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描写古代美男子怎么描写
例子:1,叔夜之为人也,遥遥若高山之独立. 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2,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3,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 视而有情.
那身穿水墨色衣、头戴一片毡巾的,生得风流韵致,自然是个才子。
4,用“美男子”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身高近七尺,偏瘦,穿着一袭绣绿纹的紫长袍,外罩一件亮绸面的乳白色对襟袄背子。袍脚上翻,塞进腰间的白玉腰带中,脚上穿着白鹿皮靴,方便骑马。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之中,从玉冠两边垂下淡绿色丝质冠带,在下额系着一个流花结。
他的皮肤很白,就像绝大部分的南宋文人一样;但因为皮肤白,俊美的五官看起来便份外鲜明,尤其是双唇,几乎像涂了胭脂般红润。但他相貌虽然美,却丝毫没有女气;尤其是那双眼睛,看起来既聪明又骄傲。
5,白衣黑发,衣和发都飘飘逸逸,不扎不束,微微飘拂,衬着悬在半空中的身影,直似神明降世。他的肌肤上隐隐有光泽流动,眼睛里闪动着一千种琉璃的光芒。容貌如画,漂亮得根本就不似真人 这种容貌,这种风仪,根本就已经超越了一切人类的美丽。他只是随便穿件白色的袍子,觉得就算是天使,也绝对不会比他更美。这种超越的男女,超越了世俗的美态,竟是已不能用言词来形容。
可以吗?
中国古人夸赞人的美貌,并不喜欢正面描写,而喜欢用比兴、烘托的手法侧面衬托出一个人的美,对男子之美着笔更加惜墨如金。南北朝时的《世说新语》说潘安长得漂亮的话就三个字——“美姿仪”;形容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这种描写方式会让读者浮想联翩、兴意盎然,不过却给那些研究美男外貌的研究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对于古代男性美貌标准的总结远没有美女那般巨细无遗。不过也有一些:
首先,肤色白皙,宛如珠玉。东方人似乎对白有无比的热爱,以至于不仅“一白可以遮百丑”,白还能令人生出爱怜之心。汉朝开国之时,有位名叫张苍的美男子,因违反了军令,被刘邦判为死刑。行刑之日,张苍被脱去衣服、赤身裸体俯伏在砧板上。监斩官王陵一看,张苍身材高大魁梧,全身皮肤白皙润泽,是十分难得的美男子,杀了实在可惜。遂动了恻隐之心,向刘邦请求宽大处理,张苍竟然就得以大难不死。从那以后,张苍处事谨慎,忠于职守,最终官至西汉丞相,此事也被传为美谈。
魏晋时身居宰辅的王衍也是着名的美男子,他很小的时候就被“竹林名士”山涛称赞为“宁馨儿”,“宁馨儿”的意思即“漂亮的小孩”。作为一名男子,王衍的肤色竟如白玉般白净晶莹,为此王衍结合自己肤色白净的特点,专门选用了一柄白玉柄的麈尾。这样在他手执麈尾时,就会让人清楚地看到,他的手与白玉颜色一样,是名副其实的“玉手”。正所谓“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再如身为曹操养子兼驸马的何晏,也是“美姿仪,面至白”
为什么白就是美呢?“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美白情结。宝洁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大约有75%的中国女性希望自己的肤色更加和谐白皙。虽然这次调查专门针对女性,但得出的结论是:在亚洲,白皮肤代表着优雅、聪慧、高贵。”江琦作为化妆师曾经和美学专家一起探讨过这种现象,他说:“专家有这样一种猜想,在古代白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因为像皇家贵族这些不事生产的人,他们的肌肤往往细腻白皙。而劳动人民古铜色的健康肌肤就不怎么受推崇。”
另外,因为肤色的原因,东方人肌肤里有较多的黑色素。黑色素是由氨基酸经过酵素作用后产生的,它本身是一种蛋白质,细微的颗粒呈黄褐色,多数聚集在一起之后,会变成我们所看见的褐色和黑色。黑褐色的肌肤不容易显得明亮,所以人们都追求那种如玉一般有光泽的白嫩面庞。即使男子也不例外。
为了获得这样的美白效果,从汉朝开始,男士们就动用了“敷粉”这样的化妆手段。
《汉书·广川王刘越传》载:“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旁。”《汉书·佞幸传》中载有 “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等等
在京剧里,曹操那张煞白的脸谱也不是空穴来风。根据记载,在魏时,敷粉竟是曹氏的“家风”,不论是曹姓族人,还是曹家快婿,皆喜敷粉。《魏书》载:“时天暑热,植(曹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敷)粉。”以此推想,曹操作为“国家领导人”偶尔化妆出镜当然也很必要。
美男的第二项标准是眼有神彩,瞳仁漆黑。《世说新语》中,裴令公赞王戎便是:“眼烂烂如岩下电。”即形容眼神明亮逼人,如同照耀山岩的闪电。而且王戎即使是生病卧床,也依然是“双眸闪闪若岩下电”。
