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国人怎么看1900年时的中国
己,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能帮我们认识自身。但是,这些印象、评价又永远不会是真正客观的,它会被弯曲、放大或缩小,于是这些带有主观性的变形,又成为所谓“他者”自身的一面镜子。
个人如此,国家亦然。
今天团团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组生动的画面。1840年-1911年,在中国国门初开又积贫积弱的时代,美国媒体如何看待这个陌生的大国?从这些“他者的眼光”中,也许我们能以另一个角度再回顾已经熟悉的历史。
漫画中的“满大人”
美国早期报纸杂志中有关中国的图像,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漫画的形式来表现的。这并不奇怪,因为当时美国人心目中主要的中国人形象是凭借妖魔化想象而塑造出来的所谓“满大人”,即一个丑陋、猥琐、保守和愚钝的漫画式东方人形象。而列强的环伺与虎视眈眈,也同样成为漫画的素材。
比如下面这幅漫画将中国描绘成一名头顶斗笠、手持烟锅、昏昏欲睡的农夫,图中日本、法国、德国与俄国为了争夺果实正打得不可开交,墙头上的英国和意大利也准备跃跃欲试。
中国问题 (The Chinese Question),《马蜂杂志》1898 年1 月8 日。
下面这幅则讽刺了清朝统治者在国家生死危急关头仍抱残守缺、顽固不化的心态。画面上英法德日等国的军舰正飞速地向中国海岸驶来,龙椅上一身戎装的光绪帝双目紧锁问道:我睿智的顾问,这种情况下孔夫子有何教诲?赏穿黄马褂的李鸿章恨不得一头钻到地里:陛下,孔夫子已过时了,他做梦也想不到中国会遭受如此奇耻大辱!
无法预测的危机 (An UnforeseenEmergency),《顽童杂志》1898 年1 月26 日,封面。
美国的形象有时表现为这种犹豫不决又虎视眈眈,有时又以文明与自由的化身出现。《顽童杂志》的一张封面图画表现了被抓住发辫的满大人惊慌失措,哥伦比亚女神身披文明的披肩,手持进步的剪刀,正要剪掉代表丑恶传统的辫子。
剪掉辫子( The Pigtail has Got to Go),《顽童杂志》1898 年10 月19 日,封面。
有些画采取形象化的象征手法。庚子年战乱将起之时,中国被《顽童杂志》描绘成一个被烧烤的栗子,戴着传教士项圈的黑猫迫不及待地火中取栗,头顶欧洲列强羽帽的猴子在一旁观望期待。宗教的急先锋角色与殖民主义贪婪的兽性惟妙惟肖。
火中取栗 (The Old Story),《顽童杂志》1900 年7 月4 日,封面。
复杂的心态
庚子之变,美国以西方领袖自居,其心态与欧洲列强也不完全相同。《顽童杂志》形容中国的形势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战端再起,后果无法预期。图中美国山姆大叔举着谨慎的汽灯小心前进,随后而行的英德俄日奥神态各异,但谁也不敢去碰地上“开战理由”的圈套。
中国迷宫(In the Chinese Labyrinth),《顽童杂志》1901年2月6日,中心插页。
八国联军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面对错综复杂的中国问题,仍是不得要领。在《顽童杂志》1901年的漫画里,列强试图改变中国的企望与其力不从心的挫折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难以孵化的巨卵(A Troublesome Egg to Hatch),《顽童杂志》1901年4月6日,中心插页。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后,德国霸占山东,俄国控制东北,吃得脑满肠肥。《顽童杂志》讽刺漫画里,俄国与德国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自语道:我们当然需要和平,吃饱了活动有害健康!
