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美国取消中国主权豁免是什么意思

美国取消中国主权豁免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1-19 20:02:35

⑴ 国家主权豁免制度

法律分析:国家主权豁免制度是指国家的行为及其财产不受他国管辖。这是从“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这一罗马法概念中引申出来的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实践中,国家主权豁免主要表现在司法豁免方面,即一国国内法院非经外国同意,不得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诉讼,因此主权豁免又经常被称为国家的司法豁免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⑵ 美国国家豁免权是什么意思

国家豁免权是指在国际社会中民族国家基于自身的主权而享有的不受外国主权干涉和控制的权利。。国家豁免权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及政府的各种机关以及以国家为代表行事的国家代表。
一、美国国家豁免权
国家豁免权是指在国际社会中民族国家基于自身的主权而享有的不受外国主权干涉和控制的权利。。国家豁免权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及政府的各种机关以及以国家为代表行事的国家代表。
二、国家主权豁免的分类
1、绝对豁免:国家的一切行为都享有豁免;
2、相对豁免:商业行为不享有豁免,非商业行为享有豁免。
三、主权豁免的表现形式
1、一国不对他国的国家行为和财产进行管辖。
2、一国法院非经外国同意,不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或国家行为作为诉由的诉讼。
3、一国法院非经外国同意,不对外国国家代表或国家财产采取司法执行措施。
四、国家豁免权的主体
1、国家及政府的各种机关。
2、有权行使主权权利并以该身份行事的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或国家政治区分单位。
3、国家机构、部门或其他实体,但须它们有权行使并实际在行使国家的主权权利。
4、以国家为代表行事的国家代表
五、总统的豁免权
总统豁免权的确切含义是,总统可以在自认为满足国会设定条件的前提下,以个案为单位暂时中止某一法律条款的效力,同时须将其决定通知国会。这一解释本身并非来自于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对总统行使豁免权的实例分析。在国会每年通过的大量法律中,有不少都会涉及到总统豁免权。其中对于这一权力的行使条件、权限范围、有效期限、延期方式等细节都有不同规定。也就是说,总统豁免权这一概念本身只是一种抽象的广义的权力类别,只有深入到每一部法律的具体规定中,才能了解其各不相同的实际内涵。美国在任总统拥有豁免权和刑事调查豁免权的。刑事调查豁免权是针对总统个人的,即使总统被指控就任之前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在任期内也不受刑事追究,直至卸任为止。在2020年7月9日,美最高法院的9名法官以7-2的票数裁定,总统并不具有绝对的刑事调查豁免权。而且现有的刑事豁免权也会在总统任期届至而失效。国家豁免权是在国际社会中享受的权利,不受到任何国家的干涉。国家豁免权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及政府的各种机关以及以国家为代表行事的国家代表。
法律依据
《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
第一千六百零二条查明事实和宣布宗旨
国会认为,美国法院就外国要求从该法院取得管辖豁免权一事所作的决定应有利于公平正义并保护外国和在美国法院诉讼的当事人的权益。按照国际法,各国就其商业活动而言,是不能在外国法院里取得管辖豁免的,而且为执行与它们的商业活动有关的判决,可以扣押外国的财产。今后,凡外国提出豁免权的要求,应当由联邦法院及各州法院按本章规定的原则决定之。

⑶ 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国家主权豁免新论

李梦娇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摘要:国家主权豁免是指一个国家未经同意,不受另一国法院管辖,一国法院不得对外国国家及其财产行使管辖权,它是国际法上公认的一项原则,包括绝对豁免原则和相对豁免原则两个重要概念,各国学者只对两概念的利弊纷纷着书立说,极力阐述自己的观点,颇有争议。各国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确定适用绝对豁免原则抑或是相对豁免原则。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期对立法有所借鉴。

