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到底有多少简体个汉字(一定要有数字)
1986年,经过个别调整而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235个。这是目前为止经国家批准公布的全部简化汉字。
简体字通常被等同于中国大陆现在的中文用字系统(规范汉字),不过其实此系统和台湾地区、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的用字系统的差异除了简繁汉字本身的分别外,也有很大部份源于不同的异体字选择和字形的分别,所以"简体中文"的笔划不一定较少;有的笔划还比前者多。受书写习惯的影响,台湾也出现了部分汉字的合并现象,如"只有"的"只"写成"只"。但被替代字仍可作为异体使用,且只是该字的某一字项被取代。这是汉字系统内部自发的调节,与大陆官方做法不同。台湾与港澳的若干繁体字常用字写法上略有些出入。
B. 简体汉字,笔画少的都有哪些
一画:
一 乙
二画:
二 十 丁 厂 七 卜 人 入 八 九 几 儿 了 力 乃 刀 又
三画:
三 于 干 亏 士 工 土 才 寸 下 大 丈 与 万 上 小
口 巾 山 千 乞 川 亿 个 勺 久 凡 及 夕 丸 么 广
亡 门 义 之 尸 弓 己 已 子 卫 也 女 飞 刃 习 叉
马 乡
(2)中国都有哪些简化字扩展阅读:笔画较多字有:
馨、耀、衅、鼙、驘、懿、囊、臝、蠲、矗、纛、鼟
1、馨
读音:xīn
笔画:20
释义:
a、散布很远的香气:馨香。如兰之馨。
b、喻长存的英名:垂馨千祀。
c、助词,作用同“样”:宁馨(这样,如此)。宁馨儿(原意是“这样的儿子”,后用以赞美孩子或子弟)。
2、耀
读音:yào
笔画:20
释义:
a、光线照射:耀眼。闪耀。照耀。光耀。耀斑。
b、显扬,显示出来:夸耀。炫耀。耀武扬威。
c、光荣:荣~。
3、衅
读音:xìn
笔画:20
释义:古同“衅”。玉的裂缝。嫌隙;感情上的裂缝。
4、鼙
读音:pí
笔画:21
释义: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
5、驘
读音:luó
笔画:23
释义:同“骡”。
C. 汉字一共简化了多少个
列入总表的简化字共计2238个,简化偏旁14个。1977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曾一度试用。由于群众对该方案意见较多,不久停止使用。1981年11月开始对上述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工作。
经国务院审定公布后,被群众接受。至此,汉字简化工作基本结束。当前汉字简化工作仍继续进行,主要任务是稳定现行汉字的字形,以适应汉字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要使汉字便于编码输入电子计算机。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各国在使用汉字文献中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广大宣传工作者的愿望。
(3)中国都有哪些简化字扩展阅读
古代简体字
古代由于战乱及地方关系,石刻、手抄本经常出现异体字,后来越来越多。当和平时期便开始收集统计,如《宋元以来俗字谱》便有简体字收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就创制了统一的简化汉字小篆。
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是历史上首次赋予简体字合法地位的。在太平天国政府的印玺和所印发的公告、书籍等,大量采用了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同时也创造了不少新的简体字。这些字笔划比原来汉字减省,却不完全依照六书原则,但这些简体字大多数已被《汉字简化方案》收录。
1909年(清宣统元年),主张推行俗体字的《教育杂志》创刊,陆费逵在创刊号上发表《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里,首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D. 简体汉字,笔画少的都有哪些
一笔画的有:一
