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民族
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从草原到沙漠,囊括了许多民族的居住地,近代中国领土范围定型之后,这些少数民族都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Ⅱ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少数民族
与西方大多由单一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不同,中国自古以来民族混居杂处,难以细分。辛亥革命后,虽有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但中国并不仅止五个民族,后虽有修正,却终未有确数。中共早期亦对民族数量不甚明了。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认为中国可能有数十种少数民族,但提到名称的不过9种。鉴于此,1953年大陆第一次人口普查,要求按“名从主人”原则,让各民族自报族称。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全国自报登记下来的民族名称逾400种,仅云南一地便有260多种民族名称。
从政治角度考量,庞大的民族数量,将令民族自治区域难于划分管理。官方态度是,民族学术可继续研究,但事关稳定,56个民族编制将不再允许突破。
(2)中国为什么那么多民族扩展阅读:
分布特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与内地沿海汉族地区比较,差距悬殊。例如,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8人。
第一,小聚居和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这些地区又都杂居着不少汉族,其比例也相当高。
第二,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我国陆地边境线全长2万多公里,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少数民族
Ⅲ 为什么中国有56个民族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我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的族称是什么,对于这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历朝历代都始终没有搞听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成分疾称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地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一、民族识别前的基本情况
1953年,新中国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各登记下来的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其中最多的是云南,有260多种;其次是贵州,有80多种。
当时之所以出现这种族别众多的复杂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民族迁徙与融合,各民族之间既相对聚居又交错杂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民族名称和民族成分纷繁多样。二是由于在各民族之间和同一民族的内部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同的发展状况又往往和民族的不同自称和他称交织在一起,使民族族称情况显得更为复杂。三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民族歧视压迫制度,使许多少数民族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民族成分。国民党政府把少数民族看做是“国族”的宗支,不承认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和应有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原来不敢公开自己民族成分的许多少数民族纷纷向当地政府上报自己的民族族称,要求承认为新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这400多个名称中,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自称或他称,有的是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分支的名称,有的是以居住地区的地名为族称,有的是不同的汉语译音,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一甄别。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识别就被首先提上了民族工作的日程。主要任务有三:一是通过识别,认定某一民族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二是识别该族体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一少数民族的一部分;三是确定这一族体的民族成分与族称。
二、民族识别的主要原则
民族识别,是一个涉及民族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我国的民族识别,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本民族人民的意愿,逐一进行的。
斯大林在1913年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民族定义。他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二卷,294页,人民出版社,1953。)斯大林同时还提出了两个附加条件:第一,民族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历史范畴”,在资本主义以前是不可能有民族的;第二,民族的四个要素“只要缺少一个,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苏联根据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将其境内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弱小的人们共同体称为“部族”,将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共同体称为“民族”。
