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还有韩国申遗的是咋样了
在这里生活了几年了,中国不是被韩国人歧视的唯一国家,韩国人对欧美人也投以异样的目光,就好象在说'你怎么跟我长得不一样,你是地球人吗?"的感觉.中国人当然是最被他们歧视的人之一.
亲身经历的事情:
背景:本人来自上海,家住人民广场旁边,家里条件不算太好,就1000万,只能算个小康吧,从小没动手做过家务,家里都是保姆包办,没愁过吃的.
1,05年第一次和韩国人接触,接待一位韩国的朋友时,他说:"我以为上海和朝鲜平壤一样呢,下飞机吓我一跳"
2,06年来韩国的时候,韩国人对我说:"我们给你吃饭,你要谢谢我们"
3,06年和韩国人一起吃饭:"在中国很难吃到肉吧,来韩国,我们给你吃肉,你要感谢我们哦,因为我们才能吃上那么好吃的东西"
4,07年接待韩国人游玩上海的时候,韩国人说:"这就是东方明珠啊,你确定是中国人造的吗?难道不是外国人帮你们造的?"
5,07年,我婆婆给我一条项链,说是14K黄金的,我感觉很新奇,于是告诉她中国只有18和24K的,正在我坐在厕所马桶上的时候,她敲门非让我马上开门,结果开门一看她拿了张证书来证明是14K的,绝对不是假货.
6,07年,公公在没有经过我同意的情况下,偷了我的资料去登记结婚,韩国的法律居然同意他代替我和老公结婚,我也真是晕了,完全没有人权了
7,07年公公说:"我们大韩民国的公民愿意娶你一个中国人,你要感谢我们哦,一般人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8,08年公公说:"换韩国国籍的时候,需要我们的同意书的,所以你要对我们言听计从,不然我们不同意的话,你就换不成了",我问他为什么要换韩国的国籍不可,他说:"因为我们大韩民国很发达啊",当我表示:"如果非换国籍不可,那我宁可换美国国籍",他很惊讶的看着我问我什么不换韩国的,我回答:"因为韩国需要美国军队的保护,美国比韩国更发达",他被气得不行,但是也找不到合理的理由反驳我.
9,在地下商场买东西,到处可以听到"我们不卖中国产""我们卖的绝对不是中国产的便宜货""你是中国人?我们大韩民国的东西比中国的好多了"
10,搬新家后邻居"教"我垃圾要整理得漂亮点才能被收走,如果不够漂亮,收垃圾的人不肯拿走的,我到小区管理处去咨询是否有这事情,他们表示没有这回事情.
11,韩国有一个男子组合里有一个泰国的小男生,在做一个韩国节目的时候,问:"你有想过娶一个外国人吗?",然后问这个泰国人,他回答:"我本身就是外国人,对我来说除了泰国人以外的都是外国人",于是全场哑然.
12,中间很多小事情,说几小时都说不完,就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才让人搞笑呢.上星期婆婆突然跑来说了句:"这几年我们对你不好,不要怪我们哦,我们以为你们是共产党所以过得很苦,不知道你们也有有钱人的,不过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人生活得很贫困的,这不能怪我们的对吧."
还想知道些什么可以随时问我.
❷ 韩国人画的古代中国地图,看起来有多么的好笑和荒唐
网上大规模的流传一些韩国人画的中国古代历史地图,这些地图对朝鲜半岛的疆域过分夸大,甚至都到达了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有人戏称“韩国在长江北,越南在长江南,而中国在长江里遨游了5000年”。那么这些地图真的是韩国人眼里的中国古代地图吗?小编将韩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历史地图列出并加以分析,以正视听。
清朝版图
综上所述,韩国人画的中国历史地图总体上还是比较客观的,只是在辽东地区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往往会把辽东划入箕子朝鲜或者高句丽等。而唐朝之后的由于疆界线比较明确,因而画的比较准确,没有夸大,也没有刻意画小。
❸ 为什么韩国人会认为古代的中国很弱小
朝鲜多次沦为中国属国,新君即位也要报请中国朝廷审批通过并赐予年号方能执政,古代的朝鲜并不是忘恩负义的国家,清灭明之后50年朝鲜朝廷依然着大明官服,延大明年号,训练士兵6万已备中原反清复明之用。朝鲜使臣赴中原时,百姓早已剃发易服,对仍着大明服饰的朝鲜使者讥笑讽刺,以为其着戏装,并告知天下早已尽归满人,谁还反清复明,驱除鞑虏?
