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人在旅途中怎么吃

中国人在旅途中怎么吃

发布时间:2022-12-06 07:48:21

1. 请问外出旅游喝水有什么讲究

喝水要讲究时间和方法,每天早、中、晚都要喝上1~2杯水,慢慢喝、细细品,就能从中感觉到有一股微微的甘甜,而且小便清长,大便通润,神清气爽。
我们常说人可三天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喝水。在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到医院看病,末了大夫除了要你按时服药之外,一定会叮嘱你好好休息,要多喝些水。这不仅是因为药物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人体吸收,而且水本身就有镇静、清热、排毒的作用。我国宋代诗人陆游在颠簸流浪中活了80多岁,曾写下诗句:“九转还丹太多事,服水可以追神仙。”在他看来要健康长寿饮水比炼丹还要好。
从饮水与健康的角度来讲,目前主流科学家都认为良好的饮用水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 应该是干净的,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
2、 应该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3、 应该含有新鲜适量的溶解氧。
4、 应该是偏碱性的,水的分子团要小,活性要强。
目前市场上饮用水大致可分为3大类,1、纯净饮用水。2、健康饮用水。3、功能性饮用水。
纯净饮用水:非常干净,特别适合用来调酒、调味,也可饮用。在水源、水质较差的地区,喝纯净饮用水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我们只是不提倡小孩和老人单纯饮用纯净水。
健康饮用水:符合标准的矿泉水是不错的,另外自来水经过深度加工(如精密过滤、活性炭吸附、紫外线灭菌等)以及经矿化活化处理后的纯净水都可称为健康饮用水。
功能性饮用水:是较新的饮用水品种,它要求水在洁净的基础上再经过物理处理,使水分子团变小,酸碱度为偏碱性,水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甚至为负电位。功能性饮用水具有抗疲劳、抗氧化、调节血脂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保健作用都是在不加添加剂(药物和营养剂)的情况下产生的。它除了可作一般饮用水外,更适合中老年人和目标人群(如工作繁忙、压力过大、营养过剩)饮用。
1专家教您分辨饮用水的“体质”
●纯水:经过膜分离过滤装置的饮用水,它一方面滤掉了水中的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净水:经活性碳等过滤的饮用水,在过滤有害物质的同时会对矿物质等有益元素进行保留,但过滤芯必须保持干净、定期更换,才能保证水的"体质"稳定。
●矿泉水:采自地下深层流经岩石的地下水并经过一定处理的饮用水,以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显着特征,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益。
矿泉水优劣辨别:商标上印有水中的离子含量,一般钙高钠低的搭配为上品,另外还标注了镁、钾、硫酸根等微量元素含量的为最佳。
●矿物质水:矿物质饮品不是矿泉水,矿物质是人工添加的,在配比上有难度,营养价值不如意。
●山泉水:山泉水也不是矿泉水,因国家尚无相关标准,“体质”并不稳定
●富氧水:富氧水为人工充氧,水中氧的溶解是有饱和度的,并非越多越好。
●蒸馏水:水在煮至100摄氏度沸点后,在高温杀菌的同时,一些沸点小于100摄氏度的有害物质也会留存下来,如沸点为70摄氏度的四氯化碳就无法过滤掉。
“安全并不是唯一标准,人们在选择长期的饮用水时更应该注重其是否有益于人体健康”,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牛晓英认为,“不含有害物质的纯水很干净,饮用尽管安全但长期饮用对人体并无益”。评判水的“体质”健康与否更重要的是,水的硬度是否偏弱碱性,其中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有量以及水分子的大小。
尽管专家一致认为矿泉水是饮用水之冠,但围绕着矿泉水却有众多疑问。如“为什么矿泉水喝起来有股怪味”、“为什么用矿泉水泡茶会发红”……面对众多的疑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惠刚教授解释,不同水源采来的矿泉水“体质”也有差异。
目前国家制订的矿泉水标准只是对矿泉水生产企业的准入限制,并没有对不同地下水源的“体质”作出更细化的评价。如在日本,除国家标准外,矿泉水还拥有美味和健康两项指标,用来给不同口味的消费者提供选购的便利。如有的矿泉水健康指数平平,美味指数则偏高,而有的则是健康指数奇高,美味指数刚过关,这或许对于引导消费者饮用会有帮助。
1专家提出健康饮水七大标准
在2003年9月首届天津科技学术交流月活动中,有关专家提出健康饮水7大标准。
※不含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
※硬度适中;
※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含量适中;
※PH值呈微碱性;
※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
※水分子团小;
※水的生理功能强。
专家提示
☆成人最好每天喝水不少于6次。
☆少年儿童每天喝水要保证在1000毫升左右。
☆喝新鲜开水时不要太烫,一般以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为宜。
☆发烧时,多喝开水可提高抵抗力,消汗,多小便,除了能降低体温外,还能排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所以科学饮水将使人受益无穷。
1如何喝水才算“科学”?
喝水虽然人人会,但如何喝水才算“科学”?
喝水在“保健饮食”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地”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来安排每天喝水的数量、时间和方法。这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喝水,一般常根据是不是口渴了而定,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口渴表示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是人体细胞脱水已到一定程度,中枢神经发出要求补充水分的信号。口渴后才喝水,等于泥土龟裂了才灌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一样。
宜餐前空腹喝水
人体每天平均消耗的水分(经过呼吸道、大小便、皮肤等)约为2500毫升,除了体内物质代谢可氧化生水300毫升外,每天至少应从饮食中补充2200毫升,才能达到平衡。
这2200毫升的水应该怎样科学地补充到人体中去呢?
扼要地说就是:餐前空腹喝水,餐时有汤有水。
餐前空腹喝水,是说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每天分泌的总量达8000毫升左右。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
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也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空腹宜喝温开水
空腹喝水宜用温开水,也可以用清淡的饮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浆、鸡蛋等补充营养不应在空腹时食用,而应放在进餐时或进餐后再吃。天热多汗,应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后应补充一些极淡的盐水。
进餐喝汤水 助溶解食物
浓茶和盐水不能代替空腹喝水,因为浓茶有利尿作用,影响人体水的平衡,会引起细胞脱水。盐即氯化钠,由于细胞内含钠量很低,当我们喝了盐水以后,盐水能进入血液和组织,却不能进入细胞,过浓时反而引起细胞脱水,这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为什么进餐时要有汤有水呢?
因为,进餐时喝一定数量的汤水,有助于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动时,将食物和胃液搅拌,进行初步的消化,并供应更多的水分,以有利于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作用。
如果餐前、餐时不补充适量的水分,当饭后胃液大量分泌时体液失水,势必引起口渴。这个时候再喝水,就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要因喝水过多而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2. [人在旅途]/醪糟之于米酒

