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啤酒行业如何改革才能顺应高端化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2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504.7万千升,同比增长61%。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1-2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315.9万千升。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中国各行各业都开始恢复正常,中国啤酒行业也开始复苏。
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啤酒行业的商业模式也有所改变,渠道改革成为行业高端化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来看,啤酒厂商的渠道升级主要呈现出两大趋势:经销商赋能及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高端化趋势下,经销商地位越发重要
高端产品集中于现饮渠道,升级趋势更加明确。按照销售终端的不同,啤酒渠道主要分为现饮和非现饮两类,2019 年我国啤酒现饮/非现饮渠道销量占比 51.4%/48.6%,2020 年现饮渠道受疫情影响占比有所下降,预计现饮/非现饮占比为 48.6%/51.4%。
现饮渠道多销售中高端产品,具备较高的门槛和溢价水平,而非现饮渠道主要销售中低端产品。因此,啤酒行业高端化的结构升级将主要集中于现饮渠道。
赋能经销商,做大高端市场。由于餐饮、夜场等销售终端议价能力较强,且较长的结账周期对经销商的资金周转能力提出了挑战,经销商资源禀赋及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高端渠道之下,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由松散的利益关系转变为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厂商需要更多地赋能经销商,给予经销商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并制定严格的考核计划,引导经销商配合企业的高端产品战略,携手共拓高端市场。
线上协同线下,电商助力发展
电商推动产品高端化,品牌形象有望提升。随着啤酒渠道从传统的餐饮、零售向更多元化的场景发展,电商也逐渐成为渠道改革的一大热点。
尽管由于啤酒产品对新鲜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且啤酒在中国的主要饮用场景为在外聚餐,啤酒行业的线上渠道发展较为缓慢,但电商渠道依然可以作为对其他渠道的补充。
此外,电商也是各大啤酒厂商的产品展示平台,线上渠道主要推广中高端产品,有利于公司推动产品高端化,提升品牌形象。
百威、青岛、华润领衔线上发展。根据2019 年阿里线上渠道销量数据来看,百威、青岛、华润在线上渠道的发展领先其他同业公司,市占率分别达到 32.9%(其中哈啤 13.81%,百威 13.67%,科罗娜 5.42%)、14.76%、8.53%。
百威英博: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后,百威在2014 年切入中国电商市场,与天猫达成深度合作,开设线上啤酒旗舰店。
2015 年,百威成立电商事业部,专门开拓线上市场。百威线上旗舰店主攻高端产品,并通过天猫全球酒水节、天猫超级品牌日等新零售手段,不断重塑品牌形象、优化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青岛啤酒:青岛啤酒构建并不断拓展“互联网+”渠道体系,通过搭建电商渠道专业组织,不断放大“官方旗舰店+官方商城+网上零售商+分销专营店”的立体化电子商务渠道领先优势,并积极与第三方平台展开合作,多渠道满足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消费体验。
华润啤酒:2018 年 7 月,华润雪花啤酒与京东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电商新营销。
本次全方位深度合作主要包括四方面:
1)持续打造用户的极致体验。
2)全方位提升华润雪花品牌形象。
3)助力新产品的开发和营销。
4)做好市场开拓与布局。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近430万家电商相关企业,广东省以近84万家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浙江省和福建省数量次之,均拥有超过50万家相关企业。
截至2020年10月19日,我国去年已新增超过120万家电商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
其中,前三季度新增超过111万家电商相关企业,较2019年同比增长65.98%。第三季度新增近50万家相关企业,环比增长16.77%。
全国市场群雄割据,龙头企业各显神通
行业格局呈寡头垄断,五大厂商各踞数城。2010-2019年,我国啤酒行业CR5由60.4%提升到 73.5%,但相比美国在 1990 年就达到的 90%的 CR5 水平,中国啤酒市场集中度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具体来看,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啤酒厂商所占据的优势地区各有不同,华润、青岛、百威三家基本实现了全国化布局,其中:华润对应贵州、四川、安徽等地区,青岛对应陕西、山东等地区,百威对应江西、湖北、福建等地区;
燕京、嘉士伯的区域化属性更加明显,其中:燕京对应广西、北京等地区,嘉士伯对应新疆、宁夏、重庆等地区。
华润+喜力:渠道赋能品牌,剑指高端市场
华润携手喜力,成就天作之合。早在1983 年,喜力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喜力口感偏浓厚,难以得到惯饮清淡型啤酒的中国消费者的认同,且喜力自建销售渠道的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其在中国发展较为缓慢,被百威后来居上。
2018 年华润啤酒与喜力集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二者将在渠道端和品牌端进行强势互补,携手共拓中国啤酒高端市场。
搭乘华润渠道快车,喜力有望实现全国化发展。华润已基本形成全国化布局,贵州、四川、安徽、辽宁都是其基地市场,市占率超过60%,在江苏、吉林、黑龙江等地的市占率也超过 40%。
未来喜力将借助华润的市场优势,搭建高端销售体系,实现全国化铺市和销售;而华润则可以借助喜力既有的品牌影响力和中高端渠道运营经验,大举开拓国内高端啤酒市场。
加强终端掌控,二次改革显决心。华润的第一次渠道改造发生在2002 年,雪花啤酒在啤酒业传统的“厂商——批发商——二级批发商——终端”经销模式之外,开始了以服务终端为核心的深度分销模式,即华润直接进行终端渠道维护,以增强对渠道的把控力。
2018 年 6 月,华润雪花宣布启动全国渠道二次改造,其核心理念 CDDS模型包括渠道的建设和管理模型,由渠道模式、分销管理模式、经销商经营模式和业务员工作模式构成。CDDS 模式能够进一步加强公司对终端的掌控力,在终端建立强壁垒。
青岛:渠道模式灵活,适配不同市场
加强终端掌控,巩固市场地位。作为国内啤酒行业巨头之一,青岛啤酒不断深化市场销售网络,加强对终端客户的维护和掌控能力,巩固和提高在基地市场的优势地位和新兴市场的占有率。
目前青岛啤酒在陕西、山东、上海、山西、海南等地的市占率达到了50%以上,在河北、甘肃、广东等地也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根据渠道调研数据,公司在餐饮/夜场/流通/KA 渠道占比分别为 50%/10%/30%/10%。
青岛啤酒采取独特的“大客户+微观运营”渠道模式。大客户模式是指通过选择、培养经销商,提升其营销能力,使其成长为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大客户,从而支撑公司业务成长。
微观运营模式是指借助区域平台,通过对基层业务团队进行严格的定格、目标、行为、追溯和绩效管理,不断强化青岛啤酒业务团队的执行力和对终端场所的掌控能力,最终实现价值链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
