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我国是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颁布了什么法律)
第一,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是解决贫困老年人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以7.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但中国总体上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解决老年人贫困所带来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壮大经济实力。“九五”以来,根据赣南的实际,我市创新发展思路,提出赣南的希望在“山”,希望在“路”,希望在“非”(非公有制经济),希望在“外”(向外招商引资),希望在“特”,确立了“开放带动、民营突破、城镇辐射、特色兴市、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几年来,全市上下以“缩差距、略高于、站前列、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千方百计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千方百计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增加财政和农民收入,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82.77亿元;财政总收入23.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预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300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全市贫困人口的生产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到2001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848元,贫困老人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
第二,构建符合市情、县情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是解决贫困老年人问题的重要保障。我们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目前,我们还处于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不能照搬西方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只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改革创新,量力择路。根据我市目前的实际,一是在城镇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将实际收入低于所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放最低保障金;在农村,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完善社会救济和“五保”供养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二是扩大“低保”覆盖面,逐步做到“低保”覆盖全部城镇和农村,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提高“低保”标准。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个人储蓄式养老保险,使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仍然有生活来源。四是扩大高龄老人“高龄津贴”覆盖面,自80岁起,按年龄段逐步提高津贴标准,市、县财政列入预算,由各市、县(区)老龄办建立专门帐户,直接发放到人。五是加大“星光计划”实施力度,完善农村敬老院、光荣院和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建设,为贫困老人的生活照料提供服务。六是大力发展农村养老创收基地,收入用于补充养老,救助贫困老人。建议财政、税务、工商有关部门给予养老创收基地优惠政策,减免税费。集体经济较好的地方可以建立农民养老金或生活补贴制度,对贫(特)困老人给予更多的关照。
第三,不断完善扶助制度,发动全社会助老,是解决贫困老年人问题的重要补充。一是政府救济为主导,在各级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助老解困”专项资金,解决贫困老年人的实际问题。按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确定一定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建议省一级按全省老年人口每年每人1元,设区市按市老年人口每人每年2元,县(市、区)按本县(市、区)每年每人3元的标准,列入当年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预算标准。二是以社会救助为主体,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募集“助老解困”资金。加大社会福利彩票、体育彩票所筹资金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事业、个人和外商投资老龄事业,建立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资机制。在财政监管下,由各级老龄部门设立社会“助老解困”热线电话和银行专户,并向全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单位和个人的捐赠。在较大的商业网点和公共场所设立“助老解困”捐赠箱。三是组织群众互助。象“希望工程”那样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布贫(特)困老人的情况,动员单位和个人结对子助养或一次性救助贫困老人。在各级党政群机关中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每年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捐资助养贫困老人,为社会作表率。另外,可组织文艺团体义演或名人和大型企业义演,所得款项用于“助老解困”。此外,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包括专业人员、社会人士和低龄健康老人)定期或不定期帮助照料贫困老人的生活及农活等。
第四,依据国家制定的老年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解决贫困老年人问题的法律保障。1996年10月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老年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中的基本权益及保障,以及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权利,为亿万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陆续制定《老年保健法》、《老年参与社会法》、《养老福利设施管理条例》等法规,加强安老养老制度建设。要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并按一定比例提取老龄事业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集中用于老年服务设施建设、人才培训、科学研究等资金补助。
第五、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部门齐抓共管,是解决贫困老年人问题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助老解困”问题列入议事和工作日程,做到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民政部门要继续发挥民政救助贫困老人的优势,抓好养老机构及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保障“五保”、贫困老人的基本生活。劳动部门对贫困老人的儿孙下岗再就业的培训、就业安排要给予特殊照顾,工商、税务部门要给予优惠政策。文教部门对贫困老人的儿孙入学缴费要给予减免,在校生活费给予补助,安排勤工俭学给予照顾。要继续组织好“三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做好老年卫生医疗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对高龄病残的贫困老人发给“就医救助卡”,凭卡在医疗部门享受廉价甚至部分免费的医疗服务。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贫困老人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要切实加强对贫困老人状况的调查研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各救助部门之间要资源共享,使真正困难的老人及时得到有效的救助,绝不能让老人饿着、冻着。建议省、市老龄委联合有关部门统一制定贫困老人评估制度,使救助对象的认定规范化、标准化。每年由老龄、民政、劳动、卫生等部门联合组织摸底评定一次,建立“贫困老人”动态档案和信息网络。凡确定为“贫困老人”的,发给“贫困老人卡”,凭卡享受救济、救助和有关优惠照顾。逐步建立贫困老人跟踪监测系统,定期走访受助老人,使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扶老助困的先进典型,坚决查处虐老侵权案件,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努力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㈡ 对比西方国家,我国是如何进行扶贫、如何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
1、分享中国扶贫经验,助力世界减贫事业。
2、将国家的特色和全世界进行交易,在经济层面起到了很大的效益。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农业技术推广交流,解决了很多国家的吃饭问题。
㈢ 我国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是7月20日,而根据最新报道显示,来自一份专业机构的调查报告将我国的减贫的成果进行排行,排在了人类历史上减少贫困的成果的第一位,要知道,减少贫困人口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目的和使命之一,也是我们体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性的一步,那么能在这个方面做到如此优秀的成绩,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又付出了怎么样的努力呢?
