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地理:西藏自治区(藏南地区篇)
中国地理:西藏自治区(藏南地区篇)
藏南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市、林芝市,
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
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县、隆子县、墨脱县、察隅四县的大部,
朗县、米林县的少许国土,
即门隅--珞瑜--下察隅地区,
总面积9.3万平方公里,人口110万左右。
(中国藏南地区人口110万左右,印度的伪“阿鲁纳恰尔邦”人口130多万)
藏南地区,历来是中国领土,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
主要生活着门巴、珞巴等族,是吐蕃的一部分。
1913年西姆拉会议前,
英印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等人炮制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画出了一条基本上沿着喜马拉雅山脊,
从中国、缅甸接壤处到中国、不丹接壤处的东段“中印边界”,
将门隅、珞瑜和下察隅的地区全部划给了英属印度,
中印东段实际控制边界被无端向北移动了60英里。
后中国政府多次声明,不承认《希拉姆条约》和“麦克马洪线”。
1948年,刚独立的印度趁中国内乱,派兵进入门隅地区;
1952年,印度军队占领了门隅的中心城市达旺;
1954年,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建立了伪“东北边境特区;
1960年,印度完全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属于中国西藏的门隅--珞瑜--下察隅地区;
1962年,中印边境战,中国军队获胜,
收复了达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市在内的藏南大部分区域;
1964年,中国军队主动撤至原控制线以北20公里,印军重新占领该地区。
1972年,印度将伪“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
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王国;
1987年2月,印度宣称建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
中国政府多次声明,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和“阿鲁纳恰尔邦”。
中印边界线全长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
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领土。
六世达赖喇嘛的故乡、藏民心中的圣地达旺,
约三分之二的部分被印度实际占领。
达旺,属西藏自治区错那县,
人口约4万,为门巴族聚居地。
狭义的达旺,指达旺寺及周边地区,面积2085平方公里,
1952年印度占领达旺,1962年中国收复达旺;
1963年印度重新占领达旺,目前达旺被印度控制。
伪“阿鲁纳恰尔邦”首府伊塔那噶,以山地景观着称。
和我国同民族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在藏南地区约60万。
伪“阿鲁纳恰尔邦”,除印度所划分的长朗县和特拉普县(共7024平方公里)外,
所有领土均属中印争议地区,大部分土地属于我国藏南地区。
其中印度所划分的达旺县、西卡门县、东卡门县、帕普派尔县、
下苏班西里县、上苏班西里县、西桑朗县、
上桑朗县等8县计48283平方公里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内。
印度所划分的洛西特县,面积11402平方公里;
约二分之一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内,计5701平方公里。
印度所划分的邦迪山谷县,面积13029平方公里;
约五分之四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内,计10432平方公里;
印度所划分的东桑朗县,面积4005平方公里,
约三分之二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内,计2670平方公里。
藏南地区是西藏的小江南,气候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
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卡门河。
这里绿草如茵,树木葱茏,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是中国三大林区之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中印战争结束后为何中军队撤出藏南地区
关于中印战争有人说,如果用战略目的与战争的结果来比较,可以说中国输了,因为中国丢了藏南地区。这听起来似乎正确,但其实这些人对中国当时的战略设想基本上是一无所知。
要理解中国在中印战争中的得失,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真的想控制藏南地区吗?
