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都市连绵区的介绍
都市连绵区是若干个都市区沿综合交通走廊连绵分布而形成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是国家的经升兆济核心区。都市连绵区属于城市的功能地域,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吵雹租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肆雹共同组成。
‘贰’ 大城市连绵区的介绍
大城市连绵区一般是呈带状分布、规模很大的城镇集聚区。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中心,大小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市化最发达的地区。这里集中了全国相当大一部分人口和经济活动。多具有世界意义,并常拥有国际性大海港。在大城市连绵区内除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服务区外,还有农业功能区等。大城市连绵区的经济效益虽高于放射形的大城市区,但因人口与经圆卖济过份集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故在规划橘拍逗时要防止它的继续扩贺逗大。
‘叁’ 大城市连绵区的简介
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首先用此名说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高度城市化地带。该地带长约1000公里,宽约200公里,集中了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等五大城市为中心的连片城镇区,总人口约370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5和全美制造业约70%。
世界多数学者认为,大城市连绵区的人口应在2500万人以上,如美国的大湖区(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一带),英国的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地带,日本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的东海道大城市连绵区,中国的沪宁杭地区等。 大城市连绵区:美国东北海岸的城市化(J. 戈特曼)
本文早在1957年7月发表于美国《经济地理》杂志(Economic Geography, Vol.33, No.3, 1957),是戈特曼关于大城市连绵区研究的第一篇论文。经过半个世纪的历史检验,它已成为国际上大城市连绵区研究的经典名着,并被公认为现代意义上大城市连绵区研究的开端。我国关于大城市连绵区的研究,一般被认为始于1983年于洪俊、宁越敏在《城市地理概论》一书中首次用“巨大城市带”的译名向国内介绍本篇论文的学术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大城市连绵区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篇文章发表50周年之际,特此翻译并首次在国内发表它的中译本全文,以便更多的读者了解和学习戈特曼的学术思想,同时也表达我们对学术先驱的纪念
对于第一次来到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外国人来讲,沿着大西洋海岸线广泛分布的一连串的大城市非常引人注目,即使是在15年以前也是如此。1942年2月,笔者经历了从纽约到华盛顿的第一次旅行。之后,Isaiah Bowman在巴尔的摩市询问笔者,作为一个地理学家,这个国家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给我带来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从波士顿到华盛顿一带大城市沿着海岸线高密度分布的现象。”
1950年,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情况,美国人口普查局(the Bureau of the Census)制作了一份地图,随后作为《国家经济区》(State Economic Areas)统计文献中的插图出版发行。这份地图清晰地展现了从波士顿以北到华盛顿以南大城市经济分布区域的连续性,这一区域更准确地讲就是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希尔斯布鲁县(Hillsborough County)到弗吉尼亚州的菲尔法克斯县(Fairfax County)之间的范围。这似乎是第一个实实在在反映出城市和郊区连续发展情况的统计地图。在这个案例中,该区域的东北—西南主轴线大约长600英里(约966km),1950年的时候居住着3 000万左右的居民。
从居住空间分布地理学的视角来看,规模这样巨大的大城市带不仅在美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很明显这是一连串的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s)通过集聚作用(coalescence)在近期形成的,而每一个都市区都围绕着一个强大的城市核(urban nucleus)发展。这种大范围内的超级都市区特征(super-metropolitan character)是人类所能观察到的最宏伟的城市发展现象,需要用一个特别的名字来称呼它。为此,我们选择了“Megalopolis”(大城市连绵区)[1]一词,它源于希腊语,在韦氏词典(Webster’s Dictionary)中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之意。
