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历朝历代为什么都不打下朝鲜半岛
东北的繁荣是治理朝鲜的关键,秦汉的时间东北经营的不错,所以就能统治朝鲜,到了三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自己内乱,五胡乱华,一直到唐朝,中国中央政府在东北的实力非常薄弱,没有办法控制朝鲜了。唐朝好些,并了半个朝鲜。但是也不容易。宋朝就不提了,连北京都丢了。元朝是统治了朝鲜,但是元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度,有好多王朝,中央的权力好小。实际上元朝不能算中央集权的国家,应该是邦联和联邦的中间体。明朝前期还有机会,但是东北的主要势力逐渐是满族的了。清朝本来最有机会,但是清朝自己把东北掏空了,不准汉人住,自己又不住,差点丢掉整个满人的老巢。江东和黑龙江以北整个都丢了,也跟汉人太少有关的。
附:高丽传
中国征伐朝鲜渊源浅探
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下篇云:
李唐一代为吾国与外族接触繁多,而甚有光荣之时期。(略)兹所欲论者只二端:一曰外族盛衰之连环性,二曰:外患与内政关系。(略)
所谓外族盛衰连环性者,即某甲外族不独与唐室统治之中国接触,同时亦与其他外族有关,其他外族盛衰之连环性者,即某甲外族之崛起或强大可致某甲外族之灭亡与衰弱。(略)而唐室统治之中国遂受其兴亡强弱之影响,及利用机缘,或坐成其敝害。故观察唐代中国与某甲外族之关系,其范围不可限于某甲外族,必通览诸外族相互之关系,然后三百年间中国与四夷更叠盛衰之故始得明了,时当唐室对外之措施亦可略知其意。
按陈寅恪先生所论,非仅言唐与外族关系,实为探察古代中国与四境外族关系迷津之指要。今循此卓识洞见,试就中国征伐朝鲜之渊源作一粗浅之探察。
中国与朝鲜诸朝关系,交流与攻战相杂,中朝世代友好之证据,论文皆不乏。唯对中国征伐朝鲜之原因殊少探讨。本文即作一莽撞之尝试,然征伐与友好交流为双方关系之两面,请阅者切不可以为有所偏颇。另隋唐之前,中国与朝鲜屡起大战,隋唐之后,中国朝鲜关系趋于平静和好,故所取论者只及于隋唐以前,隋唐以后暂少论及。今拙文虽就,然学识资料皆乏,欢迎朋友指误并补正之。
一, 古代朝鲜与中国之渊源
朝鲜之族本属东夷
唐•;;杜佑•;;通典•;;边防一•;;东夷•;;序略
东夷有九种,率皆土着,喜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用俎豆。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其后注引〈白虎通〉云:夷者蹲也,言无礼仪。或云,夷者,抵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抵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
殷商最早也起于东夷,故东夷接受礼仪教化即起于关陇之周朝文化感染较诸外族为早,亦为周朝所致力于融合者。
同书•;;朝鲜
朝鲜,周封殷太师之国,大师教以礼仪田蚕,作八条之教,无门户之闭,而人不为盗,其后四十余代至战国时,朝鲜侯准擅称王。
同书•;;序略
周初封殷太师国于朝鲜,时管蔡畔周乃招诱淮夷作乱。周公征定之。其后徐夷擅号,穆王命楚灭之。至楚灵王会申,亦来同盟。后越迁琅邪郡,遂陵暴中国。
东夷与周朝不断交流攻战,逐渐吸纳周文明或与之融合,其发展程度较高者,竟然能与中国抗衡。经过一系列残酷的诸侯战争,在中国的大部分东夷被征服或融合,其余落遂向东北与东南方向迁徙。
同书•;;序略
