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丰收节什么时候
中国丰收节是农历十月初十。
丰收节,是世界各地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在中国汉族及大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十月初十。在中国畲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八月十五。在南印度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1)怎么加入中国农民丰收节扩展阅读: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对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中国从农村发端的改革开放,已走过整整40年。
40年来,从安徽小岗大包干点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热火,到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增进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释放,推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一个鲜明的改革旗号,将极大调动起蕴含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伟大创造精神,提升亿万农民的自信心、荣誉感、获得感,为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Ⅱ 农民丰收节是什么时候
农民丰收节是每年的秋分,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这一节日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2)怎么加入中国农民丰收节扩展阅读:
对于农民来说,秋天是成熟结果的季节,是享受丰收喜悦的季节,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从节气上看,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也最能体现丰收。即便说全国各地收获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也是大头。所以说,把每年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乃最佳选择,不仅体现了鲜明的农事特点,更契合了丰收节的主题。
Ⅲ 丰收节是什么时候
丰收节是公历9月23日,这个节日于2018年设立,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为的是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的是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为的是提醒每一个人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不辜负每一份辛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米一粟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每一粒粮食。做饭时,吃多少做多少;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点餐时,吃多少点多少。总之,食之有道,量力而行,量入为出。
“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也在九月。两者碰撞总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春种秋收,对我们来说是短短的四个字,但对于农民来说,这些倾注了他们一年的心血,挥洒了一年的汗水。
Ⅳ 丰收节什么意思 丰收节简单介绍
1、丰收节,是世界各地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在中国汉族及大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十月初十。在中国畲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八月十五。在南印度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
2、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Ⅳ 中国丰收节是什么时候
2021年中国丰收节是9月23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于2018年设立(国函〔2018〕80号),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精心安排乡村特色节庆活动
一、组织长江经济带11省市联动庆丰收。支持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别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重点节庆活动,呼应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战略,展现长江流域千年文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川德阳、湖南长沙、浙江嘉兴分别代表长江上中下游,承担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层面的三个主场活动。11省市要积极参加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最新成果及应用场景展示、“种业振兴”希望之种接力、金秋消费季展销、全国农民文化艺术展演、粮食安全与稻作文化论坛等主场活动。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二、引导县乡村务实开展节庆活动。各地要坚持农民主体、城乡共庆,活动重心进一步下沉基层,每个县重点培育1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节庆活动。要充分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促进产销对接、打造农业品牌、活跃城乡市场、拉动乡村产业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要深入挖掘悠久厚重的农耕文明,保护丰收节俗多样性,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吸引更多城乡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等节庆活动,构建丰收节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三、发挥市场力量促进农村消费。组委会将发起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和市场力量,培育节日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农民增收和消费提质扩容良性循环。各地要用好节庆效应,为市场主体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组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充分挖掘品牌农产品、传统民俗文化、优良生态环境等优质乡村资源,提升县域文旅服务水平,增强农产品上行能力,繁荣县域商贸、提高流通效率、壮大乡村产业。
四、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宣贯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每年农历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要以“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为主题,广泛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普法宣传活动,将其作为丰收节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利用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有奖知识问答、乡村大讲堂等群众性普法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方式和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让农民群众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
以上内容参考闽南网-中国农民丰收节和秋分什么关系 2020丰收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以上内容参考澎湃新闻-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怎么办?最新通知来了!
Ⅵ 农民丰收节是让农民休闲放松庆祝一下,真的会有人参加吗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什么是指定是每年的“秋分"日。秋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准确来说,各种各类农作物,秋分时节也不是收获(丰收)时节。所以参加的人肯定很多。
Ⅶ 丰收节的由来
丰收节,是世界各地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在中国汉族及大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十月初十。在中国畲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八月十五。在南印度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节日时间
农历十月初十
2南印度
丰收节,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盛行于南印度。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要打扫清除,人们要穿戴一新,烧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阳神,尔后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团聚。人们还要举行敬牛仪式,给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牵牛游行或举办赛牛会等。
中国
畲族丰收节
农历八月十五汉族是中秋节、团圆节,畲族又称丰收节。畲族家家户户做糯米粑,欢庆丰收,并在这天祭祖。新中国成立后受汉族影响,多数畲民也与当地汉族一样吃送月饼。有长辈给小辈送月饼,儿、女婿给父母(岳父母)送包饼及面、肉等。十五日晚,家家户户设酒肴团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仍沿袭。
传统丰收节
在中国,农历十月初十日是传统的丰收节,丰收节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主要是庆祝一年的丰收,祭祀丰收神“炎帝神农氏”。中国民间认为农历双十节是“十全十美”的吉日,在这天结婚登记的人更是认为是“十全十美婚”。
每年的丰收节这天,家里有外出打工的子女都必须回来过节,出嫁女也会带着女婿和小孩一起回来过节。特别是家中有老人的,做子女的更加要回来过节。村民还喜欢带朋友一起回来过节,哪家的人回来得齐、来的朋友多,就证明那一家人最团结、和睦、人缘好。
熟悉农业的人都知道,水稻在南方一般种两季,阳历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阳历十月收割完稻谷(水稻收获最佳时间是10月5日左右,收获最好要在10月15日前后完成),还要晒谷子,收入粮仓储藏。十月份还要收花生、玉米及其它相关农作物。到农历的十月初十(阳历十一月)左右才开始真正的清闲下来。
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当天,正处在秋收后农闲时,不用通知,客人都自然前来欢聚,即使是路过的陌生人,也可以入屋参加宴席。节日当天早晨,该屯家家户户都做十多斤的油糍和白糍,准备送给客人,并杀鸡宰鸭,炒好鱼肉,中午时分,酒肉上台,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汇聚,人们边吃边谈论一年丰收的景象,大家都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离去时,主人还给每个客人包上几只油糍、白糍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丰收的喜悦。晚上,青年男女还进行山歌对唱,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婺源篁岭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晾晒农作物,以其独特的“晒秋”方式庆祝丰收。
Ⅷ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有哪些地区举行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有哪些地区举行?分别是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黄河流域9省区联动。
一,2020是一个特殊的年份,2020全世界都遭了殃,我国也不例外,但要说抗击新冠疫情最成功的,我大中华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在这一点我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正是因为此次疫情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举办了这次丰收节的活动、希望通过9省等城市一起弘扬中国文化,迎小康,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活动。
针对此次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节日,在2020这个“灾难”的一年;也是我国全面实现攻坚脱贫实现小康社会的一年。不知大家对于中国农民丰收节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Ⅸ 丰收节是几月几日
丰收节是每年公历9月23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于2018年设立(国函〔2018〕80号),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丰收节设立在秋分的原因
众所周知,秋分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恰好是从“立秋”到“霜降”这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
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正如中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及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因而,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具有当代意义,其文化传承意味更加浓厚。一方面,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
同时更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现代思维点缀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气时令“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这从某种程度上,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