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佛教的中国化的文化意义
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固有传统思想的改造和融合,经一千多年时间,形成了独具特质的新体系。考察其过程,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示:
1.佛教文化融合中国文化
一个文化总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最基本的特征就需要保存,否则,就会成为历史的沉积,就不能推动现在文化。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是教人入世。儒家的“修、齐、治、平”和印度佛家出世大相径庭,在融合佛教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入世精神没有被外来文化改变,相反,佛教越来越走上世俗化道路。“事君事亲,也能成佛”。这是宋明理学能取代佛教的原因。说明印度佛教为适应中国的要求,不得不变形。
2.中国文化吸纳外来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较,都有其不足的地方,因此,在他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活力,只有不断吸收外来活力,以滋养自己,丰富自己。中国文化因为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才能壮大,更新自己,由此可见,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性。
3. 中国文化应有的包容性
由上可见,本位文化、国粹主义都是错误的,不仅有害本民族文化发展,而且会造成本民族文化的衰落。拒外更是衰落的表现。古今中外问题,困扰到现在,应该怎么办?佛教最初传入从依附方术→渗透→变形→流传 矛盾冲突→ 互适交流→融合入中国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文化融合印度佛教文化用了一千多年时间,历朝历代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包容心态。因此,我们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应该以开放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大胆吸纳古今中外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才能创造出更绚烂的中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 怎样理解 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不光中国化~~~佛教也有泰国化~~~西藏化~~~日本化~~~他是为了更好的让不同的众生接受、学习同一样的真理~~~
就像让住在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的兄弟姐妹回到同一个家~~~那所走的路径也各有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
个人观点~~~
阿弥陀佛~~~佛法不可思议~~~
③ 佛教中国化原因是什么
任何一个外来宗教想要在新的地域传播都无可避免的要与当地的本土文化发生冲突,在冲突中互相排斥,吸收,融合。才能形成最终的稳定形态。佛教传入中国也无可避免的要经历这个阶段。但应该说,佛教的中国化既有普遍意义,又有特殊意义。普遍意义即如上所说,事实上当佛教传入泰国,越南,日本等地,也无可避免的适度的当地化了。但佛教中国化的特殊原因在于中国文化固有的强大包容力,中华民族比较淡薄的宗教观念,而佛教传入时恰好又填补了我们古代哲学思想,性命修炼上的很多空白。在这些原因综合作用下,终于诞生了佛教中国化的结晶,儒释道三教融汇的禅宗~
④ 佛教的中国化及影响
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中国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欲认识中国文化,不可不了解佛教,不可不稍知佛教典籍。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历史上真实的佛教决不是一种孤立的信仰,它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任一起。中国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渊源和继承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然后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中国佛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佛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代佛教。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这时期,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道时期。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佛教。 此期佛教被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着纷纷问世,般若学出现了不同学派,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着名大师有道安、慧远、鸠摩罗什和僧肇等。重要佛学思潮,一是般若学?quot;空论,二是因果报应 和神不灭论。此期,佛学受到了当时玄学的影响。所谓玄学是以《老子》、《庄子》、《周易》这几部书作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现实政策而发展成的一种不同于汉代经学的新理论。它研究体用、有无、本末这样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广泛地影响了当时佛教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佛教。此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中国化的时期。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每一宗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修持体系,师道相传,谨守不变。唐统治者(除唐武宗外)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使佛教得以昌盛,同时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作用互补,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摄取儒、道思想,不仅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理论。如天台宗把道教的丹田、炼气等说纳入自己的学说,倡导修习止观坐禅除病法。华严宗不仅把儒道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 以《周易》的元、亨、利、贞四德配佛教的常、乐、我、净四德;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配佛家的不杀生、不邪谣、不饮酒、不妄语。这就把佛教的理想境界、道德规范与儒家的德性、德行等同起来。禅宗则更进一步,不仅不提倡念佛、拜佛、坐禅,甚至呵佛骂祖,主张性净自悟,凡夫即佛,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实现成佛理想。这种思想深受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的影响。