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发现蝗灾怎么办

中国发现蝗灾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3-19 11:06:12

⑴ 中国古代多次发生蝗灾,古人都有哪些治理蝗灾的办法呢

我国古代对于蝗虫的防治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防治法,利用蝗虫的趋光性,用火将蝗虫杀死。

其次还有用器具捕杀的方法。到了后期开始在农业上进行发展,培育特殊的种子来避免蝗虫灾害的发生。

还有一些地区采用生物防治法,利用其他生物来减少蝗虫灾害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的主要赋税来源也来自农业,人民的生产生活也依靠农业。因此水灾、旱灾和蝗虫并称为我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随着华夏五千年的发展,蝗虫曾多次威胁过华夏大地。为了战胜这一灾害,古人主要采取了政策+技术两种措施来处理蝗灾。

总结:

在我国古代,治理蝗虫的方式有很多,这些都是古代人民勤劳创造的结果,蝗虫灾害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我们不能够过度开发破坏大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

⑵ 蝗灾被列为三大天灾之一,用什么办法可以抗击蝗灾

旧时蝗灾在我国与水灾、旱灾并列为三大天灾,而且灾害往往祸不单行,旱灾过后,大面积的蝗灾就会接踵而至,几乎每隔三年就发生一次蝗灾,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灾民只好背井离乡乞讨为生,去年,巴基斯坦曾经因为蝗灾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由此可见蝗虫多么厉害,蝗虫的个头一般都比较小,严重时候,每平方米的农田大概存有1.5亿只蝗虫,数量十分惊人,而且蝗虫群还会向各个方向移动,移动速度每天约100~150公里,凡是有蝗虫经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给农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发生饥荒。



我国治蝗的奠基人是生态学专家马士俊院士,上世纪五十年代学成归国,研究东亚飞蝗生理生态学,他在经济生态学方面成果丰硕,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虫"等理论,为我国防治蝗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所以我们现在对蝗灾没有感觉,是因为有前人的努力,将蝗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大面积的灾害。

⑶ 中国历史上多次克服蝗灾,中国人民们都是用了哪些方法

蝗灾在中国古代并不罕见,中国队蝗灾的记载,从夏商时代就有了。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800多次蝗灾。拿黄河流域频发蝗灾的现象分析,主要原因基本上是先发生旱灾,使河床裸露,没有水分,比较适合蝗虫的繁殖,要是第二年多雨的话,蝗虫卵大量繁殖,蝗灾便形成。

1951年马世俊回国 ,他和他的团队小伙伴们,通过调研观察,实验,分析数据提出治蝗措施。他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改造生态结构,将结构转化为不利于蝗虫生长的形式,从根本出发去除蝗虫,通过各种努力,最终蝗灾得到彻底治理。

