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人的交友之道
看古人的交友之道
文/何振国
说到朋友,有人说,我有好多朋友,其实大部都是同事同学,战友或熟人罢了,人的一辈子真正的好朋友不要多,有二三足矣!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把“朋友”定义为交情较好的人。其实,古人说的“朋友”和现在说的“朋友”不是同一个概念。古时“朋友”是两个概念,“朋”指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即现在的同学,“友”是志同道合的人,即现在的朋友。在《论语》中的“友”即朋友,“朋友”即同学和朋友。从孔圣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鲁迅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有志之士都在不遗余力地寻求朋友,可见朋友之可贵。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和留住好朋友呢?《孟子·离娄章句下》里的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要想留住好朋友,首先要对你想要交往的人有尊重之心。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人,你在他面前不管说什么,都是你的不对,脾气很大,极力挖苦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样的人只不过让自己有一个存在感,通过反驳你,来证实他的正确,他跟本不懂尊重别人才能抬高自己的道理。
尊重是作为交往朋之本,是古人对人际交往的经验。尊重是架起友谊的桥梁,交友贵在互相尊重,对于朋友和人际关系,最高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交往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如果总是想贬低你的人,最好早点离开。
尊重是人和人之间的认同,
尊重是心和心之间的平等,尊重,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行,但凡有素质有教养的人,都会懂得尊重别人,在举手投足之间,在四目相对之时,把尊重发挥得淋漓尽致。要想得到他人的真心,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尊重一个人,不仅仅要尊重他的言行、思想,还要尊重人家的隐私。对别人的缺陷,不嘲笑,对别人的秘密,不宣扬;对家人的关怀,不厌烦;对朋友的想法,不鄙视。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做人底线,你不能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更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耐心倾听,不要总觉得自己说的对,去损坏朋友的声誉
如果真是朋友说错了话,在
尴尬的时候,微笑安慰。静静聆听是一种尊重,耐心安慰也是一种尊重!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任何资格用不可一世的姿态,去鄙视指责嘲笑他人,你的傲慢无礼,会伤了别人的面子;
你的耻笑鄙夷,会打击别人的自尊。唯有用一颗尊重的心对待,才能留住朋友!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一定是一个心胸开阔,品行正派的人。这样的人,总会让人感到温暖,朋友才不舍离开你!尊重别人,你就是赢家,既赢得了赞同,更赢得了人心。赢人心者,必有众人帮衬;被认同者,自然招来好运!
就朋友的分类而言,古人也有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可见,孔子所谓的“益友”,一要“人品”好,二要“学识”广。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但并不是说无原则地乱交朋友。先人们都很重视择友,隋朝王通在《中说·魏相》中主张“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责”,清代张廷玉在《杂兴》中指出“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就是说高尚的人在交朋友时要注意选择,不要结交品德不好的人。朋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颜氏家训》中所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说“物极必反”,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要使友谊长存,朋友间应把握行事的原则。
举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也就是说朋友相交应做到适可而止,不要自讨没趣。朋友毕竟不是家人,对朋友要求不能过于苛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独立的人格,不探问朋友的隐私便是交往的界限。游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道理。孔子还说:“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就是说朋友之间馈赠礼品不太必讲究烦琐的礼节。若在礼节上应酬过多、过重,不仅会增加彼此的负担,还会使人觉得庸俗,进而淡化朋友关系。
古人虽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思想中所暗含的广交益友、互相尊重。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交友原则仍值得人们借鉴。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们的交友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方式也日渐增多,如果择友不慎,难免会结交一些损友,这就启示人要谨慎择友,最好坚持一定的择友原则,结交一些德才兼备、诚实正直、尊重他人,见闻广博的良师益友。
Ⅱ 古人的交友故事30字到40字
1、俞伯牙与钟子期
伯牙琴艺高超,但却无人能懂,直到遇到子期,一个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便成知音,子期离世,伯牙绝弦。
2、管鲍之交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3、桃园三结义
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4、鸡黍之约
范式游学和张劭成为好朋友,约定两年后见面畅谈,果然彼此都未食言,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5、杵臼之交
东汉时,山东胶东书生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求学,为筹集求学经费,穿上粗布衣服到陈留郡长官吴祐吴大人家做舂米雇工,吴大人见其谈吐非凡,就与他结交为好友,并资助他继续求学。后来公沙穆学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正义官员。
Ⅲ 古人交友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交友的故事有:杵臼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知音之交、鸡黍之交。莫逆之交: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
杵臼之交,汉语成语,拼音是chǔjiùzhījiāo,意思是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祐传》:“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鸡黍之交是一个历史典故,读音为jīshǔzhījiāo。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了“鸡黍之交”的美名。形容守信。
Ⅳ 在历史中,古时候的人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到真心朋友的
如今的社会和古代的社会不同,在古代,只有在官场上才有尔虞我诈的现象发生,但是在今天,尽管有些人之间并不存在利益关系,但是他们之间仍然不能成为朋友,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隔阂,将这个社会变成了一个冷淡的社会。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朋友之间应该在对方出现错误的时候加以提醒,共同进步,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心朋友。
