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文献怎么写

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文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01-01 04:54:17

1.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方向及参考书目

考研方向:以唐代文学研究为龙头,别集研究、地域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并重,带动其他文学研究协调发展。要重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整合运用,将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突出文学资源的属地特色,强化资料库建设,将丰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新着)》 章培恒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王运熙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等 北京三联书店

6、《现代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 上海文艺出版社

7、《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着 浙江古籍出版社

8、《论汤显祖及其他》 徐朔方着 上海古籍出版社

9、《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着 上海古籍出版社

10、《乐府诗述论》 王运熙 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意:具体的参考书目还要根据院校的专业要求来选择。

(1)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文献怎么写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可报考研究生考试的学校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南开大学

中山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2. 求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 四本)知识点总结

具体见:
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2161132&extra=&page=1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1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琼楼玉宇,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读盛唐诗人杜甫的诗,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读巴尔扎克的人《人间喜剧》就会想起18世纪末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龌龊生活图景,读8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朦胧诗派诗人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同样会想起文革岁月中长大的青年一代,对苦难的承担以及试图透过黑暗寻找光明的坚定信念。诗是需要品味体会,普希金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过去的将变为可爱。这是1825年普希金题在一位16岁少女纪念册上的短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少女早已不是当初的少女,岁月也不再浪漫如白桦林里19世纪的俄罗斯,读这首诗的人也许阅历不同,年龄变化,但无论何种境遇,我们都会感谢生活的赐予,它使我们忍让、宽容、克制并憧憬未来……2文学还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也许有人说,哲理太枯燥,诗情太虚浮,但是,至少可使我们“澹泊明志”,修身养性。陶渊明一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古人尚可“买田数亩,买泉一眼”以安顿自己的心灵,现代人呢?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诗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一切都推向市场的时候,不要拍卖自己的良知。尽管我们不可能诗意的栖居,但是,对诗意生存的追求,却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3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上古的神话、西周的诗经、春秋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
笔记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琼瑶的《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梅花三弄》主题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金人元好问《摸鱼儿》;《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代杨慎《临江仙》。我讲这些目的,文学是有传承的,今天的发展是在昨天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知识层次、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江郎也有才尽之时,学无止境。(另外,文学也是在永不停歇的流动发展的)讲一个文革遗笑,那个时代毛主席的话(语录)就是圣旨,是人们心中的上帝,老领导领大家学毛主席语录,毛主席有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可老领导怎么读呢“天高云淡,……,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这时一个小年轻怎么觉得不对劲就举手了,他说“报告领导,我有问题”记得中学历史课上老师讲过红军长征历经二万五千里艰难险阻,毛主席怎么写成二万六了呢?老领导没有意识到他的错,振振有辞,从容不迫地说“年轻人,这就是你们的不是了,下句不是”盘山上高峰“吗,既然是盘山而上,自然多走了了一千里。如果说老领导闹得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是与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历史背景有关的话,我们今天就应尽量避免或者少制造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当然,我并不需要大家人人都去做博士,但是一个充塞知识的头脑是应该有的(前人成果只不过是我们的必修课,关键要求自己创新)。○4文学是人学:代表古典小说高峰的《红楼梦》便是通过一些重要人物命运暗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无可挽救的衰败及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趋势,如篇首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了曲》更是说尽了人生的虚无,同时将感伤主义推向极至:“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在学习过程中,我只起个磨刀石的作用,给大家提供一个思想的火花点,一个思路,至于修行的好坏还在大家个人的底子和下来的努力,从今天起我将带领大家跨越历史的尘埃烟云,从高文典册、圣经贤传中寻找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二、“中国文学”之美
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人类文明洗礼的人类之一,作为四大闻名古国(中、印、埃、希)的唯一幸存者,从最初杂乱的民族形态到今天统一的民族实体,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和一种族体心理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弥漫演进、长期积淀,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是我们历史生活的见证,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鲁迅先生把中国的语言文字概括为三美:1意美以感心(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灵上获得感悟审美愉悦,物境、情境、理境、由景起情,由景生情);2音美以感耳:元音占优势→乐音→节奏美,外国人听上去像唱歌,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时,何当……。贺敬之《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榆林,一想到延消水、宝塔山、小米粥,心情还真的蛮激动,可到跟前一看,水也快干了,灰头垢面)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东方红的故乡佳县→白云山;3形美以感目(汉字是东方魔块,方块字,有中心有外围)a.对称合谐美, b.肢体语言美,象形(鹿鼎记、周星弛);c.绘画语言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要你一看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眼前肯定会浮现出一个阔大、壮美的画面,一句话“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精神”。
三、学习古典文学方法
1.一定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时代、历史背景中,一分为二评析
。。。。。。