渠道运作因地制宜,厂家经销商分工协作。青岛啤酒会根据区域市占率、经销商能力等在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运作模式。
在市占率10%以下的市场选用“密集型模式”,在市占率 10%-50%的市场选用“混合型模式”,在市占率 50%以上的市场则选用“独家型模式”。
因地制宜的渠道运作模式能够更好地适配不同市场的需求,最大化公司渠道效益。
百威:高端运营自成一档,渠道管理独具匠心
公司足迹遍布全球,尽显霸主本色。百威英博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厂商,旗下拥有超过500 个啤酒品牌,销售覆盖全球 150 多个国家。
2019 年,百威英博全球销量达561 亿升,销售收入达 523 亿美元,其中北美/中美洲/南美/欧洲中东及非洲/亚太地区销量占比分别为 19.3%/23.9%/25%/15.3%/16.6%。
百年酒企进军中国,战略布局彰显实力。1995 年,百威通过收购湖北地区酒厂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此后多年不断收购中国本土啤酒厂,为日后的战略布局打下基础。
2011 年,百威英博在中国启动核心城市战略,在六大核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香港、成都)依托大商制度买断夜场、餐饮等销售终端,迅速抢占高端市场。
根据 Global Data 的数据,2018 年百威在中国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市场中占比高达46.6%,而当前百威亚太中国区餐饮+夜场渠道占比合计达 55%,足见其在高端化运营方面的实力。
专注发展高端市场,渠道运营经验丰富。百威自进入中国起便着力于高端市场的开发拓展,多年来在高端渠道的建设和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从渠道建设角度来看,百威有一套完整的渠道建设模型,通常先通过全面覆盖KA 渠道快速打入空白市场,随后逐步布局夜场、餐饮等高端渠道,打造高端化基础,最后实现产品和渠道的全方面覆盖,形成基地市场优势。
从渠道管理角度来看,百威创立了高端公司模式(HEC),专门服务品类框架中的高端及精酿啤酒品牌,为其配备专业的高端及超高端核心经销商和渠道资源。
嘉士伯+重庆:组织重塑提效率,渠道改革助发展
重大重组引资源整合,渠道升级有望加速。嘉士伯最早于1978 年进入中国市场,1981-2005 年间通过密集收购逐步占据宁夏、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市场,成为西部地区绝对龙头。根据公司年报,2019 年嘉士伯在中国西部地区市占率达到 63%。
重庆啤酒的优势市场则在重庆、四川和湖南,2019 年公司在三地的营收占比分别为72%/20%/7%。
此次资产重组完成后,嘉士伯和重庆啤酒将整合现有渠道资源,进一步推动渠道建设与升级。
“大客户制”赋能经销商,数字化升级助力发展。嘉士伯在西部基地市场积极推动品牌升级,实现高端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则实行大城市战略,通过大客户制给予经销商足够的话语权,最大限度发挥渠道的主观能动性,快速拓展市场。
截至2019H1,公司大城市战略已覆盖 36 个城市,在中国区业务中占比达 20%。
此外,数字化转型是公司“扬帆 22”战略的一大核心,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对渠道的数字化升级,通过后台对销售、经销商等的行为分析,制定地区策略及 KPI,进一步赋能经销商发展。
天风证券表示,啤酒行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关注行业环比改善机会。啤酒四季度催化较少,但明年的布局机会已经逐步显现,建议绝对收益资金开始重点关注。
预计啤酒行业将加大中高端啤酒的推广力度,不断升级品类,加速全行业的产品结构升级。
川财证券表示,目前,国内消费场景逐渐恢复,啤酒动销环比持续改善,拉动对啤酒厂商的需求。
行业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市场集中度提高叠加消费升级,啤酒行业高端化稳步推进,头部酒企有望持续受益,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注:本文内容主要摘自东北证券,中外行业研究整理推送
B. 国产啤酒发力海外市场 主动迎接需求变化的“风口”
【环球网综合报道】啤酒展区,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八大展区占据一席之地,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九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国产啤酒的表现格外亮眼。回顾2018 年,在酿酒行业呈现继续复苏的态势下,啤酒市场呈现出市场容量顶部徘徊、市场结构深度变革的现象。
2018 年,我国啤酒消费量为3855.78万kL,尽管近年来,啤酒消费 量在逐渐下降,但品质在提升。这一降一升反映出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明显,未来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消费结构转型仍将持续,引导啤酒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速度加快,未来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国产啤酒受海外消费者青睐
受行业调整结束的影响,从2017年开始,中国啤酒迎来了市场复苏。一方面国内啤酒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中国啤酒走出国门的节奏也在日渐加快,国产啤酒逐渐受到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以韩国市场为例。据韩国《亚洲日报》6月20日报道,韩国连锁便利店CU对最近5年来各国啤酒销售情况分析显示,在韩国市场,中国啤酒人气大增,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4.9%增至2019年5月的10.2%。近年来,韩国对中国啤酒的进口量逐年递增。据韩国关税厅数据,2010年进口中国啤酒数量为4836吨,2017年增加至3.6亿吨,6年间激增7倍以上,进口金额达到2639.4万美元。
据悉,目前青岛啤酒已进入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珠江啤酒方面也表示,目前珠江啤酒的十几种产品已经出口到了40多个国家,涵盖了东南亚、欧洲、北美、非洲等市场。在拓展之初,珠江啤酒将市场定位于当地的华人群体,通过华人将产品渗透到当地,逐渐落地开花。
国产啤酒在国外市场的销售增长,也让啤酒企业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发展契机,不少酒企开始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并在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方面下工夫。
个性化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随着消费升级和我国消费者群体构成、消费口味、观念的变化,我国啤酒市场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低端啤酒产品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而中高端啤酒的市场份额则在快速增长。
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追求个性化产品,消费者对个性化啤酒产品的需求继续加大。同时,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追求与 健康 、环保、便捷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并且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诉求也有着较大差别。啤酒市场的消费特征、消费水平、消费诉求都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追求数量向介入场景过渡,“悦己型”体验式消费盛行。社交分享型逐步减少,而个人享受型则越来越多。淡爽型啤酒产品消费量继续下降,适合于个人享受型的浓醇型啤酒产品显然更具说服力。