乙。一,音yī,(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可读“1"),汉字的基本笔画,也可单独成为汉字,基本释义是最小的正整数。乙是天干的次位,其在方向上指东方,五行里属木,阴阳学说里为阴。在天干中,乙指幼苗或出芽。乙在名次里通常指第二位,但亦有作分类用,如乙类、乙种等,不一定为名次用。
二笔画的有:卜二丁人入十八七了儿刀乃九力几。卜,古代一种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预测吉凶的行为。“丁”,中文常用字之一。中国姓氏中最简单的字,成语中用“目不识丁”来讽刺人不识字。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常用作名词(丁晶)、动词、形容词等。
三笔画的有: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与、万、上、小、于、口、巾、山、千、乞、川、亿、个、马、乡、勺、久、凡、及、夕、丸、么、广、亡、门、义、之、尸、弓、己、已、子、也、女、飞、刃、习、叉。干姓也作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73位。才(cái),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贯一,将生枝叶。
(4)中国都有哪些简化字扩展阅读
四画的有:木、王、无、止、支、犬、水、戈、牙、见、贝、手、长、片、气、牛、欠、心、月、文、户、斗、日、车、爪、夫、父、氏丰、井、开、今、专、五、丐、不、丑、互、屯、中、午、升、乏、丹、乌、为、巴。
五画的有:凧、正、仗、厇、乍、汄、仄、仔、匝、孕、曱、戉、邘、驭、玉、右、永。
六画的有:亚、交、亥、亦、产、仯、仰、仱、仲、仳、仴、仵、件、价、仸、仹、任、仼、份、仾、仿、伀、企、伂、伃。
E. 简化汉字表
简化字总表
(1986年新版)
第一表
不作简作偏旁用的简化字
本表共收简化字350个,按读音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本表的简化字都不得作简化偏旁使用。
A
碍[碍]
肮[肮]
袄[袄]
B
坝[坝]
板[板]
办[办]
帮[帮]
宝[宝]
报[报]
币[币]
毙[毙]
标[标]
表[表]
别[别]
卜[卜]
补[补]
C
才[才]
蚕[蚕]N1
灿[灿]
层[层]
搀[搀]
谗[谗]
馋[馋]
缠[缠]N2
忏[忏]
偿[偿]
厂[厂]
彻[彻]
尘[尘]
衬[衬]
称[称]
惩[惩]
迟[迟]
冲[迟]
丑[丑]
出[出]
础[础]
处[处]
触[触]
辞[辞]
聪[聪]
丛[丛]
D
担[担]
胆[胆]
导[导] 灯[灯]
邓[邓]
敌[敌]
籴[籴]
递[递]
点[点]
淀[淀]
电[电]
冬[鼕]
斗[斗]
独[独]
吨[吨]
夺[夺]
堕[堕]
E
儿[儿]
F
矾[矾]
范[范]
飞[飞]
坟[坟]
奋[奋]
粪[粪]
凤[凤]
肤[肤]
妇[妇]
复[复]
[复]
G
盖[盖]
干[乾]N3
[干]
赶[赶]
个[个]
巩[巩]
沟[沟]
构[构]
购[购]
谷[谷]
顾[顾]
刮[刮]
关[关]
观[观]
柜[柜]
H
汉[汉]
号[号]
合[合]
轰[轰] 后[后]
胡[胡]
壶[壶]
沪[沪]
护[护]
划[划]
怀[怀]
坏[坏]N4
欢[欢]
环[环]
还[还]
回[回]
伙[夥]N5
获[获]
[获]
J
击[击]
鸡[鸡]
积[积]
极[极]
际[际]
继[继]
家[家]
价[价]
艰[艰]
歼[歼]
茧[茧]
拣[拣]
碱[碱]
舰[舰]
姜[姜]
浆[浆]N6
桨[桨]
奖[奖]
讲[讲]
酱[酱]
胶[胶]
阶[阶]
疖[疖]
洁[洁]
借[藉]N7
仅[仅]
惊[惊]
竞[竞]
旧[旧]
剧[剧]
据[据]
惧[惧]
卷[卷] K
开[开]
克[克]
垦[垦]
恳[恳]
夸[夸]
块[块]
亏[亏]
困[困]
L
腊[腊]
蜡[蜡]
兰[兰]
拦[拦]
栏[栏]
烂[烂]
累[累]
垒[垒]
类[类]N8
里[裏]
礼[礼]
隶[隶]
帘[帘]
联[联]
怜[怜]
炼[炼]
练[练]
粮[粮]
疗[疗]
辽[辽]
了[了]N9
猎[猎]
临[临]N10
邻[邻]
岭[岭]N11
庐[庐]
芦[芦]
炉[炉]
陆[陆]
驴[驴]
乱[乱]
M
么[麽]N12
霉[霉]
蒙[蒙]
[蒙]
[蒙]
梦[梦]
面[面] 庙[庙]
灭[灭]
蔑[蔑]
亩[亩]
N
恼[恼]
