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外华人的后代对中国有感情吗
我觉得这个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如果说家庭一直缺少对于爱国情怀的教育,难么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有感情的,他们一直生活在海外,接受外国的通识教育,如果缺少了家庭的国家教育,我觉得他对于中国几乎是没有感觉得,他就是一个完全的外国人。其实现在大家慢慢客观认识到了外国华人这个群体,在他们选择放弃中国国籍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不是中国人了。或许有些人有血脉之情,对于中国一直还有感情,但是从法律上,他们和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其实不需要过重的看待他们对中国的感情,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但已经不是外籍华人的祖国了。
㈡ 东南亚各国对中国人的态度都如何
东南亚各国对中国人的态度总体来说都还是很友好的。
以下是东南亚各国对中国人的态度:新加坡:大概是对中国人最友好的,即使是前几年社交媒体上有过几拨反华,但是基本是针对不文明现象。
新加坡政府也是一直和中国保持比较暧昧的关系,泰国:对中国也挺友好,毕竟大量的中国人去旅游带来了可观收入,旅游景点几乎都有中文标识。马来西亚也是分两种人的,穆斯林的马来人,和马来西亚华人,马来人是十分讨厌华人,把新加坡踢出去就是一例。
马华人也超级歧视马来人,基本认为跟土着结婚可耻,大多数对中国的态度是十分友好的,以前的马华人是思念故土那种感情,现在估计是向往。
要是中国开放双重国籍,不知道多少马华人会去申请。不过马华人占马来西亚的人数有点少,泰国一直对中国很友好,东盟没有拧成一股绳,泰国功不可没。
马来西亚:大部分马华对中国人还蛮友好,马来人就呵呵了,国内随处可见对于华人政策上的歧视。
菲律宾:菲律宾人是亚洲的Latino,属于热情享乐的二货民族,很容易自来熟。价值观完全被美国输出,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在民族问题上比较开放。
我感觉大部分菲律宾人对中菲关系这种外交政治议题不敏感,和中国也有南海冲突,而且菲律宾现任总统阿基诺家族和日本右翼势力关系很好,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你懂的。但是菲律宾国内经济太弱,贸易这块被中国掐住脖子。
㈢ 东南亚人民怎么看待中国的呢
东南亚主要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和东帝汶等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东南亚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态度一直在不断变化。
总的来说,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人看待中国有点像中国人看待日本人。他们会在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无不感受到中国的存在,并对其产品有一种不可割舍的依赖,却又对中国时时刻刻防备着。
无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东南亚国家会更加看重和依赖中国。
㈣ 泰国人怎么看待中国人呢
您的问题有些大了。就像中国人如何看美国。这个详细写起来可以写本书。我在泰国20年,作为中国人,我深有感触。泰国华人占全国人口的14%,但基本上都是潮汕海南闽南一代的农民,他们的祖辈在解放前后逃难逃荒到南洋,在他们的印象里中国是贫困的。泰国人会经常问我中国有(交通)红绿灯吗?听说在飞机上没有座位,人人站着,因为人太多。中国人的工资都要上交给政府。。。可笑吧?另外少数人把中国大陆称为赤华,政治色彩浓厚。近年来中国国力增强很多中国人来泰国旅游,成了泰国经济的大救星,很多旅游点清一色的是中文广告和提示。另外中国部分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大声喧哗,排队插队,随地小便。。。)也引起泰国社会嘲讽。泰国华人节俭勤劳,泰国本地人懒惰奢侈,造成后者嫉妒,骂中国人吝啬。。。中国人大量涌入泰国购买土地建工厂,工资相对欧美低廉也引起泰国人反感。。。政府层面中泰一家亲是共识,但是泰国政府又不想一边倒成为中国的后花园甚至附庸,搞平衡,与美日中搞三角恋爱。中国的设备低廉但是质量与欧美日相差甚远,售后服务跟不上,也被泰国客户吐槽。总之就像人与人的关系一样,中泰刚刚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哥们,要有一段时间交往和摩擦。总体上是一家人。
㈤ 泰国的九百万华人,都是怎么看待中国的
泰国,迄今为止已有着七百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泰国所处在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坐拥极其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多姿多彩以及多变的文化内涵,让泰国成为了许多旅游者独假期之中独特的选择。
这让驴友感到心酸不已,驴友认为,虽然已经漂洋过海的去了泰国几十年乃至百年,但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也应该去传承不是吗?不过,关于文化的传承,也是个人的选择。对此,你是如何看待泰国的华人呢?有机会的话,你愿意去泰国游玩吗?