希望以后这个世界不要再有贫困!
㈣ 国际人士如何评价中国脱贫攻坚成就
去年暑假,江苏大学“大眼睛”和“桑梓心”支教团的50多名中外大学生奔赴安徽金寨、贵州六盘水、江西吉安等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益支教活动,为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送去关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
越南媒体对中国的减贫措施和经验非常关注。越南国家电视台曾专门采访中国云南、四川等脱贫民众的“致富经”,称赞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功。越南梦想广告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锡忠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的减贫措施从最初的输血型向造血型、精准帮扶转变,放眼未来、立足长远,非常值得借鉴。
“正是中国的成功经验启迪了埃塞俄比亚的快速发展。”埃塞俄比亚总理首席经济顾问尼瓦伊·吉布里阿布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在于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创造大量就业、经济增长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目前,埃塞俄比亚正在进行“农业导向的工业化发展计划”的第二阶段,着重发展工业,建立了十多座工业园区,大量青年人有了工作,帮助他们的家庭走出贫困。
墨西哥专栏作家、中国问题专家阿尔伯特·罗德里格斯指出,中国承诺将实现新的减贫目标,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划。“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国情和发展道路,中国显然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让中国人民享受到发展成果,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信心和启示。”
美国“全球未来”研究所主席、知名未来学家詹姆斯·坎顿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把消灭绝对贫困现象,实现全国繁荣作为目标,本身也是一项成就。未来10年,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互联网的普及将继续减少贫困。教育、就业增长、数字经济,以及支持创新的强劲经济,都对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
卡玛奇亚认为,按照中国政府的脱贫路线图,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不仅是中国消灭贫穷问题,更是为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做出了榜样,这是中国方案和中国理念对世界的贡献。
㈤ 中国的扶贫脱贫开发之路有着怎样的特色
1、产业支撑、精准施策:减贫成就世界瞩目
“目前我国剩余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深度贫困地区,相当大部分是因病因残致贫、缺乏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脱贫难度大。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
2、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为广泛凝聚脱贫攻坚力量,国务院扶贫办提出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继续签订协议书和责任书。深化消费扶贫,把消费扶贫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考核评价内容,积极创造社会参与的有效平台,落实社会参与的激励措施,调动更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3、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向全面小康阔步迈进
摆脱贫困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不摘”政策,正在给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服下“定心丸”,让他们在巩固的基础上改进脱贫效果。
(5)法媒如何报道中国扶贫扩展阅读
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如期完成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驻村第一书记身上的担子不轻。越是困难重重,越需要“咬定目标使劲干”的行动。
兑现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始终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步也不能松懈、一刻也不能停歇,方能在这项“历史性工程”中标注自己的奋斗和担当。
㈥ 中国扶贫政策
中国扶贫政策包括:
1、产业扶贫;
2、教育扶贫;
3、雨露计划;
4、易地扶贫搬迁;
5、危房改造。
产业扶贫政策如下:
1、种植业:贫困户通过发展新品种、新模式创新增收和调整种植结构增收脱贫的,每户一次性补贴2000元;
2、养殖业:贫困户通过新发展或扩大养殖规模增收脱贫的,每户一次性补贴3000元,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增收脱贫的,每户一次性补贴4000元;
3、加工及服务业:贫困户通过开办小型加工厂或开办小商店等服务项目增收脱贫的,每户一次性补贴3000元;
4、发展旅游:贫困户围绕景区开发旅游产品增收脱贫的,如休闲采摘、农家乐等,每户一次性补贴5000元;
5、发展电商: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创收达1万元以上增收脱贫的,一次性补贴网费3000元;
6、其他产业:贫困户发展其他产业脱贫的,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带来稳定收入,增收达到标准的,一次性补贴3000元。
教育扶贫政策如下:
1、对建档立卡学前教育贫困幼儿,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000元;
2、除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费,按每生每年2500元的资助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开展社会互助互济;对生活没有保障的灾民,组织生产自救,给予救济和扶持。
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帮助进行经济开发,改善经济发展条件。
㈦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扶贫是怎样的
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目标,中国的减贫成绩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在全球减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银行中国局
经济政策国别业务主任苏薰燮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很显然,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中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
了经济的增长,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这不仅使中国人民受益,更对世界减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薰燮表示,世界银行应该向中国学习减贫知识与经验并与其他国家分享。实际上,作为全球减贫的良好实践案例之一,中国已经成为其他国家获取减贫知识与经验的重要来源。
肯定是好的。㈧ 从政治和法治来答,中国共产党怎样推进扶贫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从脱贫攻坚任务看,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脱贫攻坚战怎么打?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这份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描绘了脱贫时间表和路线图。
下面让八百君为大家进行简单的梳理。
01、任务目标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为完成目标任务,必须的七个坚持:
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
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
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
02、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1
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
包括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交通建设攻坚, 加快实施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深度贫困地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建设攻坚等等。
2
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
包括全面实施“三区三州”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加强禁毒脱贫工作,全面落实边民补助、住房保障等守边固边政策等。
3
着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
中央财政进一步增加对深度贫困地区专项扶贫资金、教育医疗保障等转移支付, 规范扶贫领域融资,依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投入等等。
03、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
1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将贫困地区特色农业项目优先列入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创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贫产业园。组织国家级龙头企业与贫困县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等等。
2
全力推进就业扶贫
实施就业扶贫行动计划,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岗位补贴、场租补贴、贷款支持等方式,扶持企业在贫困乡村发展一批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等等。