⑷ 中国历史上蝗灾爆发如此频繁,那么古人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古代虫灾种类比较多,其中蝗灾是虫灾中占主要位置的灾害。早在殷商的时候,就出现了蝗灾,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为了治理蝗灾,人们起初采取占卜、祭祀等方式。但伴随蝗灾带来的巨大灾难,亦开始深入地探究治理蝗灾的方法和对策。 陈家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用英文发表《中国文献中关于蝗灾之记载》一文。该文统计,从公元前707年到1935年的二千六百四十二年中,我国发生蝗灾的年份共有七百九十六年。每次蝗灾后,百姓苦不堪言。蝗虫属于暴食性的害虫,欧阳修形容其为“口含锋刃疾风雨,毒肠不满疑常饥”。民间亦有歌谣:“蝗虫发生连四邻,飞在空中似黑云。落地吃光青稞物,啃平房檐咬活人。” 蝗灾危害如此之大,必然给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影响。一是造成大量农作物受损。公元1163年8月,“飞蝗过都,蔽天日。徽、宣、湖三州及浙东郡县,害稼。京东大蝗,襄、随尤甚,民为乏食”。公元1436年,“直隶河间府静海县四月蝗蝻遍野,田禾被伤,民拾草子充食”。二是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蝗灾危害农作物,导致树木枯死,土地荒芜,人口骤降。明代徐光启认为,蝗灾之害甚于水灾、旱灾:“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三是引发社会动荡。王莽主政的时候,“枯旱霜蝗,饥馑荐臻,百姓困乏,流离道路”,最后引发农民起义。 蝗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与气温有关。蝗虫的卵孵化成幼虫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二是与地理环境有关。从我国历史来看,蝗灾形成与黄河中下游松软的黄土有关。这些黄土具有松软性、透气性、直立性,比较适合蝗虫产卵孵化和幼虫的出土。三是与水旱灾害有关。水旱灾害致使沿河、滨海、内涝地区出现大面积荒地、荒滩,为蝗灾发生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 在治理蝗灾方面,古人在观察分析、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挖掘虫卵,消灭蝗灾于未成之时。公元1443年4月,“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郑观奏:山东济南等府,长清、历城等县蝗蝻生发,已委官督捕,所掘虫子少有一二百石,多至一二千石”。 有的通过开沟陷杀法来治理蝗灾。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已成蝻子跳跃行动,便须开沟捕打,其法视蝻将到处,预掘长沟,深广各二尺,沟中相去丈许即作一坑,以便掩埋。多集人众,不论老弱,悉要趋赴沿沟排列,或持帚,或持扑打器具,或持锹_。每五十人用一人鸣锣其后,蝻闻金声,努力跳跃,或作或立,渐令进沟,即大击不止。蝻虫惊入沟中,势如注水,众各致力,扫者自扫,扑者自扑,埋者自埋,至沟坑俱满而止。前村如此,后村复然,一邑如此,他邑复然,当净尽矣。” 清人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指出:“捕蝗之法,如行军然,以十人为一队,二人持锹挖长壕丈余长,三四尺深,浮土堆在对面,四人在后,二人在旁,齐用长帚轰入沟中,二人在六人之后,用长柄皮掌,将轰不尽净扑毙。一员官,领二百人,作二十队,每日可得数十担。蝗入沟中,即将所堆浮土掀入捶实,何虑不死?”张集馨在书中所作记载,就是通过开沟陷杀法来捕杀蝗虫。 有的则利用声音和蝗虫的趋光性特征来捕蝗灭蝗。五代时期,“值天下飞蝗为害,在礼使比户张幡帜,鸣颦鼓,蝗皆越境而去,人亦服其智焉”。《_唐书》记载唐代名臣姚崇运用蝗虫趋光这一特性有效捕打飞蝗:“蝗既解飞,夜必赴火,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公元1763年,德州、济南一带发生蝗灾。时任山东巡抚阿尔泰组织民众“一面扑打,一面张网兜捕,俾无漏逸。又于隙地刨沟,夜间燃火,蚂蚱见火奔趋群集沟内,加草焚烧,用土埋压。并于黎明露重之时,上紧扑捕”。 还有的利用物种之间相克来治理蝗灾。在唐代,出现了飞鸟食蝗的记载:“开元二十五年贝州蝗,有白鸟数千万,群飞食之,一夕而尽,禾稼不伤。”在宋代,公元982年3月,“北阳县蝗,飞鸟数万食之尽”;公元1076年5月,“金州生黑虫食苗,黄雀来,食之皆尽”。明代的陈世元撰写《治蝗传习录》,介绍养鸭、放鸭治蝗的成功经验。 面对蝗灾带来的巨大灾害,古代各朝统治者都重视以官促民予以应对,甚至给予适当奖励。汉平帝元始二年(2),青州等地大旱,蝗虫肆虐,朝廷“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斗受钱”。元代有“灾有大小,而蝗旱为最”的说法。一旦某地发生蝗灾,当地官员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宪台通纪》中有“蝗蝻生发,官司不即打捕,及申验灾伤不实者,纠察”的记载。张养浩在《为政忠告》中也强调:“蝗生境内,必驰闻于上,少淹顷刻,所坐不轻。”重视捕蝗灭蝗的机制逼着官员去重视虫害治理。《紫山大全·捕蝗行》中记载,公元1269年,某地发生蝗灾,官员动员组织民众进行蝗灾治理:“老农蹙额相告语,不惮捕蝗受辛苦。但恐妖虫入田中,绿云秋禾一扫空。” 清代,康熙帝极为重视治理蝗灾。他多次下诏灭蝗,还亲赴蝗区进行考察调研,且在总结前人捕蝗经验基础上,撰成《捕蝗说》一书,对蝗虫生长规律和捕蝗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为了治理蝗灾,康熙帝建立起皇帝——总督巡抚负责制。地方一旦发生蝗灾,总督、巡抚第一时间要向皇帝奏报,康熙帝根据奏报,及时发出“上谕”,指导捕蝗工作。同时,为了推进捕蝗工作,康熙帝设计了责任制,对蝗灾预防不力和发现蝗灾后隐匿不报、申报不详、禀报不实、捕打不及时等酿成严重后果的各级官员,一旦发现,便治其重罪。《大清会典事例》中记载康熙四十八年(1709)作出规定:“州、县、卫所官员,遇蝗蝻生发,不亲身力行扑捕,借口邻境飞来,希图卸罪者,革职拿问;该管道、府不速催扑捕者,降三级留任;布政使不行查访,速催扑捕者,降二级留任;督、抚不行查访,严饬催捕者,降一级留任;协捕官不实力协捕,以致养成羽翼,为害禾稼者,将所委协捕各官革职。 来源:书屋 2020年09期

