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不可避免吗请具体分析下原因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不可避免:
1、国共的分裂,是革命路线的分裂,绝不是对革命的背叛。尽管国共双方都指责对方叛变革命,因为从双方的政治纲领上看,双方的最终目标是存在冲突的。
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要在中国建设“三民主义”,而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共产主义。双方的分裂是必然的结果,但双方在很大程度上都认同双方很长时间内的政治理想和行动具有共同处。
2、国共的合作方式也是双方分裂的原因之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的方式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这种方式在各自党内都存在分歧。
共产党在加入国民党后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引起了国民党如西山会议派等的不安。同时共产党在长期的阶段性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形成自身掌握军队,以发动群众和进行舆论宣传等形式进行革命,并对国民党以建立三民主义中国表示不认同,两党理念的差异最终导致分道扬镳。
3、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之间矛盾升温,国民党一边假意和谈一边积极抢占地盘,准备发动战争。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军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
毛泽东同月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并于10月10日,国共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同意避免内战,但未能就共产党政权及军队的合法性达成共识,不久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4、国共内战的结果:在历经了辽沈、淮海(徐蚌)、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当局被迫离开南京退至台湾。
(1)为什么中国内战扩展阅读: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
从整体上来看,中共军队无法与国民党军队相比。就是在个体上,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上也无法抗衡。
1、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新编第1军,全军29412人,装备步枪18184支,轻机枪1412挺,重机枪219挺,冲锋枪2647支,迫击炮403门,战防炮72门,山炮31门,榴弹炮12门,战防枪84支,掷弹筒414支,火箭筒68支。
华东地区的整编第11师,全师共有官兵2.8万余人,装备各种枪11520支(挺),其中冲锋枪2370支;各种火炮440门,其中榴弹炮8门,火箭筒120支。
2、而在中共军队方面,以1946年8月成立的装备最强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为例,全纵队共有2.7万余人,装备各种枪13991支(挺),其中冲锋枪仅92支;各种炮(主要是小口径炮)46门,其中75毫米山炮12门;运兵汽车无。
整编11师和1纵相对比,枪支数量大体相当,但自动火器前者是后者的26倍;火炮数量上,前者是后者的9.5倍,且口径大,射程远。
3、在实际的交锋中,中共军队虽然在1945年底先后取得上党和邯郸两次战役的胜利,并重创部分国民党军队。
㈡ 国共为什么要内战
上面的回答都过于理论化,且很多逻辑性问题没有讲清,这种回答应付下考试可以,但无助于你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首先,是不得不。抗战一胜利,国民党当时拥有正规军约二百万人,加上其他军事力量共四百三十万人。人民解放军只有六十一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和后方军事机关人员共一百二十七万人。双方兵力的对比是三点四比一。至于武器装备,双方更是悬殊。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得到美国大量军事援助,武器装备有了大幅度改善,约有四分之一成为美械或半美械部队,又在受降中接收了侵华日军一百多万人的武器,拥有人民解放军所没有的坦克、重炮、作战飞机和海军舰艇等。他还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控制着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美国又动用空军和海军,将远在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四十万至五十万人,迅速抢运到原来被日本占领的华北和华东去。说句老实话,这么大的优势,别说是蒋介石了,换你你会不会想一鼓作气,再抗住数把月,换来永久的“太平”?
其次,国共双方博弈的重心不一样,简单说就是毛要人,蒋要地。即毛主张以优势兵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乃至于可以放弃山东临沂,陕西延安等根据地。而蒋则认为现代战争不同于古代战争,火车,电报等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使得占领大城市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以大城市为点,通过大城市周边密集的铁道线与公路网形成包围圈,即以点控线,以线围面。
可以举一个例子: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不久,苏中地区同南京和上海隔江相望,是双方战斗十分激烈的地区。国民党军在这个地区的军事指挥者、接替汤恩伯担任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的李默庵回忆道:“在苏中的七次作战,粟裕称‘七战七捷’,消灭蒋军六个半旅。当时,我部上报损失,在五个旅左右,约有四万人。有不少官兵被俘后,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我们还损失了不少武器装备。但是,由于双方作战目的不一样,各自评价也不一样。我当时奉命作战目的主要在于收复地盘,以占领城市,驱走解放军,维护占领区的安全。所以,尽管损失了一些部队,但最终收复了盐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保障了浦口至南京的铁路以及长江下游的交通,解除了解放军对南京政府的威胁。从这点上看,我部队达到了作战目的。由于我指挥的部队较多,损失一些,也算正常,南京政府从来没有怪罪我什么。”对同一个结局,双方的估计竟有这么大的差别。
那么哪种战略更胜一筹呢?历史证明了毛战略更具前瞻性,而蒋的战略有一处漏洞,即蒋认为共军是流寇,流寇的两大特点一是负隅(坚守),二是流窜,负隅抵挡不住飞机大炮等现代武器,流窜则跑不过火车飞机,因此只要形成包围圈,共军必败无疑。那么这一想法哪儿错了呢?错在蒋的前提假设————共军是流寇。但其实从1929年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起一直坚持反对“流寇思想”。它并不以重要城市为根据地,并不把它看作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是以广阔的农村为根据地,在这里扎下很深的根。
其结果是什么?它的指挥员和战士大多是来自经过土地改革后翻身农民的子弟兵,内部团结,士气高涨,能够不怕疲劳地连续作战,能够隐蔽地发动突然袭击,或者迅速地秘密转移,跳出国民党军队精心策划的包围圈。它和当地农民关系密切,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能够严密封锁消息,能够及时通报国民党军队的动向,能够就地取得必要的人力和食品支援。
这不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实际含义吗?再拿胡宗南占领延安根据地来说,毛的一个比喻特别贴切,即胡宗南以一个拳头打过来,然后五指张开摁住延安,这个时候就只需要将他的手指一个一个切下来,逐个击破。也正因为国民党不得人心,每攻打下来一座城池就需要部署大量的兵力守备,胡宗南的部队作为国民党最精锐的预备战略军就被这样耗死在了延安,究其原因还得回归到蒋的“要地不要人”战略。
以上观点均来源于金冲及老先生的《决战》一书。
㈢ 为什么我国古代一直都在打内战
不只是咱们国家,其他任何一个有历史的国家,他们的历史也都是在打仗中度过的。
战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短期来看,战争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是从长远来看,战争也给社会的进步带来了许多好处,咱们现在生活中用到的许多工具也行,科技也好,都是战争带给我们的。
你别看咱们现在没有打仗,但是新中国的和平也才过了60年左右而已。60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人类文明史而言,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想一想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大汉王朝经历了442年,虽然统治阶段也时有战争,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都是和平年代。唐朝,289年;明朝,276年……在这些王朝统治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平的。那么谁能保证新中国200年内不会发生任何战争?