从官方的表面言论看,中国似乎确实想在东西两线占便宜。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在这一表象之下,是中国与印度进行谈判时掌握着的另一条底线。其实,早在战争爆发前,中国政府就向印方提出,要用以土地换土地的办法解决中印边界争端,其中,中国的重点是确保战略要地阿克赛钦地区(印度对此也有领土要求)列入中国版图,而不是藏南地区。可以说,以放弃藏南为代价换取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阿克赛钦地区,是中国方面一开始就定下的战略目标。
实行以土地换土地政策,这是中国从一百年来的痛苦经历中得出的教训,即不能用武力把边界强加给它国,尤其是弱小邻国。此前,这一政策在中国对巴基斯坦、缅甸等邻国一系列边界谈判中取得了成功,并因此建立了与这些国家的良好关系。但印度从一开始就拒绝中国的建议,坚持其东西两个方向的领土要求。特别严重的是,印度相信凭其武力可以轻易击败中国,实现其领土要求,而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实力也很有信心,于是印度在边境地区错误地实施“前进政策”,并与中国边防部队发生了一系列小磨擦。
中国最终动用军队发动进攻,一方面是因应印度的军事冒险,另一方面是击破印度的自大幻想,迫使印度正面回应中国以土地换土地的边界处理方式。战争的结果是,印度的“前进政策”彻底失败,中国的以土换土政策却赢得了实现的空间。特别是在近年中印关系好转的情况下,以土换土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在取得战场主动后,中国主动向后撤军,就是为了表明战前的以土换土方式仍然有效,从而为和平解决留下出口,并在印度“前进政策”废墟之上为将来的边界谈判定下以土换土的基调。因此,中国实现了战争和外交路线的战略目标,达到了军政全胜的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队的主动后撤,消除了印度(短期和长期)重新集聚力量发动反攻的动机,避免了因为几万平方公里不易坚守的土地而把中国拖进长期边界战争的可能性。边界战争总是痛苦的,代价是巨大的,中越战争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当年不离开藏南,那么四十年的时间足以使这个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着名的绞肉机之一。其后果不仅是中印双方两败俱伤,而且很可能使西方和俄国势力进入这一地区,使印度成为反华势力对华战略的前驱,致使中国面临极其不利的国际环境,这显然是毛、周和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C. 中印战争我们不是胜利了吗为什么还要丢失藏南地区呢
在中国印制的地图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区只标志寥寥无几的城镇地名。不了解情况的中国人如果想去那一带走走,离很远就会被边防军挡住,印度军队就在对面。他们会发现那片地区事实上只在中国地图上属于中国。
如果换一张印度地图,那片地区是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还多两倍。目前中印两国的实际领土控制线是中国一直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画在中国地图上、实际却在印度控制下的土地有九万多平方公里。
解放军作家金辉对那片土地这样换算: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相当于六个科威特;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这样换算,换算者的立场是鲜明的。金辉是军队作家,完全站在中国一方,尤其代表中国军队的情绪。
印度对此也许有另一套说法,把历史拆零碎,肯定对双方都能提供相当多的根据。事实上,二十世纪以前,这一段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明确划定过,而是以东方式的模糊形态按照传统进行实际控制,甚至有双方都不管的地段。随着英国势力沿着印度大陆不断向北扩张,与西藏发生碰撞,出现了需要以西方式主权精确划界的问题。1914年3月,在印度的西姆拉,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提出了一条英方勘定的分界线,那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不同,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无法确切知道当年西藏当局的动机,有一种说法是麦克马洪许诺给西藏五千支枪和五十万发子弹,还有一种说法是西藏人根本不明白边界被篡改了,如英国人贝尔所说“西藏人不会画地图”,反正西藏代表在那个条约上签了字。
因为当时的西藏已经摆脱了中国控制,虽然中国政府不同意,也没阻挡住所谓“麦克马洪线”的产生。但是即使在西姆拉会议之后二十年时间,出于担心合法性不足,英国一直没有公开宣布条约,也没有在她出版的地图上改变中印边界的传统划法。
那个传统边界和“麦克马洪线”之间所夹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就是中国和印度争执至今的。现在,中国出版的地图继续按传统划界,印度地图则早已经把“麦克马洪线”当成了正式的合法边界。不过中国的地图只在理论上存在,仅能表达中国的主权要求,而非实际的领土控制。
那片领土现在属于印度。1950年以前,“麦克马洪线”同样是理论,不管双方的地图怎么画,那片地区没有驻军,不设边防,行政建制也不存在或徒有虚名,老百姓按照祖祖辈辈的方式生活,国际政治与他们无关。1949年后,大概是新独立的印度看到一个强大的咄咄逼人的新中国正在产生,而且即将向西藏挺进,只有趁其尚未全面控制西藏以前先下手为强,从1950年,印军开始向北推进,到1953年,“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全部被印度实际控制。中共那时刚刚进藏,没有能力做出实质性反应。当时的印度政府在国际社会又对新中国采取友好姿态,中共也不好翻脸。在边境扩张方面,印度一向采取锲而不舍的积极姿态。一直到今天,西藏边防部队都无时不感受来自印度处心积虑和顽强的压力。