      文字/ 愚伯          摄影/秦申

      对于米酒,我一向情有独钟,追其根源,可能渊源于儿时对醪糟的记忆。

      北方的醪糟,它是将江米(即:糯米)淘洗、浸泡、蒸熟、晾凉,然后加上酒曲拌合发酵而成。酿好之后装进瓦罐或坛子,加盖密封储存。等需要之时,用勺子连同酒酿和汤汁一起盛出若干,用开水冲泡或用铁锅煮开即可食用。若有讲究的家庭,还会加入几根掰断的麻花,当有客人走亲访友之时,既能解渴,又能充饥,非常方便快捷。

      每年冬至过后,天气渐冷,农家往往会选择在二九或三九这个时间段,各家各户的主妇们就纷纷开始张罗起来了。根据每家的人数和经济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量。

      酿酒也是一个技术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酸或者米粒生硬,最好的醪糟是米粒松软,用开水冲泡后一粒粒的漂浮于水面,或者形成一个个小团状,悬浮于水中,酒香浓郁,让人看了垂涎欲滴。因此,酿酒深受农家的重视,也往往成了各家巧媳妇们暗自较量的大好时机了。

      记忆中的母亲,她是十里八村里酿酒的好手。八十年代的中国北方农村,物质还不是那样的丰富,人们的口粮仅仅只是满足糊口之用。只有稍微宽裕一点的家庭才会在过年买大米时狠狠心,再秤三五斤糯米回家。一般家庭都是用玉米榛子做,所以做醪糟也成了一个很庄严的事了,也是家庭富裕程度的一个标志。

      每年做醪糟成了一个儿时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

      因为蒸好糯米之后,通常要摊开晾凉,而此时,母亲都会给我们围在四周的兄弟姐妹们一人分得一个小饭团。当然这个小团子并不能满足当时幼小内心对食物的欲望,常常也会背着母亲,偷偷的溜过去,猛地抓上一把,再把四周的匀薄,之后快速的逃逸,躲在某个角落,一阵狼吞虎咽,吃完之后,在欲望的促使下,又会如法炮制。

