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曲艺类中包括哪些剧种啊
全国曲艺种类繁多,有说的,有韵诵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说半唱的,还有连唱带舞的,各不相同。根据脚本特点、演出形式和音乐曲式,大体上可以归纳成评书、相声、快板、鼓曲、说唱大书等五大类。
中国曲艺的类别和曲种,传统戏曲文化
评书类
评书特点是只说不唱,由一个演员讲故事。"评"是用评语评论的意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评书是"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评书一般都用普通话讲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评书、湖北评书等。着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做到老书新说,旧书新评,爱听众之昕爱,恨听众之所恨。一个演员,一块醒木,一把扇子,就产生了"全凭一张口,满台风雷吼"的艺术魅力。
中国曲艺的类别和曲种,传统戏曲文化
相声类
相声是从民间说笑话发展成的,具有轻松、活泼、滑稽、风趣的特点,又能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表演,增长群众的知识,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要求。最常见的形式是一个人说的单口和甲乙二人捧逗争哏的对口。三人以上的群口,已很少有人表演。南方的独角戏(滑稽)、四川的相书都属于这一类。
中国曲艺的类别和曲种,传统戏曲文化
快板类
快板包括快板书、对口快板(数来宝)、山东快书、天津快板、竹板书等曲种。它由一两个演员韵诵,演出时用竹板、节子板、铜板(鸳鸯板)击打伴奏。快板原是单纯叙事的,没有故事情节,干板垛字,节奏较快。增添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发展成快板书。山东快书则是从竹快板书演变成的。
中国曲艺的类别和曲种,传统戏曲文化
鼓曲类
鼓曲音乐性较强,以演唱曲词为主。曲艺中三分之二的曲种都属这一类。可分成七种:
(一)弹词弹词盛行于我国南方。一般是由两个人弹唱,一人弹三弦,一人弹琵琶,有说有唱,称为双挡。也有一个人自弹自唱的。苏州弹词和扬州弹词,演出形式完全相同,讲究"说噱弹唱"。开书前所唱的"书帽儿"叫"开篇"。苏州弹词在创腔上流派纷呈,各有特色。
(二)大鼓大鼓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一般用三弦伴奏,演员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乐器伴奏,只打鼓演唱。它是黄河流域的产物,盛行于清末,是从民歌小调发展变化来的。北方大鼓最早的一种是犁铧大鼓(即山东大鼓、梨花大鼓),它的曲调唱腔是从鲁北农村中一种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民歌发展成的,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健康的乡土气息。
(三)渔鼓和道情
渔鼓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共同特点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的只唱不说。表演时,用右手手指敲击渔鼓。渔鼓是用八节竹筒,在顶端蒙上羊皮或猪护心皮制成的。传统节目中有很大一部分宣扬道教的出世思想,所以又名"唱道情的"。湖南、湖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区都有这个曲种。独唱的较多,也有对唱的。流行在华北地区的河南坠子也是由"道情"与河南民歌融合后,添上坠琴伴奏而发展起来的。
中国曲艺的类别和曲种,传统戏曲文化
(四)牌子曲
凡采集民歌小调或其他曲牌连缀起来演唱的,都属于牌子曲。这种联-曲体都是前边有曲头,后边有曲尾,中间加上许多曲牌,创作时按曲牌规格填词。牌子曲在京、津两地也有叫单弦的。河南的大调曲子,甘肃的兰州鼓子,青海的赋子腔,山东的八角鼓,以及四川清音、上海说唱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曲种音乐性较强,长于抒情和叙事。
(五)琴书
琴书由于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而得名。扬琴是波斯乐器,流入我国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琴书是一种"洋为中用"的形式。琴书一般是两个人演唱,演唱兼伴奏,一人打扬琴,一人拉坠琴。也有加上古筝或配上软弓子小胡琴的,还有以三弦代替古筝的。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大体相同。常德丝弦、四川扬琴、北京琴书等也属此类。
(六)杂曲