总体而言,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消费结构转型仍将持续,引导啤酒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速度加快。随着啤酒优势文化逐步建立、 普及和完善,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啤酒的信心会缓慢认知、更新和树立。
“断臂求生”谋发展
在经历了始于2014年的全行业下滑,啤酒企业纷纷从昔日的跑马圈地转为“断臂求生”,推出关厂、压缩低端产能等措施。
根据上市公司年报,2018年,重庆啤酒关厂计划已经基本完成;华润啤酒关厂13家,预计2019年内基本调整完毕;青岛啤酒2018关厂2家,计划5年内关厂10家。关厂压缩低端产能,涉及到资产减值和人员重新安置费用,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短期难看,但从长远看,为啤酒行业 健康 发展打下基础。
从1990年代至今,国产啤酒先后经历了产能为王、渠道为王的阶段。从2014年起,全行业掀起去产能、调结构、增利润调整。未来,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结构、增加吨酒利润,将成为国产啤酒能否获得重生的关键。
国产啤酒升级换代,国际品牌也虎视眈眈。2018财年,百威英博在华收入增长了8.3%,其中高端化推动了每百公升收入增长5.6%。目前百威高端化阵营中的百威啤酒、时代啤酒和科罗娜啤酒,占百威收入的20%以上。
除开产品升级,如何打造品牌也成为国产啤酒重生必经之路。继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青岛啤酒再度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赞助商;珠江啤酒通过打造珠江啤酒博物馆、文化艺术创意区、珠江精酿啤酒体验中心等平台,引领消费者对珠江啤酒实现品牌和文化认知。国产啤酒在品牌谋篇布局,站位更高,内容也更为丰富。
主动出击迎接需求变化
近年来,各大啤酒集团针对市场变化,实施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调整和升级。尤其是 2018 年国内啤酒业加快了结构性的调整,低端啤酒持续下滑,个性化、多元化、中高端产品销量不断上升。啤酒行业大众化产品下滑,高端尚未成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节点,许多酒企进行着行业结构性调整,主动开发市场新增量。
中国啤酒低价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消费端升级不断倒逼产业端升级与创新,啤酒行业的竞争将逐渐远离单纯以价格为主线的竞争,未来啤酒市场的竞争要点演变为产能优化、产品创新、品牌运作、营销整合、组织体系、价值链重构等全方位的较量。
目前国内啤酒市场仍以餐饮等即饮市场为主导,未来产业企业将不断推进产品、品牌、市场的结构调整,构建在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格局,满足多品种、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市场需求,由此也将带来一场深刻的渠道变革。市场化程度高的快消品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便利性、视觉化、品牌忠诚度不高,作为快消品的啤酒也不例外,消费主力群体的互联网化,渠道为王的营销策略逐渐被削弱。酒企不断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频率,推陈出新,引领消费趋势。
当前,中国啤酒还缺乏自有、稳固的文化基础,未来将更需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为媒,不断创新,开展互动性、参与性与持续性极强的系列文化营销活动,以品质的积累逐渐形成被消费者认同的中国啤酒文化。总而言之,啤酒行业由规模增长阶段到效益增长阶段的顺利过渡,未来谁能在思维、理念、技术、运作模式等方面有更快、更好的调整、突破,谁就能占得先机。
C. 啤酒的历史与发展及现状
中国啤酒行业正处于调整趋稳期
从啤酒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啤酒行业经历了缓慢引进、高速增长、波动增长和调整趋稳四个时期,目前我国啤酒行业正处于调整趋稳期。
改革开放前,我国啤酒行业基本由外商控制,啤酒产量相对较低,啤酒市场供不应求;
改革开放后,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啤酒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开始向大型化、集团化、规模化量产的方向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大国,仅次于美国;
1993-2013年,我国啤酒行业进入加速整合时期,小型啤酒厂陆续倍大型啤酒厂兼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4年以后,我国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啤酒企业的产能及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内高端啤酒升级,进口啤酒国产化。
2020年5月,中国商务部决定自5月19日起五年内,对澳大利亚产大麦征收80%以上的反倾销关税及反补贴关税。由于征收高额关税,澳大利亚大麦的进口单价有所提高,中国国内啤酒价格未来可能继续上涨。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D. 啤酒是怎么打进中国市场的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在德国,除出口啤酒外,德国国内销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辅助原料。在2009年,亚洲的啤酒产量约5867万升,首次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地。
啤酒的起源与谷物的起源密切相关。人类使用谷物制造酒类饮料已有8000多 啤酒年的历史。已知最古老的酒类文献﹐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伦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献祭用啤酒制作法。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用大麦﹑小麦﹑蜂蜜制作的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开始使用苦味剂。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颁布的法典中﹐已有关于啤酒的详细记载。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为国家管理下的优秀产业得到高度发展。拿破仑的埃及远征军在埃及发现的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当地已盛行啤酒酒宴。啤酒的酿造技术是由埃及通过希腊传到西欧的。1881年﹐E.汉森发明了酵母纯粹培养法﹐使啤酒酿造科学得到飞跃的进步﹐由神秘化﹑经验主义走向科学化。蒸汽机的应用﹐1874年林德冷冻机的发明﹐使啤酒的工业化大生产成为现实。目前全世界啤酒年产量已居各种酒类之首﹐已突破100000Ml。1986年全世界生产啤酒101588.7Ml。产量位于前10名的国家见表1 1986年啤酒产量居前10名的国家。
E. 我国啤酒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啤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侯丽薇