中国暂时安全(China Safe — for the Present),《顽童杂志》1902年4月9日,封面。
探访中国风光
但也有一些杂志所采取的方式是写实,比如美国历史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众文化期刊之一《哈泼斯周刊》,曾派遣画家专门和作家专门到中国进行采风,以实际的旅行见闻作为绘画的素材,记录了清朝社会从衣食住行到经济民生的方方面面。
《哈泼斯周刊》派遣的作家拉尔夫与画家韦尔登,专门对京杭大运河苏州杭州段进行了走访,他们笔下的江南风物,如今看来也极有风致——
皇城鸟瞰( General View of the City of Pekin, Capital of China),《哈泼斯周报》1858 年10 月16 日。
苏州石拱桥 (A Typical Stone Bridge),《哈泼斯月报》1895 年7 月。应为大名鼎鼎的寒山寺北之枫桥,是一座横跨于古运河上的单孔石拱桥。
拉尔夫在水乡河畔遇见一位十四五岁的美貌少女,不仅容貌美丽,而且举止大方,对一行人启齿微笑,招手致意,不像其他的中国女子一见洋人马上躲避。
乡村少女 (A Country Girl in Summer),《哈泼斯月报》1895 年8 月。
有人画下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市井百相。比如《格立森画报》画中描绘的广州街头的修鞋匠。
修鞋匠 (Chinese Cobbler),《格立森画报》1852年5 月1 日。
美国记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描绘中国江南水乡的风韵,只是不知船上这位男士正在向依窗而立的女子说什么。
水乡昆山( One House in Quin-San),《哈泼斯月报》1895年6月,15页。
陌生、歧视与排挤
那些画报所展现的另一个主题,是这两个陌生的国度刚开始有接触和交流后,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和问题。
一方面,我们能看到官方层面的走访与迎接。比如清朝正式外交出访美国,被任命为中国外交使节的蒲安臣意识到黄龙旗的必要。但据称由于没有准确的旗样,美国人自作主张替中国使团制作了一面三角龙旗,权当中国国旗使用,对外宣传是中国皇帝亲赠。1868 年6 月1 日中国使团抵达华盛顿,立即在国会山附近的大都会酒店升起了黄龙旗。从《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刊登的升旗仪式可以看到蒲安臣的旗帜与大清的黄龙旗不完全一样,也没有左上角的红珠。但无论如何,这是中国旗帜第一次在美国首都飘扬,引发好奇的居民围观,而中国官员看到大清龙旗与合众花旗高高悬挂在一起,随风飘扬,绮浪迭翻,也不由得精神振奋,感觉面子十足。
升旗仪式 (Raising the Chinese Flag of the Burlingame Embassy on the Flagstaff of the Metropolitan Hotel, Washington, D. C., June 1st,1868),《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1868 年6 月20 日。
由于种族歧视、经济竞争以及华人自身语言与资本的原因,大部分华工从事的多是诸如洗衣、佣人与餐饮杂货等工作,这些服务行业不仅报酬低,而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白人工人根本不屑一顾。即便如此,当19 世纪70 年代美国西部经济转入低迷时,还是出现了大规模排华浪潮。由于华工不仅任劳任怨,逆来顺受,而且工资低廉,白人种族主义者认为华人的廉价劳动力剥夺了白人应得的工作机会,华工成了美国下层劳工的眼中钉。
中国佬回家去 (Chinese Must Go!),《马蜂杂志》1879 年5 月14 日。
在很多美国人眼中,来自欧洲的美国东部移民延续了清教的传统,代表着工业、农业、劳工与资本,是美国兴旺发展的保证,受到了山姆大叔与哥伦比亚女神的热烈欢迎;而西海岸的华人移民则被丑化为一头凶恶的巨蟒,象征着自私、瘟疫、道德低下,预示将对美国造成巨大灾难。
东西对照 (Immigration, East and West),《马蜂杂志》1881 年8 月26 日。
洗衣是早期美国华人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职业,很多画面以此为题材。正是由于华人的参与,美国洗衣服务不仅时间大大缩短,而且价格更为低廉。
洗熨衣物( Chinamen Sprinkling and Ironing Hotel Linen),《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1879 年5 月31 日。
但也因此,不少商家以此为素材,宣传自家商品“不必频繁清洗”的卖点。
打道回府( Off for China),广告招贴画,1870 年。一家厂商在兜售其最新设计的赛璐珞假领与袖口,号称如果美国人购买了他们的产品,华人洗衣工就只能卷铺盖走人。
在排华浪潮高涨的1880 年,美国与清廷修改了《蒲安臣条约》,开始限制华人到美的人数和年限;至1882 年,国会更是通过《排华法案》,全面禁止中国移民。当时美国曾出现过一个成语,叫作“中国佬的机会”,意思就是说,事情无望了。
石泉惨案( The Massacre of the Chinese at Rock Springs,Wyoming),《哈泼斯周报》1885 年9 月26 日。美国《排华法案》通过后,广大华工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白人暴徒的排华行动更加肆无忌惮,1885 年在怀俄明州的石泉煤矿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排华暴乱。9 月2 日, 石泉白人区结集了大批白人矿工和流氓,聚众诉说“黄祸”之苦,随后暴徒们持枪械包围了华人区展开血腥屠杀,造成华工死亡28 人,重伤15 人,财产损失惨重。
百余年过去,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已另换了一番天地。但回看当时的这些明目张胆的排挤与歧视,是否令人感慨:即使并不完善的平等、开放与自由,也实在来之不易?而彼此隔绝和强弱悬殊所造成的陌生和危险,也未必那么遥远。
‘贰’ 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战后,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 ,军事上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并大规模屠城,20年间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同时清朝的政治也有很多弊病。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叁’ 一百年前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样的