我国的民族识别,既坚持以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为理论指导,又没有生搬硬套这个定义,而是从我国民族的实际出发。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基本上都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其中大多数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有的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奴隶制或农奴制,有的甚至还保留着原始公社的浓厚残余。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民族才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如果照搬斯大林的定义,将一部分族体称为民族,而将另一部分族体称为部族,这不仅不符合我国民族的客观实际,而且在政治上有悖民族平等的原则,不利于民族团结。
1953年,中共中央在讨论《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时,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民族识别的总原则。他指出:“科学的分析是可以的,但政治上不要去区分哪个是民族,哪个是部族或部落。”(《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上),276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根据这一指示,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没有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共同体加以区分,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低,统统都称为民族,一律平等。这一科学决策,既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的勇气。
在这个总原则的指导下,实际工作中主要依据两个具体原则开展民族识别:
一是依据民族特征。民族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任何一个人们共同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我国民族识别工作,从我国民族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了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四个特征。在我国,有些人们共同体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分化或融合的现象,构成民族特征方面,呈现出不平衡性。在民族的诸特征中,显得比较突出的,有时是这个特征,有时是那个特征,有时又是另一个特征。因此,在民族识别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看民族的每个具体特征,而应历史地把民族诸特征,包括分布地域、族称、历史渊源、语言、经济生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地、综合地进行分析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一谨慎地确定一个人们共同体的族属和族称。
以土家族识别为例。在历史上,生活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土家与苗、汉在外界社会看来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土家自称“毕兹卡”,而称苗族为“伯卡”,称汉族为“帕卡”。1949年,湖南永顺专区的田以苗族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但她认为自己是土家族,并提供大量而详实的原生态的土家文化实物。她提出的土家识别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注意。之后,中央组织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调查。1953年9月,潘光旦教授撰写《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巴人》一文,认为“土家不是瑶、苗、汉,而是历史悠悠的单一民族”。1956年5、6月间,中央又派调查组进行实地调查。1957年1月3日,中央统战部发出文件,正式确定土家为单一民族。
二是尊重民族意愿。民族意愿,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民族意识,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族体究竟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究竟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个少数民族的一部分的主观愿望的表现,也是对人们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反映。当然,这种意愿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具备有一定的民族特征的科学依据基础上的,是民族特征的一种总的反映。因此,在民族识别中,应当尊重民族意愿,坚持“名从主人”的原则。
本着这个原则,新中国将过去强加于俄罗斯人并带有侮蔑性的称呼“归化族”改为俄罗斯族;将“卡佤族”改为佤族,将“僮族”改为壮族,将“崩龙族”改为德昂族,将“毛难族”改为毛南族。此外,海南岛的苗族,从语言、文化生活、风俗习惯诸特征看与瑶族相近,追溯其历史渊源,乃是400年前明代从广西十万大山迁来的瑶族。但在识别时,大部分群众刚领袖人物没有更改民族名称的要求,也不愿改成瑶族。根据这一情况,坚持名从主人,正式把他们确认为苗族。
民族识别在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些少数民族正是通过民族识别,了解并打心底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一位瑶族干部就曾形象地说:旧中国,我们瑶族被称作“猺”,是“动物”;解放了,我们被称作“傜”,变成了“人”;民族识别后,我们被称作“瑶”,变成了“玉”。从“动物”到“人”再到“宝”,真正体现了新旧社会少数民族地位的不同。
三、民族识别的主要历程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识别民族之多、调查范围之广、识别依据之科学,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项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正式确认中国有56个民族,前后历时30多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成立到1954年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民族识别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调查研究,并确定一批民族成分。1952年到1953年,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广泛地对自报的民族进行实地调查。1953年,中央民委派出畲民识别调查小组分赴浙江、福建等省调查研究畲民识别问题。同年,在中央民委的领导下,由中央民族学院派出了达斡尔族别调查组分赴黑龙江、内蒙古达斡尔地区进行民族识别调查。1953年初,中共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委派中南民族学院的专家、学者到土家人聚居的湘西龙山、永顺、古丈、泸溪等县进行民族识别调查。同年9月,中央民委又组织一个包括中央民族学院专家、学者在内的土家识别调查组,深入调查了永顺、龙山、保靖等县土家人的语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情况。与此同时,在贵州开展了对“穿青人”民族成分的识别调查研究。