杂曲是从民间小调、劳动号子、货声等发展起来的各种小调小曲。如天津时调,湖北小曲,关中曲子,四川盘子,工鼓锣,小热昏,大广弦等,品种很多。曲调优美动听。有些地区曾把某些小曲引入音乐范畴。
(七)走唱
走唱边舞边唱,音乐性和动作性都较强。如二人转由一男一女扮作一旦一丑,虽然化妆,却仍以演唱者的身份叙述故事,摹拟角色。演唱时,一人耍扇子,一人耍手绢,边耍边舞边唱。二人转最初是农民的"庄稼耍",包头的擦粉戴花,穿花衣服拿扇子、手绢儿;扮丑的手持霸王鞭,在平地边扭边唱。
2. 中国曲艺分为几类
中国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说、唱”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说的如小品、相声、评书、评话;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东北大鼓、温州大鼓、胶东大鼓、湖北大鼓等等;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四川金钱板等;又说又唱的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恩施扬琴、武乡琴书、安徽琴书、贵州琴书、云南扬琴等;又说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转、十不闲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车灯、商 花鼓等。
曲艺包括的具体艺术品种繁多,根据调查统计,除去历史上曾经出现但是业已消亡的曲种不算,存在并活跃于中国民间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左右。包括相声、评书、二人转、单弦、大鼓、双簧。似说似唱的(亦称韵诵体)如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四川金钱板等;又说又唱的(既有无伴奏的说,又有音乐伴奏的唱)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北京琴书、恩施扬琴、武乡琴书、安徽琴书、贵州琴书、云南扬琴等;又说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转、十不闲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车灯、商花鼓等;以及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天津时调、东北大鼓、胶东大鼓、河南坠子、河北梆子、苏州弹词、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温州大鼓、湖北大鼓、广东粤曲、四川清音、陕西快板、常德丝弦;还有新疆维吾尔族的热瓦普苛夏克、青海的平弦、内蒙古的乌力格尔与好来宝、西藏的《格萨尔王》说唱、云南白族的大本曲等等。各地区、各民族,共有和相异的曲种,大至十数个省份、小到一两个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普及和流布。这些曲种虽然各有各的发展历程,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群众性,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这就使得中国的曲艺不仅成为拥有曲种最多的艺术门类,而且是深深扎根民间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门类。
曲艺的特征不像戏剧那样由演员装扮成固定的角色进行表演,而是由不装扮成角色的演员,以“一人多角”(一个曲艺演员可以模仿多种人物)的方式,通过说、唱,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故事,表演出来,告诉给听众。因而曲艺表演比之戏剧,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只要有一两个人,一两件伴奏的乐器,或一个人带一块醒木,一把扇子(评书艺人所用),一副竹板儿(快板书艺人所用),甚至什么也不带(如相声艺人),走到哪儿,说唱到哪儿,与听众的交流,比之戏剧更为直接。
曲艺表演的简便易行,使它对生活的反映快捷。曲目、书目的内容多以短小精悍为主,因而曲艺演员通常能自编,自导,自演。与戏剧演员相比,曲艺演员所肩负的导演职能,尤为明显。比如一个曲目、书目,或一个相声段子,在表演过程中故事情节的结构、场面的安排、场景的转换、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出没、人物心理的刻划、语言的铺排、声调的把握、节奏的快慢等等,无一不是由曲艺演员根据叙事或抒情的需要,根据对听众最佳接受效果的判断,来对说或唱进行统筹安排,进行调度,导演出一个个令听众心醉的精彩节目。
