往体现着功能的需要,中 国古代长期以农耕民族为主体,与其定居生活相适应,器物造型大多安定稳重,便于陈放, 而在游牧民族入主的时代,便携器物为数众多,这体现的是统治民族马背上的生活,他们生 活形态的演进由令器形不断变化, 辽代的皮囊壶就是明证。 较细微的变化表现在同类器物的 体量差异上,一样是注子,茶汤是热的,故茶注不配注碗,酒液是凉的,故酒注每配注碗以 加温;一样是酒具,硕大的往往反应着所贮酒的温和,小巧的则每与酒的浓烈相联。装饰与 功能的联系不及造型密切, 但日用品的装饰有从立体向平面发展的明确趋势, 如元以来的陶 瓷装饰已大体是彩绘的一统天下,这无疑同彩绘的器物更宜清洗有关。 造型和装饰都要合宜,妄求奇异、滥施雕琢与适用的原则大相径庭。不妨与用是一般 的尺度,有助于用是更高的标准,这样,工艺美术之美就受到了限制,其创作有如带着镣铐 的舞蹈。适用束缚了庸手,也玉成了巧匠,他们的姓名虽多已不传,但无数作品都是其智慧 和才华的丰碑。 最着名的是汉代的釭灯和唐代的香囊, 它们融美观与适用于一身, 构思之巧、 制作之精令人惊叹,其设计原则至今仍可视为典范。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任何作品都是以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必定带来产品的差异,中国古代容器以陶瓷、 金属、漆木为主要材料,后两类的造型可方可圆,大小皆宜,而陶瓷却基本是圆的变化,尺 度也适中, 这就是材料造成的。 陶瓷以黏土等为原料,拉胚时, 过大过小却然不易。 焙烧中, 胚体还要收缩变化,胚体月高大,变形越显着,对同样大小的胚体,圆的变化小于方直。而 人的视觉难以感受不很周正的曲线,却对稍有变化的直线极敏感,扭曲的造型既不美观,也 不适用,因此,古代陶瓷造型几乎都同尺度适中的圆有关,过大过小和方直的造型仅属不惜 成本的高档制作。
材料的作用还渗透到更细微的方面,如青花瓷的图案呈色岁都靠氧化钴,但色调却往 往不同,有凝重、淡雅之分,还有浓艳、灰暗之异,基本原因就是钴料的化学成分不同。甚 至,辅料也会带来变化,仍以陶瓷为例,清代彩绘瓷的花纹往往比明代精细,这是因为清人 常在彩绘颜料中调油, 而明人却是调胶, 油的质地远远油腻于胶。 既然材料如此重要, 那么, 在不小的程度上,一部工艺美术史也可看做材料的历史。 在一定意义上,工艺美术的历史还是技术的历史。这不仅因为材料必须借助技术制作 才能成为产品, 更在于不同的制作技术常常要引出产品的差异。 原始陶器的胎体有薄厚之别, 厚胎可用手制,也可轮制,而薄胎却非轮制不可,假设没有快轮的发明,蛋壳陶的产生就不 可思议。青铜器的铸造可用合范法,也可用失蜡法才能使器物玲珑剔透。与汉魏相比,唐以 来的绫锦图案形象细腻、线条圆润,这实在得益于纬线起花技术的启用。 四、造型、装饰与其主导 造型、 从构成的角度,可以把工艺美术分解为造型和装饰两部分,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 们都在不断演进,但造型的变化总小于装饰。从史前到今日,碗的造型变化不大,而装饰却 因时而异,同样是梅瓶,从宋到清,造型的变化更小,而装饰却代代不同。原因并不复杂, 造型较多联系着使用,装饰则侧重在欣赏,古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较慢,而审美等观念不仅变 化较快,个体差异也较大。因此,造型较稳定,装饰更活跃。 工艺美术里,容器的地位重要,其材质也有高低贵贱之分。玉和金银材料珍惜稀,价 格 ,按等级制度,这类茶酒器的使用者往往较尊贵,而漆木、陶瓷材料易得,价格低廉, 材料的使用通常没有禁限。显然基于贪恋奢华、倾慕权势的心理,金银器的造型和装饰往往 成为漆器、陶瓷器移植的对象、取法的典范,相反的情形固然存在,但根本不足与材质低贱 仿高贵的规律抗衡。玉容器等级最高,而能辨识出的影响却远远不及金银器,这与它们数量 太少有关,优质材料已然难得,使用中又易损坏。丝绸装饰的影响最深最广,其花纹和色彩 不仅是别等等、分贵贱的标志,还因最富展示性而凝聚了装饰艺术的精华,体现着审美时尚 的变迁,不仅总为各式工艺品仿效,还充当着新式样最快捷的传播者。 五、认识功能与审美意义 认识功能与审美意义 从生产的角度看,阶级社会的工艺美术不外官府和民间两类。官府的产品自有官派的 用场,设计、造作秉承上命,绝容不得以工匠的创造破坏了钦定的法度。民间的产品大多要 投入市场,工匠既然要赖以维生,作品就必须迎合主顾的趣味。钦定的法度针对着全社会, 若非罕见的定制,销售的对象总包括着财力相当的人群。这样,几乎每件作品的面貌都至少 与一个阶层的好尚一致,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所蕴涵的共同性远远大于特殊性,这与 可以“写心” ,可以“自娱”的诗歌、绘画截然不同。因此,通过工艺美术,能对时代审美 风尚与其变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这是凭借其他艺术门类难以做到的。 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 或道德说教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 无法在衣食住行中逃避工艺美术,即令作品朴素无文,也必定有线型、带颜色,人不必去专 门欣赏它, 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 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 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这种影响,发挥的方式别致特殊,但产生的功效深远 强大,令其他艺术门类无法企及。 六、生产格局与时代主流 官府在生产中拥有雄厚的资财,占用优质原料,驱役高手匠师,制作精细考究,产品 为统治集团和国家政治服务。 由于使用者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官府的生产也是时代的主导。
