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未来3年内经济发展如何
中国经济一向有三架马车拉动,消费、建筑类设施的投资和净出口!其中我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国,净出口占全球的10%以上,简言之就是出口的上升已不大!而投资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拉动途径,其中房地产业和相关的设施是中国增长的主力军,但这也违背了正常国家经济的发展之路!所以未来是消费年!中国正出于转型期,不仅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也是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中国将大力加速城镇化进城,从出口导向转变为内需导向,以投资带动消费,提高高薪职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国制造”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创造”!
Ⅱ 未来三年中国经济会发生哪些变化
经济总量上来看,中国、美国、欧共体是世界三大经济体,目前,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还将会保持较高速率的经济发展增速,未来十几年,还会保持8%上下的增长率。到了2020年中国国力就将会超过美国和欧共体,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的第一大经济体。目前,仅仅是经济增长增速放缓而已,未来的三到十年,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速增长。
Ⅲ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我觉得问题比较多,首先在高端技术领域,我国还没有普及的创新的科技,国家靠的是尖端科技在提升国家实力,如火箭 军事。国民科技主要依靠进口。反观楼上说的印度,印度在软件科技领域发展十分理想。 中国的经济发展多年来依靠廉价的基本商品(原材料、制成品),其次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制造多,创造少,近几年成本上升,又打击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最后是中国的教育,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目前,国民已经摒弃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直接追求物质、欲望现象开始普遍。 经济方面,半调子经济学家主流、忽悠主流、不学无术主流。使得中国经济越来越曲扭化、波动周期急剧变短。 国家未来发展堪忧。
Ⅳ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那么未来三年的中国经济会超过日本吗
我觉得肯定会的,因为我国经济增速这几年世界第一。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1万亿元,仅距千亿大关仅一步之遥。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因为在2018年,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国家是日本,英国和法国这四个国家非常强大。但是,过去一年,中国占世界GDP的16%。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为世界做出了贡献。
国家电网,中国建设集团,中石化,中石油,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太多。此外,国家高铁的总运营里程为35,000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电力装机容量接近2032千瓦,居世界第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跻身世界500强,越来越多的中国项目跃居世界第一。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正等待着越来越多的阶段。
Ⅳ 未来三年中国经济会怎样
经济有波动,行业有兴衰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人这么勤劳朴实,未来几年经济肯定会好起来的,只不过要经历些波折,而且还要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5G)经济会转型成功的。
十九大报告对未来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十九大报告提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未来3年中国经济怎么样扩展阅读: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也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和调整。某些行业社会需求加大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性调整:
1、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增大升级;
2、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3、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进一步着手高科技成果的应用;
5、大力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
6、大力发展自主民族品牌,进一步加大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号召力。
Ⅵ 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何中国未来五年经济走势
中国未来5年国内经济形势发展趋势: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要想成为出口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是首要条件,人民币虽然难成自由货币,当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将助中国成为汽车强国,中国将在中底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品牌。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大幅增长,直至居世界第一,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所以这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一大阻碍,所以新能源势在必行。未来银行将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现有的银行运营方式将不再适合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银行方面必须通过改革来适应经济发展,提高效率。中国一向是纺织大国,但都仅限于低端产品,为来中国将又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产业结构将由低端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未来中国经济中,文化创意将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片天。网络生活进入物质联网阶段,互连网将进一步发展,从而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新时代。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口都将保持一个大容量,所以粮食将长期处于紧平衡,这个平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打破。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提升我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份额和地位。未来的中国城镇化将进一步提高,中小城市将得已迅速发展,中小城市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力。
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十二五规划”已给出了回答! 富民任务须明确提出“富民”任务 作为统领未来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应明确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 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解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在编制规划的时候,总有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具体到“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应将“富民”作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60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 第三,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便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 上述三点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这当然不是说,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30年来百姓的生活没有提高,而是指相对于GDP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富裕程度没有GDP增长快。何况,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而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 结构失衡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经济 “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事实上,改革以来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内。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普通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抽走国民收入的大头,并随心所欲地支配财富而不受监督,资本之所以能够压制众多的劳动力,原因又在于政府的权力过大。 中国传统上本就是一个大政府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心中都存在一个大政府观念。所以,要在政府权力过大的情形下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须将之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否则,仅仅视之为一个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很难。 另一方面,尽管“富民”问题在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但毕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官方看来,“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种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结构问题在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十二五”规划还是把它列为必须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这说明,结构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造成的危害不能再延续下去。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高层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要解决起来相当困难,否则,它也不会积累到今天这个程度。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不当干预造成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该增长方式的特点是,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 在这样一种增长方式下,经济越是高速发展,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获利就越大。原因很简单,政府掌握着切蛋糕的刀,他当然会把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而利益一旦累积,要改变起来就非常难。这也是调整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喊了多少年却一直进展不大的根源。不但如此,当遇到外部的危机时,就像本次金融危机一样,为了保增长,还会进一步强化结构失衡和政府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导。 政府变革 以外部力量促进政府变革 所以,要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各种结构调整,关键在于变革政府的治理方式。政府若不放弃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导权,不将自身对经济运行的干预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要转变发展方式只能是一句空话。 但在政府成为市场最大获利群体的情况下,要政府放弃自身利益,主动改革,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就需要靠非政府的外部力量去促使政府变革。外部的力量可以通过立法等手段对行政权力进行修正性、补充性的约束和重新界定,或者以严格的程序防止行政权力的过度使用,或者通过加强社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从而迫使政府做到: (一)转变和缩减政府的行政职能,限制行政权力; (二)规范行政行为,控制行政权; (三)加强社会自治,将一部分行政权转化为社会的权力,使公民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以此建立起政府的公共治理结构。 应该说,在目前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博弈成为基本现实的背景下,依靠包括经济主体的市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促进政府变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已越来越大。总之,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须使政府形成一个稳定和完善的权力运作机制和框架。当政府用一种比较规范的方式来行使公权力时,经济主体自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然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而无须政府劳神费力。就此而言,“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取决于政府变革的程度。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对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综合处石象斌认为,粗放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建议将经济转型作为主线,以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新特征。对国家提出的“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专家们认为,这将有利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社保网越织越密 探索社保城乡一体化,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 做大切好收入蛋糕 专家建议适度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减少创业、就业税收。 缓解看病难和贵 通过深化医改,老百姓将平时少得病、看病更方便、降低医药费。 人口也要均衡发展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国内经济的趋势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国内消费上升,所以GDP增速会有些下降,但就业不会下降,也会迎来一个创业小高潮。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有影响,但远没有2008年经融危机前影响那么大,所以你说的情况会对中国经济有局部影响,但不影响全局。
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 : 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会越来越好,趋势会越来越高,情况也会越来越好.因为国家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经济也会迅速的.进步起来.