曲艺以说、唱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诉诸人们听觉的艺术。也就是说曲艺是通过说、唱刺激听众的听觉来驱动听众的形象思维,在听众形象思维构成的意象中与演员共同完成艺术创造。曲艺表演可以在舞台上进行,也可划地为台随处表演,因而曲艺听众的思维与戏剧观众相比,不受舞台框架的限制,曲艺所说、唱的内容比戏剧具有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为了把听众天马行空的形象思维规范到由说、唱营造的艺术天地之中,曲艺演员对听众反应的聆察更其迫切,也更为细致,因而他与听众的关系,比之戏剧演员更为密切。
为使听众享受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美感,曲艺演员必须具备坚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并需具有高超的摹仿力。只有当曲艺演员具有了活泼泼的动人技巧,对人物的喜怒哀乐刻划得维妙维肖,对事件的叙述引人入胜,才能博得听众的欣赏。而上述坚实功底之底蕴是来自曲艺演员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积累,以及对历史生活的分析、研究和认识。这一点对一个曲艺演员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是400来个曲艺品种艺术特点的不同程度的近似之处,是它们的共性。而400多个曲种各自独立存在,自有其个性。不仅如此,同一曲种由于表演者之各有所长,又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即使是同一流派,也因为表演者的差矣邙各有特色,这就形成曲坛上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
3. 中国的曲艺有哪些
相声、评书、评话、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东北大鼓、温州大鼓、胶东大鼓、湖北大鼓、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四川金钱板、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恩施扬琴、武乡琴书、安徽琴书、贵州琴书、云南扬琴、二人转、十不闲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车灯。
4. 中国传统曲艺有哪些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全国戏曲的种类 彩调剧 藏剧 潮剧 楚剧 凤阳花鼓戏 广东汉剧 桂剧 汉剧 黄梅戏 徽剧 荆州花鼓戏 柳子戏 吕剧 山东梆子 绍剧 四川曲剧 甬剧 云南花灯 壮剧 越剧 粤剧 越调 豫剧 宜黄戏 扬剧 新疆曲子剧 湘剧 锡剧 婺剧 碗碗腔 天津文明戏 苏剧 曲剧 琼剧 青海平弦戏 秦腔 黔剧 祁剧 蒲剧 莆仙戏 评剧 瓯剧 闽剧 陇剧 龙江剧 辽南戏 昆剧 梨园戏 京剧 晋剧 吉剧 黄龙戏 淮剧 滑稽戏 花儿剧 沪剧 河北梆子 赣剧 二人转 二人台 川剧 北方昆曲 新城戏。
5. 中国有哪些曲艺
曲艺曲种
评书 、相声 、双黄 、数来宝 、十不闲莲花落 、京韵大鼓 、梅花大鼓 、含灯大鼓 、五音联弹 、岔曲 、单弦 、联珠快书 、北京琴书 、奉调大鼓 、京东大鼓 、子弟书 、天津时调 、天津快板 、快板书 、木板大鼓 、西河大鼓 、乐亭大鼓 、唐山大鼓 、竹板书 、河北渔鼓道情 、山西道情 、翼城琴书 、武乡琴书 、沁县三弦调 、襄垣鼓书 、潞安鼓书 、河津评书 、内蒙古道情 、笑格 、乌力格尔 、好来宝 、东北大鼓 、二人转 、昆高笛曲 、说话 、漫谈 、鼓打铃 、三老人 、判捎里 、太平鼓 、乌钦 、依玛坎 、上海说唱 、独脚戏 、钹子书 、苏州评话 、扬州评话 、苏州弹词 、扬州弹词 、扬州清曲 、徐州琴书 、淮海锣鼓 、无锡评曲 、常州道情 、小热昏 、南京白局 、浙江道情 、杭州评话 、杭州评词 、杭州滩簧 、杭曲 、温州鼓词 、四明南词 、台州词调 、绍兴平胡调 、绍兴莲花落 、宁波走书 、蛟川走书 、安徽大鼓 、四弦书 、安徽琴书 、凤阳花鼓 、四句推子 、门歌 、福州评话 、福州伬艺 、俚歌 、竹板歌 、闽东莲花落 、福建南词 、锦歌 、芗曲 、建瓯鼓词 、答嘴鼓 、赣州南北词 、江西道情 、江西莲花落 、江西清音 、南昌清音 、九江清音 、永新小鼓 、萍乡春锣 、昌江大鼓 、于都古文 、南丰香钹 、瑞昌船鼓 、宜春评话 、山东快书 、山东大鼓 、胶东大鼓 、山东八角鼓 、山东琴书 、山东柳琴 、山东渔鼓 、河南坠子 、三弦书 、大调曲子 、鼓儿词 、河洛大鼓 、槐书 、湖北评书 、湖北大鼓 、湖北小曲 、襄阳小曲 、利川小曲 、长阳南曲 、湖北渔鼓 、宜都梆鼓 、说鼓子 、三棒鼓 、跳三鼓 、东山蕃邦鼓 、郧西三弦 、恩施扬琴 、歌腔 、善书 、湖南渔鼓 、长沙弹词 、湖南丝弦 、祁阳小调 、对子花鼓 、单人锣鼓说唱 、莲花闹 、打土地 、围鼓子 、傩愿 、粤曲 、粤讴 、木鱼歌 、南音 、龙舟 、潮州歌册 、五句落板 、粤东渔歌 、广西文场 、广西渔鼓 、广西零零落 、末伦 、琵琶歌 、蜂鼓 、果哈 、铃鼓 、四川评书 、四川相书 、四川竹琴 、金钱板 、四川扬琴 、四川清音 、四川车灯 、四川荷叶 、四川盘子 、阿苏巴底 、贵州琴书 、贵州灯词 、牛腿琴说唱 、嘎百福 、布依弹唱 、云南扬琴 、姚安莲花落 、大本曲 、章哈 、甲苏 、芦笙词 、哈巴 、勒嘎 、折嘎 、喇嘛玛尼 、格萨尔仲 、陕北说书 、曲子 、洛南静板书 、榆林小曲 、陕西快书 、陕西独角戏 、商雒花鼓 、兰州鼓子 、青海平弦 、贤孝 、越弦 、倒浆水 、打搅儿 、撒拉曲 、宁夏坐唱 、念说 、达斯坦 。