为什么漆黑的瞳仁是美的呢?因为那会令男性的眼睛愈加显得炯炯有神,气势逼人。例如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谢公见到支道林,也赞曰:“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
美男的第三项标准是关于身形和气质的,即秀骨清像,风神卓然。魏晋时期的美男名士,在身材上追求的是一种清秀瘦削、修身细腰的形象,即所谓“秀骨清像”。例如王羲之“风骨清举”,温峤“标俊清彻”,嵇康“风姿特秀”,王衍“岩岩秀峙”等等。“清”、“秀”二字,在魏晋人物品藻中比比皆是。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胖瘦,但“清”往往和“瘦”、“癯”、“羸”等字并用,可见“清”反映在人的形象上,应该是属于比较瘦的类型。黄色人种五官起伏不像白种人那么跌宕,惟有较清瘦,五官看上去才会俊秀可人。“秀”是“美好”之义,如“容则秀雅”。它常与“清”字合用,如“山清水秀”、“眉清目秀”等等。“眉清目秀”作为一种美的形象,显然不同于纠纠武夫“浓眉阔目”的那种阳刚之美。“秀”所指的美和“清”一样,应都属于文弱清瘦、带有阴柔美的类型。例如以“细腰”着称的沈约、“若不堪罗绮”的卫等等,都是清秀男子的典型。在魏晋时期的视觉艺术作品中,秀骨清像的人物造型也绝对是主流。南京西善桥墓出土的南朝模印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八位名士皆为形象清瘦、削肩细腰、宽衣博带;再如传世的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画中曹植那清瘦哀怨的俊朗风神,让多少人为之黯然神伤。
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以何为重,美貌绝不是彰显男子美的惟一标准。
别有内涵的男子美
其实,美男并不等于男子美。即便在古代,人们对于“男子美”的评价也是超出美男范畴的。
《战国策》中有这样一则为人熟知的故事:齐相邹忌身高八尺余,形貌出众。当时齐国还有一位美男子叫徐公。有一天邹忌在镜子前穿戴整齐,边顾盼边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的徐公比的话,谁更美?”他的妻子回答说:“你美啊,徐公哪儿能赶上你啊!”邹忌并不自信,再问他的小妾,妾也说他比徐公漂亮。后来他又去问来访的客人,客人连连称赞他胜过徐公。不过当他有机会见到徐公以后,才发现自己与徐公相比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故事发展到后来,邹忌入宫面见齐王,讲述了自己被蒙蔽的事,分析出他的妻子说他美是爱他,小妾说他美是惧怕他,而客人的奉承则是有求于他。这个故事意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不过,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原文称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长得应该算很不错,而且很有自信提出“吾与徐公孰美”的问题,结果邹忌对三个回答问题的人都做出了“他们蒙蔽我”的结论,但是按照“各花入各眼”、“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常理来推断,作答的人可能说的就是心里话,至少是觉得“邹忌的价值”远远高过徐公。再看看中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男性的形象,关于他们是不是“美男子”,结论同样模棱两可。
比如东汉末年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周瑜,《三国志·吴书》记载他“瑜长壮有姿貌”,即既有身姿又有容貌。并有旁证:孙策称“周公瑾英俊异才”。《三国志》作者陈寿对男子相貌绝少赞美之辞,能如此称颂周瑜,可见其美貌应该非同一般。但是周瑜在历史上绝非以“美男”的形象流传千古,倒是苏轼以对一位英雄的追思写下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同样在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里,对“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的大英雄关羽有这样两句:“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关羽,人称其为美髯公,民间干脆为这位忠义双全的大英雄到处建祠立庙,面对他威武雄伟的形象又有谁说他不美呢?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男子的评价标准,并不是以外貌出众为惟一性。换句话说,“美男”与“男子美”不能画等号。
东晋时候,每年阴历三月三那天,人们都去河边临水为祭,这种以水来涤除不祥的习俗叫“修禊”。永和九年(353年)的这一天,大才子王羲之和名满天下的谢安、辞赋大家孙绰等人在山阴兰亭相聚,茂林修竹、清流婉转的这场游宴情景被一幅版画《兰亭修禊图》记录了下来。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的书法史称“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他本人的相貌也生得很好,但他的一段姻缘佳话却与外貌扯不上关系。