诸夏侵灭小国,秦并天下,其淮泗夷皆散的人户。其朝鲜历千余年,致汉高帝时灭,武帝元狩中,开其地置乐浪等郡。高丽本朝鲜地,汉武置县属乐浪郡,时甚微弱,后汉以后累代皆受中国封爵,所都平壤城则故王险城。
二、中国征伐朝鲜之表现
朝鲜与高丽同兴盛于相似之地域,然皆为中国所破灭。为何古代中国孜孜以求击据辽东地,原因颇令人迷惑。今总历代事迹,察其外在表现大概有二种:
其一为统一后之王朝致力开拓地区。其二为某分割势力扩充实力之需要。
关于统一后之王朝致力开拓地区。
通典•;;边防一•;;东夷•;;序略
周初封殷太师国于朝鲜,时管蔡畔周乃招诱淮夷作乱。周公征定之。其后徐夷擅号,穆王命楚灭之。至楚灵王会申,亦来同盟。后越迁琅邪郡,遂陵暴中国。
同书•;;朝鲜
武帝元封三年,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之。
朝鲜人相与王右渠来降。遂以朝鲜为真蕃,临屯,乐浪,元菟四郡。自内属以后,风俗稍薄,法禁亦多,至于六十余条。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王莽初发高句丽兵以伐胡,不欲行,强迫遣之,皆亡出塞。
〈〈三国志〉〉王母丘诸葛邓钟传
正始中,俭以高句丽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炀帝承隋文帝统一富盛后,唐太宗籍内安外攘之威,倾中夏全国之力,以攻高丽,终于溃败。
每当统一王朝全盛时期,北方强敌既以溃灭,则该朝代必转向东北方向,致力经营辽东,此为中国历史一大独特现象,学识有限,殊难推论其深层次原因。周、汉、隋、唐都是以关陇为政治中心的朝代,故必待北方与西北之近邻强敌败亡不足为患时,方能着手征伐朝鲜、高丽。然待北方又有外族兴起,则该朝代只能退保根本,而不能巩固经营辽东,以至放弃之。又东夷受华夏文化影响极深,颇为“柔顺”,似乎亦为好大喜功之中国皇帝最佳功业目标之一。
关于某分裂势力扩充之需要。分裂势力有二别,其一为东北兴起之异族,其二为地方军阀与部分流亡者。
东北兴起之异族:
今序列慕容氏与契丹两民族之兴起即可明:
同书•;;边防十二•;;北狄三•;;慕容氏
慕容氏亦东胡之后,别部鲜卑也,魏初渠帅有莫护跋率诸部入居辽西。后从司马宣王讨公孙渊有功,拜为义王,始建国棘城之国。
〈〈晋书〉〉列传第六十七•;;四夷•;;夫余
夫余国在玄菟北千余里,南接鲜卑。至太康六年,为慕容隗所袭破,其王依虑自杀,子弟保走沃沮。
〈〈晋书〉〉载记第九•;;慕容遑
咸康七年,遑迁都龙城。率劲卒四万,入自南陕,以伐宇文、高句丽。
〈〈晋书〉〉载记第二十三•;;慕容垂
高句丽寇辽东,垂平北慕容佐遣司马郝景率众救之,为高句丽所败,辽东,玄菟遂没。
〈〈晋书〉〉载记第二十四•;;慕容熙
熙伐高勾丽,以符氏从,会大雨雪,士卒多死,乃引归。
慕容隗胜高丽而兴,慕容熙败于高丽而亡国。可谓与征伐高丽相始终。
通典•;;边防十一•;;北狄七•;;契丹
契丹之先与库莫奚异种而同类并为慕容氏所破。其后为突厥所逼,又以万家寄于高丽。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东夷•;;高丽
永徽五年,(高丽王)藏以貊褐兵攻契丹,战新城,大风,失皆还激,为契丹所乘,大败,契丹火野复战,人死相籍,积尸冢之。遣使者告捷,高宗露布于朝。
鲜卑慕容皆因高丽之资,而兴起为中夏之患。此后之蒙古与女真皆破得朝鲜而入中原。故朝鲜之地为东北方民族南下之资源保障及战略侧背,东北诸外族不征讨之必不能安。如不能战胜朝鲜或高丽,则必不能强大,甚或趋于衰亡。故余臆测古中国征讨辽东亦有根除东北边患之意识。
关于地方军阀与流亡者
通典•;;边防一•;;东夷•;;朝鲜