,
谢
赤
(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湖南
长沙
410082)
收稿日期
:
2010-
08-
25
作者简介
:
侯丽薇
(
1970-
),
女
,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
。
研究方向
:
产业与资本
。
摘要
:
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
,
我国啤酒行业持续快速增长
。
1998
年以后
,
随着啤酒消费增速下降
,
啤酒行业进入到一个有节制增长的时期
。
该时期的显着特点是全国市场战略竞争和行业大整合的爆
发
,
啤酒行业开始向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
未来五年
,
我国啤酒行业将会呈现总量继续保持稳定增
长
、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
行业利润水平逐步提升的趋势
。
关键词
:
啤酒行业
;
发展趋势
;
集中度
;
利润水平
中图分类号
:
F40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7685(
2010)
10-
0107-
03
近三十年来
,
我国啤酒行业已取得巨大的发
展
,
2009
年我国啤酒销量为
4
236
万千升
,
较
1980
年增长
80
多倍
;
啤酒
行业的销售收入为
1
200
亿
元
,
较
1980
年增长
200
多倍
,
并且我国啤酒产量
已连续八年稳居世界首位。
[
1]
那么未来啤酒行业
将会如何发展
,
是行业主管部门、
企业本身及投资
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
本文认为未来啤酒行业将会
呈现总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
提高、
行业利润水平逐步提升等三大趋势。
一
、
啤酒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增长将拉动
行业增长。将
1980
~
2009
年的人均
GDP
增速和人均啤酒消费量增速
进行相关分析
,
得出结论
:
啤酒消费与宏观经济之
间显着相关
,
它的发展受益于宏观经济
的增长。
随着未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
,
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
,
人均收入的增加
,
行业的销量也会稳步增
长。据中国社
科院
预测
,
2010
~
2015
年
间中
国
GDP
年均增
长将达
9
5
%
,
到
2015
年
城市化
率
53%
,
[
2]
这将带动啤酒消费保持稳定增长。预计
到
2015
年
,
我们啤酒销量将达
6
000
万千升
,
未来
五年啤酒消费量年均增速将维持在
5
%
~
7
%
。
虽然我国啤酒销量保持稳定增长
,
但行业增
速将会放缓。美国、
日本等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
,
人均啤酒消费量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而增加
,
当
人均
GDP
达到
3
000
美元增
速逐步趋缓。
[
3]
[
4]
进
一步分析我国啤酒消量的增速与
GDP
的增速可
以发现
,
2000
年以前
,
啤酒消量的增速大多高于
GDP
的增速
,
而
2000
年以后
,
啤酒消量的增速大
多低于
GDP
的增速
,
表明在趋于成熟阶段啤酒消
量增速放缓。对比国外数据也可以看出
,
人均啤
酒消费量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而增加
,
但增速逐
步趋缓。目前
,
我国发达地区及部分一二线城市
的人均啤酒消费量已经接近饱和。
2008
年
,
我国
三
分
之一
的
省市
啤酒
消
费已
达
到或
接
近饱
和
(
50L
左右
);
一二线城市的人均啤酒消费量更是
达到
60L~
70L
;
北京、
浙江、
河北、
安徽等
10
个省
市
2008
年啤酒消费量较前一年有所下降。
[
5]
回顾
美国啤酒市场可以发现
:
1960
~
1980
年是美国啤
酒市场的快速成长阶段
,
人均啤酒消费量稳步上
升
,
啤酒产量快速增长
;
1981
年以后
,
美国啤酒市
场进入成熟阶段
,
人均啤酒消费量稳步回落
,
同时
由于人口增长的因素
,
啤酒产
量趋于稳定。
[
6]
依
107
经济纵横
2010
年第
10
期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据美国的发展模式推测
: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
长
,
人均啤酒消费量将先增后减
;
啤酒消费总量在
人均消费量拐点出现后
,
将随着人口的增长在一
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市场
,
将成为啤酒销
量增长的主要区域。在欠发达地区三四线城市和
农村市场
,
人均啤酒消费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
目
前西部省份人均啤酒消费量基本都在
30L
以下
,
农村地区更是不足
10L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
及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
,
这些地区普通居民收入将保持较快增长
,
进
而带动啤酒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二
、
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
一
)
目
前行业
CR4
(
行业前
4
名
份额
集中
度
)
已达
49
%
上世纪末开始的啤酒行业并购过程中
,
以华
润雪花、
青岛、
燕京、
百威英博四家公司为代表的
第一集团表现强势
,
不到十年市场份额增加一倍
多
,
CR4
达
49%
;
相比之下
,
以珠江、
重庆、
金星为
代表的
20
多家区域及地方啤酒企业组成的第二
集团受到第一集团的压制和由各地小啤酒厂组成
的第三集团的蚕食
,
市场占有率整体明显下滑
;
第
三集团企业在
2007
年原料涨价危机过后大幅减
少
,
显示出竞争力低、
抗风险能力差的不足。
[
7]
(
二
)
三大因素推动行业集中度提高
1
.
产能过剩是行业整合的根本原因。目前
,
我国啤酒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
从
2001~
2009
年
,
全国新增啤酒产能近
3
500
万
KL
,
而销量仅增加
1800
万
KL
左右
,
按此计算
,
产
能利用率刚刚超过
50
%
。部分
地区和低端产品
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2008
年以来
,
由于信贷
政策相对宽松
,
啤酒行业掀起新一轮投
资热潮。
加快扩张的产能与有限的
增长空间之间
矛盾突
出
,
导致行业竞争热度难减
,
盈利水平受到抑制。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下
,
部分竞争力弱的企业
不得不破产倒闭或被其他企业并购。
2
.
政策导
向是行业
整合的持
续动力。早在
1996
年的酿酒行业
!
九五
∀
计划中
,
国家就提出
:
重点搞好国有大中型酿酒企业的改革
,
力争创出
几个销售额在
20
亿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
;
推动酿
酒行业从速度型向效益型、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
方向迈进。此后
,
在酿酒行业
!
十五
∀
、
!
十一五
∀
规划中
,
推进啤酒行业走规模化、
集团化和现代化
道路的指导思想一直延续
,
并给予税收、
信贷、
融
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
持续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啤
酒行业的整合。
3
.