当时的太尉郗鉴位高权重,而且相当爱才。他正好有一个温婉美貌的女儿,准备要挑选乘龙快婿,听说当朝丞相王导家的子弟个个才华出众,就派门客前去选婿。据说王家的公子个个精心修饰、正襟危坐,只有王羲之一人解开外衣,独自躺在东床之上坦腹而食。门客对此感到不满,回去如实禀告,而郗鉴听到以后,立即选中了这位“行事随便”的才子做女婿,因为他看中的是这个青年的与众不同。《晋书》记载了这个故事,《世说新语》也将“东床快婿”、“坦腹东床”的成语传为美谈。
这是“才子配佳人”的经典模式,请注意,它不是“美男配佳人”。而另一种经典婚姻模式是“美女爱英雄”。即便是被大家广为传唱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也是因为董永至孝之举——为了安葬父母,宁可卖身为奴。总结一下古代被人尊崇的男子形象,他们有这样几种:才子、义士、高士、游侠、英雄、隐士甚至是财男、孝子,而绝少美男。男子的美貌基本输给了其他品质。
汉乐府中《陌上桑》可以视为古代择婿的典型案例:美女秦罗敷断然拒绝了前来殷勤探问的使君,理由是自己有个足够好的夫婿,她这样夸赞自己的夫婿: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段夸赞,几乎让数千年来梦寐得到好女子的男人们汗颜—罗敷的丈夫除了符合美男的标准“为人洁白皙,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外,还有令常人难以企及的其他—财产、地位、名声,一个都不少。
罗敷的丈夫可谓完美。不过从她的夸奖顺序看,依次是财产、地位、声名、美貌。美貌被放在最后,这应了一句老话:“美又不能当饭吃。”如果一个女子把自己的一生寄托在男子的美貌上,无疑是个不识人间烟火味的人,比如白娘子。不过,编故事的人很聪明地给白娘子赋予了蛇精的身份。
美男,可以欣赏、喜欢,但不能依靠。这就是古代社会的现实情形。其中蕴涵的道理其实并不深奥:在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明确的时代,男子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从“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的年龄称谓就可见一斑。因此要想挑起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庭的重任,仅有美貌是不够的。
魏晋男子:阴柔为美
从三国鼎立到五胡乱华,再到南北对峙、小国林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度混乱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却同时是个美男如玉的年代。这个时期的美男有着三大爱好。第一是剃须,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到的情况。在魏晋南北朝以前,美男大多有着长胡子,《三国演义》里的关云长就是个美髯公。第二个爱好是敷粉,再次是薰香,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抹香水。《三国志》中记载,有一次曹丕薰香薰得太过分了,连他的坐骑也受不了了,照着他的膝盖就咬了一口。气得曹丕把马给杀了。可见那个时期的美男们对薰香这件事有多热衷了。那时的男子们还普遍有着女性化的审美,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魏国丞相何晏,还有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了。何晏每天下班以后,都喜欢穿上女人的衣服。而王羲之走起路来则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有着女性的娇柔和妩媚。
要说男人长得漂亮,养眼了是不假,但也有烦恼。魏晋时期就有个活活被人看死的美男———卫玠。卫玠长得极美,美如珠玉。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玠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剃须、敷粉、薰香,穿女人衣服,喜步态轻盈,这些女性化的审美突显出魏晋时期的男性对阴柔的崇尚。魏晋时期的人爱美,这和这个特定时代的战乱、动荡是分不开的。在这个战事频繁的年代里,今天人头还在脖子上,明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所以及时享乐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感官、外化的美成为了大众审美的标准。