印度对待中印边境争端的指导思想就如印度记者曼克卡尔在《谁是六二年的罪人》一书中所披露的:1961年11月,尼赫鲁总理向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驻军发出了新的命令……我们的守备部队接到了尽一切可能向前推进,积极占领整个边境的命令:在边防线上,哪里有空隙,就到哪里巡逻,或建立哨所。在陆军总部的会议上,尼赫鲁说:哪一方修建一个对立的哨所,那么它就将成功地在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权,因为实际上的主权十个有九个都会得到国际法的承认。
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领土夺回来了,却又放弃了。
除了印度在边境不断进逼,对1959年的西藏“叛乱”,印度在感情上也同情叛乱一方。中共认定印度为叛乱者提供了实质性的援助。印度收留了逃亡的达赖喇嘛和流亡藏民,对中共肯定也是刺激,叛乱藏人的游击队还以印度领土为基地继续骚扰中国。把老帐新帐加到一块算总帐,中国于1962年发动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原本已在军事上取得绝对优势和胜利。击溃印军,向前推进速度之快,有时连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都无法控制。参加过那场战争的原西藏林芝军分区政委阎士贵大校这样回忆:1962年自卫反击战,打过去很顺利,几路基本都打到了传统习惯线,就是我们地图上标的国界线。我们以四万兵力,四路出击,西线从错那攻达旺、邦迪拉,东线在察隅,中间两路这边从墨脱沿雅鲁藏布江往下游打,还一路沿苏班西里河推进。只用了一个月就基本收复失地。
而印度方面,它的国防部长说,动用了印军三十二万四千人。有个西山口,印军说我们至少要攻半年,结果一个早上就拿了下来。那时候部队士气高,战斗力强。我们以穿插和偷袭为主,动摇它的后方,前线马上溃退。印军说你们不正规,没有这么打的。但是我们赢了,他们输了。他们都是雇佣军,胡子兵,说中国是娃娃兵。吃了败仗之后,他们才知道娃娃兵的厉害。
当时中国方面除了有部队士气高,战斗力强的优势,还得到战区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未见得是出于支持共产党。之所以存在一个传统习惯边界线,在于那一带历史上一直为藏文明覆盖。被称为“风流神王”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控区。老百姓对西藏是有向心力的。
林芝军分区的原副司令李春回忆:“反击战开始后,我们沿江一路下推,一个连击溃了印军上千人。没有公路,印军想不通,中国军队靠什么供给给养?以为我们有什么高级食品,吃一顿能管好几天。其实,我们就是靠老乡支前,靠牦牛运输。那一仗,支前的牦牛就有三万多头。这边的所有物资,还有伤员烈士,都是靠老乡背。一○○迫击炮弹,一人只能背一发。五十人运,几分钟就运出去了。家家户户都出人,十二三岁的孩子也支前。当地老乡十二三岁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东下边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岁,跟爸爸妈妈一起,他背了四筒罐头,有八斤重,爸爸牵着他爬山支援我们。没有老乡,我们根本没法打胜仗。”
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写道,当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胜利的一方在失败者还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面无条件撤军,实际上也就是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
阎士贵大校说:“不要这片土地,军人想不通,老百姓也想不通。六二年我们从雪山向下压,势如破竹,半路上把棉衣都甩了,越打越快。往回撤的时候,可是越走越慢。战士们想不通,这是我们的领土,为什么还要撤?为了体现我们是仁义之师,还把缴获的车辆装备全都收拾好,武器都擦得干干净净,一点不剩地都还给了他们。”
中国军队接到的命令不仅是放弃全部收复的失地,撤回到“麦克马洪线”,还要再从“麦克马洪线”后撤二十公里,与印军脱离接触。结果印军不但轻易返回原来控制的地区,又趁虚而入,继续向北蚕食推进,建哨所,修工事,反而多占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三、美丽又富饶的土地啊!
那一片被中国收复又放弃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饶的地方。那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有印度洋暖风的滋润,属亚热带生态环境。土地极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够生长菠萝香蕉。自然景观奇异,矿产丰富。雅鲁藏布江着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横切大拐弯建一条40公里长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最低为4500万千瓦以上,是长江葛洲坝电站的17倍,是三峡电站的四倍,投资却比三峡低得多,又没有移民、生态、战争灾难一类的问题。然而这个设想中激动人心的超级水电站,却被“麦克马洪线”拦腰切断。
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所长徐凤翔说:“我们搞森林的,一说起来就是西藏林蓄量居全国第二位,可谁也不说这只是理论林蓄量。因为实际上,西藏森林的一半在控制线之外,准确地说,是52.8%在人家手里。其实这个数字仍然不准确,这只是按森林面积算……(控制线那边的)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单位面积的蓄木量大得多。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实际上西藏森林资源的80%不在我们手里。”
正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的情歌:
压根儿没见最好,
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
就不会这般神魂颠倒。
D. 中印战争胜利后,中国为什么控制西段而丢了面积更大的东段
胜利这个词,是由两个字组成。胜,就是战胜对方。利,因战胜对方而得到了巨大利益,最起码也要比对方的利益大。
倘若虽战胜了对方,却跟对方得到的利益大体相当的话,那就是惨胜,即这次所谓的胜利,根本不值得炫耀或一提。
倘若虽打败了对方,哪料却损失的利益更大,那这还叫胜利吗?关键看利益!
