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围棋里面能体现哪些中华文化
根据南朝的记载,晋国有一个叫王质的樵夫进入石室看到两个小童拿着棋子在下棋,王质觉得很有趣,不知不觉看了很久,等到斧头都烂掉才出来,发现自己已是百岁老人,而跟他一代的人都去世了。这个就是围棋中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从中也反映出围棋是道教,佛教等思想文化发展下的产物。
三、文人墨客的闲情雅致在儒家学派中,围棋是小趣,论语中有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事情可以做,可以去下围棋也比无所事事强。北宋时期,儒家对围棋态度相对温和,觉得围棋是一种适情游戏。尽管围棋是文人的玩物,但其中包含的道家精神以及禅理都充分表现中华文化,已经越来越受众人喜爱了。
② 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代,为何围棋得以占据一席之地
围棋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仅出现了许多下棋高手,而且引起诸子百家的注意。春秋战国正值我国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确立之时,诸子百家各执己见,到处游说,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已经十分风行的围棋开始在诸子百家的言论中出现,或褒,或贬:或以围棋为例,或直接论述围棋。其中有不少有价值的论点,围棋的理论开始形成。这对围棋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士大夫阶层最初是瞧不起围棋的。孔夫子在《论语》里说:下围棋的都是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是成不了贤人达士的。〔注三)他把围祺看做无聊消遣的东西了。他的这一观点影响深远,以后有人攻击围棋时,常说些类似的话。
孟子师承孔子,在这方面持同样见解。他曾说:“下围棋的人嗜好饮酒,甚至能够不顾父母养育之恩,不尽孝敬之义。”他把下围棋算作五不孝之一。〔注四)和孔子不同的是,他不认为下棋可以“无所用心”。《孟子》里有这么一段话:
“学习围棋如果不专心于自己立足的一方并致力于攻克对方,就不能领会围棋的精髓。”(注五)
这里,孟子不仅承认国棋是门深奥的艺术,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学会,同时又指出这种奥秘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当时提出这种观点是很有意义的~
③ 简述围棋的国际影响
围棋运动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最为兴盛;西方国家已渐热;东南亚正在发展中。截至2017年,职业围棋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中国和韩国。韩国在对战中国上渐居下风;而日本已经难以和中韩抗衡。
一种文化底蕴的传承,时光流转,留下来的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沉淀,琴棋书画文化功能功不可没。世界非物质优秀保护遗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专业围棋水平相当低。从1960年开始,每年举办中日围棋友谊赛。其中,1961年第二届来华访问的日本围棋代表团中的55岁伊藤友惠五段(女性)横扫中国当时顶尖棋手,八轮全胜。
1964年改称中日围棋对抗赛,一直举办到1991年。1984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幕,拉开中日围棋交流的序幕。中国人聂卫平在前三届擂台赛中获取11连胜,极大地推动中国围棋的普及。
1988年4月16日,中国国家体委发布《围棋国家段位标准》《围棋国家段位标准实施细则》和《围棋地方段位制》。
1988年,韩国人曹薰铉在第一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中夺冠,同样引发韩国围棋的热潮。此后,大量世界性新闻棋战出现。在这些棋战中,李昌镐从众多棋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棋界第一人。2004年后,李昌镐的状态有所下滑,李世石、古力等新锐势力开始对其发起冲击。
④ 请简介一下围棋与中国文化,谢谢!
围棋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哲理智慧与思辨意识的结晶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它包含了我中华厚实且独具韵味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围棋文化是中国思维形式甚至是中国人形象的代表与缩影所以说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4)围棋为什么能和中国分庭抗礼扩展阅读:
古代围棋与现代围棋下法基本相同,但本质区别在于古代围棋是以子多为胜(参考《敦煌棋经》),唐宋数路法(参考《忘忧清乐集》日本规则即由此变来)数空需扣除眼位、公气不计,明清数子规则有还棋头(眼位不是子,该规则后来被日本废除)其他区别:
一、古代围棋一般白先黑后;
二、古代围棋没有贴目,黑棋181子就获胜;
三、古代围棋是座子制,就是先在对角星位分别放黑白两子,最大限度限制先手优势(后来被日本废除,为了限制先手增加了贴目)。北宋沈括还提出了“四国围棋”的下法(见《梦溪笔谈》“四人分曹共围棋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围棋
⑤ 围棋蕴含的中国文化
围棋的智慧还包含了天象易理、兵法策略和治国安邦。古人喜欢将小小的棋盘视为战场,汉代马融有赋云:“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唐太宗也雅好围棋,他与虬髯客的对弈中,“一子定干坤”的气魄更被后人传为美谈。