3.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

文学史一词的复杂性,是近年来学界每有讨论的问题。就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来讲是指文学自身的纯客观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本体”,还有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原生态”。在我们对文学史进行直觉性的想象时,我们意识到这种文学史的“本体”或“原生态”是存在的,并且它有一种纯客观的性质。科学的文学史研究,把向文学的真实的历史逼近作为研究的一个终极目标,并且也将此作为判断某一文学史研究成果的价值高下的一个标准。但是,“原生态”和“本体”事实上只存在于直觉的想象与逻辑的思辨中,实际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与阐述中的文学史,最直观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种种以“文学史”为题的着作,它们事实上是通过一种认识体系构建出来的。

文学史的这种性质甚至在它处于史料状态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这些史料即保存至今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文学史的文献,都是经过自然与人为的选择的结果,都是经过叙述的。另外就产生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我们所依赖的也多是历史学家的成果。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早已成为历史的东西,无法复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把握住的文学史,无沦是零星的还是系统的,无不是进入我们的自身的认识领域的东西,即构建出来的东西。文学史越系统、越宏观,它的构建的性质也就越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叙述首先得提及孔子。孔子的《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史书,司马迁认为《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整理而成,主要记载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春秋》对文学史论的贡献至少有二。一是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实,后世编年史基本上沿袭此法,这对后人撰写编年体文学史、作家年谱、文学大事记等类型的文学史着影响久远。二是《春秋》于客观记事之中“寄其微言大义”,故有“春秋”笔法之说,对后代学者撰写文学史影响极大。

有当代学者认为:“新文学史既然是史,又与现代政治有那么密切的关系,研究中就必有禁忌,因而要有精神准备,在史德遇到考验时,能够站稳脚跟。古时所以创造了‘春秋笔法’,就因为在不让讲真话的时候,可以隐蔽地讲真话’,川。孔子的《论语》提出“十世可知”即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历史观,“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印的进化论思想,“不以人废言”即的治史准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重要内容。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川,“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已成为历代文学史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相对于其他学术或学问独立出来,确立自身的价值和范围,初次形成清晰独立的文学概念,出现了较为完整、自成体系的文学思想和观念。魏晋南北朝也是文学史研究自觉的时代,主要标志有三个。

一是史书中立《文学(文苑)传》。范哗的《后汉书》在《儒林传》外别立《文苑传》区分出儒学与文章之学的不同。萧子显在《南齐书》中立《文学传》,并在传后撰写一篇长论,叙述属文之道及文章体变。此后《文学(文苑)传》便成为多数正史沿用的通例。

二是出现研究文学史的专论。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对文学体裁专门考察其源流,分别其特征,概略而全面、条理化地勾划出文体发生发展的历史线索,是一篇文体史研究专论。钟嵘的《诗品》探讨五言诗体的源流变化,把品诗与辨流结合起乘,在对作家品评时都把每位诗人放人这种诗体、题材和表达方式的继承源流关系之中。《诗品序》史论结合,既系统阐发他的诗歌理论,也概述了五言诗的发展历史。钟嵘品评作家作品的优劣虽然也有不少涉及社会因素,但大多是以审美因素为标准,他提出并推祟诗歌创作的“滋味”,以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显示出钟嵘的文学史观的审美倾向。

三是出现了专门的文学史论。《文心雕龙》中的《通变》、《时序》是论述文学发展的文学史论专篇。《通变》被作者归之于“剖情析采”的创作论,实际上是从文学自身演变的历史来探讨文学发展规律,作者概述历代文风的衰变之后,从文学创作自身寻找原因:“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争相模仿现代的而忽略借鉴古代的,是造成文风黯淡文气衰落的原因,如何解决文学发展中出现的这类令人优虑现象,刘娜认为:“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革新,“通变则久”,但革新之时必须注意继承,一方面要“变”,一方面要“通”,这样,文学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旧新其业”。《时序》论述文学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的文学史论。刘叙述了“蔚映十代,辞采九变”的文学发展历史,考察了文学演变与历史社会状况的关系。如文学受政治教化的影响:“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又如,文学受包括学术风气与文化氛围的世情的影响。屈原、宋玉等人的瑰异文思与艳丽文辞“出乎纵横之诡俗”;建安文学由于当时“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的;东晋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时势虽极艰难,文辞却写得平静宽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刘聪在《时序》中还涉及到影响文学发展的其它因素,见解应该说是相当深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既要确立它自己的独立地位,还要确定它本身的系统的内容。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应该有更深的层次。它应包括断代文学史、各体文学史、文艺批评史和文艺思潮史等。此外,中国古代文学史还应当有自己的辅助性学科。初步想来,至少应有如下几项:

