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的答题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这是政治学科中常见的试题类型。此类问题,答题的方向非常明确,只须回答“为什么”即可,但规范性的答题思路必须讲清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即题中所要求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还须判明是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还是哲学常识);二是说明这样做的现实道理(如果是正确的做法须说明其现实意义,如果是错误的行为或观点须说明其错误的实质及其危害)。
例如: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随着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许多企业都十分重视创名优产品,更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转换经营机制,以便适应市场,在竞争中取胜。运用商品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企业要采取上述措施?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企业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与经济常识的哪些知识是相联系的,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分析说明。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名牌;二是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三是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以适应市场的要求。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第一点是从商品的使用价值角度讲的,第二点是从商品的价值角度讲的,第三点是从市场的要求方面讲的。把握了以上三个角度,也就明确了答题的方向,然后再按着规范的答题思路逐层解析即可。
答案:(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创出自己的名优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现实意义)(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理论依据)商品生产者只有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意义)(3)商品生产其实质是为消费者进行的生产,商品生产必须面向市场进行。(理论依据)企业只有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名优产品,才能实现企业生产的目的,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意义)
注意:回答此题切忌把所学知识罗列为一点,把对企业行为的分析也并列为一点,这样的答题不具有针对性,盲目罗列视同对知识的不理解,一般是不给分的。因此对于这种包含多层内容的题目必须层层展开,一一说明。当然,如果所给材料比较简单,只包含一个层面的问题,那就另当别论了。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便是。
在政治学科的非选择题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题目:要求学生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现实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类似的问法还有“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对……进行论述”“说说你的看法”“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等等。
这类题从答题的要求上似乎没什么特定的指向性,但答题的要求则更加全面,既需要学生有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又需要学生有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一般而言,这类题答题的思路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所给的材料入手,弄清材料所讲的问题“是什么”,二是结合所学知识在对材料所述问题明确是非的基础上说明“为什么”,三是针对上述问题说明应该“怎样做”(这一点有时需因题而异,比方说题中讲述的就是一种正确的做法,那么只需说明为什么也就可以了。总之不可僵化教条,不可生搬硬套)。
例如:2000年夏季,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的销售协议。然后,协议墨迹未干,参加协议的厂家便纷纷“跳水”降价,限价销售宣告失败。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
分析:此题是一道经济常识知识的综合考察题,主要考查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及公平竞争等内容。解答此题的正确的思路是:首先对材料所述的现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就是“价格联盟以失败而告终”(是什么?);再次在对这种现象的是非作出正确判断(价格联盟的失败是必然的)的基础上分析说明“为什么”(规范的答题思路是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的依据,二是这样做的现实原因,这在上面第二点已有说明),这也是答题的重点所在;最后,既然这种作法是错误的,那么企业到底应该“怎样做”,指出企业发展的出路,为企业开出摆脱困境的良方,这是本题的能力立意之处,也是画龙点睛之笔,不可或缺。
答案:(1)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时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过于求,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为何会失败的理论依据)(2)企业人为地采取“价格联盟”的方式限价,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原则,属于不正当竞争。这种做法不利于市场竞争的正常进行,也不利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错误的实质及其危害)(3)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则,开展正当竞争;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荆恢鞫��⑹视κ谐⌒枰�男虏�贰#ㄆ笠涤Ω迷跹�觯?/p>
注意:在企业应该怎样做这一点上,此题带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从材料中、从答题要求上没有限制性要求,因此也可以从“依靠科技,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来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一种常见的题型,它一般是以这样的形式来设问: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知识的?要答好此类问题,首先必须对题目所要求的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再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所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知识的。一般而言,这种题型涉及到的知识点不会是简单的一个层面的内容,因此必须把知识点层层展开,与材料逐一对照,有则析之,无则弃之,非是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如:南沙群岛历来属于中国。鉴于周边国家对该领域提出的不同领土要求,中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从尊重现实出发,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2003年11月11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勘探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石油资源的合作意向,这被看作是实施上述原则的良好开端。“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分析: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确切地掌握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有哪些,然后再具体地分析在这一原则中究竟体现了哪一点。
