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分析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中国化原因:
1、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怎样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
2、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オ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可题。洋八服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最根本的一条,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弥足珍贵。
2、立足国情,贴近实际,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对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强调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3、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既反对脱离国情的教条主义,也反对否定理论指导作用的经验主义。
② 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将这些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以及其他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③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实行马克思主义中
如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的经验,所以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问题中去,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具体行动。
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④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1、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这也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回顾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用暴力推翻资本政权的方法,——这个基本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
⑤ 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清楚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扩展阅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能抽象地谈,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立足于解决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也就是说,要从世界发展潮流中看待中国,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把握发展大势。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也属于文化范畴,要使这样一种理论形态为中国广大人民所接受,就必须使之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相融合,使之在中国真正落地生根,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⑥ 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因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所以当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时,就需要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
在对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民族化这个问题上,曾经有人持不同看法。然而,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具体来说,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要求,就是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形成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
(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⑦ 简要说说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内在要求,又深深扎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之中。
首先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人们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因此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主要的不是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是如何认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从党内曾经出现过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理论结合实际。
教条主义有左的,也有右的,战争时期主要是左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控制下面,在纠正右倾帝国主义的同时,党的领导机构又出现了“左”倾。1930年初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同“左”倾的教条主义展开了斗争。
毛泽东尖锐地批评了唯书、唯上的思想,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界限,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反对教条主义的界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一个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个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这些话都是有针对性的,闪烁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光辉。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最先崛起,当然在此之前,党的一些领导人也有过一些思想闪光。
这也是对于教条主义和国际指挥中心的首次挑战,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其次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在抗战爆发的前夕,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亡关头,当时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有两个重大历史课题,必须给予回答,一是如何组织以国共合作的抗战路线,一个是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方针打败日本侵略者,从理论上就是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从军事上看,就是处理军事方针和战略战术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本本没有现实答案可寻。
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符合中国的实际理论原则,制定新的路线和政策,毛泽东为了从思想根源上批评与客观实际相割裂的主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突出了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强调具体事物,具体分析,这就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哲学论证,同时也为从哲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表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了完全自觉的高度
⑧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着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中国革命仍然是不可能胜利的.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认清这一国情,是解决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因此,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同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所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⑨ 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能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着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必要性:
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原着本本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的正确的,但具体结论会随着时间的历史,民族的国情和工人阶级的实践的不同而变化。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国情和时代相结合,才能赋予它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生命活力和灵魂之所在。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从创立诞生的那一天起,大众化就是这个理论的一贯宗旨,也是经典作家建言立论的根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历史证明,“解释世界”可以是少数哲学家的职业,而“改变世界”则是人民大众的历史使命和实践目标。要实现改变世界的目的,就必须唤起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到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去,这一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思维的本质和追求。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还明确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去摧毁。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所谓“理论掌握群众”实质上就是理论思维在怎样的程度上能够被更多的社会大众所理解、所认可、所接受,进而成为他们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智慧资源。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崇高追求,也是经典作家终生从事理论思维创作的最高宗旨。大众化和对大众化的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之所在,是马克思与其同时代其他一切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本质区别,也是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影响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只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才能逐步实现大众化的目标,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本质外化为现实形态。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性,必须在同具体国家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外化和显现出来,才能实现“理论掌握群众”,被人民大众理解、接受和掌握。我们所追求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在中国具体国情环境下的大众化。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明确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思维不断发展升华的过程,是中华民族智慧成长的过程,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和实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智慧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智慧来破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指导现实的实践;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系统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智慧财富;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这个来自西方世界的智慧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中西合璧的强势文化,从而引领人类文化发展的潮流。离开中国化的历史前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都是当代中国现实的文化形态,都必须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来实现。马克思主义虽然是针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而构建的思想理论,但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中国大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话语模式。因此,从文化发展演变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是相同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被中国大众理解和接受,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过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生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传统智慧不断升华的过程,是东方古老文明逐渐获得世界和人类意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中国化和大众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它逐渐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文化相互融合,能够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概念和文化形式表达出来,能够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理解、认可和接受。例如,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实事求是”概括和表达出来的,这四个字准确精妙地概括表达了中华民族崇尚实践、探索真理、求真务实的民族精神。
第四,理论思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相互促进的现实推动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并非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理层面的阐释必须找到对理论思维创新的支撑点,必须找到能够被大多数人民群众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话语模式与表达方式,必须在最终的意义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否则,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可能面临被凝固和僵化的危险。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是充满时代气息、凝聚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是反映他们现实生活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是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因此,理论思维的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所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邓小平理论的很多精辟结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很多理论创新成果,大都是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简明生动的话语模式来概括表达,对人民群众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产生了直接的指导和推进作用。这些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理论成果,同时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理论思维创新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