3
深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
全面落实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和规范标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高集中安置比例,稳妥推进分散安置并强化跟踪监管,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O。
4
加强生态扶贫
推进生态保护扶贫行动,到2020年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新增选聘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岗位40万个。加大对贫困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支持力度。探索天然林、集体公益林托管,推广“合作社+管护+贫困户”模式,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管护。
5
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
进一步降低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辍学率,稳步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在辍学高发区“一县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6
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扶贫医疗救助。
7
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原则,结合各自实际推广简便易行的危房鉴定程序,规范对象认定程序,建立危房台账并实施精准管理,改造一户、销档一户,确保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
8
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
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9
请输入标题
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深入实施“福康工程”等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
10
开展扶贫扶志行动
加强教育引导,开展扶志教育活动,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动员更多贫困群众投工投劳。
04、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
1
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行动
在贫困地区加快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尽快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
2
大力推进水利扶贫行动
加快实施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加快贫困地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切实加强贫困地区防洪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3
大力实施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
实施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0年实现大电网延伸覆盖至全部县城。 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行动,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实现90%以上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
4
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有因地制宜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
05、加强精准脱贫攻坚行动支撑保障
强化财政投入保障
加强土地政策支持
加强土地政策支持
实施人才和科技扶贫计划
06、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力度
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扎实做好军队帮扶工作
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扶贫
落实国有企业精准扶贫责任,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加快建立社会组织帮扶项目与贫困地区需求信息对接机制,确保贫困人口发展需求与社会帮扶有效对接。
大力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活动
07、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
1
强化扶贫信息的精准和共享
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工作,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科学依据。
2
健全贫困退出机制
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规范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地方修订完善扶贫工作考核评估指标和贫困县验收指标,对超出“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指标,予以剔除或不作为硬性指标。
3
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2020年至2021年年初对脱贫摘帽县进行一次普查,全面了解贫困人口脱贫实现情况。
08、加强和改善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
压实中央部门扶贫责任
完善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机制
建强贫困村党组织
培养锻炼过硬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做好脱贫攻坚风险防范工作
八百君发现,这个《指导意见》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聚焦最难脱贫群体。
《指导意见》提出,对于农村特殊贫困群体,要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转变,重点针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和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为了做好综合性保障扶贫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包括加强养老保障、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住房安全、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保障义务教育等等,可谓细心体贴,无微不至。
二是多措并举防止返贫
《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一是要严把退出关,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瞄准脱贫目标,严把脱贫标准,规范退出程序。二是要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保障的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各方面制度。三是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文件明确要求贫困人口退出后一段时间内帮扶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巩固脱贫效果,实现稳定脱贫防止返贫。
三是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指导意见明确,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
《指导意见》内容非常丰富,措施非常有力,为今后三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八百君希望,这些措施能条条到位,脱贫攻坚的目标,一定要达到,而且一定能够达到!
㈨ 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
法律分析: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中国政府确定的到二十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工作进展情况
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奋斗目标(以下简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原标准提高92%;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两年多来,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新阶段扶贫工作全面部署实施。各省(区、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出台省级扶贫开发纲要、规划或实施意见。确定本地区扶贫标准并开展贫困识别,目前执行国家扶贫标准的有17个省(区、市),执行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的有14个省(区),其中广东省、重庆市实行相对贫困标准。调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调出38个,调入38个,使更贫困的县得到扶持。不断增加扶贫投入,2011年,中央综合扶贫投入227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2012年达到29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专项扶贫资金2011年272亿元, 2012年332亿元。2012年,28个省(区、市)本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决算资金达到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62.4%。已有9个省(区、市)颁布实施地方《扶贫开发工作条例》。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武陵山等11个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全面启动了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