关键词:国家主权豁免 绝对豁免 相对豁免

一. 国际上关于国家主权豁免之学说

目前关于国家主权豁免原则在各国国内立法或国际条约中主要存在两种学说,即绝对豁免主义和相对豁免主义。下面我们来分别分析一下这两种学说。

(一)国家主权的绝对豁免原则

所谓绝对豁免权是指国家的一切行为和财产均享有不被他国管辖的权利。它来自拉丁法谚:“平等者之间无管辖。”非经国家自己同意,任何外国法院不得对其提起诉讼,它是国际法上主权平等原则的当然逻辑结果。这一学说一直为后来后来的国际法学者以及美国国际法学家和美国司法实践所承认。19世纪以前,有关国家豁免的判例较少,到19世纪晚期,国家之间相互给予管辖豁免的法院判例。美国国际法学家海德认为:国家不受另一国家管辖,并且非经其同意另一国法院不得对其提起诉讼。英国法院在审理1920年菲烈德里克王子号案的判决指出:外国国家及其财产享有管辖豁免,否则将不符合主权者的尊严,即不符合崇高权威的绝对独立性。尊严、平等和独立是外国国家享受豁免的基础。在欧洲大陆,德、法、比都把国家主权豁免作为审理有关诉讼国家案件的最高原则,由于绝对豁免原则在实践中普遍应用,各国学者也从本国司法实践角度对此原则予以确认。美国国际法院法官哈克沃斯认为:“这种豁免现在可以说是基于普遍接受的习惯和惯例,即国际法。奥本海认为:“无论如何,一国法院不得对另一主权国家的官方行为或其代理人经官方授权的行为有效性和合法性提出疑问,只要这种行为的效力发生在本国管辖范围内,如果要对此行为提出疑问,则应通过外交途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19世纪中晚期,无论是各国学者抑或是各国司法实践,都一致确认这个原则,拒绝对外国国家行使管辖权,绝对国家豁免原则已成为一项一般习惯国际法原则。

(二)国家主权的相对豁免原则

所谓相对豁免权是指一些国家的法院在处理国家主权豁免问题案时,把国家行为分为主权行为和非主权行为,只有主权行为才享有豁免权,非主权行为不享有豁免权。一战后,欧洲许多国家如德、法、意、比等国逐渐转向有限豁免的立场,美国也曾主张绝对豁免,但至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外国主权豁免权》,列举外国国家不能享有豁免的若干规定,转向有限豁免的立场。其实,美国1976年法是彻底违反国际法的立法,而美国却企图把事情说成好像美国只是把现有国际法订入国内法。比如美国1976年法规定,一个行为是否为商业行为要根据行为本身的性质而不是根据行为的目的来判断,并认为凡是私人所能做的行为就应列入商业行为,只有国家能做,而私人不能做的行为才是统治行为。由于私人可订立合同,因此国家订立合同的行为就是商业行为。可见这种区分标准极为荒谬。照此规定,几乎没有什么外国国家的行为不可以被解释为“在美国的商业活动”。因此外国国家的任何行为要免除美国法院的管辖,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美国在湖广铁路债券案及其他案件的做法,无疑是把外国国家置于美国法院管辖之下,把美国与外国国家的国际关系纳入美国法律轨道,强迫外国国家服从美国法律,这是完全违反国际法上主权平等原则的。

从各国司法实践看,在决定外国国家是否享有豁免权问题上,决定性因素不是绝对豁免与相对豁免的区别,而是各国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的需要。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限制豁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根源,也不难想象这样一种完全为资本主义大国自身利益而产生,为资产阶级自身利益而服务之学说怎能为整个国际社会接受,怎能象他的推行者所说的那样,成为“普遍适用的原则。”限制豁免学说把自己的立足点建立在对国家活动予以主权行为和非主权行为的划分上,进而对国家的非主权活动进行管辖,这是完全违反国际法原则的。任何国家总是以主权者的资格行事,它决不能因从事一项所谓非主权行为而不再是主权国家。奥本海说:“主权是最高的权威,是一个对人世上任何其他权威独立的权威。”因此,国家的任何活动,不论是政治活动还是经济活动都是国家主权的体现,独立于外国法院管辖权之外,对它的活动的任何限制,都是违反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这种分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实际上,限制豁免并没有成为普遍趋势,更不是国际法的进步发展,所谓的限制国家主权豁免的国际趋势,实际上只是几个大国力图扩大本国管辖权,通过本国法院对另一国行使管辖权的办法,来代替外交谈判。例如:香港飞机案是英国法院对属于中国所有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港财产强行管辖的案件。根据政府继承原则,中国政府对两航公司留港财产的所有权是不可能有争议的。但英政府却以财产所有权有争议为由发出一道枢密院令,指令对我国上述财产行使管辖,“即使该案被告为一外国主权国家,法院仍有权处理。”最终枢密院作出判决,强制执行,由英政府触动大批武警劫夺中国两航公司财产,中方对此提出强烈抗议。由此可看出,一国法院根据本国法不经另一主权国家同意,对该国进行司法程序,包括作出判决或缺席判决,扣押财产,强制执行,用此办法取代外交谈判,结果是使一国法院成为最高仲裁人。如果说某一趋势符合国际法的进步发展,它必须真正反映第三世界国家的时间,愿望和利益,应有利于国际关系正常进行和开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进一步改革,应该真正反映现代国际法的进步思想和原则。而限制豁免的趋势,很难说是符合这些要求的。