((西汉)属燕王卢绾反入匈奴,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度贝水,击破朝鲜王准,居秦故空地上下障,后稍微役属真番朝鲜诸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在贝水东)。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蕃,临屯皆来服,属地方千里,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
同书•;;辰韩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逼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地东界与之,有城栅。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高丽传
武德初,再遣使入朝,高祖下书修好,约高丽在中国者护送,中国在高丽悉数遣还。
每逢战乱,北方流民往往逃入朝鲜,其强横者竟驱逐原住民而居其地。观汉唐诸朝皆患人口流失,古代中国本为农业立国,须组织人口,治水力田。人口流失,对劳动力有损,编户缺乱,犹不利于当时社会秩序之有续运转。此或中国征伐朝鲜经济上原因。地方军阀亦数攻击朝鲜诸族,从中渔利。
《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公孙度
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度到官,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威行海外。
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载中领军夏侯献之表曰:“公孙渊昔年敢违王命。又高句丽与貊与渊为寇仇。
《晋书》载记第二十五•;;冯跋
冯跋至元嘉七年死,帝杀跋子翼自立,后为魏所伐,东本高句丽。舍二年,高句丽杀之。
地方军阀靠征伐朝鲜而能扩充实力,亦因朝鲜抵抗而失败灭亡。
三 总论
总而言之,凡起于关陇之朝代必先定西北与北方后,方向东北开拓。凡起于中原地区之王朝,必先定北方之敌后,即压迫朝鲜,防止东北异族南下。
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战争,有极深渊源。最早有华夏族压抑东夷,发展华夏王朝之行动。又有为确保中国边境安定,避免流亡,消除隐患之意图。其后则有东北或其他入主中国之民族籍获朝鲜之资源南下中国的企图。也包括流亡者与地方军阀侵渔辽东地而获苟安的行为。这四者相合,或许可视作中国征伐朝鲜的原因。
㈡ 朝鲜中国关系不是挺好的么,为什么朝鲜核试验中国不支持它
是因为中国顾及朝鲜半岛的稳定,中国为了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和西方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经济对外高依存度决定的,中国也不想让朝鲜成为美国在东亚军事扩张的借口,可小金不买中国的账,
中国虽然大力支持了朝鲜,当中国和朝鲜关系是疏远了,朝鲜因为中美建交和中韩建交,早就不信任中国,甚至认为中国将来会出卖朝鲜,所以坚持就是饿肚子也搞原子弹。
目前,朝鲜的原子弹正在快武器化了,加上导弹研发突破,使美国和韩国面临真实的威胁,
战争真的走近了,中国也在准备,到时中国会出兵再次援朝,毕竟唇亡齿寒,而且中国胜了,感谢神,这是《圣经》中启示的,神的话必实现!
感谢上帝保守中国,赐福中国!愿耶和华也赐福你!