经过这一阶段的民族调查识别,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夕,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中自报的400多个民族名称中,除已经公认的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瑶、彝、朝鲜、满、黎、高山等民族外,经过识别和归并,又确认了壮、布衣、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傈僳、佤、东乡、纳西、拉祜、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民族,共计38个少数民族。
1954年到1964年为第二阶段。在基本掌握各族体的族源、历史、现状与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识别,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中南的一些省份,尤其是云南省。
1954年,中央民委派出云南民族识别调查组。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260多个不同民族名称亟需进行识别,其中少数属于识别其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而大量的则是属于确定其是否为单一民族或者是其他少数民族的一部分(支系)。比如,云南文山州曾有一部分自称“蔗园”的族体,要求确认为单一少数民族。经识别调查,认定这部分人不是少数民族,而是从其他地区迁入的汉族。在云南的民族识别中,主要是对彝族和壮族支系进行识别和归并。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支系最多的民族,仅在云南就有数十个支系。经调查识别,将自称为“蒙化”、“土家”、“水彝”、“阿车”等20多个族体,都确定为彝族支系。云南文山地夏有“侬人”、“天保”、“黑衣”等族称,经识别并征求本民族意见,将其归并入壮族。这样,云南260多个不同族称,经识别归并为22个民族。此外,中央还先后派出了其他的民族识别调查组。1955年,中央派出贵州民族识别调查组,对80多个自报民族名称进行识别。1956年,中央派出土家识别调查组。
经过这一阶段的调查识别,从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前自报的183个不同称谓的民族名称中,新确定了16个少数民族,即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现改为德昂)、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现改为毛南)、珞巴等民族。另将74个不同民族名称归并到54个少数民族中。还有几十个在识别中自动撤销原登记的民族名称。至此,对已填报的族体的识别大体上得以基本解决,有待继续识别的已为数不多。
1964年到80年代末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民族识别工作的重点是在一些地区对一批人的民族成分进行恢复、更改,对一些自称为少数民族的人们共同体进行辨别、归并。1979年,国家民委向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东等省、自治区发出《关于抓紧进行民族识别工作的通知》,指出目前尚待识别的少数民族为数不多,要求有关省、自治区的民族事务部门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尽快解决民族识别工作中的遗留问题。
在这一阶段,除1979年确认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外,主要是对贵州和湖南等地的一些自称为少数民族的人们共同体进行识别、归并。贵州省自1982年起全面开展了民族识别调查,对需要识别的23个自称为少数民族的族体,经民族识别调查,首先认定为汉族的有2个,分别归并于9个少数民族的有13个,其余8个经过多次的反复调查研究,有的归并于白族,有的归并于毛南族,有的则待于进一步识别。其中,对60多万“穿青人”的识别,仍然维持原来族属识别的意见,认定为汉族。在湖南西南部,一部分人自称为“哇乡人”、“本地人”、“梧州瑶人”,由于长期与少数民族居住在一起,其中的一些特征发生了变化,要求承认为少数民族。经识别调查,确认他们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族的一部分。在此期间,广西识别了涉及20个县市、50多个乡镇的壮、瑶、苗、彝等10个少数民族,共10万人。1985年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图瓦人”进行识别,认定为蒙古族的一部分。对云南的“苦聪人”、“摩梭人”重新提出作为单一民族问题,经重新识别调查,仍维持原来的意见,“苦聪人”划入拉祜族,“摩梭人”仍归入纳西族。
在这一阶段,民族识别的大量工作是关于恢复和更改民族成分。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要求恢复、更改民族成分的人数达500万之多。其中主要是,居住在辽宁省和河北省承德地区的满族,湖南、湖北、贵州、四川边界地区的土家族,湖南、贵州两省的苗族和侗族,以及贵州、云南两省的其他少数民族。为了做好民族成分的填报工作,保障少数民族享有民族平等权利,尊重少数民族成员正确表达本人民族成分的自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国家民委于1981年11月联合发出《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的处理原则的通知》,提出:“凡属少数民族,无论其在何时出于何种原因未能正确表达本人的民族成分,而申请恢复其何种成分的,都应予以恢匡复。”据此,从1982年开始,全国陆续恢复和更改民族成分的有260多万人。如湖南省,从1982年至1985年,恢复和更改民族成分的就有72.4万人。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民族识别和更改民族成分工作已基本完成。1986年6月,国家民委在全面总结我国民族识别工作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和更改民族成分的情况报告》。1989年11月,国家民委、公安部发出了《关于暂停更改民族成分工作的通知》。1990年5月,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又发出了《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已正式确认了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912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04%。至此,就全国来说,大量繁重的民族识别任务已基本完成,更改民族成分的问题也已基本解决。当然,民族识别工作还有少量的遗留问题。这些遗留问题虽然涉及的人数不多,但情况比较复杂,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慎重稳妥地做好相关工作。