外资企业是推动整合的重要角色。外资主
要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国内市场。
2001
年开始
,
外
资啤酒企
业掀起一轮整合
高潮。通过一
系列并
购
,
外资啤酒企业已经快速成长为我国啤酒行业
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
,
世界前
10
名的啤酒跨国
企业都已涉足我国市场
,
同时全国前十大国产啤
酒品牌
,
除了燕京外
,
全部拥有了外资血统。外资
的进入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打破了中国
啤酒生产传统管理的模式
,
加速了行业的整合进
程
,
促进了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
[
8]
(
三
)
未来五年龙头
企业市场占有率
有望接
近
80
%
近年来
,
啤酒企业呈现数量下降
,
规模上升的
特点。
2008
年啤酒企业为
249
家
,
较
2003
年少
了
82
家。我国啤酒行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
决定了目前仍处于并购整合期。整合的动因是企
业寻求扩大自身规模
,
提高市场竞争力。我国啤
酒行业的
CR4
仅为世
界主要
国家的一
半
(
韩国
CR499
%
、
日本
CR494
%
、
美国
CR489
%
),
未来啤
酒行业
必
将
再
次
迎
来
一次
整
合
高
潮。预
计
到
2015
年行业内第一集团
(
CR4)
市场占有率将达
80
%
左右。
三
、
未来行业利润将逐步得到提升
(
一
)
行业竞争激烈
与并购费用压力
导致盈
利水平下降
1999~
2004
年
,
国内啤酒行业掀起了首轮整
合高潮
,
主要是雪花啤酒、
青岛啤酒、
燕京啤酒三
大国内龙头企业及进入我国的外资啤酒企业
,
对
遍布全国的中小啤酒企业的收购。整合过后
,
啤
酒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呈现明显下滑态势
,
毛利率
由
2003
年的
17
%
降至
2009
年的
14%
左右。由
于首轮整合并不彻底
,
啤酒企业数量依然较多
,
国
内啤酒市场竞争热度难减
,
近年来的成本上升很
少传导到终端价格上
,
造成行业毛利率下降。企
业逐渐认识到在盈利方面
,
区域市场内规模比全
国市场规模更重要。主要生产企业已在区域市场
108
经济纵横
2010
年第
10
期
各自形成垄断格局
,
市场由低价过度竞争趋于理
性。企业通常采取并购重
组的方式进入
区域市
场
,
通过
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
,
集中推广优势品
牌
,
并从低端产品价格战中走出来
,
向中高端市场
发展。此外
,
首轮整合中
,
被并购的企业普遍规模
较小
,
存在设备老旧、
人员观念落后的弊端
,
很多
企业财务状况不佳
,
而且由于产能限制和面对的
市场容量有限
,
再投资的回报率较差。这种以大
并小、
以强并弱的并购方式给后来的整合过程带
来了极大的难度
,
被并购企业一直处于
!
输血
∀
的
过程
,
而收购企业承受了较大的财务负担。
(
二
)
未来行业盈利状况有望先抑后扬
从美国啤酒行业盈利水平和集中度变化的对
照可以看出
,
在
20
世纪
60~
80
年代
,
美国啤酒行
业基本完成了整合
,
啤酒企业数量减少
,
但产量持
续上升。在此过程中
,
啤酒行业盈利能力先是跟
随企业数量的快速减少出现大幅下降
,
然后随着
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竞争程度的降低而回升。啤
酒行业整合前后盈利能力呈现
!
微笑曲线
∀
式的
变化。
未来五年我国啤酒行业整合仍会加剧
,
行业
竞争与并购费用压力继续存在
,
一个低利润阶段
不可避免。对啤酒企业而言
,
现阶段盈利水平的
提升不是首要目标
,
市场份额的上升才是未来制
胜的法宝。为提高盈利水平
,
企业更多采取内部
成本控制的方式
,
即使提价也是在控制力较强的
产品领域市场区域内谨慎实施
,
短期盈利能力会
受到费用增加的侵蚀
,
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仍将
下滑。
预计再过五年左右
,
我国啤酒行业二次整合
高潮基本结束
,
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
主
要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届时企业由于
并购而产生的销售、
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将显着
下降
;
企业间的竞争程度趋缓也将使毛利率得以
提高
;
并购后市场份额增加和生产能力提高
,
将带
动企业销量增长
,
并有利于产品结构升级。上述
效应都将推动企业盈利水平回升。
(
三
)
提价将是未来提高盈利的最佳途径
未来企业盈利水平上升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实
现
:
一是提高啤酒销售价格。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
中美
两
国
每
升
啤
酒
价
格
分
别
占
个
人
收
入
的
0
025
%
和
0
035
%
,
我国低于美国
30
%
。我国啤
酒吨酒价格远低于国际同行水平。具体提价方式
包括优势区域提价、
产品结构调整和包装减量降
度等。二是降低销售和管理费用。由于销售和管
理费用占比较高
,
我国主要啤酒企业毛利率虽接
近世界同行水平
,
但税前利润率却处于全球末位。
我们认为啤酒行业经过再次整合
,
市场份额进一
步集中
,
营销和管理费用将下降。三是控制原料
成本特别是大麦成本。随着国内大麦种植面积扩
大、
企业降低麦芽汁浓度或采用替代品
,
未来我国
啤酒企业议价能力将增强。对上游原料成本的控
制预计需要较长时间
,
而国内粮食价格仍将维持
上涨趋势
,
因此对利润贡献也不突出。
四
、
小结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
,
未来五年我国啤酒行业
将呈现总量稳定增长、
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盈利水
平逐步提升的变化趋势。在这一过程中
,
相关政
府部门及行业组织应放开对具有
!
三高
∀
特征的
中小规模啤酒企业的保护
,
支持啤酒行业的内部
整合
,
同时引导企业向低碳、
环保、
低排放方向发
展。啤酒企业自身也应
借助行业内部整
合的契
机
,
巩固各自的优势区域
,
并向三四线城市及农村
地区拓展市场
,
把握未来新的盈
F. 雪花啤酒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国内啤酒市场的顶流
说到啤酒现在我们都不陌生吧,但是你们知道吗在啤酒刚刚引进中国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受欢迎的,到了后来21世纪左右的时候啤酒在中国迎来的巨大的市场,很多国有啤酒厂也嗅到了的契机这其中就有我们现在熟知的雪花啤酒,
从发展速度上看,雪花啤酒当之无愧为世界啤酒领域的中国代表。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自1994年成立,通过收购兼并、扩张积蓄产能,在成立12年时达到全国销量第一。
2013年,华润雪花突破“双千万千升”(公司销量和雪花品牌销量),创下中国啤酒销量新纪录,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品牌销量过千万千升的啤酒企业,这一切只用了20年。
20年,一个企业从无到有,雪花啤酒从20万吨到千万吨,并成功登顶世界单品销量第一的位置。这种成长速度,的确值得惊叹。一个1994年才成立的公司,是怎样走上行业顶峰的?