㈢ 虽说是制裁了,但为什么中国不愿意去狠狠的制裁朝鲜
初中部历史老师看法: 朝鲜是中国小弟,错误不是太大随便批评一下就可以了
㈣ 古代中国为什么不占领朝鲜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中国古代,跟朝鲜发生过几次战争,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全面占领朝鲜,反而扶持当地力量,从而换取朝鲜政府臣服。
中原和朝鲜半岛的地形图可以看作是一个以渤海和黄海北部为中心的大盆地,如下图所示,西部有太行山脉,东部有朗林山脉和太白山脉,左上有蒙古高原,裹挟着燕山山脉走向大海,右上有长白山脉延伸到辽东半岛,一直延伸到渤海附近。西边是黄河冲积的华北-黄淮大平原。上面是东北大平原的南部。在朝鲜半岛,由于缺少大河,沿岸只有一个分散的小平原。
明朝时期,占领安南,由于巨大财务支出,当地人反抗,迫使明朝只能放弃。
综合所述:
朝鲜作为附属国,本就老实,又年年纳贡,这样个听话小弟留着很有用,没必要花费巨大精力占领这里,还不定讨好。中国古代不是不想占领,而是不想占领这块蛮荒之地,任其自由发展不好吗。
㈤ 六方会谈,我国怎么不帮朝鲜呢
因为朝鲜核试验不符合我国的利益,他们的行为只会对我国的利益造成破坏,并在一个极不合时宜的时候将我国推到风口浪尖的位置。
㈥ 为什么中国不借鉴朝鲜疫情防控
我想疫情防控中国和朝鲜相比有许多不同,首先,中国是一个在世界上位置比较重要的大国,一个对比世界负责任的大国,所以,中国不可能只顾自己而和外界割绝开来。其次,中国目前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很显着的成绩,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有义务把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和世界人民共享,共同防控疫情。第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己经和世界上其它国家有了很深的交融,中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相互依存,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息息相关,不可能再闭关自守。而朝鲜基本上在这些方面和中国无可比拟,所以,大家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也就不同。
㈦ 为什么中国古代不去打朝鲜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朝鲜是中国的属国,相当于小弟,在更早的时候,朝鲜是中国的一个诸侯分封出去的,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收归国有,可能是后来的朝廷想显示自己的大度仁慈什么的,整个中国都得到了,朝鲜这种边边角角的蛮荒之地收不收回无所谓了就,再说放弃这块小地方就有人给你年年上贡送美女什么的,这种好事应该没人会拒绝
㈧ 六方会谈朝鲜为何不听中国劝
感觉中国劝朝鲜不听,是中朝两国故意演给美国看的双簧,是把美国当傻子耍,敷衍了事,能拖就拖。一方面中国答应美国调解朝鲜来和美国保持一定的一致性,来亲近美国。一方面避免朝鲜直接面临美国的打击时中国左右为难,无法做出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演戏给美国看,就很好理解了。媒体一直在渲染朝鲜不听话不老实,忘恩负义。个人理解是中国故意放出这样的假象来迷惑敌人,使敌人相信中朝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表面上与朝鲜脱离关系,避免因朝鲜的牵连给中国造成国际制裁。二是可利用朝鲜的几乎常态化的核威胁,对中朝两国共同的敌人进行核威慑(当然这是在中国假装劝朝鲜,而朝鲜不听的演戏前提下),(而对敌核威慑是中国做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想做而不敢做的,借朝鲜这个所谓的无赖国家的手,来达到中国的目的,在这一方面除了朝鲜没人能帮上中国的忙)。朝鲜不听话我怎么也想不通,中国不会惧怕朝鲜拥有核武,相反只会希望朝鲜拥有核武,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同时拥有核武,小国是不占优势的,并且中国也不打算入侵朝鲜,朝鲜假如把中国也视做敌人,那它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在失去了中国这个朋友以后,几乎全世界都找不出几个朋友了。另外中国和朝鲜有这共同的敌人,朝鲜拥有核武对中国有利无害。除了核武在其它问题上朝鲜也不听中国的话,朝鲜是白眼狼,媒体天天都在炒作这一问题,而我并没有看到中朝之间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哪怕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呈现在我们面前,更多的都是在小题大做,无病呻吟。事实是否如我所料,不能下定论,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迷局,是我在迷惑你,还是你在迷惑他,还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答案就留给历史,让历史来回答吧。
