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怎么做到自主研发五代机的

中国怎么做到自主研发五代机的

发布时间:2023-03-22 22:44:54

A. 一个国家要想研制出第五代战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您好:
1.钱,必须的前提。
2.人才,飞机的气动设计,飞行控春皮制,发动机设计,材料制造工艺,武器系统配套,都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
3.发达的电子及计算机技术,战机的雷达系统,通讯举森察系统,电子战系统,机载电脑,火控飞控等需要。另外地面设计的时候,从气动分析,数字模型模拟都需要。
4.发达的材料科技,隐身图层,吸波材料,发动机部分需要。
5.高级的制造工艺,否则会影响隐形,影响各个部分的制造质量。
6.有之前的技术积累,没有一步登天的,我们也是从仿制到独立制造三代,四代到五代一步一步来的。
7.完整的后勤配套正茄体系,否则有再多的五代机起不到作用,甚至无法试飞。

B. 中国第五代战机的隐形技术是从哪个国家获取的

很杂,隐形技术包括外形(气动)隐身、涂料(材料)隐身和红外隐身三大方面

涂料(材料)隐身一块的技术主要来自美国
从公开资料上看,早在60年代抗美援越的时候,中国空军部队曾打落过几架美国人的火蜂无人机,老美在无人机上涂了一层涂料,可以减小雷达反射面积
TG进行了分析,破解了其成分,算是隐身事业的开端

此后,在科索沃据说拿到了部分F117的残骸,分析了上面的隐身涂料信息
另外在毛子解体后,曾请了不少毛子专家来传道授业
最新的复合材料,如T600和T800或多或少有些欧洲国家乃至日本的影子

气动隐身一块比较麻烦,因为这东西必须符合飞机的作战特点,例如31001虽然在气动外形上全面模仿美国的F22和F35,但其性能明显不如J20,就是明证
这玩意只能自己摸索
按照公开信息上看,在90年代,601和611所各用一架J8和J7作为样机,进行雷达隐身方面的测试

此后又花巨资搞自己的雷达反射实验室
所以说,这块主要还是自己搞的

红外隐身也是一样,基本是自己搞的

C. 中国战斗机现在在世界上什么水平能否引领世界潮流

引言:一个国家的空军实力极大影响了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近些年来,我国的空军战斗力显着增强,研发了多款新型的战斗机,军事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的战斗机实力已经进入了一线行列。虽然我国战斗机实力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国还没有到达引领世界潮流的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我们国家的战斗机实力会越来越强劲。

从我国战斗机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的进展有目可睹。新中国刚建立时,中国什么都不会,就从最基础的学起,修理、组装再进行仿制。接着,中国逐渐掌握了电传、隐身复合等技术,开始了自主研发道路。几十年后,中国的战斗机已经是世界顶级水平。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战斗机会更加的强大。

