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中指的哪里的呢
关中指位于陕西省中部,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我国四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关中平原。关中平原也叫渭河平原,古称关中。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长达三百多公里,面积约4.94万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
地理位置优势
关中平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因而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古为各大王朝定都的理想之地,西安(长安)为十三朝古都足以说明一切。关中“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周武王从关中起兵,东出函谷,和天下诸侯一起推翻商朝的统治,以镐京为都,开周朝基业。战国时期,秦居关中,居高临下,而后东出,以一己之力灭六国而统一天下,成就霸业。
❷ 关中,关内,关外,关东”是指哪些地方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范围 ,理解也不尽相同.
“关”即是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便是此地.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关中,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乃固若金汤
.更令古人看重的是,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泾、渭、沣、涝、浐、灞、高、橘纵横.
这个词一般出现于秦汉时期的文献中.秦都咸阳、西汉都城长安都在今天陕西渭水盆地,是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守卫它的最重要关口是东面的函谷关.所以站在政治中心位置上,人们就把函谷关以西的今天陕西地区称作“关中”.至于“关中”的范围即东西南北究竟到哪里,说法不一,对于理解词义影响不大,不用去管它.
后代的文献中(如唐朝)“关中”的含义也与上同,还没有发现用它来指代别的地区的.所以“关中”就只是指今天陕西省特别是“关中平原”一带.
关外(一)秦、汉、唐定都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外”.
(二)明清称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外”,因位于山海关以外而得名.
1、关外:此关指山海关.所谓的关外就是指东北地区,又叫关东.
2、关内:此关指山海关.指长城以南地区.
3、关中:此关指函谷关所谓关中是陕西渭河流域的平原地区.
关东
关东古命令所指不同.
古代的关东与关中相对言的.古代的关东是指函谷关以东.
现在关东的关则是指山海关.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就是关东,也叫关外.“闯关东”就是指到东北去谋生.
关内
两种含义:(1)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今天陕西关中平原一带地方.在这个意义上,与“关中”是同义词,也可以称为“关中”.(2)泛指一些着名的关隘“以内”.例如今河北山海关以西、甘肃嘉峪关以东都称作“关内”,与其相反方向的地区则称作“关外”.清朝以来,大量山东、河北农民迁移到东北三省,称为“闯关东”或“闯关外”,而称山海关以内(即以西、以南)地区为“关内”,所以现代人大多只知道“关内”是指山海关以内,如果把它用来理解古书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由上可见,关中”、“关内”在古代可以说是指同一个地方的,即今天陕西尤其是关中平原一带.
至于“关外”、“关东”在古代也仅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到近代才有别的含义.
❸ 关中地区指的是哪里 关中地区都包括那些地方
1、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
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
2、西安市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长安多次为都城,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3、宝鸡市
宝鸡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东连咸阳、杨凌示范区,南接汉中,西北与甘肃省的天水和平凉毗邻。
4、咸阳市
咸阳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中部,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9′至35°34′之间,东与铜川市、渭南市为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同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毗连,南接西安市。
5、渭南市
渭南市位于黄河中游,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东经108°58′~110°35′和北纬34°13′~35°52′之间。东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依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黄龙山、乔山与延安、铜川接壤。
6、铜川市
铜川是陕西省省辖市,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
7、杨凌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杨凌区或杨凌示范区,隶属陕西省,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与武功县大庄镇以漆水河为界,南与周至县哑柏镇隔渭河相望,西与扶风县绛帐镇接壤,北依湋河与武功县武功镇、扶风县杏林镇相邻,是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❹ 古代的关中在哪里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4)中国关中在哪些省扩展阅读:
古人常说关中之地有四塞之险,是哪四塞呢?东有函谷、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男友无关,而关中平原就是在这四座要塞的包围之下,有着如此屏障以避开兵戈。单单有可以抵挡的关塞还不够,作为支撑一个国家起家发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粮食。
现在的陕西大家一提都会想到哪里的黄土高坡,其实在隋唐以前,尤其是先秦时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那里的实写,周人、秦人都是从更加西边的甘肃等地来的游牧民族,来到关中土地上放起牛羊,种起了粮食。
正是由于关中这里有着关卡要塞作为屏障, 自己腹地又是一处大粮仓,北面又适宜养马,这才为刘邦出关会盟诸侯,聚兵六十万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增援。
直至隋末天下大乱之时,仍有臣子劝说隋炀帝返回关中,不要南下,只要占据关中,关东诸盗不足为患,可惜隋炀帝不听固执己见导致了大隋的覆灭。
天地环境的大变,使得关中之地日益干旱,加上定都长安以来,关中人口日益增多,随着人口增加,伐木造屋,采石造殿引发的水土流失,导致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日益下降。
早在唐高宗的时候,就曾多次带领百官前往洛阳就粮,武则天时代更是直接迁都洛阳,为什么因为大运河会把南方的粮食送到洛阳来,由此可见一斑。
❺ 关中指的哪里
关中,地名,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
因为这里北部有黄土高原的阻挡,西部有六盘山的屏障,东部有黄河阻拦,南部有秦岭,整个封的死死的,只有东部的潼关,和函谷关以及西部的大散关是进入关中的必经要道。潼关守住黄河渡口,而函谷关则守住东拐之后的黄河和秦岭之间的峡谷,大散关则扼守在西边六盘山脉和南边秦岭山脉之间,号称“川陕咽喉”,因为秦川地区东有潼关,函谷关,西有大散关, 所以称为关中。
“由于关中最初并不是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所以有多种解释。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
渭谓渭水(作者按:应作‘汧谓汧水’),雍谓雍山,河谓黄河,华谓华山。但《史记》中有时将汉中、陕北也包括在关中的范围之内。后来还有些说法,大抵都是就关立论的。
一说是它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和陇关中间;一说在函谷关和散关的中间。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这些说法虽然晚出,但同战国秦汉时期的所谓四塞意义大体相同,相当符合当时的情况。”
❻ 关中属于中国哪个省
关中是中国的陕西省。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函谷关、大震关、蓝关和金锁关,
❼ 关中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渭河平原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陕西省的地市和山西省的运城和临汾两市,总共秦晋两省六个地市,这也是国家“关中平原城市群”包含的城市。
