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什么是中国文化

什么是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2-02-12 08:35:26

⑴ 什么是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这一点看来已不容易引起争议,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文化就可定义为一种人文性质的文化、或一种“内在超越” 的文化,以区别于西方及印度、阿拉伯世界具有较强宗教色彩或者说“外在超越” 的文化。我们也许可以从下面的两层意义上,去理解上述确定中国文化传统特征和性质的尝试: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文化很早就摆脱了原始的神话、巫术、或如梁漱溟所说很早就相当理性、相当成熟;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后来也没有像西方和阿拉伯世界一样进入由一种超越的宗教、至高的人格神君临一切的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明显的宗教超越的特征,而是始终将自己的思考限于人世间,尤其是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在此世所能取得的精致的文化成就,而对垂直的人与上帝的关系、以及扩展的、征服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都不甚注意,所以,不仅系统的神学教义相对阙如,系统的自然科学也不太发达。

古代“人文“一词不太用,但“人”、“文”两字却用得极多。我们尤其要注意这“文”字。相对于商人,周人重“文”是一转,相对于尚武的“士”,孔子着重培养尚文的“士”,使“士”阶层“文化”又是一转。儒家之学也就是人文之学,儒家之教也就是人文之教,且很早就与宗教脱离,被理性化,以人为中心,注重历史、文学,有一种浓厚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意味。在这种人文学术的笼罩之下,正如上述,不仅神学、自然科学不发达,乃至社会科学也被包裹在人文学术之中而未有独立长足的发展。

我们把握“人文学科”的概念可以从中国传统学问开始。传统中国的学问常被称为是“经、史、子、集”:“经”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经(加乐,但乐经实不存)、七经(五经加论语、孝经)、九经(一说五经中礼分出三礼、春秋分出三传为九经)、十三经(以上说九经再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是历史,其主干是正史;子主要是先秦诸子;集是各家文集,以文学为主。而这四个方面又是打通的,其大要可以说是文学、历史、哲学。古代一位学者对这四个方面都要涉猎。古代中国的学问主要是一种人文的学问。

中国文化的传统内容确实是以现在人文学科的基本科目——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为核心的:它保留有世界上最丰富和悠久的成文的历史典籍,从远溯三千年以上的正史到各种地方志乃至家谱;它有非常典雅和精致的文学宝藏,尤其是表现在诗歌方面;它也有深刻和富有洞见的哲学思考,还有绘画、书法等艺术方面的精品。甚至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性格都相当程度上被“人文”化了,在世界进入近代社会之前,它是在其人口中识字者比例最高的一个民族,政治的主要职位都由读书人占据,这些读书人所读的书主要是人文典籍,在社会上也普遍有一种对于读书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艳羡和尊敬。

但这也并不是说中国文化自文明发轫以来就是如此,塑造了中华民族这种性格的、最重要的历史变化是发生在周朝,并一直下延到春秋战国时期。周以前的殷商看来还是一个相当虔信天帝、鬼神、巫术、生命力洋溢、文化上则相当粗犷和豪放的时期,。现有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教”、“学”等字,但当时的殷商贵族一般只是“习武”和“习乐”,并注重生命的享受,乃至少有节制而趋于极端,举一个例子,他们喝酒看来是常常喝得昏天黑地,在商纣王时,不仅是王室“酒池肉林”,下面也是酗酒成风,以致到西周时,周公还敦敦告诫康叔一定要戒酒,不要学商人酗酒丧邦,说“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尚书·酒诰》)。