答案:(1)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主权归我”就是这一立场的体现。(基本点之一)(2)我国实行和平外交,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搁置争议”就体现了这一点。(基本点之二)(3)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共同开发”就体现了我国加强对外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点之五)
注意:从上题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在这一原则中只包含了三点,其余的两个方面无从体现,因此只需要对这三点一一说明即可。在这样的题型中切忌的一种错误的答题方式是:先把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全部罗列出来,然后把材料照抄一遍,最后得出结论,“这就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如此答题是学生此种题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按着高考的阅卷规则,这样的答题逻辑是不得分的。
还有一种与这种题相类似的题型,一般的设问是这样的: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某个知识点,比如按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这类题的答题思路与“如何体现”这种题有相通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回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说明“怎样做到”,而且要求必须从所学的理论(题中要求的知识点)出发,从中引出其方法论式的做法,结合材料予以分析说明。
政治学科的主观题中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题型,一般它是这样要求的: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学道理(或是哲学道理、或是政治学道理)?回答这一类的问题,一是要求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材料共包括几个层面的内容;二是从每一个层面入手,分析其主要反映的道理是什么,切记要抓主要舍次要。总之,要依据所给的分值,既要全面反映材料,又要抓住重点,不要舍本求末,重复啰嗦。
从总的原则而言,答好主观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认真审材料,找出中心思想:把材料通读,并分层次细读,分析既要全面,又要抓住其中心思想,切忌断章取义,从个别词句出发就下结论,以致于下笔千言,谬之万里。
第二,认真审问题,弄清答题要求:一是要弄清答题的限制性要求。如: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从政治学角度说明……、从哲学常识角度说明……(哲学又可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部分),切忌张冠李戴,文不对题。二是要审清答题的方向,问原因不答措施,问措施无需要讲原因,忌不管要求自圆其说。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答题时一定要把理论(所学知识)和材料密切联系起来进行说明,切忌离开材料,漫天撒网,理论与材料形成两张皮,费时费力不得分。
第四,规范思路,准确用语:动手答题前,先规范答题思路,明确答题的方向,然后用规范性的政治书面用语,进行准确、简洁、科学的表述。
2. 中国政府网怎么进,有知道的告诉一下,谢谢
http://www.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里面可以连接到任何下设的部门,似乎可以细化到县级。
3. 2008年国家公务员报名步骤
第一章 报考政策规定
一、关于报考条件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
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11条规定、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以下简称《招考公告》)中所规定的报考条件和《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招考简章》(以下简称《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公务员。
2、此次招考公务员哪些人员不能报考?
此次招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在2005年—200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过程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公务员考试机构认定有考试作弊行为的人员(对这部分人员,报名系统将自动拒绝其报考);
(3)新录用的试用期内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
(4)现役军人;
(5)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6)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
(7)具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3、2008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是否可以报考?
2008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原则上不得报考。如委培或定向单位同意其报考,应当由委培或定向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并经所在院校同意后方可报考。
4、留学回国人员报考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留学回国人员报考的,除需提供《招考公告》和《招考简章》中规定的材料外,还要出具教育部门的学历认证、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有关证明材料。
学历认证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负责。报考者可上网(网址:http://www.cscse.e.cn)查询认证的有关要求和程序。
学历认证材料和使领馆开具的有关证明材料等,应在面试时与其他材料一并交招录机关审核。
5、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的毕业生是否可以报考?
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大等)毕业生取得毕业证后,符合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的,可以报考。
6、2006年、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可否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报考?
2006年、2007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户籍和档案仍保留在原学校,原学校可以按应届毕业生派遣的,可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报考。
7、什么是“基层工作经历”?
“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市(地)以下(不含副省级城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及农村工作的经历。自谋职业、个体经营的人员,也视为具有基层工作经历。
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上述解释仅适用于此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的报考工作。
8、“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中的“两年”如何计算?
“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中“两年”的计算方法是:截止到2008年7月,报考者在基层工作的累计时间为两年。
9、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以何种身份报考?
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可以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如果符合职位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也可以报考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
10、报考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1年10月22日至1989年10月22日期间出生)的人员,符合报考年龄规定。
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个别职位对报考年龄有特殊要求的,从其年龄规定。
二、报考时间、方式和基本步骤
1、什么时间内可以报考?
报考时间从2007年10月23日8:00开始,至2007年11月2日24:00结束。在上述时间内,报考者可以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进行报名。
2、报考者以什么方式报名?