❹ 韩国的很多电视剧都在我国播放,那我国又有那几部戏在韩国播放呢
《还珠格格》《流星花园》《北京我的爱》
在韩国,有武侠频道,天天都有中国的武侠剧;还有中华TV,也天天放中国的老片。
韩国主要电视台的黄金档是不放中国电视剧的。现在周末播《成吉思汗》
❺ 韩国人为何热衷于改编《西游记
最近,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韩国奇幻爱情喜剧《花游记》在tvN播出,剧本的角色设定可能会让不少中国观众大跌眼镜,在这部剧中,齐天大圣孙悟空与三藏法师谈起了恋爱。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最大IP,《西游记》在全世界都不乏粉丝,但韩国人似乎对此尤其热衷,影视产业隔三差五就要改编一下。前些年的综艺节目《新西游记》也是大受欢迎,到今年已经制作了四季。韩国人为何热衷改编《西游记》?《西游记》在韩国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如何?
韩剧《花游记》海报
《西游记》东传
由于地缘环境的影响,朝鲜半岛文学到19世纪末叶为止都处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之下。在15世纪中叶朝鲜文字创制之前,将近1500年的漫长岁月中,汉字和汉文都是朝鲜半岛唯一的书写系统。这种现象,即便在整个东亚文化圈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也正因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无需经过翻译便可为当时朝鲜半岛的读书人消化。
通常认为,中国明代长篇通俗小说《西游记》是在高丽王朝(918-1392)末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的。例如在当时流行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中已收录了元代《西游记平话》的部分内容《车迟国斗圣》。《朴通事》编修的年代是1347年,据此可知《西游记》最晚在高丽末期已经传入韩国。
元代《西游记平话》如今通常被认为是后来吴承恩所着《西游记》的母本,但原书不幸已经佚失,只有《梦斩泾河龙》的主要内容在《永乐大典》中有所记载,其余内容无从得知。《朴通事》原文收录了《车迟国斗圣》,因此也就为研究《西游记》的早期故事形态提供了一手材料。
《朴通事》中的“通事”是对翻译的称呼,“朴通事”意即姓朴的翻译
《西游记》讲述的是唐三藏师徒一行到西天求取佛经的故事。而高丽王朝尊崇佛教,“丽政甚仁,好佛戒杀,故非国王相臣,不食羊豕,亦不善屠宰”(《高丽图经》),各处修塔建寺,并且产生了现今韩国的国宝《高丽大藏经》。《西游记》在此时传入或许有其时代背景。
高丽时期,木制观世音菩萨坐像。现藏于首尔国立博物馆。
如今韩国方面可以确定的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传入的文献记载见于朝鲜文人许筠(1569-1618)的《惺所覆瓿稿》第13卷《西游记跋》:
“余得戏家说数十种??有西游记云。出于宗藩,即玄奘取经记而衍之者。其事盖略见于释谱及神僧传,在疑信之间。而今其书特假修炼之旨,如猴王坐禅,即炼己也,老祖宫偷丹,即吞珠也。大闹天宫,即炼念也,侍师西行,即搬运何车也,火炎山红孩,即火侯也,黑水河通天河,即退符侯也。至西而东,还即西虎交东龙也,一日而回西天十万路,即攒簇周天数于一时也。虽离支漫衍,其辞不为庄语,种种皆假丹诀而立言也,固不可废哉!”
《西游记》传入朝鲜半岛后,引起了文人阶层的极大兴趣。洪万宗的《旬五志》、沈?的《松泉笔谭》、李圭景的《小说辩证说》等书中都有关于《西游记》的内容。他们甚至专门收集了《西游记》中难以理解的白话词汇和句子,先以手抄本的形式编成《西游记语解》,后以刻本出版,风靡一时。
现在可知最早的韩语手抄本《西游记》是温阳郑氏(1725-1799)于1786年至1790年间手写《玉鸳再合奇缘》中第15卷的封面内侧所记载的书目。除此以外,洪一福(1794-1859)《第一奇谚》的翻译本序文中也提到了朝鲜后期流行的代表性中国小说之一《西游记》。
《西游记》的韩语翻译
《西游记》在国内的传播和影响,自然不用多说,1949年后仅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印了近300万部,其他翻印本、删节本不胜枚举,影响力正如鲁迅所言:“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是在中国最为畅销的版本
尽管朝鲜半岛是《西游记》最早传入的地区,但第一个外文译本却是日本人的贡献。日本小说家西田维则以国木山人为笔名从1758年着手翻译《通俗西游记》,直到1831年才正式完成,前后历经三代人74年的努力。
《西游记》的韩语全译本则出现得较晚,这和当地语言发展的特殊性有关。要知道,尽管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更早,但他们并不像日本人那样早早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而是在钻研汉文化的道路上精益求精。甚至在15世纪朝鲜文字被创制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受到了一些士大夫的反对,因为“我朝自祖宗以来,至诚事大,一遵华制。今当同文同轨之时,创作谚文,有骇观听”(《朝鲜王朝实录》)。当然,在价值观已经改变了的现代朝鲜半岛人看来,当时对汉文学的追崇和重视显得缺乏民族自主意识。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朝鲜半岛汉文学水准之高,不仅受到中国方面的肯定,而且令他们深感自豪。