四、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大调查
我国的民族识别是在大量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在五六十年代,除多次进行民族识别调查外,还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和少数民族语言大调查。
在社会改革前,我国各少数民族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每个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原生态特征十分鲜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步展开,各少数民族的面貌很快发生了变化。为抢救这些即将消失的活的社会历史资料,毛泽东同志指示,迅速地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开展大调查。1956年,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彭真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领导、国家民委协助下,先后从中央和有关省、自治区抽调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人员和部分民族工作者共200多人,组成内蒙古、西藏、新疆等8个调查组,对蒙古、藏、维吾尔等20多个少数民族进行普遍调查。1958年以后,这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具体负责。为加快调查速度,扩大调查范围,新设了甘肃、青海、宁夏等8个调查组,同年8月,抽调有关单位的研究人员和干部,分赴16个省、区进行调查。调查组的人员最多时达千人以上。未派调查组的省、自治区,则委托电民族工作部门负责组织调查并提供所需资料。至1964年,历时八年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基本结束。在此期间,为帮助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还从1956年开始,利用两年多的时间,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民委组织700多人,组成7个调查队,分赴16个省、区开展少数民族语言的普查工作,获得了40多个民族语言的相关资料。
经过这次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大调查,基本上摸清了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包括民族来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结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写出调查资料340多种,计2900多万字;整理档案资料和文献摘录100多种,计1500多万字;拍摄关于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的科学纪录影片16部103本,同时还拍摄了大量图片资料,搜集了大量历史文物。在这次大调查的基础上,当时还组织编写出少数民族的《简史》、《简志》和《简史简志合编》初稿57本。1978年,为使五六十年代民族大调查的资料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民委在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决定编写出版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即《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这项工作先后有中央和地方的民族研究人员和民族工作者3000多人参加,历时10年,到1987年基本完成,共编写出版图书398本,9000多万字。这些成果,为民族识别、民族研究以及其他各项民族工作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2005年,国家民委启动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修订再版工作,预计2008年全部完成。
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梳理了错综复杂的民族源流和现状,科学地鉴别了我国现实的民族成分,基本上认定了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进行民族工作的确凿对象,从而为党和国家制定和贯彻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坚实基础。我国的民族识别,不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为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学科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Ⅳ 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的民族呢
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大体上有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几千年来历史的演进,后一阶段是在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共同斗争中形成了自觉的认识。
其实,占中华民族人口最大多数的汉族,所以能绵延不绝,成为当今世界上人数居第一位的最大民族,也是由许多原来并不相同的民族或部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后融合而成的。
(4)中国为什么那么多民族扩展阅读
分布特点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与内地沿海汉族地区比较,差距悬殊。例如,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8人。
两个特点:
第一,小聚居和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这些地区又都杂居着不少汉族,其比例也相当高。
第二,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我国陆地边境线全长2万多公里,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
Ⅳ 为什么中国有56个民族
因为以前中国是不统一的,全部是由各个部落组成.自成一家,后来统一了,个个民族有自家的风俗.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民族.
Ⅵ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民族