脑[脑]
拟[拟]
酿[酿]
疟[疟]
P
盘[盘]
辟[辟]
苹[苹]
凭[凭]
扑[扑]
仆[仆]N13
朴[朴]
Q
启[启]
签[签]
千[千]
牵[牵]
纤[纤]
[纤]N14
窍[窍]
窃[窃]
寝[寝]
庆[庆]N15
琼[琼]
秋[秋]
曲[曲]
权[权]
劝[劝]
确[确]
R
让[让]
扰[扰]
热[热]
认[认]
S
洒[洒]
伞[伞]
丧[丧]
扫[扫]
涩[涩]
晒[晒]
伤[伤]
舍[舍] 沈[沈]
声[声]
胜[胜]
湿[湿]
实[实]
适[适]N16
势[势]
兽[兽]
书[书]
术[术]N17
树[树]
帅[帅]
松[松]
苏[苏]
[苏]
虽[虽]
随[随]
T
台[台]
[台]
[台]
态[态]
坛[坛]
[坛]
叹[叹]
誊[誊]
体[体]
粜[粜]
铁[铁]
听[听]
厅[厅]N18
头[头]
图[图]
涂[涂]
团[团]
[团]
椭[椭]
W
洼[洼]
袜[袜]N19
网[网]
卫[卫]
稳[稳]
务[务]
雾[雾]
X
牺[牺]
习[习]
系[系] [系]N20
戏[戏]
虾[虾]
吓[吓]N21
咸[咸]
显[显]
宪[宪]
县[县]N22
响[响]
向[向]
协[协]
胁[胁]
亵[亵]
衅[衅]
兴[兴]
须[须]
悬[悬]
选[选]
旋[镟]
Y
压[压]N23
盐[盐]
阳[阳]
养[养]
痒[痒]
样[样]
钥[钥]
药[药]
爷[爷]
叶[叶]N24
医[医]
亿[亿]
忆[忆]
应[应]
痈[痈]
拥[拥]
佣[佣]
踊[踊]
忧[忧]
优[优]
邮[邮]
余[余]N25
御[御]
吁[吁]N26
郁[郁]
誉[誉]
渊[渊]
园[园]
远[远] 愿[愿]
跃[跃]
运[运]
酝[酝]
Z
杂[杂]
赃[赃]
脏[脏]
[脏]
凿[凿]
枣[棘]
灶[灶]
斋[斋]
毡[毡]
战[战]
赵[赵]
折[摺]N27
这[这]
征[徵]N28
症[症]
证[证]
只[只]
[只]
致[致]
制[制]
钟[钟]
[钟]
肿[肿]
种[种]
众[众]
昼[昼]
朱[朱]
烛[烛]
筑[筑]
庄[庄]N29
桩[桩]
妆[妆]
装[装]
壮[壮]
状[状]
准[准]
浊[浊]
总[总]
钻[钻]
第二表
可作简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
本表共收简化字132个和简化偏旁14个。简化字按读音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简化偏旁按笔数排列。
A
爱[爱]
B
罢[罢]
备[备]
贝[贝]
笔[笔]
毕[毕]
边[边]
宾[宾]
C
参[参]
仓[仓]
产[产]
长[长]N1
尝[尝]N2
车[车]
齿[齿]
虫[虫]
刍[刍]
从[从]
窜[窜] D
达[达]
带[带]
单[单]
当[当]
[当]
党[党]
东[东]
动[动]
断[断]
对[对]
队[队]
E
尔[尔]
F
发[发]
[发]
丰[丰]N3
风[风]
G
冈[冈]
广[广] 归[归]
龟[龟]
国[国]
过[过]
H
华[华]
画[画]
汇[汇]
[汇]
会[会]
J
几[几]
夹[夹]
戋[戋]
监[监]
见[见]
荐[荐]
将[将]N4
节[节]
尽[尽]
[尽]
进[进] 举[举]
K
壳[壳]N5
L
来[来]
乐[乐]
离[离]
历[历]
[历]
丽[丽]N6
两[两]
灵[灵]
刘[刘]
龙[龙]
娄[娄]
卢[卢]
虏[虏]
卤[卤]
[卤]
录[录]
虑[虑]
仑[仑] 罗[罗]
M
马[马]N7
买[买]
卖[卖]N8
麦[麦]
门[门]
黾[黾]N9
N
难[难]
鸟[鸟]N10
聂[聂]
宁[宁]N11
农[农]
Q
齐[齐]
岂[岂]
气[气]
迁[迁]
佥[佥]
乔[乔]
亲[亲] 穷[穷]
区[区]N12
S
啬[啬]
杀[杀]
审[审]
圣[圣]
师[师]
时[时]
寿[寿]
属[属]
双[双]
肃[肃]N13
岁[岁]
孙[孙]
T
条[条]N14
W
万[万]
为[为]
韦[韦]
乌[乌]N15 无[无]N16
X
献[献]
乡[乡]
写[写]N17
寻[寻]
Y
亚[亚]
严[严]
厌[厌]
尧[尧]N18
业[业]
页[页]
义[义]N19
艺[艺]
阴[阴]
隐[隐]
犹[犹]
鱼[鱼]
与[与]
云[云]
Z 郑[郑]
执[执]
质[质]
专[专]
简化偏旁
讠[讠]N20
饣[饣]N21
[昜]N22
纟[纟]
[臤]
[]
[]
只[戠]
钅[钅]N23
[]
[睾]N24
[巠]
亦[]
呙[呙]
第三表
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