2008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公务员报名工作全部在网上进行,没有现场报名。
报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报考者请登录国家公务员网(http://www.chinagwy.org)报名查分进行报名,其中报考海关系统的报考者(不含报考海关总署的报考者)请登录海关网站(http://www.customs.gov.cn)进行报名。
3、报考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
报考基本步骤一般包括:
第一、认真阅读《招考公告》、《招考简章》,了解基本的政策和要求,特别是报考条件,选择与自己条件相符的招录机关和职位。
《招考公告》、《招考简章》可通过以下网站查询:
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国家公务员网(http://www.chinagwy.org)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
人事部网站(http://www.mop.gov.cn)
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
搜狐网(http://www.sohu.com.cn)
中华网教育频道(http://e.china.com)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cn)
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cer.net)
第二、“考生注册”。报考者报考前,登录人事部网站进行“考生注册”。注册前,报考者必须阅读并同意《报考公务员诚信承诺书》,否则不能注册。
第三、报考者填写报名信息并提交上报。报考者要慎重填报相关信息,如资格审查不通过,则不得再次报考同一职位。
第四、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提交报名信息两天后,报考者可登录人事部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审查。
第五、查询报名序号。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可于2007年11月6日8:00之后,登录人事部网站查询报名序号。
第六、报名确认。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需要进行报名确认、缴纳报名费用和上传照片。
未进行报名确认的报考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第七、打印准考证。无论是现场确认还是网上确认的报考者,都需要登录人事部网站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第八、参加公共科目笔试。报考者携带准考证、身份证到指定考点参加考试。身份证必须与报考时使用的身份证一致。未带身份证的报考者不能参加考试。
第九、查询成绩。2008年1月下旬,报考者可以登录人事部网站查询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和是否进入面试范围。
第十、按规定参加面试、体检和考察等。未按规定的时间参加面试、体检的报考者,将视为放弃相应的资格。
三、关于报考职位
1、报考者可以报考几个职位?
报考者只能报考一个职位。
2、报考者是否可以更改报考职位?
招录机关在对报考者报考信息进行资格审查之前,报考者可以更改报考职位。
没有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在2007年11月2日24:00时以前,可以改报其他部门或该部门的其他职位,但系统自动禁止该报考者再次报考曾被拒绝的职位。
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的报考者,系统自动禁止该报考者改报其他职位。
四、关于考试考务费用
1、考试考务费用是多少?
考试考务费用以当地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为依据。具体费用标准可以向负责此次考务工作的当地考试机构咨询(考试机构咨询电话及网址请于11月3日之后在人事部网站查询)。
2、哪些人员可以减免考务费用?
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人员,可以享受减免考务费用的政策。
五、关于资格审查
1、资格审查工作由谁负责?
资格审查工作由招录机关负责。
2、对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有疑问的,如何咨询?
对《招考简章》中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和其他内容有疑问的,请与招录机关直接联系(各招录机关咨询电话附后)。
六、关于填写《报名登记表》
1、填写《报名登记表》需要注意什么?
填写《报名登记表》,必须真实、全面、准确。主要信息填报不实的,按弄虚作假处理;信息填报不全导致未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的,后果由报考者自负。
2、社会在职人员是否需要填写当年在校的学习成绩?
社会在职人员当年在校学习成绩一般情况下不用填写。个别招录机关有要求的,从其要求。
七、关于公共科目笔试
1、公共科目笔试科目是如何设置的?
公共科目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所有报考者均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全部为客观性试题。
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什么时间进行公共科目笔试?
公共科目笔试的时间为2007年12月9日。其中,上午9:00-11:00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下午14:00-16:30进行申论考试。
3、如何查询公共科目笔试成绩?
2008年1月下旬,报考者可凭本人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登录人事部网站,查询考试成绩和公共科目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
4、如何划定公共科目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中组部、人事部研究确定最低合格分数线,其中,对部分基层艰苦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特殊职位等,最低合格分数线将单独划定。
八、关于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
1、如何确定参加面试(专业科目考试)人员名单?
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中组部、人事部将根据《招考简章》公布的面试人选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从通过最低合格分数线的考生中,按照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参加面试(专业科目考试)的人员名单。
2、是否所有职位都要进行专业科目考试?
不是。只有《招考简章》公布的需要进行专业考试的部分职位,才进行专业科目考试。
3、如何查询是否进入面试(专业科目考试)?