为什么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在远古时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主要有夏族,在北方主要有肃慎,在东部主要有东夷,在南方长江流域主要有三苗,在西北主要有羌族。约在公元前27世纪,黄河流域的各部落族群,就为活动于今陕西境内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所合并,逐步奠定汉族祖先华夏(或称华、夏、诸夏)的基础。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当华夏族开拓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也在辽阔的边疆地区进行开拓而作出巨大的贡献。如肃慎、东胡等族开发了东北地区,“鬼方”、“猃狁”、“狄”、匈奴、鲜卑等族开发了包括蒙古大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的一些地区,羌、氐、戎等族开发了青藏高原,南方的三苗、濮、“南蛮”诸族开发了长江流域和川滇等广大地区,东夷诸族开发了江淮流域,岛夷开发了今沿海地区诸岛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战乱频仍的中国,建立起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秦朝以后,2000多年来,特别是经过汉、唐、元、明、清几朝的努力,统一不但继续维持,而且不断地发展和巩固。从秦朝统一到清朝结束,在这漫长的2000多年的历史上固然存在过几次分裂,但分裂时期总共不过六七百年,国家统一时期共约1300多年,统一的时间大大长于分裂时间。而且,即使在分裂时期,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认同自身是炎黄裔胄或中国境内的民族;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所建立的王朝制度,均以继承秦汉制度为基础,实现农牧民族“胡汉分治”,以汉人农业经济为立国之本,以汉文化为主导的农牧文化相结合;都以中国分裂为变态,统一为常态,各种政治势力总以统一中国为己任,并确实酝酿着更高层次的统一。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分裂的时间越来越短,规模也越来越小;而统一的时间则越来越长,范围也越来越大,制度越来越完善,参与统一事业的民族越来越多。元明清3个朝代的连续大统一就足以说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Ⅶ 为什么中国有56个民族
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经历过长期的演变,支系纷繁,族称众多。由于以往的统治政府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不承认少数民族的存在,许多少数民族被迫隐瞒自己的民族成份,同时也缺乏科学的调查研究,所以根本弄不清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的平等意识逐渐觉醒,纷纷提出确认自己的族称和公开自己的民族成份。另一方面,只有确认了民族成份,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其他各项民族政策。新中国建立后,开始把民族识别工作提上民族工作日程。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民族成份和民族名称的辨别。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族的名称相当复杂,据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登记上报的民族有400多个,其中有的是自称,有的是他称;有的为一个族体不同的汉语音译;有的以居住区的地理名称而得名;有的则以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命名,如此等等。对这些民族名称进行民族识别,就是要弄清楚待识别的人们共同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如果是少数民族,那么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一部分。
自50年代初开始,党和国家组织大批民族研究者和民族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密切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实际,对待识别族体的族称、族源、分布地域、语言文字、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社会历史等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研究,并在充分尊重该族体人民意愿的基础上,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了科学的辨识,加上原来公认的民族,到七十年代末,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我国的民族识别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1954年为第一阶段,其间除已公认的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瑶、彝、朝鲜、满等民族外,又确认了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黎、僳僳、佤、高山、东乡、纳西、拉枯、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民族等共38个少数民族。1954年到1964年为第二阶段,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为德昂族)、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后改为毛南族)等15个少数民族;1965年到1979年为第三阶段,1965年确认了珞巴族,1979年最后确认了基诺族。至此,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加上汉族,共56个民族,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在民族识别中,在有科学依据的条件下,充分尊重民族集团的意愿,在民族称谓上“名从主人”。如1963年4月改“佧佤族”为佤族,1965年10月改“癎亻童族”为壮族,1985年9月改“崩龙族”为德昂族,1986年6月改“毛难族”为毛南族.
Ⅷ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民族存在
古代交通极其闭塞,居民交流极少,地方大了,语言各不相同,习俗也不相同。民族就有区别了。俄国更大,有100多个民族。基本上区域大小和民族数量成正比的。
Ⅸ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少数民族