第三句话: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五节》,这句话是说,观察一个人,最好是看他的眼睛,眼睛可以反映出一切,包括人内心的丑恶,一个人心中正直,他的眼睛就会清明。
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可以参照以上三点内容,交朋友是人生必修课,同时,拥有一个真心朋友也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交友时需要谨慎,得到了真心朋友也要珍惜。
Ⅳ 人生难得一知己,论孔子的交友之道
人是一个群居的高级社交群体,哪怕是在老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朋友都是我们人生中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中国古代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称为“五伦”,朋友是其中重要一个。
朋友是每一个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交到朋友,交到好朋友,真的是人生中一件特别重要也是特别快乐的事情。反之,交友不慎,必为其害。
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种是“酒肉之交”,大家在一起只是娱乐吃饭,是最层次的一种朋友;
第二种是“利益之交”,大家因为有生意往来或是利益交换,而在一起。这种朋友有利则厚,无利则疏;
第三种是“道义之交”,古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式的异姓之交;
第四种是“生死之交”,也可以叫做知己。
伯牙绝弦
被我们中国人传为美谈的伯牙子期谢知音的故事,可以说是知己的典范。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矣”知己是可以用生命来交换的,这样的朋友,人生能有一位都是可以了。
孔夫子作为中国人的“至圣先师”,在做人处事方面给与我们很多教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孔子的交友之道。
孔子说:“说话动听,表面热情,态度恭敬,左丘明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也认为是可耻的;内心怨恨一个人,表面却与其为友,左丘明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也认为是可耻的”
孔子认为这样交友不好,缺乏真诚。真正的朋友,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当面说出来,而不是表面说好,背后诋毁。朋友之间如果不能坦诚相见,而是虚伪假装,这样的不是真正的朋友。
好的朋友,当看到自己做的不好时,应该之间指出,给予劝告。所以古人“以友为镜”,来提醒自己是否做法得当。
不过,对朋友劝告,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时机。子贡曾经请教孔子如何交友,孔子说,
朋友如果有错,你要真诚的劝告,但是如果他不听,就马上停止,以免自取其辱。朋友之间确实有相互劝告的义务,但是拒不听劝,就最好闭口不谈,不再勉强了。
朋友之间,除了真诚相待之外,还要大家情趣相投,爱护相似。比如我想读书,你去打球;我要旅游,你想宅在家中;我喜欢高雅之事,你却喜欢通俗之趣。这样大家兴趣不同,很难长期在一起。
很多人误以为孔子不让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真是那样,大家就谁也交不到朋友了。其实,孔子的真实意思是“不要结交不像自己的朋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志趣不同,即使走到一起,也不会交往长久,甚至最终因为情趣相异,可能会反目成仇也未可知。
朋友之间,除了情趣相投之外,还要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切切偲偲就是相互切磋勉励的意思,朋友之间不能只是游玩娱乐,浪费时间,更应该相互学习,共同鼓励,一起走向人生的辉煌。人生路上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才是正确的交友之道。
我们说要交好友,孔子说有三种朋友对人生有益。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第一种“友直”的朋友,这是与酒肉朋友相对的。正直的朋友,不仅可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在我们犯错时,可以直接指出来。中国朋友像镜子一样,可以不断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遇到这样的朋友,我们应该感谢他。
第二种“友谅”的朋友,代表诚信、体谅。这种人言而有信,值得信赖。而且也可以推己及人,体谅你的心情,适当的时候给与你安慰。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个词“靠谱”,就是说的这种值得信赖的朋友。这种人可以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至于体谅,人生谁能无过。遇到朋友犯错,只要不是恶意,我们也要给予谅解。同时人生谁都会遇到困难,要给予帮助和理解。困难时的雪中送炭,远胜过平日的锦上添花。
第三种“友闻”,就是博学多才的朋友。多闻不一定是指学历多高,但是见识一定要高。朋友见面,不能总是八卦闲聊,要能有所收获,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见识。
以上三种朋友,可以为我们纠错、可以让我们信任、可以给与我们帮助,还可以让我们提升见识和能力。交这样的朋友,是人生的乐事。
人生不仅要交到好朋友,还要避免交到坏朋友。孔子说以下三种朋友有害。
装腔作势、刻意讨好和巧言善辩的人,都是有害的朋友。
第一种“友便辟”,这种人装腔作势,喜欢说大话。这种人与你交往,不是真心交友,而是贪图你的地位权势和财富,希望占你便宜。
第二种“友善柔”,这种人表面讨好,缺乏真诚,只会溜须拍马。这样下去,你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会改善了。
第三种“便佞”,这种人往往言过其实,并无真才实学。与“多闻”的朋友恰恰相反。
孔子说这三种朋友有害,是因为他们对我们人生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我们骄傲自满、自我放纵。
人生很短,交到对我们成长有益的朋友,才是真正的良师益友。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孔子把朋友分为四个层级:共学、适道、立、权。
“共学”是师从于一个老师或是一个学校的同窗好友;
“适道”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我们说的三观一致
“立”就是不仅三观相同,而且可以长久坚持自己的立场的朋友。很多朋友开始是志向一致,但是后来情况变化,特别是条件变坏的情况下,有些人就改变了曾经的志向。比如在抗战时期,很多曾经爱过的热血青年,随着战争的残酷,慢慢蜕化,甚至是投敌卖国,成为汉奸。
“权”就是遇到重大事情,可以给与参考意见,权衡商量的人都是属于“权”的朋友。我们可以找到重大事情可以帮助抉择的朋友是最难的,孔子认为这是交友的最高目标。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比如出身、种族、国家等,但是交什么样的朋友,确实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孔子教育我们,朋友之间要真诚相待,志同道合,避免损友,多交益友。
人的一生无法和所有很交朋友,但是可以有几个知心朋友,哪怕是一两个知己足矣,这实在是人生的幸事。
Ⅵ 在古代时期,我们国家的人和外国人是怎么交流的
我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的时候,人们是不会说外语的,那么他们是怎么和外国人的交流的呢?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方法和外国人交流,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也有很多外国人到我们中国来,也就是说其实他们早就学习了很多中文,这样他们就可以成为中国人的翻译,为中国人服务我觉得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个方法,这样我们国家的人就可以和外国人交友了,方便和外国人的交易。
其实这种交流方式也是非常不错的,我觉得我国古代人还是非常聪明的,这样可以促进相互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