⑸ 蝗虫肆虐印度:扒一扒中国历史上的蝗灾防治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经济效益。掌握病虫害的征兆和发生特点,尽早发现并采取方法进行治理,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尤为重要。 当印度棉花收获季遇上蝗虫 我最近跟印度“ ”杠上了”,没错,这期又是关于印度的内容! 印度最近出大事了,大批蝗虫横扫印度西北部,对当地的粮食、棉花、豆类、花生、蓖麻等作物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高度紧张,启动了多重紧急预案控制虫害,并宣称目前已经控制了蝗虫的传播。 (今天主角就是图中这位) 但这很有可能只是为了稳定当地农民而做出的表态。事实上,这场蝗灾并不是最近才刚刚出现的,它早在今年2月份就已经在红海西岸的非洲出现,一路跨过山和大海,如今抵达了南亚次大陆,沿途国家都没有能力完全控制住害虫。 印度的蝗灾9月开始主要出现在该国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这是一个边境邦,其西部插入印巴边境的塔尔沙漠,气候炎热干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邦。 (印度发生蝗灾的主要区域) 但蝗虫对所在地的食物种类并不算挑剔,即使是在沙漠环境中,它们依然能够依靠啃食稀疏的沙漠植物维生,坚持到下一个目的地。而拉贾斯坦邦核心区的农业条件,对蝗虫们来说已经非常满意了。人能吃的粮食和蔬菜它们很喜欢,人不能吃的棉花茎秆它们也不拒绝。 而那时候正是印度棉花临近收获的季节,农民一年的血汗很轻松就被蝗虫席卷一空了。 中国人为治理蝗灾曾经跑断腿 对于蝗虫,相信中国人并不陌生。 在从春秋战国至清末的两千六百年间,中国历代王朝共发生蝗灾五百三十八次,等于平均每五年就有一次蝗灾。在那个“ ”以农为本”且科技落后里,这样铺天盖地的破坏景象,就是国家百姓的锥心灾难! 所以,但凡靠谱的中国古代王朝,对于这桩灾难,也是从来不敢怠慢,两千多年里,无数仁人志士更是开动脑筋,代代研发治蝗办法。下面几个办法,比较出名。 办法1:人工扑打法 这种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的方法,是历史最为悠的灭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记载,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乡民们用竹竿撑起八尺长的白布,以顺风的方向三面围追,把蝗虫驱赶到一处后,再集中力量扑打。这种方法虽说耗费体力,却工具简单方法简便,且适合大批乡民集体作战。因此两千年来,在中国农村十分普及。 办法2:篝火诱杀法 火烧蝗虫,《诗经》里就有“ ”秉被蟊贼,以付炎火”的呐喊。到了唐朝时,这种“ ”火烧蝗虫”的操作,也终于成熟起来。 以《捕蝗图册》和《治蝗全法》里记载,要想“ ”火烧蝗虫”,就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还要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分路设灯,用密切配合的灯光,把大批蝗虫吸引而来。然后被火烧到的蝗虫,就会失去飞行能力。大批百姓趁机捕杀。 办法3:据虫除卵法 在农业科技井喷的宋代,防灾意识也深入人心:与其在大灾时累死累活灭蝗,不如提前斩草除根。趁着冬天的机会,把蝗虫的虫卵滋生地端掉。因此,就有了“ ”据虫除卵法”。 以《宋史》的记载,宋代的农民们,就常在冬天寻找蝗虫滋生地。《治蝗全法》也总结了宋代以来“ ”据虫除卵”的经验:凡是蝗虫虫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无数像蜂巢一样的小孔,必须果断挖土铲除。明清年间,人们更开发出了原始“ ”农药”,比如“ ”百步草浓汁”和“ ”陈醋混合液”,专用灭杀虫卵。 但这种找虫卵的办法,以北宋沈括等名臣的叫苦说,简直就是累断腿。有时累死累活刨虫卵,第二年蝗灾还是汹涌而来。 治个蝗虫跑断腿,这还行!? 相对印度的“ ”稳定人心治蝗法”和中国古人的“ ”跑断腿治蝗法”。在现代社会,各种科技手段成为治理预防蝗灾等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农业中获得广泛使用,因其实时、准确等优点成为病虫害早期预警和病情控制的有效方法,逐渐成为农业遥感应用的主要前沿技术手段之一。 (珈和制图:农业灾害遥感监测) 高光谱遥感,通常其光谱具有低于10 nm的波谱宽度,其扫描系统可以同时获取几百乃至上千的光谱波段,所获取的数据能够形成一条完整而连续的光谱曲线,在极具成本效益的情况下取得很高的分辨率,以准确获取农作物病虫害信息,在尚未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前,为生产决策者采取预防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农业政策实施提供科学支持。 使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得到三维的数据信息,即空间信息、辐射信息和光谱维信息。相比于常规遥感技术,光谱维信息能够将常规遥感技术中的相应光谱波段再次细分,以探测作物叶片的生化组分(如叶绿素、氮含量、水含量等)信息和物理参数(如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冠层结构等)信息,为其精确反演提供可能。与正常作物高光谱曲线相比,感染了病虫害作物的高光谱曲线会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之间。 以光谱维为例,红边是绿色植被区别于其他地物最明显的光谱特征,其参数包括:红边位置、红边面积、红边反射率等,蓝边、黄边的情况类似。当作物感染病虫害发生生物量降低、色素量减少等生理化参数变化时,红边会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 ”蓝移”,反之,红边“ ”红移”。 (珈和制图:农业灾害监测) 较之传统病虫害的监测技术而言,高光谱遥感不仅实时、准确,还具有多重优势: (1) 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中,对敏感波段的选择这一特性可以为监测所使用特定传感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辅助信息和理论保障。 (2) 遥感技术的使用可以扩大所需数据的来源,极大地提高获取数据的速度和质量。 (3) 遥感、GIS和GPS等技术组合,可以在对作物本身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经济效益。掌握病虫害的征兆和发生特点,尽早发现并采取方法进行治理,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尤为重要。对于蝗灾这类大面积爆发的病虫害,准确率高、及时性强且成本低廉的病虫害监测方法尤为重要。