1、中国特色战略布局
雪花啤酒选择了一条有中国品牌特点的独立发展道路,因地制宜的战略创新带领雪花“勇闯天涯”。
华润雪花对当时中国的 社会 结构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清醒的判断:中国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啤酒消费者,中国人的个人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这是啤酒消费爆发式增长的前提。华润雪花根据国情进行了中国特色的战略布局,造就了中国第一的啤酒销量。
面对迅速成长的市场契机,雪花啤酒选择了“先市场、后利润”的发展战略,利用华润强劲的资本支撑,不断“跑马圈地”,进行大量并购,并发力中低端酒市场,寻求最大的市场占有。华润雪花从2006年成为全国销量第一,持续保持至今,并在2011年突破1000万吨销量,进入全球前五啤酒巨头的行列。
基于国际市场发展方式的分析,雪花啤酒一手布局现在,一手着眼未来。在做好高容量低增长那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啤酒市场的同时,也在高增长但低容量地区,如西藏、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地有预见性的布局,从而将中国第一啤酒的目标变成了现实。
在营销道路的发展上,雪花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独特道路。它并没有采取成熟欧美国家的发展模式:在功能上做好准确区分,直接面向全国市场进行品牌拓展。而是选择了一条更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先做到高市场覆盖率,使消费者能够随处买到,经常看到,然后再做品牌传播方面的提升。
雪花啤酒选择先啃的是渠道这块硬骨头,在渠道的路铺顺之后,站稳了行业的脚跟,再去提高知名度。在渠道开拓和渠道深耕两方面同时发力的情况下,雪花啤酒不但获得了最大的渠道规模,“渠道深耕”也使其对自己的渠道具备了其他竞争对手不具备的掌控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行业“护城河”。
在地基打牢、打稳之后,以中低端啤酒实现渠道试水和市场渗透。占据规模优势的华润雪花,在产品定位上稍微提高一点点,就意味着上亿的利润增长。2005年,在完成旗下品牌整合之后,华润雪花开始启动品牌建设,不断增加品牌文化内涵,向中高端发力。
2011年,华润雪花销量超过1000万吨,2013年,雪花品牌销量也超过1000万吨大关,华润雪花1172万吨的年销量,占到当年行业总量5061.5万吨的23%,此后几年份额优势还有所扩大。而不为公众所知的是,在1997年燕京成为销量第一时,雪花啤酒年销量不过20多万吨。
2、要把26只猫变成一只老虎
1964年,有一款新型啤酒,在国嘴(国家级啤酒评委)、领域专家的评价展示会上一举夺魁,成为中国啤酒品牌中的佼佼者。华润雪花啤酒香味四溢,口感似雪般清凉,而被命名为“雪花啤酒”。
受啤酒保鲜技术与运输条件的限制,我国啤酒行业一度形成了“地方割据,诸侯纷争”的局势,1988年全国啤酒企业有813家。彼时的雪花啤酒也不过是这偏于一隅的一个芝麻小厂而已。1993年底,华润与原沈阳啤酒厂合作,成立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拉开了华润进军啤酒业务的序幕。
1994年是中国啤酒结构性变化的标志年,华润雪花成立、青岛啤酒收购扬州啤酒厂,中国啤酒行业开始了跑马圈地,并购提升产能的过程。为做透“点”市场,华润雪花收购了26个强势品牌,即区域第一大啤酒企业,之后增加到40多家,最终到百家。在雄厚资本的支撑下,通过“蘑菇战略”与“沿江、沿海中心城市战略”完成收购过程,雪花的产能得到了飞速成长。
对比外资啤酒公司都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性品牌,当时的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先生提出“要把26只猫变成一只老虎”,也就是要统一一个全国性品牌来面对竞争。因为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市场上有很多狼(竞争对手)在伺机而动,想吃掉这26只猫。
于是华润雪花开始了聚猫成虎的过程。收购每一家企业之后,除了注入资本,更换设备,提高产品品质以外,华润雪花也致力于提高企业管理的能力。华润对区域进行划分,在各区域公司中实行统一管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2002年开始,华润雪花啤酒所有销售区域均以雪花品牌进入市场,避免了困扰其他企业的品牌混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使企业得到迅猛发展。
雪花啤酒在国内的并购看上去比外资同行们要顺利,频频报出的并购新闻甚至给大众一种感觉:因为华润雄厚资本的支撑,华润雪花能够获得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并购。事实并非如此。2012年底,华润雪花啤酒内部测算发现,并购进来的工厂的销量仅占总销量的35%,其余65%则来自华润雪花市场扩张和新建工厂。
并购对雪花而言只是部分解决了产能和管道资源,雪花啤酒的市场份额,更多的是自己打下来的。
3、做到极致的渠道管理
在众多啤酒品牌中,华润雪花的啤酒销售渠道堪称做到了极致。在日趋激烈的中国啤酒业竞争中,各个企业都想占据中国庞大市场的领导地位。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等因素已不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营销渠道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因素。
传统分销模式采取“厂商—批发商—二级批发商—终端”的模式,厂家很难管理到终端,市场管控能力差。随着华润雪花全国啤酒工厂数量的增加,渠道控制力弱导致的窜货、管理等问题就凸现出来。2002年,华润雪花对营销渠道进行改造与提升,这些消费者“看不见”的努力缔造了企业的护城河。
华润雪花设计了“厂商—运营商—分销商—终端”模式,将批发商转变为运营商,大部分销售工作由厂家负责,雪花啤酒的销售管理人员直接进入零售店、餐厅等终端推销、服务、陈列和维护价格体系。使啤酒到达消费者的过程可控,同时所有分销环节是可控式的分销管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效果和效率改进的可能。
华润雪花还将产品与渠道有效对接。脸谱、纯生、零点、晶尊等品牌主要走高档酒店、宾馆、酒吧、夜场、大型超市,同时买断部分酒店;中档的“勇闯天涯”、精制酒等主要进即饮场所、餐饮终端酒店、酒吧和非即饮场所的便民店、超市等;低档的雪花特制、雪花环标等进入便民店、小超市、食杂店、副食店和某些小型餐饮、排档、小吃店。
以终端买断的方式将终端垄断,同时,华润雪花业务推销员在低线终端的关系营销,同样令人惊叹。与低线市场的终端销售建立起来的长期合作关系,无疑是在竞品头上扣下的一个紧箍咒,其他品牌要想再有所突破几乎不太可能。区域精细划分、店面加盟经营、广告大力投入、终端啤酒特许专供乃至店面堆头陈列支持,都为华润雪花啤酒终端垄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占领消费者心智
华润雪花对中国人的啤酒消费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国内啤酒消费有95%以上是配餐饮用,而这个比例在俄罗斯只有35%,在日韩为15%,在欧美则是以亚裔为主的5%。由于是配餐饮用,所以中国人的单次啤酒饮用量大、饮酒速率快。
所以华润雪花一方面是洞察适合中国人的酒度口感,一方面是根据国内消费者饮用习惯减少酒体中高级醇的比例,带来更舒适轻松的饮用体验。研究还发现,德国47%的人会选择无醇啤酒,或者低酒精度的啤酒。华润在产品研发上也投注了大量精力,推出了果味啤酒、桶装鲜啤、雪花黑啤、不含酒精的无醇啤酒等众多品类。
华润雪花能够迅速在中低档啤酒市场成就霸业,稳定而统一的产品质量控制,对体量如此巨大的企业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原材料的采购、水处理工艺、酿造工艺、产品出厂前质量控制方面华润雪花实现了统一,从而保证了体量如此巨大的企业,在生产链条上众多变换因素下,产品的一致性。
对于中国消费者深入洞察之后,雪花啤酒又是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呢?拼酒、豪饮,不重品质的时代已经过去,品质至上、价值回归和文化引领成为啤酒的主题。全球化的背景、中国销量第一的身份,使雪花的品牌营销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