6. 中国曲艺有多少曲种各是什么
中国曲艺全部曲种
相声 | 小品 | 评书 | 山东快书 | 快板 | 二人转 | 鼓曲 | 天津时调 | 梅花大鼓 | 铁片大鼓 | 西河大鼓 | 京韵大鼓 | 单弦 | 北京琴书 | 山东琴书 | 四川清音 | 福州评话 | 南昌清音 | 苏州评弹 | 扬州评话 | 蒙古族好来宝 | 白族大本曲 | 姚安莲花落 | 侗族琵琶歌 | 花灯说唱 | 陕西独角戏 | 陕北说书 | 壮族末伦 | 独脚戏 | 双簧 | 上海说唱 | 金钱板 | 贵州琴书 | 潞安大鼓 | 乐亭大鼓 | 兰州鼓子 | 长沙弹词 | 常德丝弦 | 四川谐剧 | 四川扬琴 | 湖北评书 | 西藏折嘎 | 青海平弦 | 九江文曲 | 粤曲 | 三弦书 | 大调曲子 | 河南坠子 | 尺唱 | 锦歌 | 徐州琴书 | 温州鼓词 | 苏州评话 | 绍兴莲花落 | 桂林零零落 | 安徽琴书 | 凤阳花鼓 | 福建南音 | 苏州弹词 | 壮族蜂鼓说唱 | 京族弹唱 | 天琴弹唱 | 尼呐哩 | 瑶族铃鼓 | 打溜子 | 宁夏坐唱 | 湖南瓦乡歌话 | 鸡毛竹 | 神农架龙凤鼓 | 土家围鼓 | 竹柝曲 | 来帕尔 | 嘣嘣妥 | 伊若乐 | 天津岔曲 | 平鼓弹唱 | 内蒙古陶力 | 龙头琴弹唱 | 扎年弹唱 | 乌力格尔图道 | 溜子说唱 | 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 口弦琴 | 玛克塔拉 | 岱日查 | 乌力格尔 | 笑呵亚热 | 花腰傣铓鼓说唱 | 玛克塔拉 | 吉林才谈 | 嘛哈哩 | 古尔鲁 | 恩施三才板 | 彝汉双语相声 | 吉林独角戏 | 青海白嘎尔 | 哈调弹唱 | 藏语说唱表演 | 吉林鼓打令(唱谈) | 都它尔弹唱 | 广东小曲表演唱 | 西藏相声 | 瓦乡歌话 | 酋水土鼓 | 格萨尔说唱 | 上海滑稽戏 | 京东大鼓 | 太平歌词 | 梨花大鼓 | 子弟书 | 西城板 | 滑稽大鼓 | 八角鼓 | 太平鼓 | 山东大鼓 | 花钹大鼓 | 北京曲剧 | 十不闲莲花落 | 联珠快书 | 岔曲 | 马头调 | 槐书 | 锣鼓曲 |
7. 中国曲艺都有哪些类型
曲艺的种类有如下:
1、评书类
评书特点是只说不唱,由一个演员讲故事。"评"是用评语评论的意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评书是"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评书一般都用普通话讲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评书、湖北评书等。
2、相声类
相声是从中国民间说笑话发展成的,具有轻松、活泼、滑稽、风趣的特点,又能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表演,增长群众的知识,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要求。最常见的形式是一个人说的单口和甲乙二人捧逗争哏的对口。
3、快板类
快板包括快板书、对口快板(数来宝)、山东快书、天津快板、竹板书等曲种。它由一两个演员韵诵,演出时用竹板、节子板、铜板(鸳鸯板)击打伴奏。快板原是单纯叙事的,没有故事情节,干板垛字,节奏较快。
4、鼓曲类
鼓曲音乐性较强,以演唱曲词为主。曲艺中三分之二的曲种都属这一类。
5、弹词
弹词盛行于我国南方。一般是由两个人弹唱,一人弹三弦,一人弹琵琶,有说有唱,称为双挡。也有一个人自弹自唱的。
6、大鼓
大鼓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一般用三弦伴奏,演员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乐器伴奏,只打鼓演唱。它是黄河流域的产物,盛行于清末,是从民歌小调发展变化来的。
7、说唱书类
大书就是中、长篇书。表演时连说带唱,说说唱唱。这类曲种如北方的西河大鼓、南方的评弹,很受农民欢迎。
8. 中国曲艺分别有哪些
全国曲艺种类繁多,有说的,有韵诵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说半唱的,还有连唱带舞的,各不相同。根据脚本特点、演出形式和音乐曲式,大体上可以归纳成评书、相声、快板、鼓曲、说唱大书等五大类。
评书类