㈥ 为什么很多泰国华人导游都说自己是国民党93师的后裔
泰国华人导游都说自己是国民党93师的后裔的原因是:拉近和中国游客的距离,在行程中能更好的沟通。
国民党 93 师的后裔之前基本上都住在美斯乐镇 (ดอยแม่สลอง) Santikhiri 村 (หมู่บ้านสันติคีรี)。
那块地是华人居住集中区(都是他们啦),那边的泰华没有多大“泰化“,个个都还能讲汉语,所以需要使用汉语的行业中,比如旅游业,对外贸易(台湾,香港,大陆),就会经常碰到他们。
(6)泰北华人后人如何看待中国扩展阅读:
国民党 93 师原隶属于国民党云南地区的第八军,经历了吕国铨、李国辉、李弥、段希文四位统帅,1949 年战败后由于没有退路,不得已在团长中将李国辉带领下,进入现在的金三角地区与滞留在当地的原国民党抗日远征军残部合并为 93 师。
49 年后,他们作为国民党残部由于无法退回台湾岛,被蒋介石训令畏缩于金三角地区,等待所谓的“光复大陆”的时机东山再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历经磨难和沧桑的军队进入了泰国在金三角的国土。
让泰国开始正视这股势力的是几次围剿的失败。在解放军手下屡战屡败的国民党残部 93 师对于几倍于自己的当地军队却是小试牛刀,虽然每次伴随着胜利而来的就是战士的伤亡。
终于,泰国政府明白他们不是 93 师的对手,加之自己国内有不少令他们非常头疼的贩毒武装,需要有强有力的帮手为自己解决这些难题,于是主动谋和了。
泰政府可以提供一片地区供 93 师定居,但条件是要求 93 师作为雇佣军协助泰国政府军围剿也同样感到棘手的泰国贩毒武装,同时不得离开圈地。
93 师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已答应在别国的领土上为别国政府去出生入死。唯一值得他们庆幸的是,最终泰国政府还是履约了。那块土地就在今天着名的金三角地区。具体地说,是金三角泰国境内的 Santikhiri 村,当年 93 师的总部和全部眷属均在该处。
㈦ 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许多国人都纷纷出国游。而我们中国这一个大群体,自然是带动了不少国家的旅游业发展。与此同时,国外的许多质疑声也在这时候出现。部分中国人去到外国,不文明的现象也遭到外国人的排斥,以至于许多外国人一提及中国人,便纷纷表示不喜欢。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这些外国网友对中国的评价呢?
㈧ 怎么看待海外华人
海外华侨是中国国籍,回国合理合法,只要遵守相关规定,不虚报病史,传播病毒,没有理由不让人回。
但海外非中国国籍的华人,依我愚见,也应该对他们敞开大门。理由有三。
1.哪个海外华人背后没个七大姑八大姨的,设身处地的想,要是自己的子女,父母,或者亲戚留在国外了,能不让他回来吗,要是国家一声令下通通不给回,我们会不会骂国家。这个问题扩大到社会问题,不是也不行吗?