各职位参加面试(专业科目考试)的人员名单将在人事部网站上统一公布。报考者可以到人事部网站上查询是否进入面试(专业科目考试)。
4、什么时间进行专业科目考试?
专业科目考试的时间由各招录机关确定。报考者可在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登录招录机关网站或人事部网站查询。
5、专业科目考试如何组织实施?
专业科目考试的组织实施由招录机关负责。报考者可以登录招录机关网站或人事部网站查询专业考试安排情况。
6、什么时间进行面试?
面试时间由招录机关确定,一般在2008年2月15日至3月15日期间进行。报考者可以到人事部网站查询招录机关面试公告,也可以向招录机关电话咨询。
九、关于调剂
1、没有达到规定的面试比例的职位如何从公共科目笔试合格的人员中进行调剂?
招考职位上通过公共科目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的人数达不到面试人选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时,将通过调剂补充人选。调剂职位由中组部、人事部在人事部网站上公布,面向已通过最低合格分数线的报考者进行。
中央机关没有达到面试比例的职位必须面向社会公开调剂。经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中央机关直属机构可在报考本系统的公共科目笔试合格的报考者中进行公开调剂。
2、报考者如何申请调剂职位?
需要调剂的职位公布后,各招录机关会公布调剂报名的办法。报考者应当按招录机关公布的办法参加调剂报名。调剂的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由招录机关负责。
3、哪些人员可以参加调剂?
公共科目笔试成绩达到原报考职位和拟调剂职位规定的最低合格分数线且符合拟调剂职位资格条件的报考者,方可参加调剂。
4、调剂的人选如何产生?
调剂的人选,应当从考试内容相同的报考者中,按照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
十、关于体检和考察
1、如何确定体检和考察的人选?
招录机关按照综合成绩(包括公共科目笔试、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体检和考察的人选。
2、体检和考察由谁负责?
体检和考察由招录机关负责。
3、体检依据什么标准进行?
体检按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的规定进行。
4、在什么机构进行体检?
在京的招录机关,在人事部、卫生部指定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京外的招录机关,在地方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定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
尚未指定体检机构的,在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
十一、关于报考者违纪违规处理
报考者应当遵守招考的有关要求,服从公务员主管部门、公务员考试机构和招录机关的安排。对违反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令改正、考试成绩无效、不予录用等相应处理。违纪情节严重的,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公务员考试机构向报考者所在单位(学校)通报,追究其相应责任。同时,给予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理。
十二、关于考试辅导教材
1、是否有指定的公务员考试教材和培训班?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从未指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编写有关公务员考试的教材,也不委托任何单位和个人举办有关公务员考试的培训班。社会上凡称与本次考试相关的复习教材、培训班、网站、上网卡等,误导报考者的,均与中组部、人事部无关。
2、报考者如何备考?
报考者可仔细阅读《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准备考试。
十三、关于《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的适用范围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仅适用于此次2008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
报名政策咨询电话:010-84216540
咨询时间:2007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8:00-20:00
第二章 报考网络技术
一、网上报名应注意哪些事项?