但魏晋时期的男性审美为何呈现出阴柔倾向呢?这恐怕和当时人的另一风尚紧密相关,那就是服药。当时很多人都服食一种叫五石散的药物,有点像现在的杜冷丁。吃了五石散以后,红光满面,皮肤很嫩、很亮。所以五石散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一种可以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奇药。其实服食五石散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那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药物。它由五种矿物组成,其中包括硫磺、石英、钟乳,这些东西加起来是很毒的。这种毒性可以让人的皮肤变嫩,误以为可以延年益寿。但是皮肤变嫩以后,问题也随之而来。紧身的服装就不能穿了,否则皮肤会磨破,于是大家纷纷改穿宽大的衣服。鞋子也开始改穿木屐,减少脚和鞋子的摩擦。更可怕的是,因为皮肤嫩得不能洗澡,当时的人大都满身长虱子,虱多不痒成为一种时尚。两人在说话,其中一人伸手到衣服里抓出了一个虱子,那在当时是很时髦的事情。可见服药带来了社会审美的巨大变动,阴柔美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审美。常说魏晋南北朝时期花样美男辈出,看来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密不可分。
㈡ 形容男人的词语 哪些词语是形容男性的
1、才貌双全、逸群之才、玉树临风、温文尔雅、淑人君子。
2、清新俊逸、品貌非凡、才貌双绝、惊才风逸、风流才子。
3、雅人深致、城北徐公、堂堂正正、七尺男儿、英俊潇洒。
4、足智多谋、风流倜傥、正义之士、英勇好斗、武艺高强。
5、昂藏七尺、彪形大汉、城北徐公、惨绿少年、弟男子侄。
6、断袖之宠、断袖之癖、断雁孤鸿、傅粉何郎、蜂迷蝶猜。
7、蜂识莺猜、寡鹄孤鸾、孤鸾寡鹄、鳏鱼渴凤、华封三祝。
8、巾帼须眉、佳人才子、君子好逑、狂蜂浪蝶、旷夫怨女。
㈢ 中国好男人的句子
1、中国男人最勤劳,这是被世界认可的优秀品质。而中国男人勤劳的最大动力就来自于建设美好的家,要让自己的妻子、父母和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中国优秀的男人事业心很强,总是在勤勉的工作,这不是中国男人不懂得休闲、不懂得生活的表现,而是优秀的中国男人知道,他辛苦一点,家人就幸福一点。
2、中国男人工作勤奋、婚前耐心、婚后专一、不酗酒、有情有义、敬老爱幼等品质令人刮目相看。近年来,很多外国女人选中国男人做老公,据说网上还出现了“嫁人就嫁中国人”的歌曲。是时代改变了中国男人,还是中国男人改变了自己所致?让我们看看外国女人找中国男人当老公的优势。
3、中国男人的魅力,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真诚,是一种曾经沧海的宽容,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人生积淀,是一种和睦良善的处世观点,是一种健康爽朗的卓然不群。
4、中国丈夫最“顾家”。中国丈夫绝大多数都会为家庭全面负责。中国丈夫忠实可靠不是什么“东方神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很多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丈夫不像俄罗斯男子那样嗜酒如命,普遍都勤劳肯干,最重要的是,他们一般都很可靠
5、中国男人一砖一瓦的砌起了北上广深,位居前列,名列前茅的国际化大都市。一锤一镐的修起了四通八达的高铁,宽阔平坦的高速路。千千万万的男人用自己脆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强大的国家。
6、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无论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天下女人都希望自己的男人珍惜家庭,以家庭为核心,这样,在女人心目中,优秀的男人绝对是以家庭为核心,珍惜家庭的。而中国优秀男人正具有这样的特征。
7、中国男人不酗酒。俄罗斯姑娘嫁给中国男人的跨国婚姻越来越多。赤塔州议员也证实,当地俄罗斯姑娘嫁给来赤塔工作的中国男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国男人不酗酒、工作勤奋、有能力养家,这些优点是当地俄罗斯男人所欠缺的。
㈣ 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最能代表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的形容词各十个
男人:文化,风趣,高大,健康,阳光,诚实,勇敢,幽默,智慧,大气。潇洒
俊俏
倜傥
英俊
进取
阔达
豪迈
义气
豪杰
英雄
广阔
洒脱,孑然,豪迈,慷慨,明朗.一表人才
风度翩翩
大腹便便
虎背熊腰
衣冠楚楚
玉树临风
风流倜傥
相貌堂堂
铜筋铁骨
女人:高雅、气质、善良、性感、幽默、古典、温柔、贤惠、稳重、成熟、理性、开放、活泼、年轻美丽、多情善感、心思缜密、果断坚强、温存万般
历经沧桑、身体健康、丰满圆润、心胸开阔、体贴入微、玉洁冰清,风情万种,千娇百媚,闭月羞花,落雁沉鱼
㈤ 在你心中,我国传统的男性形象是什么样的