关于战争的论文,在网上一搜就能搜到一大堆,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㈣ 《和平建国纲领》之后,为什么还打内战
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国不容两党,拥有最高领导权国共内战,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大政党之间在中国境内爆发争夺天下的内战,自1927年到1949年间,国、共之间发生过多次内战。分别经历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也称之为第一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时期称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国共内战,广义上指是1920年代末至1970年代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一场内战;而狭义上仅指第二次国共内战。国共内战交战的组织共有两方,一方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第一次内战为红军,第二次为解放军),另一方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及其军队、以及1947年行宪后的中华民国政府与国军。整个战争共分为两次,中国国民党称为“剿匪战争”与“抗共卫国勘乱战争”,中国共产党则称为“土地革命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国内教材狭义认为:国共内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27年至1937年间为第一阶段,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为第二阶段。起因: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的势力扩大。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主张要在中国建立“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主张以武装割据斗争的路线夺取政权。而领导国民政府、以蒋中正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则以共产主义是一种专政政体,国民的私有财产和经营权应受到保护,并要求毛泽东放弃军权,实现国家统一。而以民盟为首的民主党派主张双方都交出军队,军队归国家所有,建立多党制的民主国家。而苏联、美国等大国也试图将本国立场贯彻于中国,使得国、共双方的矛盾愈发激化且难以调和。
㈤ 国内战争是什么
国内战争简称“内战”,是指国内敌对势力之间所进行的战争。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革命的和反革命的两种性质。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反抗反动统治阶级的战争,是革命的、正义的战争;反动统治阶级镇压国内人民革命运动的战争以及反动阶级之间的战争,是反革命的、非正义的战争。
中国近代比较有名的两次内战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1926~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这就是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获得成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是指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内战期间,国民党人大肆残害中国共产党人,但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吓倒,于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之后,共产党人陆续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接着,红军又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亡。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取得了日军驻留上海的权力。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国内战争
㈥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内战
不是中国人喜欢内战,这是人类的本性自私上升到一个高层次(分配不均)导致的现象之一。
罗马帝国为啥分裂?
美国为何南北战争?
苏联为何解体?
非洲中东现在还在打的一团乱麻
再往下,路口卖烧饼的为啥要揍对面新开的一家卖烧饼的?
㈦ 1945年的中国内战战因到底是因为什么
1、国共两党代表的根本利益的冲突。
2、国民党绝不愿意建立联合政府,一心想建立独裁政府,我们不让。
㈧ 为什么一定要国共内战
因为,他们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各自背后外国势力的扶持,都想独自-统-治中国。
从而,两者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他们便大打出手。
所以,一定要通过国共内战的方式决出胜负。
㈨ 人民解放战争(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解放战争的原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这是国共之间的矛盾、斗争始终存在,并导致合作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例如,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的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由此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国共关系再次完全破裂,直到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彻底覆灭。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了苏联的很大帮助,而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和其他反动势力则全部持敌视、反对的态度,勾结起来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由于处在二战的新的国际环境中,不仅得到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而且由于英美等国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赞助中国抗日,赞助国共合作。这对于我党建立和坚持国共合作的民族统一战线是有利的。抗战胜利后,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积极扶蒋反共,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影响:
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能完成;第一次国共对峙,导致十年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不断失败的局面;第二次国共对抗,经过三年多的内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祖国至今仍未实现统一。
㈩ 国共为什么内战
世界格局决定:美苏争霸,全世界笼罩在美苏两个大国阵营下,共和苏联是同一个主义,国和美国是一个主义,导致了guogong必有一战。
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主义,中国人的习惯思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政党性质:国是旧官僚阶级的代表,共当时的性质是工农阶级,人民当家做主,这也是必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