2002年开始,华润雪花啤酒所有销售区域均以雪花品牌进入市场,经过艰难的替换、磨合、培育、服务等渠道发展过程,从刚开始的品种不清、VI不清,逐渐发展和规范,形成含有中国印、窗花、扇面、笔触、脸谱5个中国元素的统一雪花精制酒品牌形象。
从2005年开始,华润雪花啤酒推出“雪花啤酒 勇闯天涯”活动,喜马拉雅山、长征之路、可可西里……每一个挑战者都充满了不畏艰险、勇闯天涯的精神品质,铸造了雪花啤酒专属的品牌形象,传递进取、挑战、创新的精神内涵。“雪花啤酒 勇闯天涯”也已成为认知度较高的宣传语之一。
2008年,雪花出资1000万赞助清华大学建筑 历史 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以图书、图片和视频资料对古建筑文化普及,传播古建筑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时的中端产品“雪花纯生 匠心营造”的定位相呼应,将这种文化、工匠精神传递出去。同年推出了具有中国元素特征的品牌标识和特色包装,雪花要以它的与众不同来称霸武林。
2008年,奥运赞助被青岛啤酒拿去了,但雪花“侧翼奥运”依然打出了漂亮的营销战。在品牌价值主张上明确提出“啤酒爱好者,雪花支持你”,并在广告片中让啤酒爱好者喊出“这比赛,有我们才行”,以体现普通奥运参与者在奥运期间的价值,更贴近啤酒消费大众的心,获得了巨大成功。
2010年开始,华润雪花啤酒从竞争局势意识到,要在蛋糕的最高层占有一定地位才能处于不败之地,于是加速了高端酒的布局。制定了高端酒发展策略,打造雪花脸谱等高端品牌。至2016年逐步推出金标晶尊、脸谱(花脸、花旦、黑啤、白啤)等高端啤酒,并一一缔造高端的品牌故事。
2015年4月,华润创业以280亿港币出售零售、饮品、食品和物业等全部非啤酒资产业务,成为专注于单一啤酒主业的上市公司,中文股票简称由“华润创业”更改为“华润啤酒”。2015年下半年,全球最大啤酒厂商百威英博啤酒与全球第二大啤酒制造商SAB米勒达成收购协议,缔造了市值2500亿美元的超级啤酒企业。
SAB米勒持有雪花啤酒49%的股权,而百威英博拥有在华18%的市场份额。两家合并完成,势必面临中国政府的“反垄断”审查,由此,SAB米勒不得不卸下雪花啤酒这一块中国啤酒优质资产。2016年3月,华润啤酒以16亿美元回购SAB米勒持有的49%雪花啤酒股权,雪花啤酒成为华润啤酒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华润雪花将与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百威英博形成对垒之势。
自2017年年底,啤酒业迎来一波涨价潮。此举被业内解读为行业进入了拐点期,从过去的要规模到了要质量的时代。虽然在产量上已经坐稳老大地位的雪花啤酒,面对国外啤酒渠道下沉,依然是个巨大的考验。华润雪花产品多以中端市场为主,而竞争对手百威英博多以高端市场为主,低端品牌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导致利润率低,也掣肘品牌的未来竞争力。
2018年3月18日,华润雪花专为年轻人定制的勇闯天涯superX上市。通过直击年轻人的包装、口感,赋予其“生而无畏”的品牌精神,和《明日之子》等明星代言,打造年轻化产品。这也是华润雪花啤酒推出品牌重塑以来的首支核心产品。“不仅仅肩负着华润雪花自身品牌升级的使命,还承载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5、结语
从成立之初,到今天的辉煌战绩。华润雪花伴随着中国啤酒行业的结构调整,伴随着加入WTO后的 社会 变革发展壮大起来。20余年间,缔造了行业传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啤酒的速度,也让中国领略了雪花的速度。
美国两家大的啤酒公司供应97%的市场份额,未来中国啤酒市场的整合结果如何,我们不得知。不过雪花显然已经走过了生死攸关的阶段,在未来国内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中国啤酒市场负增长、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在不断收紧的情况下,不断的进行品牌升级和文化内涵的提升,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大问题。
在早些年间啤酒其实都是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占据着中国的啤酒市场,但是在04年之后燕京和青岛啤酒就逐渐被拉下了神坛,取而代之的则是雪花啤酒,雪花一直靠着低廉的价格和不错的口感,一度成为了国内啤酒界领跑的局面。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趋向一些高端的啤酒,那么雪花靠着中低端的市场还能维持多久,我们谁也不知道。
G. 中国啤酒行业现状
中国啤酒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国啤酒产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啤酒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从 1987 年到 1994 年国内啤酒年均 增幅在 20%以上, 年产量增幅最高时达到 30%以上, 1995 年以来我国啤酒产量增长速度放 慢, 但年均增幅仍达到 7%以上. 2001 年啤酒产量为 2274 万吨, 2002 年啤酒产量达到 2386 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近几年来,啤酒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 收购活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但是,并没有形成一 大批有实力的品牌,大多数还是地域性品牌,在某个地区或某些地区占有率较高.近年来由 于对啤酒消费市场发展速度的过高估计, 导致啤酒工业规模扩张速度大大超过了消费市场增 长速度,啤酒行业近 3000 万吨的生产能力竟出现了 800 万吨左右的过剩,严重的供求矛盾 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程度不一的连年价格大战, 企业利润急速下滑, 行业总体经济效益也不断 走低,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啤酒行业是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从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啤 酒数十个着名的啤酒品牌涌入中国.据统计,有 60 家 5 万吨以上的重点啤酒厂搞了合资, 合资企业的啤酒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 31%. 这些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仅为 8%的外国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市场上,它们在高档啤 酒市场的占有率达 90%以上,它们采用品牌策略,运用品牌进行竞争.它们经过在中国近 十年的发展,一部分品牌在中国市场深深扎根,发展良好.比如,百威啤酒已经成为中国市 场上销量第一的外国品牌,其产品覆盖全国 30 个盛市,自治区,并远销港澳,东南亚等国 家和地区.也有一部分外国品牌由于其运作脱离了中国市场的实际,其经营陷入困境.被迫 退出了中国市常如澳大利亚富仕达(Foster's)啤酒公司卖掉了在珠海的工厂,嘉士伯在上 海的工厂被青岛啤酒收购. 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后, 国外啤酒巨头对进中啤酒市场展开了新 一轮的进攻.比利时 INTERBREW 集团与珠啤联姻;英国着名的老牌啤酒生产企业 NEWCASTLE 也正准备增加对合作伙伴重啤的投资;麒麟则正与中国第二的燕京啤酒集团 秘密磋商, 正在酝酿深层次的合作; 在另一大股东世界五强的南非 SAB 啤酒公司的支持下, 华润疯狂并购;A&B 公司与青啤合资.外资抢滩的第二次浪潮将改变中国啤酒工业格局, 原先的"窝里斗"也将演变成全球范围的对抗.? 