一:任劳任怨,老实顾家。看过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在小农经济的模式下,男人就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照顾好自己的小家,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早出晚归,即使有的时候在外面吃了再多的苦,回到家里他们依然会假装坚强,并不会把这份压力传递给家庭成员,然后就这样一辈子任劳任怨。二:遇到事情不会躲,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在我的眼里可以说那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男人,他经常能够完成在我看来很难完成的任务,然后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总会第一时间的出现在我的面前,为我遮风挡雨,并且家里面遇到什么事情,爸爸也会是第一个冲在前面的人,他从来不会刻意的躲避,他会用他坚挺的翅膀和宽厚的肩膀守护住我们的家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三:在一些事情上有着自己的坚持。在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很多男人在一些事情上形成了自己的坚持,就比如说在传统男人的潜意识里,他们是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在没有嫁入男方家之前和对方发生性关系的,一旦发现那么等待女儿的将是最严厉的批判和责骂,甚至一些刚烈的男人还有可能会和女儿脱离父女关系,毕竟这件事情实在是太丢人了。四: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从来不会撒谎。说到传统的男性我相信很多人脑海中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形象,可以说这类男人从来不会撒谎,在别人的面前更不会吹牛皮,答应别人的事情,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口唾沫一个钉,当然最后有可能吃亏的也是这种传统男人,但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㈥ 形容“男生”的词语有哪些
外在的形容词有:英俊、潇洒、帅气、俊朗、魁梧、高大、威猛、阳光、干净、风度翩翩等
内在的形容词有:睿智、干练、稳重、儒雅、从容、谦逊、彬彬有礼
网络流行词语:高富帅、霸道总裁、小鲜肉
㈦ 古代对男性形象的描述
《诗经·国风》中描绘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者们多关注婚恋诗作中女性形象的探究,反而忽略了对独具艺术魅力男性形象的研究。《诗经·国风》中的男性描绘以正面形象为主,以“君子有德”为评判标准,侧重孔武有力的形象描绘,还注重威仪之美、德行合一的形象塑造,显现出作者对宽厚仁德品质的推崇。
一、“君子有德”的评判标准
宗周礼乐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德,周人以德立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德,国家之基也”,“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1](P1979)德成了先秦君子风范的重要内涵与价值标准,“有德则乐,乐则长久”[1](P1979)。《论语·泰伯》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2](P2487)《诗经》承载着周人“以德为本”的强烈的文化意识。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在楚臣潘党收晋尸为京观以彰武功,“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等的请求下,楚庄王引述《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周颂·武》“耆定尔功”,《周颂·赍》“铺时绎思,我徂求定”,《周颂·桓》“绥万邦,屡丰年”等美德之诗系统论述“武有七德”,整体上都是围绕统治者的德之修养来论述的,重在显现“德能和众”的丰富内涵。这些都充分显现出《诗经》中的强烈的德意识,他们不仅把德作为立国之根本,而且还把德的完善作为男性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评判尺度。
《诗经》中对于男性德性的描绘也非常突出,品德之美是对理想男人的审美要求。如《卫风·淇奥》曰: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倚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此诗是一首男性美的赞歌。《毛诗序》曰:“《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3](P320)《毛传》曰:“武公质美德盛,有康叔之余烈。”[3](P321)诗作主要集中于对男性内在德性的描绘上,极力赞赏君子的品德学养是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的不断磨砺的过程,反复铺陈其庄严威武、光明正大的气度①。《朱子语类》曰:“言如金锡圭璧,则锻炼以精,温纯深粹,而德器成矣。”[4](P2107)徐干《中论·虚道篇》曰:“作《抑》以自儆,卫人诵其德为赋《淇奥》。”[5](P128)又如《周南·麟之趾》曰: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此诗以一唱三叹的形式赞美君子之德贤可与麟相比,是道德之楷模,“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3](P283)。《诗毛氏传疏》曰:“麟为应礼之信兽。诗以麟喻公子,言公子应文王之礼化,其德似麟也”[6](P24)。