D. 为什么我国能领先俄罗斯研发出五代机

俄罗斯人才流失太严重,归根结底是钱闹的

E. 中国什么时候能自己研制出自己的第5代战机

中国的歼10是三代机,现在四代机据说已经开始风洞试验,第五代开始预研,看清楚:预研。 2002年以后,中国开始着手进行歼-14的研制,军方要求,这种战斗机必须以具备隐身作战能力为前提,其次要可以达到超音速持续飞行的能力,即超音速巡航。显然歼-14是在追赶苏-34和美国F-22。 按照这种方式,我们所研制的战机永远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转。要想超越超级大国的战机,中国必须从创造理念和研制观念上进行突破,因此,我设想中国第五代战机应该是超常规设计理念的产物。 中国第五代战机,应该具有强大的能源系统、超级强劲的续航能力和无与伦比的隐身性能。但是,中国战机最薄弱环节发动机部分,始终没有多大进展,即使将来赶上了俄美,也毫无超越可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仍然采用大功率大推重比蜗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虽能满足先进战机的动力要求,但它始终存在致命的弱点:续航能力有限,需要空中加油机补给;噪音大,隐身性能有限。 众所周知,中国歼-10战机是典型的第三代战机,性能和苏-27、美国F-16相当。 2002年以后,中国开始着手进岩或山行歼-14的研制,军方要求,这种战斗机必须以具备隐身作战能力为前提,其次要可以达到超音速持续飞行的能力,即超音速巡航。显然歼-14是在追赶苏-34和美国F-22。 按照这种方式,我们所研制的战机永远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转。要想超越超级大国的战机,中国必须从创造理念和研制观念上进行突破,因此,我设想中国第五代战机应该是超常规设计理念的产物。 中国第五代战机,应该具有强大的能源系统、超级强劲的续航能力和无与伦比的隐身性能。但是,中国战机最薄弱环节发动机部分,始终没有多大进展,即使将来赶上了俄美,也毫无超越可言。目前世界上最先团简进的战机,仍然采用大功率大推重比蜗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虽能满足先进战机的动力要求,但它始终存在致命的弱点:续航能力有限,需要空中加油机补给;噪音大,隐身性能有限。 突破这个瓶颈,这便是中国第五代战机---核动力战斗机。 核动力战斗机采用核动力为战机提供无限续航的能源供给,完全不需要空中加油;核燃料发动机的信噪比要高出蜗扇发动机的,不是好几倍问题,而是好几个数量级。 现在有消息说俄国邀请中国一起研究第5代 综合起来,也就是中国粗中5代不能是三五十年就能研究成功的