      值得庆幸的是,每次都是那样的神不知鬼不觉,从没有被发现过,只是每次再陪母亲去搅拌时,她都会很不经意的将某处又缺了一小块的地方重新铺平,偶尔也会笑着提醒我说嘴角的某处又粘着几颗小米粒。只有它们昭示了曾经发生的故事,但精明的母亲却从没发现过这个小秘密,所以自己也曾为自己的机智窃喜,同时又暗自嘲笑母亲的愚。

      多少年过去了,偷吃得记忆越发清晰,而今,母亲也去了另外的世界,我不知道她在那里还会不会酿醪糟,但在我的世界里,再也没喝到过那么美的酒酿了,也再也吃不出当年饭团的味道了。

      因为,母亲,她已经不在了。

      她带走的不光是酿醪糟的手艺,还有那段美好时光……

      长大之后,因为生活的需要,来到南方谋生,对于故乡,聚少离多,很多的人和事都沉淀在记忆里了。有时,为了找回儿时的感觉,当地的白米酒就成了醪糟的替身。也许因为它是过滤掉了米粒,所以喝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感觉不是那个味。

      但是,有总归比没有好,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新的记忆,也覆盖了原有的味道。可能人事间所有的事大抵都如此吧?

      至于白米酒是如何酿制的,一直无从得知,也成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谜。

      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去了一个浙北的一个小县城,才有机会观摩了整个酿制过程。

      白米酒,当地又称“水酒”,从字面不难看出,水好的地方做的酒就好。庙下村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在当地就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庙下好水酿春夏秋冬酒,庙下好酒醉东西南北客。

      酿好的酒装坛储存,约两周后,酒体就变得更加醇香浓厚,口感更佳。为了方便运输,一般分桶而装,每桶十斤。

      根据酒曲的不同,可分为暗红色和乳白色两种,通常后者更受欢迎。过节时,偶尔喝点红色的,更觉浪漫,也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隆隆的冬日,一家人或三五知己,围坐在火炉旁,闲聊家长里短,顺便温一壶米酒,随着酒体温度的升高,浓郁的酒香从壶中不断溢出,弥漫了整个空气。

      每人倒上一杯,偶尔呷上一小口,不愠不火,再配上一碟花生米,喝一口酒,吃一粒豆,顿时人世间所有的功名利禄,恩怨情仇,工作压力,统统的见鬼去吧。生活瞬间变得简单而绵长,此时,不是闲庭,又胜似闲庭。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下是最轻松的,这可能就是人们之所以喜欢喝酒的一种缘由吧?

      据传说,庙下酒的传统酿法源于炎黄年代,已有五千年历史。每年的农历十月十是当地的“酿酒日”,当年,干隆下江南时,在农家品尝到豆腐和米酒后,曾御笔亲题“灵山豆腐庙下酒”。此匾流落何方,已无从考证,也许仅仅只是个美丽传说,但足见庙下米酒在当地的知名度。

      不知是好水成就了好酒,还是酒好映衬了水,就像是应该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庙下的水质的确清澈透明,若是赶路口渴,随便走到哪个小溪旁,弯下腰,鞠一捧水,喝到口中,一股淡淡的甘甜,直入心脾,比都市中的矿泉水不知要好多少倍。

      南方的白米酒,酒精含量较低,酒香醇厚,入口绵甜,初喝之人,极易放松警惕,当你一旦有所感觉时,已经是大醉了。所以有人戏说是温柔的陷阱,不知不觉地就会深陷其中,于无形之中让你失形。

      醪糟之于米酒,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每个地方的喜好不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酒品,亦即人品。

(公元2018.02.03,于G1363列车上)

3. 老年人旅游注意事项 中老年人出去旅游需要注意哪些

阅读全文

与中国人在旅途中怎么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9亿人参加哪些大选 浏览:209
怎么加入英国外卖 浏览:581
印尼巴谈岛哪里好玩 浏览:669
印度拉达是什么车 浏览:645
中国象棋如何玩斗兽棋 浏览:606
英国地铁什么时候出现 浏览:209
印度用什么钱最贵 浏览:687
印尼黑酸枝家具保养用什么材料 浏览:3
越南政权如何交接 浏览:809
意大利什么时候能成立 浏览:694
在中国哪里卖房子 浏览:509
为什么英国没有威尔士元素 浏览:146
英国货币对人民币多少 浏览:261
印度尼西亚矿产怎么样 浏览:448
去印度买手表怎么样 浏览:708
哪个明星去了中国好声音 浏览:981
信奉印度教有哪些国家 浏览:162
中国庚子年年都有什么事 浏览:960
意大利怎么考驾照 浏览:636
500马币是多少印尼盾 浏览: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