二. 关于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的一些个人看法

现行国际法上关于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的时间和理论的斗争仍在继续,国际法委员会也因编篡越来越接触到实质性条款而发生更大争论。国家豁免原则受到严重挑战,很多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利益受到威胁和损害,有许多国家起而维护主权豁免。在联大会议和国际法委员会讨论中指出限制豁免的趋势“主要出现在工业化发达国家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受到这种趋势困扰。”国际法委员会有委员原先曾倾向限制豁免,但后来提出实行“限制豁免”必须考虑六项因素,包括必须要有绝大多数国家实践为依据,制定豁免规则的一些例外规则,必须不损害豁免规则本身等。有委员反对制定过多“例外规则”,而使豁免规则名存实亡。在国家豁免项目的编篡中,如果不顾现行国际法和国际事件而自行立法,单方面扩大管辖权,必将引起更多国家摩擦和国际关系紧张。因此,尤其要考虑和照顾发展中国家利益,要使制定的国家豁免制度有效,它必须能反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

我国一定要坚持绝对豁免的立场,坚决反对国家行为作主权和非主权划分,拒绝外国法院对一主权国家的行为的合法性作出判决。例如:在湖广铁路债券案中,美国无理做缺席判决,要求中国政府赔偿。对此,中国政府坚决拒绝,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向美国递交备忘录指出:“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无可非议的享有司法豁免权。美国地方法院的行为完全违反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原则,违反联合国宪章。对于这种把美国国内法强加于中国,损害中国主权,损害中国民族尊严的行为,中国政府坚决拒绝。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应采用绝对主权豁免原则,从我国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出有利于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绝对主权豁免原则,以保护我国国家利益。我国在有关国家豁免的立法中,应坚持以下基本立场:1.坚持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原则,反对限制豁免、废除豁免论;2.凡国家自身从事一切活动除自愿放弃豁免外均享有豁免;3.赞成通过协议来消除各国在豁免问题上的分歧;4.如外国无视我国主权,任意侵犯我国财产豁免权,我国实行对等原则采取相应报复措施;5.在对待国有企业问题上区别国家自身活动和国有企业活动,国有企业作为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经济实体不享有豁免;6.我国在外国法院出庭主张豁免权的抗辩不得视为接受该法院管辖等等。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从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出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充分协商和协调不同观点和立场,制定出一个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法规则。而我国应针对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具体情况,根据广大发展中国家实际需要,积极提出各种新提案,参加有关国际立法活动,化被动为主动,实现我国的主张。

⑷ 湖广铁路债券案涉及国际法中的哪些原则,其含义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享有豁免权。这是因为,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对另一个国家行使管辖的权利,一个国家的法院没有经过国家同意,不能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对象的案件。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无可非议地享有司法豁免权。
2、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不适用湖广铁路债券案。这是因为,美国地方法院以一个主权国家作为被告诉讼,行使管辖权,作出缺席判决甚至以强制执行其判决相威胁,这是完全违反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原则,违反联合国宪章。对于这种将美国国内法和美国法院的管辖强加于中国,损害了中国主权,损害中国民族尊严的行为,中国政府理应坚决拒绝。现在,本案由于中国坚决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上,坚持国际法的原则,最后并没有有按照美国法院的"缺席判决"执行。1987年3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定,驳回了美国债券持有人的复审要求,撤销了不利于中国的判决。
3、湖广铁路的债券是恶债,因为因为这次借债是1911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勾结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加快修建铁路,由于财政危机只能向帝国主义借债。中国政府无任何义务继承这笔用于镇压革命的恶债。因为,这涉及新政府对前政府的债权问题,新政府如何处理债权取决了该政府政策利益等方面,国际法上的继承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或新政府如何处理旧国家或旧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问题。在这里,只涉及到新政府的债务继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推翻国民党政府而建立的新政府并且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我国政府在处理旧政府的债务时,也坚决适用"恶意债务不予继承",这是久已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因为这次借债是1911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勾结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加快修建铁路,由于财政危机只能向帝国主义借债,因此,我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不予承认这一债务,这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而且也为国际法实践所证明的。