这种态度直到19世纪末叶大清帝国在甲午战败前后才转变。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地位悄然改变,朝鲜半岛上的民族意识也伴随世界潮流觉醒,文字作为民族主体性的象征开始受到空前重视。
二战结束后,由于经历过日本殖民统治、战后韩国自身的文化政策等原因,从平民大众到知识分子对汉文化的掌握程度都大不如前,已经不可能做到直接消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于是,以韩语注释、翻译和解说中国传统文学的作品才应运而生。
目前已知的韩语译本《西游记》主要有以下几种:1、具永韩,民音社1966年版;2、金光洲,正音社1967年版;3、禹玄民,瑞文堂1975年版;4、金光洲、金浩城,明文堂1983年版;5、同伴人,1993年版;6、安义运,三星出版社1994年版;7、任弘彬,文学及知性社,2003年版。
但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讲,真正的韩语全译本只有任弘彬翻译的。首先,民音社、正音社、瑞文堂、明文堂所出版的《西游记》在版本上没有做过梳理和调查,而且有些翻译作品对原作的诗歌或细节描写做了部分删节,故而称其为全译本不妥。“同伴人”出版的作品则是中国延边大学的朝鲜族教授们集体翻译之后,又经修改成韩语出版的,所以也并非韩国的翻译成果。三星出版社出版的译本情况同样如此,译者安义运是北京外文出版社的朝鲜族翻译者。
直到2003年,任弘彬翻译的《西游记》问世才算是完全由韩国人独立完成的全译本成果。译者任弘彬在序文中表示,他的翻译是以明世宗时,即1587年前后金陵世德堂版本为底本,并与明代李卓吾的《批评西游记》和清代六个版本相互参校。
除了全译本之外,《西游记》在韩国的精读本、童话本和漫画作品也是层出不穷。不仅如此,韩国大学生中以《西游记》为研究对象的硕、博士论文亦不在少数。
《魔法千字文》:韩国小学汉字课
借助大量译本和动漫等大众文化的传播,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西游记》在韩国的群众基础会如此坚实,乃至成为韩国小学生们学习汉字的得力助手。
《魔法千字文》最初是一部由《西游记》改编而来的汉字学习漫画。漫画试图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自然地学习汉字,自2003年11月第一卷问世以来,迅速在韩国儿童中间流行开来。
故事的主人公是花果山猴王孙悟空。某一天,大魔王的手下混世魔王为了使三千年前被封印在千字文石碑中的大魔王复活,闯入花果山寻找散落人间的千字文碎石碑,打伤了花果山的猴子们。孙悟空见识到了汉字魔法力量,他为了守护花果山,决定与混世魔王决斗,并通过学习汉字魔法而变得强大。他进入道术岛,拜麦道师为师,和三藏、玉童子等好朋友一起学习汉字魔法。后来,为了拯救中了大魔王汉字魔法的三藏,并阻止大魔王的复活,悟空和他的小伙伴们上天入地,展开了惊险刺激的冒险历程。
该漫画2004年被三星经济研究所(SERI)评为“2004年十大畅销商品”,还被推荐为青少年优秀读物,获得了文化观光部的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并被授予韩国刊行物伦理委员会教育产业大赏等奖项。随后相继推出了音乐剧、掌机游戏、电影、动画、电视剧等衍生产品,并与好丽友、乐天公司合作生产儿童食品,成为韩国出版界一源多用以及寓教于乐型出版物的典范。
奇幻的魔法效果和冒险题材使《魔法千字文》大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需要说明的是,动漫《魔法千字文》只吸收了《西游记》中的角色素材,讲述了孙悟空、三藏等人学习汉字魔法、与恶势力作斗争的探险故事,其大获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突出韩民族特色的本土化改编。
譬如,《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是讲唐僧师徒一行去西天取经,途中历经八十一次磨难。而《魔法千字文》讲的则是孙悟空与他的伙伴们一起学习汉字魔法,收集千字文碎块去阻止大魔王的复活。
此外,韩语中有平语和敬语之分,朋友之间或者对晚辈可用平语,对待长辈或者陌生人则需用敬语,否则就是不礼貌、不尊重人的表现。动漫中的孙悟空一开始并不会用敬语,而是用平语跟所有人说话。但当他想拜麦道师为师的时候,麦道师以说敬语为条件收他为徒。这不仅体现出韩语特色,也从侧面展现出韩国社会尊师重教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又比如角色设置上,《魔法千字文》中的三藏是一个既善良又爱学习的姑娘,而猪八戒作为猪岛上守护魔法千字牌的老爷爷只出现了一集,孙悟空的武器金箍棒也被改成了能写汉字、会说话的如意笔等等。
众所周知,韩国和日本一样同属汉字文化圈。韩语是一种表音文字,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汉字词。古代朝鲜半岛吸收了来自中国的文字和文化,当时的很多公文等都是用汉字记载,汉字教育也源远流长。1446年韩国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后,韩文的使用逐渐得到普及,但汉字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到了近代,由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意识不断增强等原因,韩国的文字政策纠结多变,在韩文专用、韩汉混用、添加汉字等政策之间徘徊不定。由此造成整个社会对汉字认知的混乱。