围棋盘象征着宇宙,由三百六十个天体组成,而围棋盘纵十九乘横十九,共三百六十一个棋点,多余的中心一点天元即为太极,代表宇宙的中 心。三百六十的目数在旧历中为一年的日数,将此一分为四,四隅就是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为昼和夜,如此这般便把天地象征化了。
从《周易本义》卷首所载《河图》与《周易本义》卷首所载《洛书》之黑白圆点的布局来看,围棋与他们也可能有些渊源。据说围棋盘面效《洛书》,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八 个方位星、周边七十二个交叉点与三百六十周天、八卦、七十二候相应。棋子扁圆形,上突下平,分黑白两色,象征阴阳。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 《棋经》中也载有“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
古人相信,围棋与《周易》、《河图》、《洛书》、八卦等,都是上古神明传给人类的文化。难怪民间有“此物只应天上有”之说。又如《梨轩曼衍》云:“围棋初非人间之事:始出于巴邛 之橘,周穆王之墓;继出于石室,又见于商山,乃仙家养性乐道之具。”
围棋形式简单,只有黑白两种棋子,规则也很简单,但是它的玄妙却是任何 其他任何棋类所不能比超的。围棋只有三百六十一个棋点,但却变幻无穷,若以一秒钟数过一种棋形变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数完,大约要数亿年的时间。沈括在《梦 溪笔谈》中谈到围棋的变幻数量时,称“大约连书万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数。”为3的361次方,这里的四十三个万可不是指四十三万。因而有“千古无同局。”的说法。
有人说,中国象棋是儒家的棋。围棋是道家的棋。这样的比喻还当真有几分贴切。象棋的帅车马炮士象兵,各自有各自的行棋规矩和职责。恰如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而围棋呢?黑白二子。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可谓变化无穷。一阴一阳,物极必反,过由不及,势与地,厚与薄,不战屈人,等等等等……这些道理都形象的在棋盘上演绎着。
⑥ 围棋益智又高雅,为什么只在中日韩盛行
其实别的国家当然也有下围棋的,但不流行。围棋起源于中国,这也是中国的国粹。很早以前春秋战国时期,即就有弈棋记载。在隋唐时期传入朝鲜,后又传入日本。在相当的历史时期内,围棋一直在中日韩等东方国家流传。围棋传入到欧洲,仅仅只有一百多年的事。
⑦ 在中国,围棋的地位为啥比象棋和国际象棋高!!
围棋的魅力在于其复杂多变,19*19上瞬息万变。大局观的重要把握是争胜的关键。围棋的判定是以围的地盘来决定的
而象棋更注重思维逻辑,从第一步棋开始计划,直到最后一步。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象棋的残局,据说其变化能多过围棋,可见两者并没有强弱之说
⑧ 中国文化对围棋有什么影响啊
胡廷楣
我认为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
棋界才女杨晖认为:围棋是只有棋理,没有风格的。
围棋的棋盘格子死板,毫无变化。棋子除黑白为对以分二方外,所有棋子没有区别,无谁大谁小,无分工,不知性能。可一落到棋盘上,突然活起来,都在谋在杀,一着能使通盘皆活,或满盘皆输,变幻莫测,不可端倪。这正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有一位我所佩服的先生着文说:“象棋的最大优点,也是较围棋的最大进步是:每一个棋子有每一个棋子的性能。”这真使我大失所望。他不知道围棋的无可无不可正在个中,且又不知道中国人对于他手下的东西最讨厌有固定的性能。再看下去:“象棋棋子越下越少,而围棋棋子越下越多,少则容易控制,多则眼花缭乱,满盘密密麻麻,真能看出青光眼。”倒还有些意思的是称这是“象棋和围棋的最大差别”,则又大谬不然矣。
围棋和象棋比,棋子无固定性能,这就比象棋对人的主观依赖性为大。中国象棋每个子,与生俱来有一身本领,人服从于这一性能。象棋的每一个棋子的作用是固定的,而且看起来有天赋的优越条件,例如车可以横冲直撞,马可以斜过去吃子,当然这是他们的好处,但是也是一种限制,总是一种天赋吧!车好像出身高贵,似乎是纨绔子弟,旧时代的王公贵族。兵很可怜,只能往前,只能走一步,过了河才能横行,横行也只能走一步。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护将,将死了就是棋局终了,即使别的子很多也是输了。象棋布局也是先布好,像罗马方阵图一样,摆出阵地决一死战的架势。围棋就不同,每一个子都靠人的主观,它本身没有天赋,全仗人,下棋人,临时决定,临阵决机。这样围棋形而上的成分高,象棋形而上的成分少……象棋的布局先固定死,再分头冲杀,而围棋的宏观布局先存于心,且边走边布,重在占位。我以为围棋是典型的真正的中国式。
中国象棋落子非常明确,为的是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围棋落第一手时,战场上空无一物,第一手下去,根据你的第二手才有第三手。棋手在布局上很下功夫,绝对不是为了杀伤对方有生力量。正如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说的,是很有辩证法的,要能收缩,一定要先扩张;要想放弃,一定要先张扬;要想夺取,必定先要给予。这样的辩证的思考,是在围棋手的心中一直在进行中的。根据实际的情况临阵决机。围棋的棋子没有大小,但一旦落到棋盘上,变化就开始了,都在谋在杀,而且是阴谋阳谋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弃子战术,吃亏一点,是为了叫你上大当。围棋可以说是明明白白,却又是居心叵测。 围棋和中国人的通脱老辣相象。中国人中间的一些人非常潇洒,但他又是老奸巨滑的。二三十年代人论中国民族性中就提到这样的特点。好多作家说过,我记得林语堂就说过这个意思。好像并没有表现出凶巴巴的样子,就像老子说过的“和光同尘”,不那么直露,光芒不那么耀眼。往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但这又不是真正的超脱,表面上装出一种消极的超脱这里面埋伏着老滑。