此外,《召南·殷其雷》反复咏叹的“振振君子”是思妇对夫君忠实厚道美德的无限赞誉。《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是对君子德行的赞美与歌颂。《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是妇人对久役于外君子的德行期待。《邶风·凯风》塑造了孝子之孝的形象。《毛诗序》曰:“《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3](P301)而《鄘风·相鼠》“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而无仪,不死何俟”,“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均用来讽刺无礼者,显现出德行、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以上关于男性的赞美与《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等注重女性容貌身材之美;《鄘风·君子偕老》“玼兮玼兮,其之翟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等注重女性服饰之美的描绘截然不同。同样在《左传》中也多大胆描写女性的外貌美,如《左传·桓公元年》称孔父之妻“美而艳”;襄公二十一年称“?叔虎之母美”;昭公元年称“郑徐吾犯之妹美”。这些描绘与《诗经·国风》中男性形象的德行要求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二、孔武有力的外在描写
《诗经·国风》中的男性多具有阳刚之美,而具有孔武有力的外在形象更容易受到关注与赞美。如《周南·兔罝》歌赞武士的英勇,其诗曰: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诗人把武士放在猎场上抒写,意在描绘武士的英武形象,“可为公侯之腹心,谓机密之事可与谋虑,言勇而智也”[7]。诗中反复咏嗟的“赳赳武夫”,意在赞扬武士的健壮威武,“赳赳”是其形象的生动描绘。又如《齐风·猗嗟》曰: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诗作赞美了青年男性的威仪与射技,一方面展示其仪表之美,“猗嗟昌兮”,“猗嗟名兮”,“猗嗟娈兮”等赞叹其英俊健美,“颀而长兮”称叹其身材之好,“抑若扬兮,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等充分展示其气质之美;另一方面描绘了其射技高超,“巧趋跄兮”,“仪既成兮”,“舞则选兮”等描述其射箭的风神气度,夸赞之情溢于言表。又如《卫风·伯兮》曰: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诗作描绘了一个手中拿着兵器,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队伍的最前方,具有非凡神情和气度的勇武之士。再如《邶风·简兮》曰: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赐爵。
这是卫国伶官举行简阅《万舞》之诗。胡承珙《毛诗后笺》曰:“盖凡舞,皆先武而后文。”[8](P196)陈奂《诗毛氏传疏》曰:“干舞是武舞;羽舞是文舞。万舞则是一种二者相兼的'舞名。”[6](P76)诗中既描绘了舞师武舞时的威武雄壮,又描写了文舞时的灵活从容。这些形象的描绘与《左传·昭公元年》徐吾犯之妹择婿,看不上“盛饰、布币”的子皙,而选择“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的子男的审美要求是一致的。
此外,《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椒聊之实,蕃衍盈匊,资料大全《形容男人的诗》。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赞美男子的威武高大,无与伦比。《郑风·丰》“子之丰兮”,“子之昌兮”等描绘男人容貌丰满,体魄壮健。《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尔雅·释训》曰“襢裼,肉袒也。”“暴虎,徒搏也。”展现了猎人的英武之姿。《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驺虞”,《秦风·驷驖》“公曰左之,舍拔则获”等赞叹猎人之强健勇武和射箭技术的高超。《齐风·还》“子之还兮”,“子之茂兮”,“子之昌兮”描绘了矫健剽悍、精通射御的猎人形象。以上描绘都是以注重男性孔武有力的外在形象为基础,显现了《诗经·国风》对勇武尚力男性形象的无限推崇。
三、德行合一的形象描绘
