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什么而制定的
到秦汉时期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一般是测出两次冬至之间的时间然后24等分。叫做平气法的。
所以这种方式事实上是依据正午日影长短,或者说,正午太阳高度。
B. 古人是靠什么确定二十四节气的
古人是靠什么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地球每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地球旋转的轨道与赤道不一致的,保持一定的斜度,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古人根据太阳照射,测量每天太阳照射物体的影子长短,这个测量的方法叫高表测影法,用一根杆子垂直于地面,然后观察测量正午影子的长短,因为季节不同,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影子最短就是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影子最长就是冬至。两次冬至或夏至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把回归年的时间二十四等分,再在根据气候特点给每个点取了一个名字。
C. 二十四节气是谁研究出来的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颛顼发明的。有人可能不认识颛顼这两个字,颛的意思是圆头胖脑,顼是饰品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头戴玉的人。颛顼(zhuān xū)中国上古部落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颛顼生于若水,生活在穷桑,后封地于高阳。后来称帝。废除鸟官制,建立五官制。并把少昊创立的八卦历废除,根据当时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创立了更为科学实用的颛顼历法。颛顼历法以孟春为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为立春。一年分十二月,每月三十天,每年的十二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节气,四季共十二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的雏形和基础。
我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的,而是阴阳历。阴阳历平年十二个月,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叫“大尽”,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叫“小尽”,全年354.355天。而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天,全年天数与太阳年365.2422天相差约十天二十一时故须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春秋中叶后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加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古人很重视置闰,置闰可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吻合。所以《尚书·尧典》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二十四节气来历,敢于肯定的是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不应是只有一个人的发明,是集体的经验智慧完善后总结而得。闰年比较精确算准之功归功于祖充之是对的。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善的,先测定二分二至,再到四立再及其他。最先是利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如今河南嵩山脚大还保留有最古老的“周公测量台”,就是最好佐证。
D.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发明的为何会如此准确
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发明,也可说是发现。说的那么准,那是有地域限制的,不是在地球内所有地都准,在我国,是在中原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就特灵验准确一些。因为我国古人多生活在这一区域,二十四节气制定也是依此地物候为主而论。
我们现在用的农历(阴阳历)来定日子的,与西历无关,所以每个节气的日期不是固定的,才会有几天变动,这也能说明与西历纪年的不同。
而现在所说的农历,实际是阴阳历,即太阳太阴之结合,纪年用太阳历,纪月用太阴历。
关于太阳历,可以参考《夏小正》,这是一本相传为夏代遗留之物候及农事历书,文极简奥,古老。
E.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发明的怎么那么准确
说到二十节气大家也知道的非常的着名,话说在中国这个节气十分受用,也十分的准确,但是我想问了呀,这个二十四节气为什么会这么准确呢?这到底是谁发明的啊?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发明,也可说是发现。说的那么准,那是有地域限制的,不是在地球内所有地都准,在我国,是在中原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就特灵验准确一些。因为我国古人多生活在这一区域,二十四节气制定也是依此地物候为主而论。
先辨析一下发明,发现。发明发现都是动词,都可指寻求出未知的事物。发明是指创造或创造出的新事物,新方法,兼作名词。发现是指开始看到或找到原来就有的以前未知的事物或规律,也偶作名词用。这是一项重要发明,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我国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二都兼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现。
我国古人很早就重视观察太阳,月亮的运行规律,并依其运行特点而创制了阴阳历。夏朝时使用的夏历,就是阴阳历并用了。阴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来制定的,阳历是以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我国夏朝之前,就有人以土圭测日影,发现了“夏至至长,冬至至短”,“春分秋分,日亱平分”。所以,最先是先确定了“二分二至”,再得出“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然后推而广之,而逐步制定完善成二十四节气,一月一节一气。到了汉代有《太初历》才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也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有很大关系,可以依此而指寻农耕。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总结创制出来的,反映了四季寒暑冷热的变化。这是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今天还在使用,我们应好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