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下元节为什么没人过
1、道教文化的衰落
中元节虽然没有其他喜庆节日那样受人欢迎,但在道教、佛教、儒家这三种文化的影响下,这个以“孝”为精神基础的“鬼节”并没有被人忘。相反,仅仅只有道教文化支撑的下元节,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尤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它的发展更是戛然而止。
由于道教文化的衰退的原因,加之科学与理性思想的冲击,导致大家的文化形态产生消解作用。所以大家对下元节的认识也越来越淡,因而道教团体的自身理论也出现诸多问题。在没有办法适应社会需求时,自然而然的下元节就成为了一种“弱势文化”。
2、水官解厄的精神基础
下元节很难获得复兴的主要原因是此节日的精神基础。与欢庆节日和其他祭奠节日相比,下元节的基础是消灾解厄,但还有可能更薄弱一些。消灾解厄的基础之一是道教三官信仰。三官大帝的信仰则是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原始社会中,这三者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的人类就无法存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
3、文化内涵的变迁
下元节被遗忘还有一点是由于在深秋气候的影响下,导致人们心理发生了变化。因为需要与祖先沟通情感,以求祖先的保佑和慰藉。同时,秋天有恰好是丰收的时节,人们为了向祖先表达感恩,会选择在下元节祭祀先辈。所以下元节慢慢变为一个表达民俗情感的节日。当然当一个节日原有的内涵发生改变时,这个文化将形成质变,甚至不再是传统了。
下元节的风俗活动
在民间下元节的风俗主要有修斋设供、祭祀神灵祖先祈福免灾。
1、修斋设供
在道教尤为受重视,要设供斋(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还要斋戒(祭祀之前,要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内外洁净,以示敬意)。
2、祭祀神灵祖先
民间在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天会准备丰盛饭菜用来祭奠逝去的先祖,以祈求祖先庇佑,免于灾祸。福建莆田一带还会在田间地头祭奠水神,祈求风调雨顺,农作物丰产丰收,民间工匠这天会祭奠炉神太上老君。
3、祈福免灾
下元节这天,会在道观做道场,持斋诵经,祈求下元水官为人间排忧解难,保安康。
‘贰’ 为什么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盂兰盆节)没了
中元节依然存在。
七月半正式的称谓是中元节,原本只是一个拜祭地官的节日。而且我们也同时有着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元宵)以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寒食节)。到现在这一天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祭祀先祖的节日,相传这一天地府会把所有的鬼魂都放到人间,所以在祭拜的祖先与去世的长辈的时候也会祭拜孤魂野鬼,也是这样,这天也被称为鬼节。
这一天除中元节、七月半、鬼节这些称谓外,还有个特殊的名字——盂兰盆节。很多佛教寺庙都会在这一天举行盂兰盆会的超度活动,希望以此来救度在饿鬼道的众生。
农历七月十五,道家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界。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以供佛斋僧,提倡孝道。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农历七月返家探望子孙,故在农历七月底之前有祭祖的传统,有的到坟地烧钱化纸,有的则在家以装有金银纸元宝的包裹当主位,用三碗水饺或其他果品为祭,上香行礼后将包裹在门外焚化。另外,农历七月十五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是中元节超度亡人的重要习俗。
‘叁’ 为什么万圣节晚上可以大街上扮鬼吓人,七月十五就很少扮鬼吓人的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在我们的心中:死亡是一种禁忌,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我们不习惯与“鬼”开玩笑,我们的“鬼节”是庄严肃穆、沉静哀痛的。而西方人则喜欢和死亡开玩笑,喜欢和鬼怪开玩笑,所以他们的“鬼节”是欢乐活泼的,以娱乐狂欢为主。
中西方人对人的生命延续认识不一样,采用的祭祀方式也有区别。鬼神本是邪恶的东西,西方人用以激情的方式驱邪避害,我们则在这样节日祭祀叩拜先祖,乃至烧纸钱打赏孤魂野鬼。当然、我们今天祭祀先祖,不是求保佑,而是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做人孝为先。
‘肆’ 7月14为什么会是中国的鬼节,鬼节又怎么来的
每年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鬼节的来历
第一种说法: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14日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第二种说法:
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经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
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伍’ 为什么西方的万圣节很多人过而中国的中元节却无人问津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称施孤、鬼节、斋孤或地官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民间有祭祖、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
早先,传统的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后来大部分的商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所以逐渐消失。虽然现在,商办的节日里不乏洋节、新兴节日,甚至诸如七夕节在内的一些传统节日商家也会承办相应活动,但是像中元节这种没什么噱头,又鲜有人知的节日自然无人问津。
‘陆’ 中国阴历的十月初一是鬼节吗
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
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着名的是万圣节。此词条将详细介绍中外各个鬼节的起源文化等内容。我国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个节日,合称为“三大鬼节”。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柒’ 万圣节,为什么要扮鬼
扮鬼是为了不让鬼作祟,吓走厉鬼。万圣节那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想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但同样也有一些厉鬼,会在人间作祟,古时候人们还会点起火把,围成一团,防止厉鬼们跑出去。
还有传说在万圣节的时候,人间和冥界的界限会变得非常模糊不清,而防止招惹到鬼的最好办法,就是戴上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另一只鬼。但其实这种行为也只是在自我安慰,更多人对鬼神之说有敬畏之情,后来万圣节逐渐向欢快风转移。
后来西方国家的人,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还有点燃南瓜灯等风俗,并且还会穿上奇装异服,在晚上的时候会弄恶作剧。
万圣节吃的糖果有:太妃糖、奶糖、硬糖等。太妃糖英文Toffee的意思是西式糖果,也是糖的一个种类的统称,用红糖或糖蜜和奶油做成的硬而难嚼的糖。这些年传入到中国,深受人们的喜爱。
‘捌’ 下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下元节鬼节要注意什么
导读:上中下元节三个节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其中中元节和下元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中元节被称为鬼节,是因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鬼门大开的日子,下元节被称为鬼节是因为什么呢?下元节为什么叫鬼节呢?想知道下元节鬼节要注意什么,请看以下我带来的介绍吧。 下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传统的祭祖节日,所以很多人认为是鬼节。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下元节鬼节要注意什么 家中祭祖和逝去的亲人的注意事项 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的注意事项 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参观道教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 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 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 禹的纪念场所在中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家中做下元节的节日食品,食用或赠送亲友 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可以做些糍粑,穿汉服赠送亲友,说些舒缓困厄、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 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的注意事项 可以多人参与。皆穿汉服,于月出时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游。并可以在船上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进行前述的纪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祷祝福等活动,并可以分食下元节日食品。特别适合邀请病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等亲友,集体为其祈祷、解厄,舒缓病痛、放松身心,祈祷幸福。
‘玖’ 鬼节是西方还是东方的节日
鬼节在西方和东方都有相应的节日不过叫法不同。
西方叫万圣节,东方叫中元节、清明节。
万圣节: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 Saints' Day)。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中元节 ,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拾’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过万圣节等国外节日,却忌讳中元节等传统节日
而万圣节其实是大家对万圣节前夜的误称,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在东方,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祭祖大节——中元节。又称鬼节但是中西的文化差异使同样是以“鬼”为主题的节日却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涵一个热闹非凡,一个庄重肃穆,一个受年轻人追捧,一个被年轻人忽视。为何同是“鬼节”,却被如此区别对待呢?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重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然后将节日与其背后的中国文化一起带去世界,为更多人了解,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中元节也好,万圣节也罢,其实都是历史积攒下来的文化,体现的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观念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