《诗经·国风》中所描绘的男性讲求外在的仪表和内在美德的合一,是当时人们崇高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充分展示,显现了特殊时代的审美风貌。赵敏俐先生认为:“对于先秦君子来说,德行相配,表里如一,由外在之美能见出他的内在之美,就是对其风度的最高要求。”[9](P43)《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大雅·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大雅·民劳》“敬慎威仪,以近有德”,《小雅·湛露》“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岂弟君子,莫不令仪”等即是对男性威仪端庄、德行合一形象的真实描绘。于省吾先生认为:“德为内容,威仪为德之表达形式,言其表里相称。”[10](P161)这些德行合一的描绘在《诗经·国风》中比比皆是。如《曹风·鸤鸠》曰: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诗作描绘出了一个“淑人君子”的形象。首章“其仪一”,“心如结”等借仪态之美,表现其品德之高;第二章通过穿戴写其束装之威严;而三四章赞美“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正是国人”等,从美其仪容到美其品德,歌颂其德行高尚,言行如一。方玉润《诗经原始》曰:“诗词宽博纯厚,有至德感人气象。外虽表其仪容,内实美其心德,非歌颂功烈者比。”[11](P300)诗作所描绘的正是其外在仪容美与内在品质美的有机统一。又如《郑风·羔裘》曰: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朱熹、姚际恒等认为此诗是“郑人美其大夫之诗不知何指也”。诗作开篇赞美大夫具有纯良而又正直的品德,在生死关头忠贞不渝;第二章盛赞其勇武刚强,能主持国家正义;第三章则美其“三英粲兮”,《毛传》认为三英即是三德[3](P340)。郑大夫具有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诗作是对其进德修业、德行合一品质的由衷赞美,“表面上称美羔裘,里层却是比喻羔裘主人有美玉的德行、豹子的勇武和文采”[12](P198)。
《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言念君子,温其在邑”,“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等描绘了一个温润如美玉的男子,有智慧又有德性。《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描绘了一个既有仁德又勇武刚毅的男性形象,成了那一时代道德追求的最高标准。
当然,除以上形象描绘外,还有《郑风·将仲子》中仲子狡黠的形象描绘;《周南·汉广》、《周南·关雎》、《郑风·出其东门》对痴情男子的描绘;《卫风·氓》中“二三其德”的负心汉的描写等等,但这些形象在《诗经》中着笔不多,兹不赘述。
四、男性形象塑造的文化成因
《诗经》中男性形象的塑造有其特定的文化成因。首先,德、礼是西周宗法的核心,是《诗经·国风》男性尚德形象塑造的重要文化背景。《大雅·抑》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P2461)温文尔雅、仪态从容是男性德行的重要体现。古代之德治旨在以德治民,以德化民,德成为评判人物形象的重要杠杆,具有强调个人内在修养的作用。德还与礼有机结合,《大雅·抑》曰:“威仪抑抑,维德之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卫大夫北宫文子连续引诗四首向卫君谈了他对“威仪”的看法。他认为《大雅·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意为“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是指要敬慎其威仪,是为人民之法则;《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是指社会生活中无处不涉及威仪;《大雅·既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意为“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训以威仪也”,是指朋友相助,应有威严肃穆之态;《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为“言则而象之也”,是指要多见多识,以顺应上帝法则。威仪是德之外化的显现,威仪与德行成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君子好修树德,不仅注重内在的道德涵养,而且还注重外在的礼的修饰,德、礼成了《诗经·国风》中塑造男性形象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田猎文化的尚武精神是《诗经·国风》男性孔武有力形象描绘的重要成因。春秋时期重视田猎,农事之隙常常开展田猎活动。《左传·隐公五年》曰:“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1](P1726)《豳风·七月》曰:“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古代田猎也是一种典礼,《礼记·月令》曰:“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13](P1379)田猎具有炫耀武功,凝聚军心的重要作用,一般是由贵族集体参加的活动。