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航天报的开办网站
中国航天新闻网创建于2001年,于2007年1月全新改版试运行。
中国航天新闻网是由中国航天报社凭借其强大的采访力量与采编队伍,依托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以数字化媒体发展为方向,为业内外受众倾心打造的一个技术先进独具特色的专业新闻平台。通过航天新闻频道、航天资讯频道、电子商务频道等多种信息频道,采用互动的多媒体形式,权威、及时、专业地集中发布新闻信息、专题报道、摄影图片、电子期刊、航天科普、商务资讯等国内外信息动态。
全面的行业覆盖、独家的原创新闻、及时的信息发布、专业的专题报道,将引领您进入一个精彩纷呈、魅力无穷的航天世界。
2. 11名中国航天员飞天名场面刷屏世界航天日,如今这些航天员现状如何
杨利伟和翟志刚获得过航天英雄称号,其他9人,除了陈冬之外,都获得过英雄航天员的称号。这些都是对他们在航天事业上,做出贡献的肯定。
现在他们有些人还继续活跃在中国航天事业上,有的人已经走上仕途。譬如景海鹏,目前被任命为31677部队副部队长。费俊龙2016年开始,不再担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其他一些人,有的人选择回归家庭,有的做了幕后。
目前杨运伟,翟志高,刘伯明,费俊龙,景海鹏,聂海胜,都是少将解放军少将军衔,张晓光、刘旺为解放军大校军衔,陈东为上校军衔,王亚平和刘洋为中校军衔。
3. 中国的航天事业有哪些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1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发射周期从60天缩减到不到20天。这表明我国火箭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研制模式开启信息化时代。
近五年来,从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组成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试运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空间实验室阶段“成功首飞、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顺利补加、成果丰硕”的既定任务目标,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和宝贵经验。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航天创建60余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随着未来中国对重型火箭、无毒无污染中型火箭、低成本运输火箭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关,中国进入空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将越发轻快。
航天事业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空间技术,也就是各种火箭、卫星、飞行器的制造和发射技术等;二是空间应用,是让航天技术产生实际应用,比如提供通讯和气象观测服务等;三是空间科学,即不以技术和应用为目的,而是探索和发现新规律、新现象。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4. 国内有哪些媒体
被称为18家中央新闻单位,他们都包括哪些单位?都是什么级别?如何排序?见闻君搜罗了相关资料,今天就给大家解析解析。
18家中央媒体名单及排序如下:
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 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新社。
其中正部级单位有2家:人民日报与新华社;副部级单位有9家: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正局级单位有7家:中国纪检监察报、 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新社。
这其中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分别是人民日报、新华社与中央电视台,被称为中央三大喉舌。中央电视台在央媒之中排序虽然不高,那是历史的原因,最初时电视普及率不高,所以中央电视台影响力没有广播电台影响大。到现在随着电视的普及,中央电视台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5. 中国航天有哪些重大新闻不要说那么太多也不要视频
2020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4次发射。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面投入应用发射,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由5.5吨级到14吨级的跨越。
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完成在轨演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搭载的“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在轨期间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件打印。此次实验,是中国首次太空3D打印,也是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实验,对于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