到西周的时候,统治者则开始建立一种“亲亲”色彩很浓的宗法等级制度和礼乐文明,并越来越具有一种“文质彬彬”的气质,例见后来在贵族之间交往中相当流行的赋诗、观乐、有辞、有言的风习,粗犷豪放的习惯越来越受到“礼文”的节制,这一转变之得失,自可见仁见智,但上层阶级的风习和民间的崇拜确实由此受到人文理性相当充分的洗礼。这时上层贵族的文化主要表现为“诗书礼乐”,而其中“礼”又可以说是一个总名,一个概括。“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从实行者来说,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等级制到处都有,在世界进入现代社会之前,等级制是一种普遍的制度形式。然而,中国古代等级礼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理想形态含有一种精致、文雅和细腻的意蕴,即孔子所谓“文质彬彬”下的“彬彬有礼”。春秋时代早期的世家贵族们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这种意蕴。虽然春秋时代的贵族文化,至少在孔子之前的时期,主要并不表现于典籍和艺术品的创造之中,而就表现于他们的言行、尤其是赋诗、观乐及各种礼仪活动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揖让进退,歌呤讽咏,俨然就像是一种艺术品。那是尚未衰弱和堕落的贵族的一种艺术。[i] 当然,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从那生活中最终凝结成形的一些突出人格和德性。总的说,传统社会是相当重质而非重量的社会,是主要追求人的优秀和卓越而非主要追求人的广泛平等的社会,在道德上则是更为尊崇人格和德性而非更为尊崇原则和规范的社会。

⑵ 中国文化是什么东西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4)应变精神。(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⑶ 什么是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其实是指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简要的说就是: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⑷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简单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三家传统文化之思想,在中国合称为“三教”。

中国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 ,《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至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主张“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为历代儒客尊崇;而道家文化主张“顺其自然、自我完善”;佛家文化主张“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⑸ 中国文化是什么知乎

1、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传承工具,也是文化最显着的标志。每个汉字都有其形成演变的历史。独特的楹联通过独特的书法表现出来,钤印上独特的名章与闲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装饰。其他诸如中华绘画、建筑,以至饮食、服饰等,都有其极强的个性。

2、中国文化具有主体性

即独自开创并形成完备的文化体系。梁漱溟说:“中华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自来公认中国、印度、西洋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者,
实以其差异特大而自成体系之故。”

3、中国文化具有持续性

即既成体系和独特传统得以传承绵延,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来从未中断。
4、中国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国文化是由不同的异质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本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后来才合成一个大体统一的华夏文化。到公元一世纪初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大多数的时间里,在中国儒、道、释三种文化是同时并存的。

5、中国文化具有变通性

留下了许多选择的空间,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中国人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民间就变成了一个词儿叫变通,什么都可以变,什么都可以通。在中国,法律上允许的和法律上禁止的都可能禁止,也可能允许,很灵活。

⑹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不能用几句话或几段来概括,它包含了很多东西。更严格地说,中国文化包括中华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传统道德思想和习俗。信仰、服饰、教育制度、建筑艺术、医药、医术、社会组织形式,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人们总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流失,但实际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嵌入了中国文化。其中很多都是你没有注意到但每天都伴随着你的事情。我在大学学习了中国文化课程,并记得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

近代我们从文化强国落到文化弱国地位,开始怀疑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得失,导致对外国文化的盲目尊重或对外国文化的恐惧。我认为他们都有点偏见。好的东西融入我们的生活,慢慢被大多数人接受,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取代原有的生活方式,坏的东西,流行一时,成为历史本来是文化发展变化的自然现象.过去有,现在有,但什么都没有。自信的文化会对外国事物非常开放。

⑺ 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中华文明演进与融合的民族特征和特点的一种民族文化。它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总体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先民在中国领土上的创造,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而言之,它是不同文化形式所表达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和精神的总称。

(7)什么是中国文化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应首先包括思想、文字和语言,然后是礼乐、射击、朝廷、书号六大艺术,再是书法、音乐、武术、曲艺、象棋、节庆和生活繁荣产生的民俗。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秦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对人、对社会的理解和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者强调“礼”,追求“礼”,即确立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调整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古“文”字是指纹理、花纹之意。后来发展为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为、待人、处世等表之于外的都称为“文”。文明一词就是“文”的延续。“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⑻ 中国文化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区分的,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对文化时代的划分。

而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8)什么是中国文化扩展阅读:

中华文化的五个特点

一、汉字文化

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除了极少数,像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

汉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说法,这就是最基本的汉字单位“初文”。这是古人通过图像,直接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这些字不够,就加上会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标志意义的符号。

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牛被关在圈里面,就是“牢”。会意还是不够用,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等。基础的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当然六书有六种,但主要的是这三类。大家可以看到这三类,基础都是形。

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

二、家国的社会结构

第二个特点,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这是非常有影响的。简单地说,这里其实就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党,同姓。