80年代初,制定的“民族自治法”,大搞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人为制造各民族之间差别形成的。不强调民族融合,反倒鼓励各民族自治,人为地把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地区的国民区分开来的。 中国境内的许多民族都在境外建立了国家、政权,比如说汉族(新加坡)、俄罗斯族、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傣族(老挝、泰国)等,也即是说,国内某民族的主体可能是在国外。俄罗斯族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人口超过1亿的大民族之一,所以在国外,俄罗斯族绝对不是少数民族,但在中国的俄罗斯族明显是清末时从沙俄南迁到新疆等地的侨民的后裔,如果也算成中国的少数民之一,那英国人在香港的土生英人、葡萄牙在澳门的土生葡人算不算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呢?其次,朝鲜族当初是随日本的先遣拓荒团来的中国的东北(满洲)的,日本战败后,中国政府将遗留的100万日本侨民驱逐出境,却没有将朝鲜侨民驱逐出去,所以,朝鲜族实为侨民。还有回族,它是按照信仰来划分的民族。所以56个民族一说还有待修正。 再说少数民族圆环套圆环的中国西南,在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些所谓的西南边民,在读书识字,进入主流社会后,主观上也认为自己是汉族的。特别是西南有些奴隶社会群落,本质上并不是什么民族,只是一个群落,他哪知道自己是什么族啊。难怪孙中山当初反满时宣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中“中华”即指“轩辕后裔”,不分什么民族!后来他修正了一下,将中国分为“汉、满、蒙、回、藏”五族,主张“五族共和”,可也没分那么多族。但新中国一成立,在西南就划分了这么多的民族,甚至几十、几百、几千人一个民族(难怪作为老师的苏联会将蒙古族分为三四个少数民族。我这就不明白“民族”是怎么定义的,几十个人能够具备一个“民族”所需的文化、文化系统吗?),刻意地将他们一块块各自割裂出来。 还有广西,建国后竟然成了南方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实际早已完全汉化,但新中国成立后,却人为的给定性为少数民族,还给他们造语言造文字。广西其他少数民族也是,根本就完全汉化!经过自秦的“百越”、汉的“交趾”,到明朝中国本土十五省之一、清朝本土十八省之一的两千多年的民族交融,整个广西在民国时所做的人口调查中承认自己是僮人的才1.8万人,认为自己是非汉人的才32万,是全部广西人口的零头。比如,粟裕将军现在被认为是侗族,可是粟裕将军至死都认为自己是汉族;还有白崇禧将军,现在被认为是回族,可是他本人就曾经说过,自己不过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罢了,是汉穆斯林;还有,桂系军阀从来不认为广西是个少数民族地区。 一般来说,西方国家是不搞民族划分的,进行民族识别划分、并赋予**权力的,大概只有前苏联、前南、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吧?就连美国也不搞民族划分,身份证上当然也没有民族这个栏目。即使是国势调查(大概相当于我国的人口统计吧)时,也只分白人、黑人、亚洲太平洋人、印第安人(含埃斯基摩等先住民)、拉丁美洲人。不过,由于拉丁美洲人、特别是美籍墨西哥人近年增很快,且又保持独自的民族语言、文化,很多美国人都担心美国因此分裂,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等会成墨西哥的一部分。 因为在同一国家内部搞民族划分,等于时时刻刻在提醒国人你不是某族而是某某族,这就会造成或加剧国民之间的隔阂,如果还并赋予民族**权利,鼓励各民族大力发展,甚至在诸多利益上也按民族给于不同的待遇的话,势必引发或加剧各民族的矛盾,引发或加剧国民分裂,造成更大的社会动荡。一旦某人被划归某一“民族”,日子一久,哪怕他/她原本不属于该民族,也有可能会跟原来的民族产生隔阂,甚至站到这个“民族”上说话,为该“民族”去向国家争取更多权利,并与其他民族产生矛盾。即使本人不会这样,谁又能保证他的子女以及后代不会这样呢?这就跟同 化一样,第一代也许会知道自己是某一民族的人,但他的后代是否还知道自己是该民族而不是其他民族,那就很难说了。例如日本的朝鲜/韩国人,第一、二代还都知道自己不是日本人,但第三、第四代,就有不少认为自己是日本人的了。特别是那些加入了日本国籍的人,由于父母、祖父母的刻意隐瞒,不少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朝鲜民族而不是日本民族,这些人的民族意识自然是偏向日本民族的。 通过不同的人为的民族划分标准,人为制造一些新民族,从汉族中分裂出去,并且给以优待,结果造成了人为的民族分化和民族差别。这一点简直就令人啼笑皆非。例如民国时的风云人物宁夏马氏家族、白崇禧等,都是回民,坚定的***,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反对“回族”这一说法。在他们看来,回民只是汉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其差别相当于客家人和北方人的差别。且回民大量散居城镇(如河南不少县城都叫“城关回族镇”就可见一斑),早已同化。但回族最后仍被识别为一个单独民族。这一情况可与南斯拉夫类比:波黑*****实际上也是塞尔维亚人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但铁托身为一个克罗地亚人,为防范大塞尔维亚主义,将之单独划分为一个民族。结果南斯拉失分裂后,波黑*****与塞尔维亚人这两个本是同民族的“不同民族”,进行了血腥的种族厮杀,由此可见人为分割民族的极端危害性。 又如你说的土家族,直到1956年才被识别为单一民族,但1990年的人口数是1964年普查时的1027%(仅仅一代人的时间,人口增长10倍)!这些都无法用人口自然增长来解释,只能认为是“落实政策”后由于特殊优惠,而使大批本已同化的人又转而改变民族。极端的例子如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2年普查时,全县40万人,只有243人报称是少数民族,而且全是外地调入的干部。但“落实政策”予以扶持后,短短两年内,就有18.5万人改变民族成分。这些极端的人为分化汉民族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一些专家学者、政府机构只注重于构建“百家争鸣”的民族人口局面,却没有看到这种问题的潜在危险性!同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自然进化和融合,被人为的民族分化政策毁于一旦!为了“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荣”,甚至不惜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有次戏问他:“你是湘西人(按,粟是湖南怀化会同人),是不是苗族?”但粟本人至死一直都自认是汉族。他死后两年,根据相关民族识别研究,他被认定是侗族——这一点后来通过中央批准。看看:一个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侗族的人,死后被追认是侗族,是不是有点别扭和滑稽!
Ⅹ 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名族
从小学的课本我们就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但是如果你以为真的只有56个民族的话,就有些图样图森破了。
1950年到1954年,中国开始进行第一批民族识别,确定了38个少数民族。新a疆的14个民族,除了塔兰奇被归并到维吾尔族中,达斡尔族待识别之外,其他的,都在这一批被确定。
1954年,开始第二批民族识别,到1978年年底,先后确定了16个民族,包括达斡尔。
这期间赶上文aaa革 ,所以民族识别工作进展不怎么利索。
到了1979年,确定了最后一个民族:基诺族。这样,加上汉族,中国的56个民族最终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