所以我从这些地方,认为它和中国的哲学扣得特别紧,正是在这种地方使围棋成为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代表,有最典型的中国哲学气息。
围棋又可以和中国人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相映照。中国人往往说“引而不发”。中国人不是讲中庸吗?“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我们就举个普通的例子,就如弓箭,假如有十个人包围我,我手里只有一根箭,我采取的办法只能是引而不发。当我拉开了弓威胁着每一个人,“谁过来?”这十个人唯也不敢过来。假如我将箭一下子射出去呢?射死了一个人,但是,余下的九个人全部过来了,我就完了。
《易经》讲时,讲位。每卦有六个位:初、二、三、四、五、上。某一特定的时,某一特定的位,再加上一个度。围棋上的位也跟走的时间、局面的程度有关。我的棋子啪地下去,一下子对方可以傻眼。两个高手的棋还一点点往下走,进行肉搏,收官子之类;低手的棋,布局时位就被高手悉数占到,不战而败。棋子根本用不着走下去了。 《易经》的位经常在调整,比如同一个第二爻,刚说他是好的,到第三爻又说第二爻是坏的。怎么会这样?实际生活中也不稀奇。我想围棋是和《周易》相通的。一个子落到棋盘上,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正如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利弊,利多还是害多?如是利多,就可以上了。两个高手下棋,很难有万全之策。
这个子落到棋盘上,还可能有许多的功能,别的子还能受到它的影响。有时它的“位”原来是好的,走到一定的时候,它又不好了,它又碍手碍脚了,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这与《周易》也有一点相像。我在研究《周易》的时候发现,有时很好的爻位,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碍事,可能会阻挡你前进的道路。或者开始不错,但走下去会给对方做了件事情,对方可以马上利用你这东西,这是他开始时没有想到的。但是以后又可能起作用。像《周易》中说的“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呼应起来了。围棋中的包围,反包围,大包围,这样的千变万化,也与《周易》相通。 围棋和《周易》最终什么东西都归结到一个“数”。中国人对这个数,讲天数、气数,如果撇开它的迷信思想,实际上什么都是由数决定的。《周易》虽然是“象”,实际上“易者数也”。为什么?“象”实生于数。离开了数就没有“象”。可以举个例子。“某人,某地,淋雨两小时,第二天起,感冒发烧,三天后痊愈。”这是一个“象”,但这里,还不是有许多数目字?离开数无所谓“象”。围棋也是一个“象”,但是核心是数,都是数目字。 围棋每个子都没有成见,没有给某一个棋子如象棋一样先定什么调子,不赋予你任何特权,平等竞争。棋盘死得不能再死,里面是很平等的。下棋人和对手也是非常平等。而且一开始不如象棋一样占好位。我非常讨厌象棋(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谈),把位置预先弄好,令我很不喜欢。我非常赞赏围棋一律平等,看自己的作用,这正是希望所在。
⑨ 为什么围棋能流行两千年为什么一个人学会围棋之后,一生都喜欢
1.规则设定合理易懂:围棋的规则,就是黑白二子,十九路棋盘,并没有其他附加的东西,而所有的变化,都是从这些简单的规则中派生出来的。记得丘成桐讲过,围棋的设计是相当符合数学的原理的。同时这样的简明规则又带来了几乎绝对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除了先手优势,另外其实先手优势也不算破坏游戏性),这就保持了游戏的竞技性。其他的游戏类,比如魔兽争霸之类的,其实一直修改版本就是修改竞技规则,这样才能让它成为一个平衡的竞技项目,而围棋先天就有了这个平衡性优势。所以,围棋能流行两千年,第一是因为规则在棋类或者游戏类中最合理,第二是由于其简明规则派生出来的变化最丰富。
2.能让一个人一生都喜欢,首先是因为围棋很有趣,能在其中体会到智力博弈的快感,其二是因为这种胜负的竞技必然会吸引有争胜负之心的人,其三是因为围棋和中国传统文化有诸多同源之处,追求棋艺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文化洗礼的过程,其四是因为围棋变化无穷,“古今无同盘”,其中的变化在棋类甚至是游戏类中最为丰富,无法穷尽,可以探索一生。而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一方面追求围棋艺术,体会围棋的精神,另一方面自己越来越强大,有一种玩儿“养成游戏”的快感。综上所述,能让之后一生都喜欢,应该是文化性、竞技性、自我成长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⑩ 为什么说围棋是国粹围棋历史有多悠久
那么大家知道围棋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吗?它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呢?它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
经常进行围棋运动,也对我们的身体有诸多的好处,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因为在棋盘上一直都充满着斗智斗勇的过程,它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创造力,在棋盘上要经常做到出新,对培养我们的创造力是很有帮助的。最后,它也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因为下一盘围棋的时间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没有耐心的话,完成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