⑹ 中国历史上蝗虫遗祸千年,最后是如何被控制的

中国历史上蝗虫遗祸千年,最后被控制的方法如下:

第一:直接扑打的方法。

在古代的时候出现了蝗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扑打,一般会在木棍上面安上一块木板,然后直接拍打。由于木板的受力面积非常的大,所以一下打下去就可以杀死很多的蝗虫。但是蝗灾可不是只有几十只或者几百只蝗虫,在当时是有几十万只的,这样的蝗虫的密度就是看起来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一片,空气中全部都是小虫子。

第四:农药杀虫。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的农业专家才研究出来了杀虫的农药。按照一定的比例直接在田野里面喷射杀虫剂,这样可以最大面积的杀死蝗虫。当时的人为了尽早的解决掉蝗虫,当时的人甚至还开始吃蝗虫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最有效的方式还是使用农药和火烧。

⑺ 中国古代多次发生蝗灾,都有哪些治理蝗灾的办法呢

当非洲蝗虫以3600亿只的恐怖规模袭来时,我国古人总结的除蝗虫五招,又将重出江湖。

只是不知蝗虫界的高手,知道这个消息后,是龟缩不敢来,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身涉险?

绝招五、杀虫卵

《捕蝗》一诗中,有这样的话语:虽然捕得一斗蝗,又生百斗新蝗子。

这句诗说明,古人早早便知晓,蝗虫最大的威胁在于繁殖能力。

所以,古人便会刻意去寻找蝗虫产卵的地方,然后倒入药草汁杀死虫卵。

以上,便是古人常用的驱除蝗虫的手段。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发现蝗灾怎么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怎么还不反击美国 浏览:165
印尼重脸上怎么洗掉的小妙招 浏览:351
印尼巴士怎么买小轿车 浏览:824
如何拨打中国驻西班牙求助电话 浏览:621
意大利面怎么做用哪些材料 浏览:872
2021伊朗核协议对原油有什么影响 浏览:325
住在意大利需要什么条件 浏览:171
印尼女孩收到多少封信 浏览:580
中国纪念币在哪里买 浏览:880
萨摩亚有哪些中国公司 浏览:35
中国对印尼男篮怎么样 浏览:815
向伊朗禁运什么 浏览:655
中石油在越南92号汽油卖多少 浏览:34
越南比柬埔寨人多多少 浏览:833
中国什么摩托好 浏览:444
3000元兑换印尼盾多少 浏览:633
伊朗人怎么过开斋节 浏览:200
印度鸡肉饺子馅怎么调 浏览:813
印度皇家理工学院在哪里 浏览:677
美国打越南战争死多少士兵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