报考者应仔细阅读《招考公告》和《报考指南》等内容,熟悉公务员招考的相关政策。对需要填写的每一项内容要认真仔细,慎重填报,严肃对待。
由于需要填写的注册及报名信息较为详细,为了确保报名资料提交成功,建议报考者在网上报名前,先将需要填写的内容用Word或记事本等软件编辑录入。在网上填写报名表时,将已准备好的资料一一粘贴到表中即可。
二、网上报名及查询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1、查询招考职位
报考者应仔细阅读《招考简章》,根据自身条件与实际职位要求的匹配性进行报名。
2、进行“考生注册”
报考者报名前,必须进行“考生注册”,注册时注意填写有关内容,特别是“用户名”、“密码”、“姓名”、“身份证”、等信息的录入一定要准确,一个身份证只能注册一次,新旧身份证号码只能使用其中一个进行注册,切勿重复注册!注册时若提示:“登录名不允许重复”,请改变用户名,再次注册。为防止他人修改报考者的个人资料,报考者注册或登录完毕后,必须退出系统并关闭浏览器。
3、进入“报名情况浏览”
报考者登录后,选择“报名情况浏览”后,可选择“查看部门报名情况”或“查看本人所报考职位情况”,报名情况定时刷新,供选择职位时参考。
4、进入“考生报考”
报考者登录后,进入考生首页,选择“考生报考”,请先按照表格和给定的格式填写有关信息。注意:标有“*”的项目必须填写,报考者填写的文字内容不要超过限定的字符数。填写完毕检查无误后点击保存即可返回首页,之后选择“报考职位”即可进入下一步,输入部门代码或者选择部门名称为查询条件,然后提交“查询”进入下一步。选择报考者拟报考的职位,按下“报考此职位”按钮即可完成报名。报考者如需改报其他职位,只需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入“报考职位”一栏重新报考其他职位即可。
考试所在地是报考者选择参加公共科目笔试的地点。
5、进入“确认报考信息”
报考者报考完成后,可点击“确认报考信息”检查自己是否报考成功。
6、职位退订功能
报考者在报考职位后,未审查之前,可以用退订职位功能退订原有的职位变成未报考状态。如报考者需在未审查之前修改报考信息,系统会根据当前报考者报考的职位要求对学历、政治面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限这三项信息进行判断,若报考者修改的结果不符合当前报考职位的要求则提示报考者先退订职位后再做修改,此功能在报考者确认报名信息及报考者报考信息修改页面提供。(注:退订职位功能仅在报考者报考职位未审查及退回资料时可以使用,若职位已审查通过或未通过均不可退订。)
7、进入“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查询时间:2007年10月25日0:00-11月4日24:00)
报考者提交报名信息两天后,登录人事部网站,选择“资格审查结果查询”,可以看到报考申请审查结果。没有通过报考申请审查的报考者,不允许再次报考该职位,在11月2日24:00时以前,可以报考其他职位。
8、进入“注册信息修改”
报考者登录后,选择“注册信息修改”,按下按钮,进入下一页面,即可更改相应的内容。
9、报名资料更改
报名资料更改有一定的条件:
更改个人资料——仅限报考者处于未审查或审查不合格时(更改个人资料含更改考试地点);
更改报考职位——在“未审查”时可浏览报名情况进行改报;或“资格审查不通过”时改报其他职位;
更改考试地点——修改时间截止到资格审查结束(11月4日24:00时)。
10、个人密码管理
报考者登录后,选择“个人密码管理”按钮,修改相应的内容之后,点击“确定”按钮。
11、查询报名序号
报考者登录后,选择“报名序号查询”,可查询自己的报名序号。此功能待2007年11月6日8:00以后方可使用。
12、下载和打印准考证
报考者登录人事部网站或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网站(www.cpta.com.cn),进入公务员考试首页,选择“准考证下载和打印”按钮,在网上填写报考者的身份证号和报名序号,即可下载和打印准考证。此功能12月3日9:00至12月8日16:00期间方可使用。
13、笔试成绩查询
报考者登录后,选择“笔试成绩查询”,填写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即可查询考试成绩。此功能在成绩公布时方可使用。
三、报名之后可否浏览、修改报名信息?
报考者填写的报名信息在招录机关未审查报考申请之前和资格审查未合格的情况下,可以修改。报考申请审查合格人员不允许再做修改,所以请在报名时务必准确填写报名信息。
四、注册时若提示:“用户名重复” 怎么办?
注册时若提示:“用户名重复”,请改变用户名,再次注册。
五、网页内容总不刷新怎么办?
为保证随时看到最新的网页内容,请在每次使用本系统前,按以下步骤操作:
1、 请点屏幕上方菜单的〔工具〕-〔Internet选项〕;
2、 在“常规”页“Internet临时文件”栏中点〔设置〕;
3、 在“检查网页的较新版本”栏中选“自动”选项;
4、 点〔确定〕-〔确定〕。
六、报名资料提交后,成绩等栏为什么会截取部分内容?
截取部分内容是因为填写内容过长,请适当缩减。
七、下载后的文件如何打开?
报考者从《招考公告》公布的网站下载文件类型有:
*.rar、* .zip、* .doc、*.xls。
*.rar 文件用WinRAR打开,
*.zip 文件用WinZIP打开;
*.doc 文件用 Word 打开,
*.xls 文件用Excel打开。
注: “*” 代表文件名称。
八、身份证号码在提交时为什么报错?
