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的时候中国叫什么国
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等的
华夷之辨
代称出现。“夏”,在商、周以前有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而“华夏”的意思就是“身穿华裳的礼仪之邦”。
而汉语“中国”一词,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中国以外称为四夷。在汉人心目中,其直接统治地区是为中国本土,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汉代始建蛮夷邱,南北朝建“四夷馆”。明朝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等等。满清统治中国以来,传统中华帝国作为天下中心的默认就渐渐被打破了。
首先清朝统治阶级为满族,对于当时的汉族来说为异族,中国为汉族称谓。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当然,历史上的“中国”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全国解放以后,也把“中国”作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贰’ “中国”在古代叫什么
中国在古代别称有:“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
1、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
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夏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
2、中华: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后随着历史演化,与各民族不断融合,因此凡属于中华文化范畴的皆属中国。
华者,初源于华胥氏(位于华山之西,今西安市蓝田华胥镇)。《列子·黄帝》有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伏羲、女娲生子少典。《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故而,华胥正是炎黄之祖也。
3、九州
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夏朝初年,夏启(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着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传国宝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传。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世界遗产数量全球领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
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叁’ 中国古代叫什么国
据史书记载及现有的考古文物证实,“中国”名称约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据一九八三年出土的西周文物上记有“余其宅兹中或”。专家考证,“中或”就是中国。所谓“中”就是“居天下之中”的意思;所谓“国”,在古代意指“城”。“中国”一名,古代含义不尽一样。有的指京师为中国;有的指帝王所在的都城为中国;有的则指华夏族和汉族所在的地区为中国;也有的指我国华夏族所建的国家在黄河流域一带,以为黄河流域为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古时的“中国”与史书记载的“华夏”、“中土”、“中原”、“中夏”、“九州”、“神州”、“中华”一词的含义是相同的,都是中国人民对自己伟大祖国的共同称谓。从秦以后,“中国”名称的含义则指我国各族人民共有的疆域的全部领土。《史记·天官书》称:“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汉书·陆贾传》曰:“皇帝(指刘邦)起丰沛,讨暴秦,诛疆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名称则是指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全部疆域领土。
在各个历史朝代也有各自的称呼,比如大唐、大明、大清之类的称呼,但中国这个名称确实由来已久。
‘肆’ 中国以前叫什么
什么是中国?如果我们今天的中国的话,大家不会有什么疑问,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或者地域的概念,但是历史上面可不是这样。中国最早这个词儿,我们现在发现是在出土的一件铜器上面,叫做“何尊”,上面有中国这两个字,时间大概在西周的初年,一般地说,也就是大家认为公元前11世纪的时候,离今天已经三千多年了。那个时候中国是什么意思呢?主要的是指被周朝所推翻的商王朝,它统治的中心地区。以后我们看到在《书经》里面,在《诗经》里面都有中国这个词,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中国这个字出现得越来越多,那么它指什么呢?它主要还是指当时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但是以后,随着中央王朝它疆域的扩展,特别是在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权以后,那么它的统治区,基本上就称为中国了。周围逐步逐步随着来自中原的人民它迁移,慢慢把当地周边的少数民族,也都变成了汉族了,都是华夏的人了,中央政府开始在各地建立它的郡县,它的行政机构了,这样逐步逐步扩大了,中国的概念也逐步逐步扩大了。
‘伍’ 中国以前叫什么国家
第一个就是“赤县神州”,是出现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人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时候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第二个就是“华”,引申为美丽而有色彩的意思,它有两种说法,一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之地,所以称之为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的意思,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称之为华,还有一种说法是由我国古称“华夏”简略而来的。
第三种是“中华”,在秦朝以前华夏民族称自己祖国为“中国”,清朝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
第四个是“华夏”,在商朝时期由于实行勤俭立国和划分地域名的政策,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
区域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
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陆’ 中国以前叫什么国家
中国以前叫中华民国。在古代,中国这词大多数时候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ofChina,简称China。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过去是中国,现在是中国,将来也是中国。只是由于改朝换代,政权在变更,名号在更新,政府在更替,甚至版图也时多时少。有的历史时期会出现分裂局面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国家,如西晋末年就有二十多个政权,南北朝时也有十多个政权。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是中华民国。
‘柒’ 中国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之前叫什么
你好中国以前叫中华民国。
‘捌’ 中国以前叫什么国家
中国以前叫华夏、九州、中华等。
古代汉族最初多建都于中原地区,以其位居四方之中,文化美盛,故称其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地,皆称为"中华。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华夏,也称“华”、“夏” 或 “诸夏”等。“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从考古来看,华的概念与仰韶文化有关。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
‘玖’ 中国的原名叫什么
古代中国习惯以朝代名代替,比如大汉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而古代外国对中国称呼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古代波斯帝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称中国为“丝国”,因为中国盛产丝绸,又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中亚欧洲,所以而得此名。比如古希腊和罗马称中为“Serica”,就是“丝国”的意思。
但甲午战争、日本侵略中国时,“支那”一词演变为日本污辱中国的词汇,特别是侵华日军在公文中始终以“支那”一词称呼中国,把中国人叫作“支那人”。日本战败后,他们曾承认“支那”和“支那人”带有污辱和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