2.中国一直在吸引海外优秀华人回国报效,像清华邱成桐、姚期智就是美国国籍,原来招呼这些优秀华人回国建设,危难时一脚把他们踢开,是不是太不厚道,那以后我们还怎么指望别人回国呢?从长期来看这是不利的。
3.我国一直在打中华民族一家人的感情牌,无论是《战狼2》等文艺作品,还是吸引海外华人华侨回国,甚至是说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同宗同源。可能会有人说台湾本是中华领土,撤侨也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公民,但我们决不能忘记,情感是关键因素,如果一切只是冷冰冰的法律,如何用温度征服世界,如果连和自己同一民族的人都不愿出手相救,又凭什么说团结世界无产阶级,亚非拉人民是一家。这是不符合中国的国际形象的。
海外疫情牵动人心,我们决不愿意中国再受劫难,不愿意我们的白衣天使继续受苦受累,最近澳大利亚女,北京女事件也让我们对海外华人失去很多信心。但凡事不能一刀切,那样会寒了帮助过祖国的赤子的心。现在应该做的应该是加强管控,严阵以待,只要规则制定科学,执行到位,我相信,我们就能避免二次疫情的发生。
㈨ 缅甸果敢等地华裔如何看待中国的
首先,以少数民族身份参加缅甸建国历程的果敢族与中原内地汉人、缅甸华侨华人是有很大区别的。称他们为果敢族,是因为这里的华人出现了和内地汉族不一样的现象,因民族地区而造就了汉族土司,而内地土司大多为少数民族,果敢汉族土司不仅没有被改土归流,反而被国际化,强化了果敢华人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历史影响力。
1887年,木邦土司降英,果敢被列入木邦治内。1890年,英国利用果敢土司与木邦土司的友好关系,指使木邦土司劝说果敢土司投向英国。
1897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三年,《中缅条约附款》将果敢划入英属缅甸版图。此刻,果敢正式成为英属缅甸的一部分,以汉族为主体的、风俗文化与云南镇康县相同的果敢华人就变成了英属缅甸国民。
本应该改土归流纳入汉族统治的果敢地区却因殖民统治的侵入而转变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正式进入了他国少数民族的发展轨道。
果敢华人长期与内地汉族隔离,政治联系与文化交往得不到强化,汉文化教育缺失,导致汉族文化的意识形态无法取得主导地位,终被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所代替。随后在缅甸政治中,果敢一直少数民族的政治角色,强化果敢华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
但2009年果敢事件后,果敢失去民族独立自治建立亲缅甸政权,缅军在境内大力开办缅语学校和引进缅文教师。
在2016年,老街区和拱掌区果文(汉语)中小学校共168所,果文在校学生20811人,其中初中生340人,小学生18715人,学前幼儿1756人,果文教职工440人。缅文在校学生11844人,缅文教职工418人。缅文教师开始与汉语教师持平。
实际上果敢人看待中国,就和马来华人看待中国一个样,在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做的曼德勒福庆华文学校学习缅文的果敢地区学生家庭调查中就有:
地区学生家庭在民族成分认同上,大部分认为自己是汉族。30位中有25位填写的是“汉族”,4位填写的是“果敢族”,其中只有1位同学既填汉族又填果敢族,他认为自己的祖辈是在中国出生,是汉族,而父辈和自己都是在缅甸出生,应是果敢族。
调查显示,他们来此学习缅语,一是因为果敢政府对果敢青少年未来的思考,二是有了学习本国国语的意识。班中一位同学郑重地说:“自己是缅甸国民,应该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学会了缅语就便于融入缅甸社会”。
在民族成分认同上,东枝郊区果敢人全都认为自己是果敢族。
云南大学在2016年对昆明华文学校调查也显示:
果敢学生的汉语水平较高,英语尚可,缅语能力不强。果敢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十分重视这三种语言,尤其是缅语,大部分学生都表达出想要学习缅语的意愿。
果敢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时会使用不同的语言,他们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构建自己的身份。研究还发现,果敢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很强的认同,对自己的族群和国家也有很强的认同感。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果敢地区汉文化将继续保持强势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缅甸政府的支持,会有越来越多的果敢人加速融入缅甸,快速接受缅甸少数民族的定位。
马来西亚华人算是该国主体民族,可马来亚的华人除了保持华人传统,百分之八九十的都会强调自己是马来西亚人,正常看待就好,而之所以觉得存在难过,是因为果敢族是从最庞大最有民族凝聚力的汉族分化出去而难以让人接受。
㈩ 泰国和越南的华人怎么看待自己的中国血统
有中国人在美版问答Quora上问:“越南华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中国血统?”很多越南华人网民回答了他,摘要如下。
“在越南居住的华人已经被越南本地人同化了,我认为我们不再是中国人了。”
“我们越南华人对自己保持的中华传统感到自豪。我们仍然认同孔子的理想,但是我们也认为很多中国人已经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