(1)文学史文献学。它是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资料的,是整个文学史研究的基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和校勘作晶、作家传记材料和其它背景性材料等第一手文献,二是对有关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进行摘编和分类,以备索引和参考。

(2)文学史方法论。它属于文学史研究的基础理论,从理论上总结以往的文学史研究的经验与教训,注意文学史研究最新成就在方法上的特点,并评介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引进国外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思潮,不断探索既体现人类思维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新成就,又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古代文学史实际的研究方法。对文学史学科特点的探讨,也属于方法论的范围。

(3)文学史编纂学。它专门研究文学史着作的叙述方法与编纂体例。诸凡记传体、编年史体或“分体合编”式、“时代为纲作家为序”式等不同体例,都要分析其优劣、比较其高下,然后为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最适合的叙述方法。

综上所述,文学史有其不可靠性。如前所说,而许多原始记录已经不复存在,文学史是人写的,而且是被不同时代不同的作者所创作。人无论希望自己立场多么公正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所影响因而无论是再好的史学家,其所记录的历史都会带有其主观意向,都会与真实的历史有偏差,而且在历代传抄学习中,因所读之人与成书时的时代不同,知识程度不同,以及普遍存在的误读现象,可以说“文学史”即为“人学史”。

然而,因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前人写的文学史终究是给后的人所看,前人有的主观意识在后人身上同样能找到,前人所做过经历过的事情后人未必就不会去做去经历。相反,许多后人所做的事情在前人那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记录。正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朝代如何更替,在中国可追溯的近三千年历史中,中国文坛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文艺复古运动,每次复古运动之后又会有更激烈的新思想新文化爆发。因而文学史又有其可靠的一面,毕竟前人还是留下了不少文字作品,白纸黑字还是有根可寻的。

如果可能,在编撰中国古代文学时,应该同时关注不同朝代同一文学运动或者相似的文学改革(如观察不同朝代但同样都发生过的“复古”运动),以此作为对比,相互对校,从中发现它的规律或者谬误,这样大概更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构建。

参考文献: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 张弘 社会科学辑刊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述论》 佴荣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构建及其特点》 钱志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文学遗产-二三年第六期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2
试论古代文学史课中的师生互动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史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教学相长、情感上互相感染和观念上相互碰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理论和知识扎实、具有较高鉴赏、分析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课程师生互动

近年来,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上自先秦下至近代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文学遗产,历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与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上,采用文学史知识与作家作品介绍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受到极大影响。笔者在在教学中,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尝试引进师生互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相长、情感的互相感染和观念的相互碰撞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相长:传授正确的知识这是古代文学史课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尤其是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增强人文素质,是古代文学史课的一个较高目标。实现以上的目标首先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授课方式。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进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讲课环节中的课堂结构方式,即提前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提炼出几个典型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相关问题查阅资料,撰写出发言或讲授提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设计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如讨论(或辩论)式、教师(或学生)答辩式、案例分析式及学生主讲教师总结式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分析,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业务进步,因为教师要花比传统授课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以准备问题的设计和课堂中学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解答。

如在讲《史记》文选时,学生对《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做了大量的查阅文献的准备,分小组做了幻灯片,对作者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传主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评价、作者艺术特色等都有独特的分析、讲解和讨论。学生也对一些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答。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和提高的机会。教学相长,收获很大。

二、情感的互相感染: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应是在情感层次的互动。文学是人的文学,历代的经典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人生情感与深刻的生命感悟。一部古代文学史也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情感形成发展的历史。通过对文学史的学习、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领悟凝结于其中的个人与民族的信仰情操精髓.对于陶冶接受者的精神品位与人文素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古今社会文化背景和氛围不同,今人思想感情、心理结构、感知世界的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方式等与古人有较大差异,学生不可避免地对古代文学感到隔膜,他们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所感、所思,对古代人的生活、对古代文学普遍缺乏兴趣。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人格。

无论是一个作家的生平创作、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一种创作方法的产生和更新等都离不开特定时代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大量史料,要非常熟悉史料,以致烂熟于心,在向学生讲解之前要预先转化为自己呼之欲出的感性体验,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进行描述与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现场感。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讲解时,采用一种领悟式的体验阅读与理解方式,尽量避免理性的拆解与分析或直接的结论宣导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避免损害作品情境的浑融和圆满或对作品及作家真实感情和主旨的片面理解。重在实践一种获得结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环境感召下,激发学生自身对作品情感体验的认同。

如在讲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名士风范产生的时代背景时,学生对阮籍、嵇康等名士的言行觉得可笑、不可理解。讲授中引用大量数据和事例分析,并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例做类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论述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使学生从理性和情感上认同当时文人的特异言行的合理性。