⑸ 豁免权是什么意思

豁免权,亦称律师——当事人特免权,是证人拒绝作证权(Immunityofwitness)的一个分支,它是指律师对其在业务活动中得知的当事人的秘密可以拒绝作证的权利。对于律师在诉讼中享有刑事豁免权,西方国家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明确的规定。卢森堡刑法典第四百五十三条第一章规定:“在法庭上的发言或向法庭提交的诉讼文书,只要与诉讼或诉讼当事人有关,就不能对它提出任何刑事诉讼。如英国法规定,律师有权对于当事人之间的秘密交谈和通信,包括有关诉讼问题以及非诉讼的法律事务拒绝作证。日本《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律师对由于业务上的委托而得知的有关他人的秘密事实,可以拒绝提供证言。在德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因职业原因而享有拒绝作证权的人包括律师在内。由此看来,律师作证豁免实际上就是律师保守职务秘密的权利。这在1990年9月7日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犯罪待遇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中得到了反映。该基本原则第八条规定:“遭逮捕、拘留或监禁的所有的人应有充分的机会、时间和便利条件,毫无迟延地、在不被窃听、不经检查和完全保密情况下接受律师来访和与律师联系协商。这种协商可在执法人员能看得见但听不见的范围内进行。”第二十条规定:“律师对于其书面或口头辩护时所发表的有关言论,或作为职责任务出现于某一法院、法庭或其他法律或行政当局之前所发表的有关言论,应享有民事和刑事豁免权。”这是联合国关于刑事豁免权的具体规定。第二十二条进一步规定:“各国政府应确认和尊重律师及其委托人之间在其专业关系内的所有联络和磋商均属保密性的。”世界刑法学协会第十五届代表大会《关于刑事诉讼法中人权问题的决议》第十四条亦规定:“一切证据调查必须尊重职业秘密特权。”《英格兰和威尔士出庭律师行为准则》规定:“在通常情况下,律师对他在法庭辩论中的言论享有豁免权。”英国法律规定:律师在执业时,对第三者不负诽谤的责任;出庭律师在处理诉讼案件时,有不负疏忽责任的权利。按照英国学者解释:作为当事人的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律师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言论都不受法律追究,即使他的言论带有明显的恶意,并且与他承办的案件没有关系,也同样享受这种特权的保护,这种特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不仅适应于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法庭所进行的诉讼程序,而且对于任何诉讼程序都具有同样的作用。法国有一不成文的法律:不能在律师住所逮捕罪犯或被告人;警察局和检察院虽然可以在律师住所寻找有罪行的文件,但不能寻找委托人罪行和过失的线索;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通讯,既不能被查封,也不能被拆看,受到法律的绝对保护。《香港事务律师执业行为操守指引》、《香港大律师执业行为守则》、《香港事务律师执业指令》中均有明确规定:“执业大律师和事务律师在出庭代理诉讼时,对第三者不负诽谤罪的法律责任。”

律师作证豁免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维系委托人与律师之间的信赖关系,以保护委托人的利益,促进辩护律师顺利履行职责。对当事人而言,如果律师行使作证豁免权,那么当事人就因其秘密没有被公之于众而使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免遭损害。对律师而言,如果当事人知道律师不能不顾当事人的反对而泄露当事人所说的内容,那么当事人就会更加坦率地、完整地、真实地对律师陈述案件情况,而律师对案件情况了解越清楚、真实,就越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辩护或代理职责;如果律师不能保守当事人的秘密,当事人对律师的信任就会遭到破坏,律师与当事人之间委托关系的基础就不存在,就没有人再愿意委托律师。

具体分类

编辑播报

赦免

豁免权就适用主体之不同,可分为司法豁免权、议会豁免权、外交豁免权、元首豁免权…等,依其豁免内容区分为刑事豁免权、民事豁免权及行政豁免权,通常较受人注意的豁免权为刑事豁免权,即因宪法上或国际条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明定,受有此豁免权之人或团体,不受刑事追诉、无出庭作证之义务。