我国身份证号码依国家标准 GB 11643-1999、GB 11643-89 建立,其中第7-12位(15位身份证号)或第7-14位(18位身份证号)是公历出生日期,而不是农历与公历的混合日期(如:“19780229”)。
九、关于网上报名信息安全问题应注意哪些情况?
1、为确保信息安全,避免被他人篡改,请在每次使用本系统前,按以下步骤操作:
(1) 请点屏幕上方菜单的〔工具〕-〔Internet选项〕;
(2) 在“内容”页中点〔自动完成〕;
(3) 在“自动完成设置”窗口中撤消“表单”、“表单的用户和密码”选项;
(4) 点〔清除表单〕-〔确定]-〔确定〕-〔确定〕。
2、尽量避免多人在同一台机器上报名,如需多人使用同一台机器,则应注意:一人报名完毕并安全退出系统后,第二人方可开始报名。
报名技术咨询电话:010-84649922
咨询时间:2007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8:00-22:00
第三章 考务安排
一、什么是报名序号?何时可以查询报名序号?
报名序号是报考者报名确认后上网打印准考证和后期成绩查询等的关键字,务必牢记。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可在2007年11月6日8:00后在人事部网站查询自己的报名序号。
二、报名确认的方式、时间和地点是怎样的?
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新疆、宁夏、河南、贵州、西藏、青海等29个省(区、市)参加公共科目笔试的报考者,进行网上确认。网上确认时间为2007年11月9日至11月16日。
在甘肃、海南参加笔试的报考者,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的时间为2007年11月13日、14日,每日9:00 至16:00。
各地考试机构网上确认的网址或现场确认的地址、咨询电话,可于2007年11月3日后在人事部网站查询。
三、如何办理报名确认?
1、网上确认的基本程序
(1)报考者通过报名序号和身份证号登录所在考区网上确认系统;
(2)报考者上传本人的电子照片(证件照,jpg格式,宽度1~2厘米、高度2~3厘米、20Kb 以下,对不符合规格的数码照片建议用图像处理软件另存为符合要求的照片);
(3)上传照片审核通过后,报考者网上支付考试费用,报名确认结束。
三类报考者不能进行网上确认:
①更改考试地点、更改姓名中错别字或身份证号个别数字的报考者;
②农村特困或城市低保报考者;
③因种种原因,确实未能完成网上确认的其他报考者。
这些报考者应拨打咨询电话和关注确认网站发布的信息,按考试机构指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办理确认手续。
2、现场确认的基本程序
(1)携带本人身份证件;
(2)提交近期免冠正面二寸证件照片1张(黑白、彩色均可),照片背面写清报名序号,或由考试机构现场采集报考者本人照片;
(3)缴纳有关费用。
未按期参加报名确认者视为放弃考试资格。
四、本人无法到现场办理报名确认手续是否可以委托他人代办?
如本人无法到现场办理报名确认手续,可以委托他人代办。代办时,代办人需同时出示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和代办人本人的身份证件。
五、报名确认时可不可以更改考试地点?
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考试地点的,报考者可直接去改定的考试地点的考试机构办理确认手续。更改考试地点的报考者一般不能通过网上进行确认,报考者应拨打考试地考务咨询电话获知办理确认手续的时间、地点和要求。
报名确认后,报考者不能再更改考试地点。
六、报考者可否更改个人信息?
报名确认中,有二类报名信息经当地考试机构同意后可以修改:姓名中的错别字、身份证号中不涉及出生年月的个别错误数字。其他报名信息,未经招录机关同意,不得更改。
报考者更改报名信息均应填写《报名信息更改申请表》。
报考者要修改姓名中明显的错别字时,须出示身份证,只有身份证号与报名信息库中身份证号一致时才可以更改。同样,在姓名一致的情况下,当发现信息库中的身份证号与报考者出示身份证中的身份证号有个别数字出入时,若该数字不涉及出生年月,才可以更改。
七、如何办理减免考试费用手续?
减免考试费用的报考者,必须携带以下材料,由各省(区、市)负责考务工作的部门审核确认后,办理减免考试考务费用的手续:
① 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的报考者须携带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区、市)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原件)和低保证(复印件);
② 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凭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区、市)扶贫办(部门)出具的特困证明(原件)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复印件)。
办理减免手续的方式和时间由各地考试机构自行确定。
八、如何打印准考证?