再比如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思乡思亲的名篇,讲授时调动学生的人生经历,联系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使学生对作品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情感互动应贯穿于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始终,可以是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款款深情,也可以是对某一文学现象的慷慨叙述,还可以是对某个作家境遇的深切同情拟或是对某部作品的深情解读,等等不一而足。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成倍提高。

三、观念的相互碰撞:古代文学史教学对于人文精神的发掘的意义在于传统生命精神对现代生存的启迪。古代文学史教学既要引领学生走入过去,重新体验文学作品本身所达到的人文境界,又要走出来立足当下,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感受融入文本所传达的人文意义境界。而在教学过程中以当下意识阐释经典文本新的价值内涵与精神意义时.既是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重塑又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传承。

由于古代文学的含蓄蕴藉的特质,历代文论的繁复和时代的远离.今人的价值观与古人之间存在分歧、断裂甚至背离,使得当下教学环境中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精神的理解趋于复杂。在教学中会出现师生间观念上的矛盾,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和回避这种矛盾,在宽松的气氛中,耐心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对话,在这种观念的碰撞中,既可以修正学生的某些偏激、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也可使教师更接近当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也为教师修正某些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提供了契机。

这样的观念碰撞在古代文学史课的教学中甚为多见,如对屈原之死的评价、对杜甫“忠”的看法、对古代文人仕与隐的分析、对文以载道的论点的评论等等,教师可适度引导,但不必急于将所有问题均在课堂上找到答案,有些是在目前理论界尚争议的问题,或在课堂上不能一下解决的问题,可留下存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小如.关于怎样学和教中国文学史的问题[J].文学遗产,1991,(3).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2. 古代文学史论文

3. 浅谈古代文学研究论文范文

4.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5.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4. 袁行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不是就是中国文学史啊

袁行霈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收录的是从先秦到清末的文学演变历程,为了区别同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编),这两套书的封面颜色都是一样的(粗心的人会拿错书。。。。)大部分学生称袁行霈那本叫“中国古代文学”————大概就是这样了

5.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陆游在第几卷

袁行霈,字春澍,1936年4月18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陆游在《中国文学史》第五编 宋代文学第八章 陆游与中兴诗坛。

6.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什么意思 你是买不到这本书吗?还是怎么着……你看作者不就行了吗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教出版社 …… 很多学校这本书都是考研书目

你要是想买的话 可以去孔夫子旧书网看看 上面很便宜 买新的也没必要 四本要100+呢 ……

7. 【考研】北大古代文学参考书

“请问这个方向具体报考专业有些什么呢?”古代文学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名称,不是方向的名称。这个专业下面四个方向,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

北大古代文学虽然有四个方向,但考试时试题不分方向,各个时间段的题都有,大家做的题完全一样。其实这个在中文网上早写的很清楚了。

书目: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褚斌杰等《中国文学史纲要》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北大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资料选注》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

8. 请问袁行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应该怎么复习

要根据你报的学校,招生简章上回列出考试书目,看他要求的就行。有个别学校不限制书目,就可以自己选择,古代文学史考的最普遍的是袁行霈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史。再有就是游国恩编的。此外还有刘大杰的,他的因为是一个人写的,所以各部分之间思想、风格能统一。

9.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研究方向: 01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02唐宋文学
03元明清文学
04古代文体学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文学综合(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艺理论)
④816语言综合(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2.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郭锡良:天津教育出版社或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01、02、03方向复试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04方向复试文秘综合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李 芹:《社会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

阅读全文

与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文献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云南哪个县有越南街 浏览:407
印度的纸币是怎么制作的 浏览:751
中国的哪些国企最好 浏览:681
伊朗核伊拉克什么关系 浏览:171
印度卷煎饼怎么做 浏览:527
荞麦在中国种植有多久的历史 浏览:251
蔻驰包在中国哪里产多 浏览:901
中国房车寿命多久 浏览:491
伊朗为什么买不到疫苗 浏览:102
印尼黑酸枝卷书123件套多少钱 浏览:735
看罗援如何解答中国军事问题 浏览:748
沙特阿拉伯在伊朗哪个洲 浏览:668
印度各种姓人怎么分别的 浏览:970
中兴向伊朗出口了什么 浏览:37
如何申请英国公费访问学者 浏览:166
英国蓝猫疫苗哪里买 浏览:183
印度女人生孩子为什么要回娘家 浏览:291
2020中国国奥在哪里踢 浏览:301
打卡中国活动怎么助力 浏览:612
伊朗油轮漏油会怎么样 浏览: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