F. 中国五代机是什么情况

歼渣梁岩20 目前一些新闻报道报道的中国歼12、歼13、歼14都不是现有样机,而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方案。俄专家称歼20是F-22A的翻版
就在世人对按照俄罗斯苏一27生产许可证生产的飞机命名为歼一11战斗机还有些不习惯的时候,新闻出版物又报道了中国还有歼一12、歼一13、甚至还有歼一14。笔者立即发现,这些报道谈论的不是现有样机,而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方案,也不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被命名的设计方案,而是与中国第5代战斗机有关的新型飞机。总之,这些设计工作始于1980年代末,而在1990年代中期得到了一次飞跃。
当时,在一些英语出版物中,其中包括在专门报道中国战斗航空兵发展的电子出版物中,出现了关于属于第5代战斗机的歼一20方案的报道。笔者想指出的是,中国研制者本身并没有在上述媒体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大肆宣扬。而这些信息有时却把读者都给搞糊涂了。把读者搞糊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按照自己的飞机划代顺序,把第5代战斗机划入了第4代战斗机。当然,在关于继续研制第4代战斗机(按照公认的飞机划代顺序)的大量消息中,出现关于歼一20设计方案的报道,也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实际上,中国的第4代战斗机就是对发动机实施改进并装备中国空军的歼一10战斗机以及L-5军用教练机。而造成实质性混乱是,歼一12、歼一13以及随后出现的歼一14设计方案。这些方案都是由不同的设计单位注册的(其主要设计单位是沈阳和成都航空制造公司所属的第601和第611设计研究院)。
这如御些被命名的设计方案不仅与研制第5代战斗机设计方案有关,而且与研制第5代战斗机战术技术要求也有关。总之,将歼一10总体设计与传统的设计理念联系在一起,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同笔者交谈的中国专家特别指出:"2005年完成的飞机设计方案,未必能与实际选择的设计方案挂钩。战斗机的方案实际上已经处于最后的阶段。但是,对其最终的战术技术要求并不存在。"
事实上,在中国媒体关于研制歼一20战斗机设计方案的报道中,出现过许多用于研制实际设计方案的歼一20战斗机的各种工艺模型图片。选择实际方案和对歼一20战斗机确定最终战术技术要求,预计将在2010年完成。同时,做好装备歼一20战斗机准备工作预计将在2015年完成。从对现有报道进行分析可以推测,歼一20战斗机研制过程将属于被称为新型航空技术"螺旋式"研制工艺之列。
这种研制过程的出现,实际上是1990年初美国军事经营管理层对军事渣茄技术研制管理工艺实施重大改革的结果。今天,美国研制UCAV、UCAV-N和J-UCAS等无人战斗机计划成为使用"螺旋式"工艺楷模。被列入"螺旋式"工艺的楷模之列的,还有F一22。在遵循辩证法的同时,美国采用了"螺旋式"工艺研制F一22。结果,在1995年完成最初战术技术要求的F-22样机基础上,出现了外形与其不同,但是符合今天新型战术技术要求的F-22。
总之,目前中国与美国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螺旋式"工艺每旋转一圈只限于制造实际工艺模型,而不是战斗机样机。因此,中国研制第5代战斗机"螺旋式"每旋转一圈,与美国研制F-22不同,不是10年,而是5年。不是F-22和1.44曾有人提出过这样明智的问题:"中国人能够举起手来在空中与作战性能超过自己的F一22进行对抗吗?"回答是:这有什么奇怪的呢?一点都不困难。研制第5代战斗机与研制多用途战斗机密切相关。但是,这种多用途性能的水平对于不同设计方案的战斗机大相径庭。在F一22最初的设计方案中,F一22起飞重量被认为是最小的。但是,在重新审查F一22设计方案时,F一22起飞重量被增加。该方案的实现促使F一22A的研制,并将其装备美国空军。F一22的重量得到了增加。众所周知,对于1架飞机来说,每增加一种新的功能,就要增加一定额度的起飞重量。这种效应只能依赖于更先进的工艺来降低。看来,提高多用途性能将导致起飞重量大幅度提高的后果。因此,要想实现所有的功能,不能只靠一种机型飞机,而是要靠这个飞机家族中的多种机型飞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联合攻击战斗机的JSF计划中,出现的由3种机型组成的飞机家族。很显然,在对美国使用F一22开始在中国边境空中显示自己军事技术能力感到困惑的时候,中国研制者依靠他们掌握的工艺,让自己研制的战斗机在某些作战性能方面达到很高的指标。同时,这种作战能力及其使用工艺的组合,确定了战斗机重量的等级。在多用途方面,可以说中国研制者研制的不是今天的F一22。1995年诞生的F一22,专门担负"空空"作战任务。现有的关于优化中国第5代战斗机外形特征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通过对这些报道分析可以断定,中国第5代战斗机战术技术要求的变化将主要体现在重新调整飞机远距和中距空战能力方面。
因此,国外关注中国发展第5代战斗机计划的专家,都把设计飞机方案的外形变化与其联系在一起。总之,中国设计者自己十分清楚,在被支配的现有储备中(工艺和财政),简单的模仿美国已经做过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正坚定地寻找解决在建造第5代战斗机中遇到的难题。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中国从来没有对于研制第5代战斗机进行大肆宣扬。因此,对该问题(对其表现出极大兴趣)的信息匮乏引起了许多混乱。专家关于成都公司设计者模仿俄罗斯"1.44"多用途战斗机设计方案,作为中国第5代战斗机设计方案的假设,也是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之一。这种假设曾首先出现在美国咨询组织"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一份特别报告中。随后,这种假设又先后出现在国外的出版物上,并成为了某种证据确凿的事实。
俄称中国五代机不以米格1.44验证机为技术原型