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爷爷奶奶是内,在古代中国,是分得很清楚的。

三、“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汉族中国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三教看起来蛮融洽的。

其实从历史上看,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中国,佛教道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所以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四、阴阳五行的朴素世界观

第四个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

第二个原则是,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徵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

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这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大家现在学了科学,对这个有怀疑,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我们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五、中国的天下观念

第五个是中国天下观念,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族很不一样。古代中国人的宇宙想象叫做“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圆的,像斗笠一样,地像围棋棋盘一样。

古人想象天的中心在北极。古人夜观天象,视觉里天在转,地不转,因此“天道左旋”,当面朝北的时候,天是朝左转的,会感觉有一个地方始终不动,这就是北极,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极点。

⑼ 中国文化象征是什么

中国文化象征包括以下内容:

1、琴

笛子、二胡、古筝、箫、鼓、古琴、琵琶。

2、棋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麻将、棋盘等。

3、书(书法、篆刻)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汉字等。

4、画(绘画)

中国画(中国绘画):中国帛画和中国国画(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古代中国画,写实中国画与写意中国画的现代中国画,中国流艺术的当代抽象国画)。其他还有:石刻浮雕画、装饰内画、敦煌壁画等,以及中国抽象油画等。

5、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

6、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7、传统文学

远古神话、《诗经》、汉乐府、南北朝民歌、楚辞、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着等。

8、传统思想

老庄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兵家思想等。

9、传统节日

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元日)为代表等。

10、中国戏剧

昆曲、豫剧、湘剧、京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京戏脸谱、地方戏等。

(9)什么是中国文化扩展阅读:

中国文化象征—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应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中国固有元素:比如中国的领土(包括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国的人种,中国的气候等等;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个不做累述;第三是中国的现代文化元素:比如北京的奥运精神,中国的航天精神,中国的电影文化,中国着名企业的文化等等。

中国元素——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

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俗事象、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科技、法律、伦理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元明清,大到故宫长城,小至窗棂门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中国元素,但中国元素不全等于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中国现代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随笔:中国文化,让世界看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元素

⑽ 什么是“中国文化”

在我们读高中的时候,最为了解中国的文化,因为高中的政治课本上总是有很多需要我们去背诵的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很多个方面,都是中国的文化。

一、中国的传统习俗。比如说咱们在端午节要吃粽子、在清明节要扫墓,祭祖、中秋节要吃月饼、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春节要一家人团员在一起,大年初一要拜年等等都是属于中国的文化。

二、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一些优良品质,比如善良、勇敢、坚强、有毅力,热心、乐于助人等,都是咱们中国的文化,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优良品质,值得人传承和学习的。

三、中国的一些保存完好的世界遗产,尤其是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汇聚了中国人民智慧和结晶,是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一项非常伟大卓越的工程。万里长城凝聚了所有劳动人民的血汗,代表了我们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劳动成果,堪称为一个非常伟大的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境内,后来被考古工作者挖掘出来的,也成为了世界性遗产,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特意从四面八方而来,去感受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

四、中国的戏曲,京剧,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着,孔子,孟子,老子。。。中国文化是我国综合国力软实力的体现,它需要每一代中国人传承下去;同时,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文化,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对中国文化早已不再陌生。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中国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今年中国从伊朗购买了多少桶原油 浏览:548
怎么申请英国三本 浏览:275
印度牛粪怎么回事 浏览:768
印度保法止效果如何 浏览:866
越南实力到底怎么样 浏览:583
伊朗为什么支持马杜罗 浏览:162
东京奥运会中国参加了多少个奥运项目 浏览:373
中国农村最豪华的别墅在哪里 浏览:30
英国上市公司有多少 浏览:195
英国短腿小猫多久睁眼 浏览:818
专机到中国需要多久 浏览:838
印尼3的电话流量卡怎么查剩余流量 浏览:593
中国现在收藏市场怎么样 浏览:306
印度河黄河哪个大 浏览:322
印尼巴士皮肤哪里找 浏览:390
印度的管理能力是怎么来的 浏览:629
意大利语12345怎么写 浏览:832
香港分给英国多少年 浏览:351
越南为什么吃元宵 浏览:632
越南什么时候打开口岸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