其四,从中印战争的时间点上就可发现,这一战是在古巴导弹危机的全球大背景下展开的。
当时的美苏,正在古巴导弹问题上顶牛,根本没有精力对印度进行有效支援。这就是咱厉害的地方,就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即完成了战略目标,同时也保证了自身的安全。
若不是在这个时间段,恐怕中印之战也不会形成中国压倒性的优势。而当美苏两霸,解决完古巴导弹危机后,中印战争也结束了。中国占据了最有利的阿克塞钦地区,印度哪怕此刻再得到了美苏支援,想打攻下阿克塞钦地区,必要付出沉重代价,甚至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
胜利,关键看利益!中国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以最小的代价,拿回来这么巨大的利益,显然就是一次完胜。
E. 中国最危险的国界线在哪
中国最危险的国界线在西藏的山南地区。
藏南是西部地区最危险的一条,那里的每一寸疆土,都是边防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守护。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西藏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属于西藏的一部分,虽然这里是我国固有的领土,但是主体为印度控制。
当时的麦克马洪线并没有标注准确地名,就连中印英三方也不知道具体位置,但是印度却当了真,一直占领着没有明确位置的麦克马洪线,直至现在这里也没有明确划分国界线。
那里没有界碑,因此印度对它一直都是虎视眈眈,走到那个地方,看不见“你已进入中国”的边境警示牌,只有一串中国边防战士的脚印,为了领土安全,他们翻越雪山,克服各种困难,所到之处就展开国旗,对着镜头大喊“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F. 藏南问题
这个区域就是藏南,印度叫做阿鲁纳恰尔邦,这块土地和南沙一些岛屿一样,都被外国移民了,收回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当地民众的意愿了。估计收回的可行性不大。
G. 中国的藏南地区在哪里到底有多富饶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市、山南市等地。从自然环境的角度上面来看,这里的自然资源非常的富饶,可以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并且土地非常的肥沃。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的地方,森林覆盖率甚至高达了90%以上里面有很多非常珍贵的药材和保护动物,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区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是非常富有的并且发展的前景也非常的不错的。
自然环境非常的好,所以成为了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是动植物们最美好的生存环境。在如今的环境下保存的如此美好,并且生态环境如此优质的地区,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尤其是像这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地区土壤又非常的肥沃,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看,它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如今的社会当中土地也是越来越值钱,藏西这边的地区就更别说了。
H. 藏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成因
我是用手机回答的,所以就简写。藏南位于西藏东南部、处喜马拉雅东、降水充沛为平原地带、森林广布、最有名的药是冬虫夏草。和印度东北部邦相接壤。藏南的历史问题可追朔到清朝。鸦片战争前印度就已经为英国所殖民。英国开始对中国西藏进行侵略威逼满清承认“赛克马线”为中印边界。国界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从民国、到现在都没有承认过。新中国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为了好好处理周边领土纠纷的。没想到阿三还挺强硬的。没办法就打了仗。中国胜,不过胜了后又撤回原地等待谈判。现在大部分还是被印占着。悲啊!都是有核之国,问题不好解决。
I. 藏南地区的战略位置到底有多重要,从地理等多角度分析,其意义有多大
【藏南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有的主权领土。中印边界东段印度非法占领区。
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藏[1]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该地区被“麦克马洪线”所切割,藏南印占区面积约为67000平方公里,占整个伪“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的80%(伪阿邦面积83 743平方公里)。 藏南是我国进入南亚的通道 ,拥有藏南就拥有对南亚地区的发展优势。 目前,藏南是伪“阿鲁纳恰尔邦”(印度 称, Arunachal Pradesh,又译阿鲁纳查尔邦)的主体部分,藏南印占区总人口约数为90万左右。伪“阿鲁纳恰尔邦”的人口约有120万人。根据当地政府统计,本地有八十二种的不同民族。主要的部族包括了信仰藏传佛教的门巴族、舍度苯族、珞巴族以及康巴族,信仰泛灵论的阿地族、阿加族、米济族、蔷薇族等。信仰小乗佛教的主要部族是康迪族和傈僳族,信仰印度教的主要部族是诺特族。诺特族是纳迦族的一个部族,阿鲁纳恰尔邦的纳迦族和阿缔族有部分的人是信仰浸信会的基督新教以及罗马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