笔者完全有理由反对这种流传盛行的观点,并坚信:"这种证据确凿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怂恿。要知道媒体公布的成都飞机公司研制第5代战斗机图片与众所周知的"1.44"相提并论,是多么让人痛心啊?笔者在对所有图片进行仔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功能方面,中国将沿着建造"不是F一22"的国产战斗机道路前进,而在技术方面,中国将沿着建造"不是1.44"的国产战斗机道路前进。歼-20方案与航空工业改革假如不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总体改革,就不会有今天要谈论的话题。这绝非偶然。1991年,根据中央委员会指示,中国开始了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实质性改革。中国航空工业改革使研制第5代战斗机计划确定了自己的地位。这与俄罗斯研制兀AK一①A(前线航空兵先进的综合飞行系统)第5代战斗机有相似之处。俄罗斯nAK一①A第5代战斗机也是在国内航空工业改革中确定了自己的地位。即便不考虑中国在解决类似问题中凸显的特点,这里也存在许多的共同点。在比俄罗斯较早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后,中国始终坚持"一切由市场调节"口号,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之中。国家如果不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实施完全控制的话,也至少要对该资源在国民经济使用过程中进行控制。
1999年,随着国家调控政策出台,在中国航空工业部复杂体系的基础上组建了两个国家航空工业集团,即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从两大集团总部继续使用中国航空工业部旧址,可以看出这次改革的行政指令性质。此外,从命令式的在两大集团之间分配航空工业企业,也可以看出行政指令性质。对于这次分配的原则,存在不同的分歧意见。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次分配的原则既有主题,又有实践。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无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在经济生产方面囊括了从事飞机主题研制的骨干企业。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也存在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以研制直升机和武器装备确定了自己的地位。十分有趣的是,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都存在着发动机制造企业。同时,发动机制造企业不是以独立组织身份加入上述两个集团,而是作为地区航空制造公司加入上述两个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所辖的沈阳航空制造公司和成都航空制造公司,是两个最大的地区集团。当谈到这两个集团具体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总体规划时,首先又要回到研制第5代战斗机问题上。沈阳航空制造公司和成都航空制造公司,以主要研制者的身份参与歼一20的研制。由于在研制第4代战斗机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两个公司被授予研制歼一20的权限。总之,加大解决第5代战斗机问题的投入,将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环节,并将有利于完善科学生产关系和建立与实际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中航两集团到航空航天局
目前,中国航空工业改革的特点是,在改革的总体框架下,为所有航空企业找到自己的位置。改革者的行动不仅关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骨干企业的生存,也关注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联合的企业的生存。很显然,设计和制造第5代战斗机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科技工程。没有航空科技,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中国从最初就吸纳了许多研究所参加第5代战斗机的研制。
这不仅包括在设计歼一20中扮演试验设计局角色的沈阳和成都航空制造公司所属的第601和611设计研究所,而且还包括几十个研究所和改革初期保留下来的几个实验室。
在中国航空工业改革过程中,中国航空科研所受双重领导。在生产方面归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领导。事实上,中国航空工业所有具备科研潜力的机构,都以同样一种方式解决在设计歼一20时出现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在所需的时间出现在所需地点。此"游戏规则"表明,这些独立科研机构在得到全部经费支持后和在接受来自地区航空集团足够稳定的科研任务后,将归属地区航空集团领导。由此可见,不是市场"调节一切",而是航空发展计划"调节一切"。
当然,研制第5代战斗机并不是中国航空工业改革的唯一推进器。可容纳100名乘客的ARJ一21新支线飞机也属于这个范畴。还有可容纳150名乘客的新支线飞机也是中国航空工业改革的推进器。显然,由于航空专业涉及面很广,因此不是所有的科研所都能保证100%被地区航空工业集团使用。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被拒之于航空工业的门外。据悉,这些归属国防科工委的科研所,将被编入国家新的机构--即在中国专家中广泛流传的中国航空航天局。这个名称象征着,中国不仅将模仿美国管理航空工业的模式,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举措。

阅读全文

与中国怎么做到自主研发五代机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土地是什么地质 浏览:362
越南口岸去河内怎么乘车 浏览:425
去越南怎么带行李 浏览:117
越南龙虾价格多少一只 浏览:896
伊朗的臧红花怎么样 浏览:468
印尼华为手机为什么不能用2g 浏览:413
印尼海啸推进内陆多少米 浏览:637
英国护照能排名第多少 浏览:993
越南蒙迪欧多少钱 浏览:527
英国漫长的脱欧之路怎么走 浏览:712
泰瑞莎印度版叫什么名 浏览:453
意大利筋膜手法哪里有治疗 浏览:400
水貂绒向中国出口哪个国家的商品 浏览:135
在美国汇款到中国多久 浏览:882
为什么伊朗会有新冠病毒肺炎 浏览:877
印尼菠萝格多少钱一平方价格 浏览:536
英国当兵需要什么条件 浏览:644
越南电子试卷怎么下载视频教程 浏览:334
中国的核潜艇能在水中待多久 浏览:793
去越南如何换泰铢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