《训民正音》,意为“教百姓以正确字音”。直到15世纪,朝鲜半岛才创造了适合标记韩语语音的文字体系
如今,韩国人越发意识到汉字对于韩语以及韩民族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不断提高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使得韩国刮起了持续不断的“汉语热”。于是,各种儿童汉字学习出版物应运而生并广受欢迎。《魔法千字文》的热卖即体现了这一点。
《魔法千字文》自出版以来获得了韩国教育界与出版界的一致好评。作为寓教于乐的成功案例,不仅衍生出动画片、电影,而且还与日本合作制作了日本版的汉字学习动画《太极千字文》。
《太极千字文》是由日本东映动画与韩国国营广播公司KBS共同制作的TV动画,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好评
前些年,网络上曾流传过一阵《西游记》“被韩国”的闹剧。起因是有新闻报道说,经过韩国学者长期不懈的论证,确认西游神话故事的起源是韩国无疑,结果马上引起中国网友们大规模的谴责口水。然而随后即被证明这是一则子虚乌有的假新闻。
谩骂不能代替思考。其实比起发明权的争夺,如何使经典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发展,韩国人的实践着实值得我们借鉴。
❻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
在中国,韩国讨厌中国的帖子满天飞,
反之,中国人讨厌韩国人在网上也传的很广,
这样,有些人凭什么单纯的说谁对谁错,
仔细观察,骂韩国人的全都是没素质的,一句句的全是下流的话
那韩国人看了这些话,想不讨厌中国都难吧
毕竟每个民族总会有一类群体是很排外的 这都见怪不怪了
中国何必与韩国这么纠结不清么
或许双方都做一步退让 就不会有那样的言论了
❼ 韩国人看清宫戏怎么样他们拍的出吗
他们拍不出清宫戏。只能拍出古怪的他们理解里的中国人。不过他们可以借鉴拍成韩国的宫廷戏。
❽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韩国人怎么看
韩国人不看……
现在的年轻人是没人看西游记的。
知道并且看过西游记的都是78十年代的人了吧。
而且也都是看电视,漫画类似的。
❾ 中国古代的戏剧有哪些
《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拜月亭》《调风月》,《牡丹亭》《西厢记诸宫调》《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元代的另一种戏剧形式——南戏,也是戏剧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戏剧成熟较早的一支,是从宋杂剧、金院本到元杂剧,另有一个成熟稍迟的分支,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南戏。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或“永嘉戏曲”。
南戏的体裁方面与杂剧有很大不同,归结为一点来说,就是它在各方面都要比杂剧来得自由。它的曲调配合,虽有一定的惯例,却没有严密的宫调组织,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它的剧本结构,也不像杂剧那样因为受音乐限制而形成“四本一楔子”的固定模式,而是以人物的上下场的界线分场,可长可短,大都比杂剧来得长;它也不像杂剧那样每本戏规定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而是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等各种形式,能把曲、白、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❿ 韩国人眼里的中国
本人目前在韩国,接触过从最底层到最高层的韩国人,
总的来说,越是底层越对中国不了解,对中国的意见也就越大,但不包括一些特别的大叔大妈,他们对中国人好,不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是因为我们出门在外。当然也有特例,但是越是底层的人越不了解中国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总觉得不如他们过的舒服,我被人问过中国有没有空调,苹果。。芒果以及其他水果。。。。
真正复杂的是中层的老百姓,有些人喜欢中国喜欢到死。有些人讨厌中国讨厌到死。喜欢中国的或者说比较友好的韩国人,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曾经到过中国或者和中国有过一定的关系,讨厌中国的原因很简单,韩国媒体。这边几乎没有什么中国的正面新闻,即使是奥运会让所有韩国人大吃一惊的时候,他们也说烟花是假的。。。
上面一层的呢,就是高级知识份子。不包括大学教师以下层次的。总的来说,越接近历史,人文学科的教授啊什么的,越友善。当然不排除极个别
至于韩国明星。。。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BIAO 子无情,戏子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