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家觉得中国的现在民生状况怎么样
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问题了,而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是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这就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民生问题。
当前的现实环境是,因俄乌战争、全球疫情导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多行业猝死,美国加息,房地产市场低迷,种种困境,其实可以总结为几个层次:
一是居民负债,经过多年加杠杆,负债率已经从2008年的不足18%,到2018年的53.2%,直到2021年底的62%,空间还有但是不大。
二是居民收入和消费,由于疫情和政策影响,教培、旅游、服务、地产等多个行业受到极大冲击,连环效应下,更多的行业受到影响,全体居民消费心理趋向保守。
三是企业,压力之下,都在减负债,降杠杆,缩小投资。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困境是否需要救助,存在争议。
四是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支出因疫情刚性急增增长,而可用财力因土地市场深度低迷直接腰斩,纵有所谓国企兜底托市,其实非但不能增加可用资金,还要支付高额利息。
总体而言,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面临收入减少、信心下降。
跳过分析,直接谈看法和建议,有没有人听也无所谓,对不对也无妨,一笑了之。
1、从长远看,和平和经济增长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唾手可得,衰退、战争和动乱占据了历史的大多数。所以不能以过去30年经验看未来。
2、经济大势,人为的干预要么是拔苗助长,要么效果可疑。但也不是说政府什么都不要做,做而有度最重要,大水漫灌已经被证明不可行。
3、地方政府要搞建设,要助民生,用钱的地方确实多,但中央财政要搞国防、要转移支付,而且历朝历代强干弱支均是正道,指望从中央切一块给地方不现实,只能给政策。
4、解决地方政府缺钱的问题,还是收支二方面着手。
5、地方政府(收入)缺钱的症结在负债,特别是高息负债。毕竟,冷的是风,穷的是债。发达地区的县区级政府负债过百亿是常态,8%以上高息比重不小,所以通常都是做3-6个月的资金收付计划。现在半年多没卖地,收入减少过半,如果一旦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大面积违约暴雷,后果不堪设想。现实就是这么荒谬,一方面,投资人只拿4.5-5%,一方面地方政府的举债成本是8%。所以唯一解决的办法是同意县区政府在属地范围内发行本地债,不要什么复杂评级、承销,简化手续,同等金额一换一或者按真实财力定个限额,最关键是降负担、换时间。本地范围、本地人买的债券,县区政府再困难也不可能违约。
6、地方政府支出上,还是要强调过紧日子,财政供养人员要冻结薪水三年,以示与民同苦。关键还是控制项目,一个城建项目动辄千万,全因领导喜好、政绩。还是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年初排一下盘子(总金额),限一个规模,由人大投票排一下序不好吗?上级政府也不能随便压任务。
7、房地产这个夜壶还是不要提了,我估计在目前的居民负债、收入情况下,再出强政策刺激,恐怕要背离“房住不炒”的大原则,暴涨暴跌的后果不合适。但民营房地产企业还是要救一些,国企独大未必全是好事。
怎么救?其实不需要出什么贷款政策,很多开发商还是有钱的,但都被限制了,所以账上资金几十亿,十分之一的到期债务都还不了。2019-2020年的时候,为了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出了一些政策后似乎效果不大,于是继续下猛药。好比一列火车已经时速300,想要停下来很困难,停下来再启动也是这样。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不要反复,要有预计。以本地的情况,一些开发商的地方项目公司大量资金在政府监管账户,因为抽逃资金遗留的矛盾很多(有些是政府同意的,有些是企业人为转移逃避),其实还是要有一个规矩,比如在一个项目一个开发公司下,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合理转出多少利润,不能一刀切死。
8、房产税、遗产税还是要征,再有争议也要做,哪怕税率低一点、起征点高一点、缓冲时间长一点。2%不行,1%可以吧?起征点按当地人均商品房面积不行,再加20%、30%可以吧?现在有困难,三年缓冲可以吧?总之,要有明确的预期和信号,有产有财者应当为国分忧。房价再涨下去,阶层固化、百业萧条;但不以房产税、遗产税代替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无以为继。(详见经济闲谈之二:房产税、遗产税与地方财政)
9、企业负担要综合考虑。当前的留抵退税新政,确实一定程度是减轻了企业负担(当然有些地方4月份税收下降40%多),但以工业企业3-4月周转一次计,其实本该如此,最好长期坚持。但企业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土地、融资、用工、环保等具体问题。这些方面可说的太多,比如在坚持18亿亩耕地、生态红线的基础上,下放规划权、批地权,不要过多干涉地方的发展;比如环保、安监的高压问责,已经明显失之以偏,直接导致地方具体部门为求自保,压力下移,严重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地步。
10、民生三件事,就业、医疗、教育,就业是基础。当前公布的失业率已经达到6.1%,达到近几十年来中国失业的最高水平,18岁到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实际已经超过了18%以上
Ⅱ 二十年后中国的农村会怎么样
首先,许多村庄将会消失,现在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主要是留守儿童和一些老人,村子里面种地的都是留在村里的老人,所以很多人认为现在农村正在慢慢消失,留在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所以,经过20年后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许多小的偏远村庄将会消失,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农业规模发展的必然。
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针对未来农业的农业专业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功能分化将更加明显,经过20年之后,会有很多专门的村庄,也会出现养殖公司和一些在种植和养殖领域高度专业化的生态养殖基地,除了投入大量的农业资金外,还将投入更多的科技科研院所,探索出更具魅力的新型农业模式特色。
然后,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土地确权后,将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口不再有农业和非农业,统一变更为居民户口,这是国民身份的统一,这也预测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现在大部分农村的路不再是先前的土路,
Ⅲ 中国现在为什么这么重视农民问题中国农民的路在何方
中国的人口很多,每个人每天都是要吃饭的,吃饭就离不开粮食,所以离不开种粮食的农民,农民的问题解决了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也是有保障的,所以重视农民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三农问题是指我国农村和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食物对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我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食物的需求量很大。 因此,农业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这种农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
Ⅳ 全世界的农民靠种地都赚不了钱吗为什么中国没人想做农民呢
我认为现代社会的中国农民很少有人选择留在农村种地,而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一是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不但没有什么社会地位,还被一些人看不起。其二是:普遍而言,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但绝大多数的农民也懂得唯有读书高,一字值千金的道理,让下一代跳出农门,是绝大多数农村父母的愿望,所以农民脱离农业,是个大趋势,也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所以有一部份农民没有农二代,留在农村的越来越少,更没有人选择留在农村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