从中国啤酒行业现状及国外啤酒品牌在国内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啤酒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为了扩大销量,压低啤酒价格,进行低层次的价格战, 导致啤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 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 外国啤酒品牌决不会轻视我国啤酒 市场巨大的潜力,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品牌.这也可从国外啤酒品 牌在国内市场的现状, 看出国外啤酒品牌在中国已经实行品牌竞争. 价格竞争对企业的长远 发展极为不利,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 国外市场竞争时, 价格竞争只会使企业越来越被动, 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尤其是面对国外品牌的强力冲击力时, 国内啤酒企业应从根本上改变营 销思路, 走出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建立品牌竞争的概念, 进行品牌竞争,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提高国内啤酒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品牌竞争, 企业在竞争中首先考虑 的不是价格, 企业通过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完善的销售服务和整体形象来吸引消费者, 向消费者传达产品背后的企业整体形象. 品牌竞争使企业超越了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减少了 企业低水平的内耗, 品牌竞争把企业从短期的价格竞争上引导到长期的品牌资产建立上, 为 企业找到了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 中国啤酒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国啤酒产业行业结构的变化: 1,集团化,规模化.企业数量会继续下降,青岛,燕京,华润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 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会持续增长. 珠脾金星, 哈啤等二级集团也会迅速扩张, 规模会快速增大. 2,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化.大多数啤酒企业集团在把啤酒业做强的同时依靠自己优势 进入其它行业进行多元化发展. 如青啤进入茶饮料业, 进入葡萄酒业, 燕啤进入生物制药业, 蓝剑下属 20 多家其它产业等. 3,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 方面,啤酒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一方面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如青脾珠脾 燕脾哈啤投资数千万元上 ERP 系统,许多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等;另一方面加快外部信息 沟通和利用.更多的企业成立信息中心,加强对外部商业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4,科技化.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是啤酒企业未来竞争的焦点之一. 在纯生技术进步提高的同时,啤酒企业会在啤酒保鲜度延长保鲜期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 5,产品多样化.传统的普通啤酒虽然依然会是主流,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产品会不断 出现.功能性保健啤酒,果汁啤酒,无醇啤酒等特色啤酒的消费量会越来越大. 6,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国有企业逐渐退出,股份制企业,多种所有制混合式企业, 民营企业会得到大发展,新一轮的中外合资企业也会更多,不过合资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二,中国啤酒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1,城市市场新一轮消费高潮掀起,中高档啤酒市尝特色啤酒市尝女士啤酒市场得到发 展;2,农村市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稳步增长趋势;3,渠道的变革:传统的 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的渠道模式受到挑战, 企业-----消费者的直销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尤 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网上营销在啤酒行业得到大发展;三,企业间竞争焦点的变化.? 2,资本竞争.资本竞争的必然性,一方面是我国啤酒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结 果,在国内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国内的啤酒企业之间也会达成 某种妥协,在资本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合理分割;另一方面也是竞争国际化的结果.随着我 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更多的世界级啤酒厂商将会以种种方式相继进入中国这一巨大的市 场,而在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中,通过资本运营进入将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途径.在这种 情况下,我国的啤酒产业一方面要进行国内的资本竞争,同时还要参与国际的资本竞争,从 而使资本竞争成为未来中国啤酒产业竞争的焦点之一. 3,品牌竞争.啤酒质量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中国啤酒质量与国际名牌啤酒的质量差异 性正在不断缩小, 质量不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部分, 而日益趋向个性化的品牌成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部分.突出自己的品牌独特个性和丰富内涵,塑造优秀的品牌,扩大 品牌的差异性是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矗当前啤酒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 时代,品牌将成为啤酒企业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竞争焦点. 4,工艺技术竞争.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要求,先进的工艺技术是 根本保障, 技术竞争将是未来啤酒企业竞争的一个焦点. 尤其是消费者对啤酒新鲜度要求日 益提高,使纯生啤酒的酿造技术成为啤酒企业竟相研究和推广的工艺技术. 5,市场份额竞争.我国啤酒产业中的企业,普遍没有占据太大的市场份额,行业中的华润雪花 、青岛,和燕京三大巨头仅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 20%,这个比率是非常低的.在未来 的竞争中,随着竞争的规范化,越来越多的不具备生存实力的企业将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而市场份额也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分配, 市场份额的竞争将会成为啤酒市场未来竞争的焦 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