本表共收简化字1753个(不包含重见的字。例如“缆”分见“纟、、见”三部,只算一字),以第二表中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作部首,按第二表的顺序排列。同一部首中的简化字,按笔数排列。
(表暂略)
附 录
以下39个字是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摘录出来的。这些字习惯被看作简化字,附此以便检查。括号里的字是停止使用的异体字。
呆[呆呆]
布[布]
痴[痴]
床[牀]
唇[唇] 雇[雇]
挂[挂]
哄[閧哄]
迹[迹迹]
秸[稭] 杰[杰]N1
巨[钜]
昆[昆崐]
捆[捆]
泪[泪] 厘[厘]
麻[蔴]
脉[脉]
猫[猫]
栖[栖] 弃[弃]
升[升升]
笋[笋]
它[它]
席[席] 凶[凶]
绣[绣]
锈[锈]
岩[岩]
异[异] 涌[涌]
岳[岳]
韵[韵]
灾[灾]
札[剳札] 扎[紥扎]
占[占]
周[周]
注[注]
脚注:N1 杰:从木,不从术。
下列地名用字,因为生僻难认,已经国务院批准更改,录后以备检查。
黑龙江 铁骊县改铁力县
瑗珲县改爱辉县
青 海 亹源回族自治县改门源回族自
治县
新 疆 和阗专区改和田专区
和阗县改和田县
于阗县改于田县
婼羌县改若羌县
江 西 雩都县改于都县
大庾县改大余县
虔南县改全南县
新淦县改新干县
新喻县改新余县
鄱阳县改波阳县
寻邬县改寻乌县
广 西 鬰林县改玉林县
四 川 酆都县改丰都县
石砫县改石柱县 越嶲县改越西县
呷洛县改甘洛县
贵 州 婺川县改务川县
鳛水县改习水县
陕 西 商雒专区改商洛专区
盩厔县改周至县
郿县改眉县
醴泉县改礼泉县
郃阳县改合阳县
鄠县改户县
雒南县改洛南县
邠县改彬县
鄜县改富县
葭县改佳县
沔县改勉县
旬邑县改旬邑县
洵阳县改旬阳县
汧阳县改千阳县
此外,还有以下两种更改地名用字的情况:(1)由于汉字简化,例如辽宁省沈阳市改为沈阳市;(2)由于异体字整理,例如河南省浚县改为浚县。
《简化字总表》说明
本表收录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全部简化字。关于简化偏旁的应用范围,本表遵照1956年方案中的规定以及1964年3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的规定,用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也收录本表内(本表所说的偏旁,不限于左旁和右旁,也包括字的上部下部内部外部,总之指一个字的可以分出来的组成部分而言。这个组成部分在一个字里可以是笔画较少的,也可以是笔画较多的。例如“摆”字,“扌”固然是偏旁,但是“罢”也作偏旁)。
总表分成三个表。表内所有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后面,都在括号里列入原来的繁体。
第一表所收的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作字。这些字的繁体一般都不用作别的字的偏旁。个别能作别的字的偏旁,也不依简化字简化。如“习”简化作“习”,但“褶”不简化作“”。
第二表所收的是:一、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二、14个简化偏旁。
第一项所列繁体字,无论单独用或者作别的字的偏旁用,同样简化。第二项的简化偏旁,不论在一个字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使用,其中“讠、饣、纟、钅”一般只能用于左偏旁。这些简化偏旁一般都不能单独使用。
在《汉字简化方案》中已另行简化的繁体字,不能再适用上述原则简化。例如“战”、“过”、“夸”,按《汉字简化方案》已简化作“战”、“过”、“夸”,因此不能按“单”、“呙”、“讠”作为偏旁简化作“”、“”、“”。
除本表所列的146个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外,不得任意将某一简化字的部分结构当作简化偏旁使用。例如“阳”按《汉字简化方案》作“阳”,但不得任意将“日”当作“昜”的简化偏旁。如“杨”应按简化偏旁“(昜)”简化作“杨”,不得简化作“”。