隋唐佛教的特点是系统性、宗派性。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佛教。此期的佛教由盛转衰(主要指汉族地区),佛教与中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但并无新的宗派产生,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在理论方面也无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提倡三教融为一体,表面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也掺杂了佛教思想。概括这一时期佛教的特点是,结合了中国封建政治、伦理,使之更加中国化。第五个时期是近代佛教。此期,由于受到西方外来思想的冲击,佛教思想也无形中受到国外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佛教部分理论成为沟通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外来思想的一个中间环节。特别是戊戌变法之后,一些倡导改良运动或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学者,对佛学理论都有所发挥。并且和新的思潮结合在一起。以上是中国佛教发展史的粗略轮廓和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
⑤ 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什么
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变成中国的佛教,这工作称为“佛教的中国化”。具体表现为: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未年开始传入中国时,先依附于流行于汉代的道术(方术),魏晋时,又依附于玄学。发展缓慢,仅流行于宫庭。这时的佛教学说大体上为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佛成为中国传说中的天地神仙。
佛教到中国,特别强调因果报应,跟中国原有的福善祸淫思想相通,传佛教者学习中国方术,以方便传佛教。
注意事项:
在西晋以前,国家设有严厉的法令条规,不允许中国百姓擅自去做剃发为僧的事情。及至前秦苻氏、后赵石氏在位时期以来,羌人与胡人搅乱了中华的秩序,君主昏庸,臣下奸佞,朝政残暴,国运短促,梁武帝、北齐文襄帝的下场,值得借鉴。
中国文学往往讲究意境,这是佛教带了的副产品。所谓艺术,齐白石说,美就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他必须从现实中产生,又超越现实而存在。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玄学和佛教思想的发展,写意画、文人画开始出现。
⑥ 佛教的中国化是怎样的
佛教本来是一种纯粹的外来宗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固有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意识形态存在着根本的矛盾,也与土生土长的道教在宗教观念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儒家重生不重死,提倡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终完成内圣外王的修养过程。佛教则以“无生”为宗,宁愿放弃现世的人事,专替死后打算,从而达到脱离生死之苦,避免轮回报应的目的。儒家讲孝道,将孝视为“至德之要,百行之首”,而佛经则讲识体轮回,生死变异,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尽孝的必要性。儒家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佛徒出家,没有子嗣,完全不合儒家的规范。
道教既相信神不灭,而且也相信肉体能够常生。所以道徒求不死之药,行导引、房中之术,期望益寿延年,肉体飞升。对于佛教专意经营死后之事,道教大不以为然,抨击它是“修死之道”。襦、佛、道三家伦理观念与宗教观念的差异,必然引起冲突和斗争。佛教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为了能够在中国立稳脚跟,在早期佛经的翻译过程中,他们采取选、删、节、增等方法,使有关译文尽量适合中国伦理道德的要求,从而调和观念间的对立。尽管这些努力也取到了相当的成效,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三家思想意识的矛盾与冲突。随着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的兴盛繁荣,儒、道与佛教理论观念上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南方,斗争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思想的交锋;在北方,则表现为政治斗争的形式。由于道教徒的煽动和佛教自身发展给国家利益所带来的实际危害,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分别发动了灭佛活动,使佛教遭到沉重的打击。
儒、道与佛教的冲突、斗争,迫使佛教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进行调整、改造。隋唐之际出现的天台宗与华严宗,其实就是佛教调和与儒、道矛盾的产物。禅宗南宗的诞生,对佛教进行了更加彻底的改造,从而真正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
首先,禅宗破除了佛学烦琐派的学风。南北朝隋唐佛教的兴盛,也把佛学的烦琐学风推向了顶峰。佛徒对于佛经盲目顺从,对之进行烦琐的注疏,严重束缚广大佛徒的精神,引起他们的反感。禅宗南宗以不立文字相标榜,提倡简易的修习方式,从而使僧徒从烦琐的戒律和义疏中解脱出来,获得精神的自由。
其次,禅宗与玄学合流。魏晋玄学与禅宗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许多一致性,因此二者可以合流。玄学发挥庄子消极厌世的思想,以无为贵,而大乘佛教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以空为宗。玄学家任达放荡,蔑视礼法,而禅宗放弃经典,不顾戒律,其行为与玄学家无异。
第三,禅宗与儒学合流。儒学正统派坚持性善论,禅宗南宗也一改佛教关于人在前生都有罪恶的观点,强调人人可以成佛。儒学以孝为人伦之本,佛教在这一点上向儒学让步,也大力宣传孝道,甚至认为孝是成佛的根本。
以禅宗为代表的佛教实现中国化,就完全改变了中国佛教长期以来的依附地位,使广大僧众从印度佛经的控制下解脱出来,获得发展的自由,也使佛教完全适合了土大夫的口味,从而得到统治阶级的容纳,与儒、道并存,成为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⑦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化”
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教育以后比儒家教育更是普及,这是由于皇帝提倡,上行下效,没有多久,佛教教育就传遍了整个国家,对于我们的生活文化思想起了融合作用,与我们中国儒道思想融成为一体,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基础。
总体来说就是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翻译成中文,就带上了中国的特色,尔后的发展又与中国原有的文化思想结合,利于人们的学习机国家统治,便使佛教中国化
具体的可以看看这个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3126390
http://www.guoxue.com/www/xsxx/txt.asp?id=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