由于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自宝鸡流入陕西境内,自西向东流经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由于渭河流经地方都是冲积平原,所以在陕西省域来说,称为“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站在我国疆域范围来说,称为“关中盆地”。
关中平原地处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和秦岭山脉之间,这一片地域十分辽阔,因此还被称为“天府之国”。
(7)中国关中在哪些省扩展阅读:
“由于关中最初并不是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所以有多种解释。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
渭谓渭水(作者按:应作‘汧谓汧水’),雍谓雍山,河谓黄河,华谓华山。但《史记》中有时将汉中、陕北也包括在关中的范围之内。后来还有些说法,大抵都是就关立论的。
一说是它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和陇关中间;一说在函谷关和散关的中间。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这些说法虽然晚出,但同战国秦汉时期的所谓四塞意义大体相同,相当符合当时的情况。”
❽ 关中指的是具体哪里
“关中”的主体分布于渭河平原,位于中国地理第二阶梯之上,陕西中部区域,它南面是秦岭、北方是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是陇东高原、东边是黄河。这种山间谷地的地形,人们能够在四方驻关以自守。通俗来讲,“关中”就是“关隘之中”的意思,先秦时期,“关中”用来指函谷关、崤山以西的秦地,关中的“关”也仅仅是指函谷关,关中也常常与关外相对使用。
那么在汉代以后,西北地区需要防范匈奴、羌族等游牧民族。出于战争的需要,先后在陇山设置了崤关。从两汉开始,关中逐步与先秦的语境当中的指的秦地的天府一词相融合,关中也逐步由函谷关以内转变为四关之内的意思。今天我们所说的“关中”实际上已经不再以函谷关为界,而是以潼关为界,文中自古都是公认的王霸基业。如果形势有利,关中势力可以南下席卷巴蜀,进而图谋东方,如果形势不利,则可以闭关自守,等待机会;同时,关中之地也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北的重要支点。
我们再来说“关东”,秦、汉、唐等时期,“关”指的就是函谷关或潼关,函谷关以东被称为关东。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而这时的关东指的是虎牢关以东,主要指河南、山东,位于中国地理四大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而“关西”这个称谓,是秦汉统一之后逐步用来取代关中的名字,也就是函谷关以西之地,这主要流行于汉唐时期。汉、唐两朝,东有洛阳、西有长安,这两座京城几乎各占了一半的定都时间,统治者不再把关中平原视为中心之地,而把河洛中原是为天下之中。
汉武帝时期,驱逐匈奴,收复河套,开拓了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这个时候关西就取代关中来称呼函谷关以西的广阔土地。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在河南新安修建函谷新关,旧关从此废弃,鉴于新关直入关东容易绕过,曹操便在旧关以西,修筑潼关来作为关东、关西的分界线。
而等到了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关西的说法就彻底消失了。而关南一词主要出现于宋辽对峙时期,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利用辽国内乱的机会出征北伐,一举收复了瀛、莫、宁三州,这三州无险可守,所以辽人北面修建了洼桥、金逸、淤口三关作为屏障,但是这三关最后还是被周君夺取。柴荣夺取这三州设立了17县,宋朝统称这17县为“关南”。
关内关外的称呼则源于明朝时期,明朝重新修筑了万里长城来防御北方,随着长城的修建,明朝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号称九边。军事重镇可不单单是一个城市,而是以长城为核心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其中就包含
❾ 关中、关内、关外和关东各指哪些地方
1、关中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
2、关内
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今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
3、关外
①秦、汉是定都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外”。
②初开始,指山西雁门关以外的漠北之地。
③明清称东北三省,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外”,因位于山海关以外而得名。
④如今,深圳市二线关以外的地区,即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当地人也俗称关外。
4、关东
古代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18路诸侯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主要是指虎牢关以东。
近现代的关东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四盟市(蒙东源于关东),今泛称“东北”,明朝俗称“关东”,清朝称之为满洲东三省。
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历代对关东行政区划不一,名称种种,而形成一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海之变,最终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成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9)中国关中在哪些省扩展阅读:
一、关中的“关”
1、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干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2、大散关
大散关(Sanguan Pass)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
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3、武关
武关,古晋楚、秦楚国界出入检查处。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
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
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建国前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
建国后城门、城墙等遭到毁灭性破坏。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4、萧关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六盘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屏障。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泾河等河流穿切成的河谷低地。
渭河方向山势较险峻,而泾河方向相对较为平易。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
二、关内的“关”
1、潼关(已介绍)
2、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
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3、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三、关外的“关”
1、三海关(已介绍)
2、嘉峪关(已介绍)
3、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着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居庸关是四大重要关卡之一,有南口,居庸关,上关和八达岭。
四、关东的“关”
1、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2、山海关(已介绍)
3、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是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
虎牢关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中
❿ 关中是指现在什么地方
关中是指现在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
关中概况
关中,地名,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关中”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渭河谷地、关中盆地、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历史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很多。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