一百年前是公元1921年,在那个时代中国人们没有吃、没有喝,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农村,老百姓吃不饱,一年都吃不上一顿肉,更不用说其他好吃的了,孩子们没有衣服穿,老大穿完了给老二,老二穿完了给老三。有的家庭孩子生太多了,养不起就把孩子卖掉。孩子们基本没有书念,都是文盲。
由于经济条件差,老百姓生病了,没有保证,很多人就在家里等死。中国社会发展缓慢,一些先进技术都被外国人垄断,国家没有发展,中国在国际上地位非常低,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生活艰苦。中国的经济实力很落后,人民对国家没有自豪感,军事和科技实力也很弱;如今,我们国家在科技和军事上的得到了巨大发展,外交也变得硬气了许多。
此时的中国跟1921年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今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党100周年,如今新中国创立了70多年的时间,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砥砺前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
如今的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极度贫穷的现状,人民群众从百年前的受苦受难,忍饥挨饿到现如今的全体中国人民能够自己当家作主,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现如今的中国工业门类也是完好齐全,许多国家制造技术也取得飞跃的发展,甚至还超过了世界先进的水平,比如现如今的中国高铁建造技术以及航天工业,甚至是5G通信技术都已经成为世界的领先水平。如今的中国也完全摆脱受到外国势力的控制,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富强民主的伟大国度。
军队的总体实力和国家的底蕴来说。在中国以及中国周边临近区域,地球上没有能战胜中国的武装力量存在了。远洋作战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仅仅是和美国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仅仅体现在常规力量上,毕竟东风41全球任何地区使命必达的。
‘肆’ 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100年前的中国处在清朝末期,闭关自守。慈禧太后听政,袁世训练“新军”,李鸿章搞洋务运动发展经济,康有为试图变法。但是都没有成功,中国陷入内忧外患,饱受外国殖民入侵……
‘伍’ 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100年前中国已经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陆’ 100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100多年前,是上个世纪初,上上个世纪末,100多年前的中国是清末,是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屈辱时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耻辱历史。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领导下被欺压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赶走了外国侵略者,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身为中国人,我们要不忘历史,牢记使命,须知“知耻而后勇”,我辈当自强,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我们先看法国画报《Le Petit Journal》上的100多年前的中国:
1909年,清王朝组建的新军照片。甲午战争之后,清王朝为了增强军事力量,由张之洞等人组建新式陆军,这直新式陆军完全按照西式军制、训练以及装备,聘请洋人训练,是清王朝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
1900年上海,华伦将军检阅在上海的法国军队。
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义和团团民在东单总布胡同西口打死德国克林德男爵。事后无能的清王朝屈从德国的无理要求,于1902年在中山公园南门内修建了一个石牌坊纪念克林德男爵。
轿子上坐的是大清王朝的重臣李鸿章,抬轿的是清朝士兵,两侧扛枪的是日本军队和沙俄军队。
1908年11月14日和11月15日,清王朝的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众臣跪拜。史料记载光绪帝是暴毙,慈禧太后是病逝。
100多年前法国日报的旧报纸记录了上个世纪初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被列强侵略,可谓是不堪回首。
‘柒’ 100年前为什么外国人能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
100年前,外国人之所以能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常快,超过了当时的中我。当时的中国没法和外国人相比生产力。经济发展都落后很多,而且中国的奴役性也非常强。所以会被外国人所侵占。
‘捌’ 100年前外国人是怎么称呼中国人
朝鲜称中国人(大清)为掌柜,因为清朝人很精明,相当会做生意,朝鲜在当时与中国做生意老吃亏。
日本在古代称中国人为唐人,这是受了唐朝的影响。在近代称中国人为支那人,支那原本是褒义,但在这带有蔑称讽刺味道。
印度则称中国人为震旦人,有可能是在翻译“支那”,即china的时候带一点自己的口音,所以就翻译成为了“震旦”。
越南称中国人为船夫,船夫是尊称,中国人常常乘坐大船,越南人羡慕中国有这么多船,更羡慕中国先进的造船技术,于是用船夫称呼中国人。
‘玖’ 一百年前的中国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