第三表所收的是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汉字总数很多,这个表不必尽列。例如有“车”旁的字,如果尽量地列,就可以列出一二百个,其中有许多是很生僻的字,不大用得到。现在为了适应一般的需要,第三表所列的简化字的范围,基本上以《新华字典》(1962年第三版,只收汉字八千个左右)为标准。未收入第三表的字,凡用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
此外,在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有些被淘汰的异体字和被选用的正体字繁简不同,一般人习惯把这些笔画少的正体字看作简化字。为了便于检查,本表把这些字列为一表,作为附录。
一部分简化字,有特殊情形,需要加适当的注解。例如“干”是“乾”(gān)的简作字,但是“干坤”的“乾”(qián)并不简化;又如“吁”是“吁”(yù)的简化字,但是“长吁短叹”的“吁”仍旧读xū;这种一字两读的情形,在汉字里本来常有,如果不注出来,就容易引起误会。又如以“余”代“余”,以“复”代“覆”,虽然群众已经习惯了,而在某些情况下却不适宜,需要区别。又如“么”和“幺”有什么不同,“马”字究竟几笔,等等。诸如此类可能发生疑难的地方,都在页末加了脚注。
F. 中国目前的简体汉字有多少个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询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录可考证之繁简、日、韩语汉字共76,067个,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使用。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GB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而早期的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目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
G. 简化字都有什么
1、汉朝史游《急就章》中有:时、东、陈、孙、检、帐、项、楼、来、夹、颊、侠、箧、贝、学、见、为、伪、长、张、随、状、问、觉、乐、犊、读、断、变、郸。
2、晋朝王羲之用过:东、岂、试、为、缅、临、终、张、时、将、见、当、孙、扬、实、尔、鲤、鱼、与、诏、长、乐、陈、来、诚、绝、顾、灾、宽、饮、谢、杨、学、万、发、问、怅、颐、视。行书字帖中用过:于、将、随、终、岂、谁、维、侠、绵、绛、结、给、粮、纺、谓、语、为、数、谢、败、丧、盖、纸、书。
3、晋朝王献之用过:尝、临、谓、诸、当、问、顿、许、尔、闻、弥、将、来、终、缠、绝、随、门、与、岂、劳、肾、为、汤、怅、时、经、传、写、孙、觉、陈、见、茎、顺、东、险、会、诣、请。
4、唐朝欧阳询用过:来、闰、馀、问、盖、维、临、终、随、隐、将、侠、荣、门、闲、墙、粮、顾、纸、纷、绥、纭、间、丧、辞、结、数、状。
5、唐朝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中有:状、弥、将、于、来、随、尔、涌、麦、継。此外用过:来、问、礼、绝、维。
6、唐朝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中有:盖、弥、净、箧、纲、随。
7、唐朝《纪泰山铭》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书的铭文有:叶、号。
8、宋朝苏轼用过:顾、盖、来、堕、于、饥、误、敛、将、请、绝、万、尔、贾、闻、祷、须、阙、计、时、诚、夸、纳、记、诉、纠、与、访、谁、长、诗、语、馀、缘、弥、纪、闲、终、谓、闰、债、状、谒、见、间、挟、维、问、谈、啸、传、东、宽、当、闰、绝、须、数、挟、细、鸾。
9、元朝赵孟頫用过:来、给、诸、惮、质、丧、将、门、壶、设、请、绝、违。
10、明朝董其昌用过:记、为、将、纳、缉、于、万、证、盖、萧、顾、楼、赋、长、与、谓、览、尽、时、诸、谱、传。
11、清朝郑板桥用过:问、觉、尽、梦、诗、来、绸、缪、潍、为、两、现、画、闻、壮、剑、红、饭、贾、见、语、状、胆、尔、阅、词、缓、继、应、给、证、宽、讯、说、请、违、麦、随、时、课、该、调、结、约、对、详、诉、贤、险、赋、蒋、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