评书特点是只说不唱,由一个演员讲故事。"评"是用评语评论的意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评书是"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评书一般都用普通话讲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评书、湖北评书等。 着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1902-1971)说书时语重声宏,说表做工自成风格,在评讲方面见识独到,胜人一筹。他擅长的书目有《东汉演义》、《三国演义》等。他生前经常在广播电台播讲,誉满京都,曾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的赞语。 近年来,鞍山市曲艺团中年演员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热情真挚地歌颂民族英雄岳飞,无情地鞭挞奸臣秦桧等败类,做到了老书新说,旧书新评,爱听众之昕爱,恨听众之所恨,受到亿万听众的欢迎。一个演员,一块醒木,一把扇子,就产生了"全凭一张口,满台风雷吼"的艺术魅力。
相声类
相声是从民间说笑话发展成的,具有轻松、活泼、滑稽、风趣的特点,又能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表演,增长群众的知识,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要求。最常见的形式是一个人说的单口和甲乙二人捧逗争哏的对口。三人以上的群口,已很少有人表演。南方的独角戏(滑稽)、四川的相书都属于这一类。 最着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对革新、提高相声艺术很有贡献。他在三十年代曾向着名相声演员朱阔泉、绪德贵等学艺,1939年在北京首次登台演出。四十多年来,在说、学、逗、唱中,他博采众家之长,擅于学唱京剧和地方戏曲;在语言上力求生动、形象、简练、纯洁;提倡幽默风趣,反对贫嘴聒舌;讲求提高相声艺术的格调。他的代表作有《戏剧杂谈》、《关公战秦琼》、《改行》等。侯宝林1979年退出了舞台,主要从事相声艺术的研究工作。
快板类
快板包括快板书、对口快板(数来宝)、山东快书、天津快板、竹板书等曲种。它由一两个演员韵诵,演出时用竹板、节子板、铜板(鸳鸯板)击打伴奏。快板原是单纯叙事的,没有故事情节,干板垛字,节奏较快。增添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发展成快板书。山东快书则是从竹快板书演变成的,主要说武松的故事。 着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解放前流落江南濒临绝境。解放初期参军后,在部队曲艺工作者的帮助下,致力于快书的整旧创新和普及工作,使快书在广大战士和工农群众中得到较普遍的发展。三十多年来,他和别人合作创作了《一车高梁米》等十几段新曲目,整理了十几段传统节目,并总结了创作和表演经验。1982年出版的四十万字的《高元钧山东快书选》,反映了这位承前启后的大师在快书艺术改革、创新、普及、提高等方面所起到的开拓作用。
鼓曲类
鼓曲音乐性较强,以演唱曲词为主。曲艺中三分之二的曲种都属这一类。概括一下,又可分成七种:
(1)弹词 弹词盛行于我国南方。一般是由两个人弹唱,一人弹三弦,一人弹琵琶,有说有唱,称为双挡。也有一个人自弹自唱的。苏州弹词和扬州弹词,演出形式完全相同,讲究"说噱弹唱"。开书前所唱的"书帽儿"叫"开篇"。苏州弹词在创腔上流派纷呈,各有特色。当前主要的流派有蒋月泉的蒋调、朱雪琴的琴调、徐丽仙的丽调、侯莉君的候调、杨振雄的杨调等。
(2)大鼓 大鼓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一般用三弦伴奏,演员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乐器伴奏,只打鼓演唱。它是黄河流域的产物,盛行于清末,是从民歌小调发展变化来的。北方大鼓最早的一种是犁铧大鼓(即山东大鼓、梨花大鼓),它的曲调唱腔是从鲁北农村中一种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民歌发展成的,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健康的乡土气息。 为什么起名叫"大鼓"呢?这有几种不同说法。一说大鼓是从农民的秧歌发展来的,农民们有时敲着大鼓来引歌、送歌。秧歌鼓本来是很大的,后来参照和尚道土所用的扁鼓,把它改成小鼓了。一说是,从前鼓词,擅演大部头书,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等,所以管大部头的鼓词就叫"大鼓书",简称大鼓。
还有一说认为打鼓是为招揽观众,把大家聚集起来,即"打鼓说书",后被讹传成"大鼓书"。总之,无论怎样解释,大鼓都是从民间土生土长起来的,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全国二十几种大鼓,多按地域起名。如西河大鼓、山东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北板大鼓、京东大鼓、奉调大鼓,以及平谷、唐山、南阳、上党、东北、安徽、河洛、湖北、太原、广西、长沙、江西、胶东、淮南大鼓等。按乐器分有铁片大鼓、木板大鼓、梅花大鼓、梨花大鼓、清音大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