完成报名确认后,报考者应在12月3日9:00 – 8日16:00登录人事部或所在考区考试机构网站,通过报名序号和身份证号自行查询、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打印中如遇问题请登录上述网站查询或与当地考试主管机构联系解决。
九、公共科目笔试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1.必须带齐准考证、身份证,方可进入考场。进入考场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2.《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律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申论》一律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作答。报考者自备橡皮、2B铅笔、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
3.不能将寻呼机、移动电话、电子记事本、计算器等电子设备带至座位。
4.考试开始30分钟后,不得入场;考试期间,不得提前退场。
5.不能将答题卡、题本、试卷、草稿纸等带出考场。
6.必须遵守考场规则,若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将按违纪违规办法进行处理。
另外,报考者应在考试前一天熟悉考场地址和交通路线。
十、考试前遗失了身份证、准考证怎么办?
遗失身份证的报考者,需及时到公安部门补办临时身份证或由公安部门出具身份证明材料(带照片)。
遗失准考证的报考者,要及时与考试地考试机构联系。
十一、报名登记表、报名推荐表什么时候使用?
参加面试时,提供给招录机关。
十二、如何查询考试成绩?
2008年1月下旬开始,报考者可通过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在人事部网站上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本次考试不下发考试成绩单。
考务咨询电话:010-64400926, 64400927, 64400928
考务咨询时间:2007年11月3日—12月9日(工作日8:30—17:00)
4. 我的国务院的政府工作网怎么打不开怎么答题
下载国务院的手机客户端就可以答题
5. 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怎样关注
中国普法方面的东西可以在网上搜索,也可以在通过微信上搜索公众号的名字,然后添加该微信公众号,后期就可以直接从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1、开始先在手机上找到并打开红色箭头所指处的微信APP客户端。 2、然后进入到微信页面中,接着选择页面中右上方红色箭头所指处的“+”,然后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红色箭头所指处的“添加朋友”
3、接下来家人到添加朋友的页面中,然后在页面中选择红色箭头所指处的“公众号”4、接下来在搜索栏中输入需要查询的公众号,如下图所示的“中国政府网”,然后在页面下选择中国政府网的公众号,点击进入。
6. 政治答题技巧初中
问答题技法一
观点一:主观题的答题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2、审题要求:
⑴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体现)。
⑵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⑶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⑴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
⑵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不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⑶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A.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a、看:看设问。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B.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六个化”
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观点二:非选择题的一般答题方法
1、审设问:审知识范围、审题型、审限制要求
2、审材料:分层、提炼、概括,提取有效信息,
联系教材知识
3、作答案:答案要点化、表述术语化、
结构逻辑化、书写整洁化
问答题技法二
观点一:意义类主观题答题对策:
1.根据主题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
2.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
3.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思路
4.要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有微观到宏观、由直接到间接的原则
观点二:谈作用、影响、意义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基本思路: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
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及从现实意义角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
问答题技法三
观点一:为什么(原因)类: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初中思品一般按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答。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展开说明。
观点二: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要样做(说)?(理由)
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时侧重于为什么)
①是什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多用于进行设问转移)
②为什么——原因+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
问答题技法四
解演绎题要讲骨肉相连
演绎题是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试卷材料分析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之所以称为新题型,并不是说以前没有,而是指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大多是作为高考题型。演绎题,实际上是相对于归纳型材料题而言的。归纳型材料题,往往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结论。与此相反,演绎型材料题则是在设问中先呈现观点或结论,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说明材料体现的观点,即说明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演绎题在设同中最明显的标志是“如何体现”。如何反映”“怎样得出”等字眼。此类题型的设计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是考试中失分较多的主观题之一,特别是在没有经过相关训练的情况下表现尤为明显,学生不是答不中要点、答不全面,就是根本不知如何回答。