司法豁免权是给予法官或行政官豁免民事责任;议会豁免权又称言论免责权,即议会豁免权,给予国会议员可以自由讨论议题;外交豁免权内容包含刑事裁判之豁免,可不受驻在国刑事追诉,且享有行政与民事豁免,不受强制执行及处分;元首豁免权指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为刑事豁免权之一种。

综上,享有刑事豁免权的种类有外交豁免权及元首豁免权两种,其他豁免权的内容并不包含刑事豁免。

⑹ 美方取消3人的外交豁免权,意味着这三人会受什么样的处罚

有三名美国驻俄罗斯使馆的人员因为盗窃的新闻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而俄罗斯外交方也要求美方取消三名美驻俄使馆人员的外交豁免权,那么如果美方取消了这三人的外交豁免权,意味着这三个人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相信有不少朋友对于这一个问题也是非常的感兴趣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在不仅有很多的外交人员会在其他的国家工作,并且在平常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普通人也将会出国旅游学习或者工作,而在我们进入到其他国家之后,也将会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己国家的形象,所以一定要注意遵守相关法律,千万不要做出违法的事情,否则对于自己的国家也是一个抹黑。


相信在有了这一次的事情作为警告之后,大家在外出旅游和学习的时候,也一定能够更好的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并且更好的维护自己国家的形象,我们也希望这样丢人的事情在未来的时间之中不会继续发生。

⑺ 什么是国家主权豁免原则

国家主权豁免

(1)含义。是指国家的行为及其财产不受他国管辖。这是从“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这一罗马法概念中引申出来的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实践中,国家主权豁免主要表现在司法豁免方面,即一国国内法院非经外国同意,不得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诉讼,因此主权豁免又经常被称为国家的司法豁免权。

(2)主权豁免的范围。20世纪以前,国家的一切行为和财产在外国均享有豁免,这称为“绝对豁免原则”。但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之后,国家大量地参与跨国贸易、金融、投资等商业活动,绝对豁免原则使得外国个人或法人在与国家进行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诞生了“限制豁免原则”。该理论主张将国家行为分为商业行为(管理权行为)和非商业行为(统治权行为),前者不享有豁免,而后者享有豁免。目前,限制豁免的基本观点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学者的接受。

(3)豁免的放弃。

第一,明示放弃和默示放弃。前者是指国家通过条约、合同或声明,事先或事后以明白的语言表达就某种行为或事项上豁免的放弃;后者是国家通过在外国法院与特定诉讼直接有关的积极的行为,表示其放弃豁免而接受法院管辖,包括作为原告在外国法院提起诉讼、正式出庭应诉、提起反诉、或作为诉讼利害关系人介入特定诉讼等。但国家为主张其豁免权而出庭阐述立场并不构成豁免的默示放弃。

第二,对于管辖豁免的放弃并不意味着对执行豁免的放弃。执行豁免的放弃必须另行明示作出。

⑻ 免豁免到底是啥意思,百度的看不懂,

免豁免,一般指免除豁免的权利。例如豁免的范围很多,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各国大使馆的外交豁免权。比如说美国驻日本大使,这个大使就拥有外交代表的管辖豁免权,指对驻在国管辖权的豁免也就是日本没有管辖这个大使的权利,包括日本法律的约束,如果这个大使在日本犯罪了,日本无法判决、无法执行,只能驱逐他处境,他在日本拥有豁免的权利,因为他代表了美国,日本无法判决或者制裁一个代表美国的人,一旦这么做了就等于同与美国宣战。至于美国会不会惩罚他那就是美国的问题了。像很多大片演的那样,特工在别的国家杀人放火最后被警察抓住了,然后会有人捞他出去,这个一般走的就是外交豁免的渠道,也就是说不管他在这个国家犯了多大的事情,都是不能被制裁的,在身份被曝光之前抓到杀了就杀了,一旦确认拥有豁免权,除了放人别无选择。

上面说了豁免,举个例子来说明免豁免。
在这个基础上来理解免豁免就很简单了,就是免除豁免的权利,还是用大片里的特工来举例,如果这个特工杀了别国的总统,那么他的本国只有两种选择,一种继续保留他的豁免权,有可能与那个国家开战,或者取消他的豁免权,让那个国家自由处理。取消豁免权就叫做免豁免,这些一般都是私底下操作的。
用光明正大的例子来再说一个,这个豁免权不仅仅是外交人员,在很多国家内部,某些职位也有豁免权,比如某些国家的议会议长,拥有调查豁免权,当他真的犯法之后,在没有免除豁免权之前,任何人都无权利对他进行调查,就算调查出来的证据也会被视作无效,所以是制裁不了他的。一般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整个议会投票,表示整个国家同意取消这个人的豁免权,才能对他进行调查、宣判,这个过程就是免豁免。