《周礼·保氏》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14](P731)周代时的贵族子弟,在成年之前多在辟雍学习射御之术。《周礼·射人》认为,射人“以射法治射仪”[14](P845)。《淮南子·俶真训》:“善射者有仪表之度。”[15](P25)这种活动中男性可一展其雄健风姿。如《齐风·猗嗟》展示了射礼仪式的重要内容,“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等展现了贵族少年娴熟的射艺。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齐人初见庄公而叹其威仪技艺之美,不失名门子,而又可以为戡乱材。”[11](P240)又如《周南·兔罝》描绘了“赳赳武夫”的形象。《郑风·大叔于田》、《召南·驺虞》、《齐风·还》等都是把出众的猎者作为咏叹对象的。而孔武有力的形象,特别是其射艺技巧成了评判男性形象的审美杠杆,而且还是君子修身养德的重要教育手段。《礼记·射义》曰:“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13](P1686)《诗经·国风》通过赞扬其英武矫健的外表,勇武的品质和高超的技艺,来表现对心目中男性的无限赞美。
总之,《诗经·国风》塑造了一系列孔武有力、德行合一的男子形象,他们的阳刚、尚德之美是这一时期男性审美的重要特征,寄托了作者对男性群体特征的审美趋向与价值判断。
注释:
①本文诗篇的鉴赏分析主要参考:赵逵夫注评《诗经》(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李炳海编着《诗经品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周啸天主编《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主编《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等。
【参考文献】
[1]春秋左传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2]论语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94.
[5]徐干着,徐湘霖校注.中论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0.
[6]陈奂.诗毛氏传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7]严粲.味经堂严氏诗缉(卷一)[M].明味经堂刊本.
[8]胡承珙撰,郭全芝校点.毛诗后笺[M].合肥:黄山书社,1999.
[9]赵敏俐.先秦君子风范[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9.
[10]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1]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2]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诗经鉴赏辞典[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
[13]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14]周礼注疏[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15]刘安着,高诱注.淮南子注[M].诸子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1996.
㈧ 东方形容男性
东方形容男性的词语有:气宇轩昂、颜如冠玉、貌比潘安、才比子键、玉树临风。
东方原本只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其所指称的东方是不同的。近代以来,欧美逐渐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即把欧洲以东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亚洲)称之为东方,如日本、朝鲜、印度,以及东南亚、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男性即男人。指雄性人类,与雌性人类(女性)成对比。男性这个名词是用来表示生物学上的性别划分或文化上的性别角色,或二者皆有。男人通常是指一个从男孩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男性,与女人成对比。
㈨ 求形容中国好男人的词。
你也太不实惠了,刚看完赵本山的小品就学会省略了?那我也会啊,你不就是要红豆形容中国好男人的词语吗?我这有得是,此处给你省略300字哈哈!!开个玩笑,形容中国好男人的词多了,赤胆忠心、忠实稳重、善良多情、温柔体贴、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等,你在红豆官网活动链接页上就能看到很多,一联想就联想出来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