民间的产品或投入市场, 或由生产者自用, 其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都不及官府, 制作也稍粗。 古代社会,尊卑贵贱各有等第,工艺美术就是等级制度的物质体现,从材质到品种,从图案 到配色,高下有别,不可僭越。使用者身份越卑贱,所受限制也越多,但是,在不违反制度 的前提下,民间产品常以官府为楷模。因此,等级差异虽在,而艺术追求趋同,甚至会违制 约僭越,制作与官府酷似的产品。至于官府作坊的产品,由于设计常常是统一的,故尊卑贵 贱岁呕差别,但风格面貌却大致相同。在主流工艺美术之外,少数民间高档品的情况特殊, 它们崇尚优雅隽永,专一表现士大夫情趣,时时显示出独立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品格,但入宋 以后,它们才逐渐崭露。 陶瓷以外,工艺美术的生产中心往往在城市及其周边,这不仅因为那里作坊集中,能 工巧匠荟萃,还因为城市都是商业的中心。商业对工艺美术的意义绝不限于销售,还能因此 带来竞争,刺激造型、装饰、技术的不断翻新。陶瓷之所以例外,全在于生产状况特殊,大 规模的取土采石、大面积的砍伐采掘、烧造中的爆灰扬烟,实在不宜在都市展开。当然,还 有特例,那就是专门为宫廷制作的窑场,只是,其规模通常不大。 七、基本风貌与文明价值 与西方相比,中国艺术含蓄优雅。工艺美术虽非典型,但也表现充分。文人士子的物 品自不必说,若以最讲究精致高贵的皇家制作为例,则宋以来,许多竟然典厚无文,把美凝 聚于造型、质地和色彩,这同西方的错金镂彩对比鲜明。优秀的作品强调意蕴,形象大多夸 张变化,与现实保持着不小的距离,即令写实,也重在神韵,不拘形似。观念的表达往往迂 回曲折,鄙薄刻露显豁,注重渲染气氛,讲求象外之意,余韵绵长,因此,它耐寻味,禁琢 磨,引诱欣赏者调动联想去填充生发。这样,含蓄优雅不仅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高明之处,也 是其他国度不具备或颇欠缺的最大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原因除丝绸、瓷器等的发明和长期高跻世界顶峰之外, 也有它浓缩了独特的文化风采和不尽的艺术美妙, 还在于它是世界上极少数具有连续传统的 工艺美术。在域外的很多地区,都曾创造出辉煌的工艺美术,历史甚至比中国更久远,作品 比同期的中国精彩,但那里,多因外来的军事占领或文化征服而改变,甚至中断了自己的传 统。由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博大,工艺美术虽几度收到强烈的西方冲击,但外来的因素不久便 融入传统的洪流之中,中国工艺美术始终绵延相继、自成体系。 八、讨论的核心与断代的利弊 作品是工艺美术史的当然核心。今见古代作品的来源有出土和传世两种,其中,出土物 更重要,因为它们得自考古发掘,年代更明确,科学价值更高。传世品的情形较复杂。中国 工艺美术的仿古之风源远流长, 从北宋开始, 就连绵不绝, 形成风气, 假古董竟可形神逼肖, 足以乱真。赝作大抵出现于传世品,尽管专家百般努力,鱼目混珠仍在所难免。
‘捌’ 古代工艺品吉祥寓意
中国古代艺术品品种材质繁多,经过历史文化的浸润与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有画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这两句话是说古代艺术品的各种纹饰、造型、画面,都具有吉祥的内涵和寓意。这种寓意大多采用汉字谐音的方法,最普遍的吉祥内容是福、禄、寿、喜。
蝙蝠、老虎、蝴蝶在古代艺术品中都寓意“福”。五只蝙蝠,中间围着一个变体的“寿”字,称为“五福捧寿”,是很典型的吉祥图案。蝙蝠加中间是眼的铜钱,就是“福在眼前”。
禄,吃皇帝的俸禄,即表示升官,大多用梅花鹿来寓意。有时葫芦也谐音表示福禄。公鸡有冠,寓意升官。公鸡和鸡冠花,即是官上加官。马和猴子,寓意马上封侯。
寿,一般用蟠桃、白鹤、龟、松树、柏树、灵芝、石头、白头翁鸟来表示。猫和蝴蝶,谐音取义耄耋之年,寓意长寿。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民间所谓的“四喜”。喜鹊是民间普遍喜爱的报喜鸟,四只喜鹊,即是四喜。有一种长腿小蜘蛛,称为蟢子,也寓意喜。喜鹊站在高高的树梢上,意思是“抬头见喜”。
祈愿平安的内容,在古代艺术品中也多有体现。花瓶、鹌鹑寓意平安。花瓶插牡丹,寓意富贵平安。麦穗加鹌鹑,表示岁岁平安。大象则象征太平有象。
福、禄、寿三星是三个神化的人物,都带着慈祥的微笑,拿着桃子、手杖、官帽,是民间祈求喜庆的'神仙形象。笑眯眯、大脑袋、光头、孩子一见都认识这是寿星老头。还有一对吉祥神仙:和合二仙,一对胖乎乎的孩子,一个肩上扛着荷花或荷叶,另一个捧着一个盒子,象征和谐、和睦。这都是古代艺术品中经常出现的吉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