⑼ 国家主权豁免的国家豁免权放弃

国家可以自愿地就其某种行为或者不行为接受外国法院的管辖,对其中的某个方面或者某种行为,接受外国法院的管辖。 一般指一个国家不受另一个国家管辖。从司法上说,指不得对一个国家起诉或对其财产加以扣押或执行。这一实践的法律根据是主权原则,即各国都是平等独立的,一国不能接受另一国家的统治。也有人认为,由于国家的尊严或者出于礼让的考虑,一国不应对另一国行使管辖。
西方国家从19世纪初起,通过其司法实践和国内立法,逐渐系统地形成相互给予管辖豁免的惯例。最初,豁免给予外国的元首,因为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给予外国的外交代表和军舰,因为他(它)们执行国家的任务。这种惯例到了19世纪后期已很普遍。后来由于国家参与通常属于私人经营范围的事业逐渐增多,欧洲大陆上有些国家开始实行限制,只对国家的公法上行为(或称主权行为或统治权行为)给予豁免,而对国家的私法上行为(或称事务管理权行为)则拒绝给予豁免。因此,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倾向:绝对主义倾向,即不问国家从事的是公法上行为还是私法上行为,除非该国放弃豁免,都给予豁免,称绝对豁免。英国是这一倾向的典型。英国国际法权威L.F.L.奥本海(1858~1919)断言对一个外国国家不得起诉。但是后来英国有些法官和学者不再坚持绝对主义。1972年,英国成为《欧洲国家豁免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78年颁布了自己的《国家豁免法》,明确地不再采用绝对主义。
美国早年的实践也倾向于绝对主义。19世纪初期,法官J.马歇尔(1775~1835)在“交易号帆船”案的批决中提出“一个君主不受另一个君主管束”的说法。美国国际法学者C.C.海德(1873~1952)关于国家司法豁免的绝对性也予以肯定。但后来美国法院逐渐倾向于限制豁免。美国对于一个外国是否享有管辖豁免问题,有一段时期决定于主管外交事务的国务院的书面意见,一般认为不宜一律给予管辖豁免,但扣押外国政府财产的做法必须避免。1976年,美国颁布了《外国主权豁免法》,规定外国如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享有豁免:①放弃豁免;②在美国从事商业活动;③没收在美国的财产;④涉及在美国的不动产;⑤在美国发生的侵权行为。除此以外,对政府船舶行使留置权(见担保物权)的海事请求,外国亦不享有豁免。
苏联和某些东欧国家一贯主张绝对豁免。早在1929年,苏联公布的一项法令规定,对外国政府所有的财产,非经部长会议批准,不得予以扣押,但以该外国对苏联财产同样地给予豁免为条件。1961年《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民事诉讼纲要》载有类似规定。近年来,苏联通过各种场合和形式,主张国家及其机关(主要是在外国的商务代表处),即使经营商业,原则上享有管辖豁免,除非自愿放弃豁免,或者另有规定。它宁可通过协定或在具体案件中事实上放弃豁免,而不承认法律上不享有豁免。某些东欧国家采取同样立场。

阅读全文

与美国取消中国主权豁免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去意大利读高中需要什么条件 浏览:417
印度n号房多少钱一平 浏览:418
意大利文学家哪些 浏览:670
伊朗平原面积多少 浏览:876
意大利的药妆店在哪里 浏览:881
去印尼旅游可带什么东西 浏览:195
中国人才发展前景如何 浏览:900
华为手机去英国怎么用 浏览:979
伊朗女性为什么要嫁给中国 浏览:218
中国电子眼有多少亿 浏览:150
为什么当年那么多华人在印尼 浏览:317
意大利语中f怎么发 浏览:576
伊朗2020年新年是什么时候 浏览:520
意大利电脑哪个品牌好 浏览:436
印度人什么季节庆祝排灯节 浏览:144
一个越南顿等于多少 浏览:456
中国太平汽车保险如何操作 浏览:731
中国银行大额转账一般多久到账 浏览:472
印尼可以买什么车 浏览:636
意大利之旅怎么玩 浏览: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