在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节约能源、环保方面会得到一步的发展,以及民生社会福利将会提高,持续扩大内需减少出口.
中国未来5年的经济发展趋势 - :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你好亲,我是您的咨询师,很高兴为你解答,答案正在快马加鞭的整理中.我会尽快回复您!请您稍等~ 今年第三季度,尽管在线游戏占搜狐77.31%的营收额,但搜狐高管并未在财报电话会上就近期热议的元宇宙话...
谁能说说未来五年或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 : 最近十年,我国经济总量整整增加了200%.但近两年出现通货膨胀后,又再经过国家财政政策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再加上2011年欧债危机的影响和波及,于是,就又出现了经济增速下降. 截至目前,中国生产的煤炭、钢铁、棉花、水泥、纺织...
请问中国在未来的五年内经济大概发展趋势如何 - : 历史高手啊?...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 : 经济总量上来看,中国、美国、欧共体是世界三大经济体,目前,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还将会保持较高速率的经济发展增速,未来十几年,还会保持8%上下的增长率.到了2020年中国国力就将会超过美国和欧共体,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的第一大经济体.目前,仅仅是经济增长增速放缓而已,未来的三到十年,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速增长.
中国未来5年国内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如何? - : 中国未来5年国内经济形势发展趋势: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要想成为出口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是首要条件,人民币虽然难成自由货币,当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将助中国成为汽车强国,中国将在中底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形势 - : 根据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中国的总体形式乐观,现在全球经济已经一体化,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所以中国的发展是人心所向.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所说的意外也许是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
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趋势 - : 未来经济发展迅速上升,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不可能倒退,以后营销、直销向社会漫延.工业非工业将进一步以节能方式减人实行机械化策略.
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是如何: 【经济专家对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做出展望】 10月1日,新中国迎来六十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新华网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Ⅶ 请谈谈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势的看法
中国经济已从谷底回升,前几个月经济增长率一度回落到7.4%,目前已回升到7.6%;制造业经理采购指数前几个月一度下探到49.6%,11月份已回升到50.9%。产品库存减少,大宗货物价格小幅上涨,社会用电量增加,中国经济回暖明显。
未来两三年为中国经济的恢复期,但并不会大起大落,显得将会保持平稳增长,增长率将会保持在7.5%至8.2%之间。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从2010年起的未来1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会翻一番,初步建成小康社会,而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就将会和美国平起平坐,再到2030年中国就将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美国的综合实力依然很强。
民众老百姓的占有财富、可支配收入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的中产阶级首次占据大多数,这将会减少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之间的对立,这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Ⅷ 谁来预测一下中国经济未来3年的发展
1:通胀后必然有一个滞胀的过程,而这个时期,恰恰是天朝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最好时候。。。这也标志着未来2到三年将是中国经济的调整年,如果天朝实现减税和房产税,标志着天朝今后的发展将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反之,消费性时代就此终结。。。
基于此,南海3到5年内无战事,即使被人太监再太监,也只能如此
2:外端口环境越是恶化,实质对天朝改革的促进和推动越有利,就像4万亿加速和坚定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控制一样。要么竭泽而渔要么细水长流,天朝的经营者再不是东西,也知道一直的杀鸡取卵最终会伤害到自身。。。
只是既得利益的人士变化前,是不可能出现大的利益分配调整,而天朝几千年的历史,只有一个结论,就是利益集团从来不会进行妥协,而是采取血与火的方式,在这个角度,没有人事的变化与调整,温和派永远不会主导天朝的发展。。。
希望这一次,天朝可以超越自己的宿命。。。以高超的妥协方式实现利益的述求与再分配。。。
Ⅸ 未来3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这个题目太大,谁也没有把握。但鉴于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居全球第二,还积累了大量财富与外汇,国内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很大,受制裁的影响有限,所以,大概率是平稳、中低速发展。
Ⅹ 2030年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
2030年的中国将会在各个方面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的水平,相信中国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
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人均GDP将会发展到3万美元左右,城镇化率将会在80%到90%之间,2030年的中国将会在各个方面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的水平,相信中国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
中国经济现状
中国经济现在已经实现了局部发达,国内很多一二线城市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的还要现代漂亮,中国现在是造船业世界第一,黄金产量世界第一,汽车产量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世界第一,贸易总额世界第一,等等还有很多领先世界的方面。
中国现在的人均GDP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也是突飞猛进,从2020到2021这一年时间GDP增量达到了3万亿美元,GDP一年的增量超过了欧洲的发达国家法国全国的GDP总量,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之快,一年的经济增量就可以超过一个发达国家法国全国的GDP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