实际上,此类题型尽管“形散”(材料的选取越来越多样化、新颖化),但“神”不散(答题的规律和套路不变),只要认识这种题型的设计思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通常情况下,包括演绎题在内的思想品德主观题大多使用“逆向推理”的思路设计,即先明确要考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材料的选择与整合。这样,材料的选择带有明确的方向性,也就使大多数呈现的材料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要考查的知识点,只不过有的材料对知识点的呈现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不易察觉。所以,告诉学生所给材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解决主观题的一个突破口。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发现,如果单纯用方法说明方法,效果不太理想,每次遇到同类型问题时,学生又忘得一干二净了,而重新“炒冷饭”,学生能真正听进去的内容也不多。
这也是有的老师经常抱怨“明明讲了n次的题型,怎么一转眼就忘了”的原因所在。因此,解题方法除了要讲究科学性之外,还要注意趣味技巧,要让学生不容易忘记,最好能起到“一两拨千金”的效果,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促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骨肉相连”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解决演绎题的方法,实施下来,效果不错,不仅使学生深刻领会到演绎题的解题方法,而且避免了“炒冷饭”的无奈,生动形象,简单易记。
所谓“骨”,就是指题目所给材料的中心句或者主旨旬,要抓住材料的“主心骨”,区别于题目所给的其他材料,因为有的材料是背景性、介绍性的,甚至有的材料是干扰性的;而“肉”是指设问中所要体现的观点或内容。严格来讲,演绎题必须有“骨”有“肉”,要“骨肉相连”,有“骨”无“肉”或者有“肉”无“骨”都不能得分。也就是说,只有材料呈现而没有观点说明,或者只有观点说明而无材料辅助都不能得分,只有将材料和观点对应才行。具体到解题步骤,我归纳为三步:第一步,知“肉”,即首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设问所体现的内容(这是相对于开卷考试而言的,而对于闭卷考试,则要求学生首先知晓设问所体现的观点的具体内容),即上文所说的“肉”;第二步,取“骨。’,即要找出材料中的主旨句、中心句,必要时还要对所给材料进行梳理、概括,;第三步,“骨肉相连”,即要将取好的“骨”与没问中的“肉”进行比对和联系,使“骨肉相连”,从而使材料能够体现并反映观点,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试题扫描】
(2011·江苏省苏州卷·31)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准备召开一次关于“民族问题”的主题班会,他(她)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如下材料:
在新疆乌鲁术齐市“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期问,很多维吾尔族群众挺身而出,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问;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民族政策的?
【解析思路】
首先,在审题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此类题属于演绎型材料分析题,在设问中最明显的字眼就是“如何体现”,即要求说明材料如何体现所给观点。下面,我们用“骨肉相连”法来解析:
第一步:知“肉”。先让学生把设问中“肉”的部分(即所要体现的观点)写出来,也就是知晓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步:取“骨”。带着观点分析材料,找出能体现观点的材料之“骨”来,即找出材料的中心句、主旨句。如果还是觉得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材料是由几句话组成
的,讲了几层意思,删繁就筒,删去无足重轻的“枝叶”,剩下的大多就是材料中的主旨句。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反向推理”来找材料中的主旨句,即先明确观点,然后带着观点分析句子,找出材料的“主心骨”。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材料的“骨”是:(1)新疆“7·5”事件期间,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3)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步:“骨肉”相连。将从材料中取出的“骨”干句与“肉”观点进行剥比和联系,由此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即什么“骨”干句对应什么观点。具体到本题,即“骨”一“新疆‘7·5’事件期间,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骨”“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
第四步:形成答案。在确认对应关系正确的情况下,形成本题答案。即:①材料中“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②材料中“新疆‘7·5’事件期问,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③材料中“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小试身手】
材料:2010年8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驾、飙车,情节恶劣的定为犯罪,这是我国第一次将醉
酒驾车行为列为犯罪,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的尊重和保护;2011年5月,备受关注的高晓松醉酒驾驶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在同答网友“坚决到底”的问题时指出:“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
问:上述材料是怎样反映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
【解析思路】
此题还是说明“材料与观点”关系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演绎题,解答此题的一般步骤有三:先列出设问之“肉”,再找材料之“骨”,最后对比使“骨肉相连”并形成答案。
本题之“肉”是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体表现有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本题之“骨”是:(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驾、飙车,情节恶劣的定为犯罪;(2)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3)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
最后,进行“骨肉相连”,形成答案。①“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驾、飙车,情节恶劣的定为犯罪”反映了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把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反映了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③“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反映了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例中的材料之“骨”相对比较简单直接,“肉”也是直截了当。但是,如果材料通过表格或者其他图形类形式呈现时,那么在找“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概括,此类题大多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住解题的方法,就能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