㈨ 为什么中国反对朝鲜核试验
这问题要从两个面(甚至多个方面)来看:
朝鲜方:
1. 朝鲜的目的:
一直是撇开中国, 和美国直接对话。 这样在政治层面减少中国对其的控制。 中国作为最大的援助国, 一直对朝鲜也有政治要求。 从战略上 朝鲜也是中国的缓冲带。 从朝方角度看, 同样中国是需要提防的重要对手。 类似于60 70年代中国和苏联的情况。 由于中苏发生了巨大争议, 才引发了70年代突然中美和中日的建交, 以及其后一段时间的外交蜜月期。朝鲜也想利用其武器资源来摆脱中国的控制。
2. 国家发展为长期目的
国家发展有两方面: 自身的防卫力量, 和经济实力。 核武器自然是对防卫的强化。朝方一直以来,在用中国在国际上的保护,来强化自身军事力量,同时讹诈援助,但是多次单方面终止履行国际条约。 其最终目的其实是希望撇开大国的控制--比如中国, 解除国际对它的封锁。 如果无法解除封锁, 则要么要求增加援助, 要么转而发展军事力量。 它想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 且利用中国无法对其放手的弱点来争取时间,强化自身, 以达到外力无法强行干涉内政的目的。
----------------------------------------------------------------------------------------------------------------------------
中方反对:
1. 从单独对朝态度:
朝鲜是中国的缓冲带。 失去朝鲜, 则失去了60年前参战的意义和正义性。中国高层想要的是保持现状, 同时开展由中方领导的六方会谈(必须由中方,而非美方领导), 而占据国际上对朝的主动,保持朝鲜半岛分裂, 同时稳定局势(参考美方对大陆台湾的做法)。
2. 朝韩两方:
统一的朝鲜半岛将是一个威胁, 无论由谁来领导。其后的历史书中也不会对中国有正面评价。唯有维持分裂, 且保持未定, 才利于中方的长期发展, 对经济、军事发展道路上的困难逐个击破
3. 多事之秋
这两年是多事之秋。 美国的战略转移到东亚;中日之争日渐激烈;日本的防空系统曾几何时是主要针对俄、朝两国。 而核武化的半岛,很可能导致日方的军力扩充---- 变相的造成东海方向、甚至台湾(日美的保护)的军力强化。 中国如果要继续中日之争, 而策略上又能对日造成持续压力, 必然希望减少“变量“ 或者“变数”。
4. 中国变相被核包围。
只要仔细去研究下有核国家的分布, 则不难得出此结论。 当然, 此结论的前提并不是说要打仗。 但是从战略意义上看, 任何国家都可能是敌人。值得思考。
5. 可能升级的战事
战争的可能性虽然不大, 但是仍然未知。 从战略层面还是应该考虑到。 朝鲜半岛的战争是中国现在最不希望看到的。 一旦朝鲜与美日韩任何一方开战, 中国这次将不具备参战的国际环境。 美日韩对中国的后20年发展将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旦此联盟开战, 中国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维持, 并声明希望双方冷静(但此战事双方实力太悬殊),中方很可能失去朝鲜的缓冲带, 并将花费大量人力去接受难民潮。 此乃最坏打算。
而在战争条件下的最好打算为, 中方出兵占领朝鲜, 以安抚并扶持一个相对和平且愿意和平发展的朝鲜政权。 但是同样, 和朝鲜军队作战, 将会非常艰苦,困难重重。而从政治意图上来说, 此条件目前还不具备。
6. 朝鲜核爆, 肯定会将6方会谈的重启延期, 甚至终止。 也基本上意味着中方期望利用6方谈判来增强东北亚话语权的策略破坏。 此策略上受挫,意味着多年以来的东北亚外交策略的重大失败。
综上: 中方反对, 且希望朝鲜半岛无核。 预测中方将会惩罚朝鲜, 以示天威。
㈩ 古代中国为何没有征服朝鲜
1:因为朝鲜自古是中国的附属国,并且年年进贡,朝拜,很听话,并且喜欢中华文化,没有攻击性,这是其一
2:中国古代王朝一般以中原为中心,到了,东北,北京这些地区都是蛮荒之地了,东北属于关外,少数民族再次居多,汉族并不重视,更何况更远的朝鲜。
3:明朝建立时,朱元璋就把朝鲜定位“不征之国”
4:清朝时期,虽然东北已纳入完全控制,但是基本还是继承明朝对朝鲜的政策,还有就是把朝鲜作为缓冲地,抵御日本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