实际上,“Megalopolis”一词在现代希腊地图上特指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一片高原,古代曾有一个城市建在这里,建城者梦想它会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并设想它未来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然而,希腊的“Megalopolis”一直没能像建城者所期望的那样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但是目前美国东北海岸出现的大城市连绵区现象,超越了过去的梦想家所曾设想过的任何一种情形。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Politics)一书中曾写道:“人们何曾在一个可以被称之为‘独立的城市’(a single city)这样的地方共同生活过?这种城市的界限是什么?这里当然不是指城市的围墙,否则你可以用围墙把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都给围起来。如此说来,巴比伦和每个城市的范围应当是全国性的,而不是仅仅囿于城市自身”(III, 3, 1276a, 25)。
几年前,一位评论家在点评一本关于东部铁路历史的着作时曾指出,从纽约到华盛顿之间,随着自宾夕法尼亚州经巴尔的摩至俄亥俄州铁路沿线城市用地的扩展,形成了国家的主干廊道(Main Street)。更准确地说,这样一种主干廊道应该会沿着铁路线从纽约一直延伸到波士顿。这种象征性的说法有着一定的道理。美国1号公路的这一部分在整个国家中开始负担起一种特殊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作用,这种现象在主干廊道概念下的低城市化地区(less urbanized areas)中可以体现出来。 关于纽约和费城周边都市区的一些重要研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通过计算并描画未来10年到25年的城市发展曲线,这些研究工作将尝试预测未来的城市发展情况。在美国,城市和郊区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扩展,这种速度最近几年在明显加快。脱离这个发展背景,如大城市连绵区一般的巨大区域是不会出现的。或许已经到了再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城市连绵区能够发展到多大的尺度?它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1955年,耶鲁大学的一些城市规划师开始对一个类似城市的、密切连接的系统进行讨论,它是从缅因州的波特兰一直延伸到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Norfolk)。从道路交通地图上来看,这个系统可能更加令人印象深刻。1955年1月完成的关于弗吉尼亚州的研究成果,似乎反映出只有弗吉尼亚北部的一些县被纳入大城市连绵区之内,里士满(Richmond)和汉普顿港口区(the Hampton Roads)还没有被纳入更密集的华盛顿—波士顿城市化系统中。越过马萨诸塞州东部向北延伸的区域,主要是在夏季才会感觉到城市化,那是由于来自大城市连绵区的居民度假或半度假而引发的一种季节性迁移。然而,不可否认大城市连绵区每天都在扩展其地域范围。对1957年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讲,我们基于1950年人口普查所进行的解释说明(见图1)显然是一种低估。
城市向许多方向进行扩张,当然都是围绕着城市外围区域的。与此同时,城市土地使用也在1950年的限制条件下继续进行调整。从现有的人口密度(见图2)和各县近期人口密度增长趋势(见图3)中,都反映出从费城到波士顿之间的大城市连绵区内大多数区域皆呈现出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尽管在这些地区仍然有大量新的建设,但更加显着的增长出现在大城市连绵区的南部区域,而在弗吉尼亚州海岸(Virginian Tidewater)和皮德蒙特高原(Piedmont)北部的扩展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大城市连绵区正在向南部和西南部方向扩展。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某一天,它可能会真正到达里士满和诺福克。另外的发展方向是转向内陆地区,偏离美国历史上的头号经济发展主轴线。这一推断可以通过1950年对大西洋沿岸与五大湖、俄亥俄州山谷之间美国东北部都市区分布情况(见图4)的细致研究而得出。一个相当不寻常的高密度都市区出现在内陆,它沿着纽约中心铁路向上,到达哈得逊—莫霍克(Hudson-Mohawk)铁路,直至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南部;然后从克利夫兰向南,有部分间断地朝着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方向扩展。在大城市连绵区以及穿越阿巴拉契亚山脉(Appalachian)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地区之间,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谷地和山脊处出现一个清晰的断裂。如果匹兹堡—克利夫—锡拉丘兹—奥尔巴尼的城市链(the Pittsburgh-Cleveland-Syracuse-Albany chain)能够得以巩固,即使是山脉也能被穿越,一个巨大的环形大城市连绵区系统将会形成。如果圣劳伦斯海上航道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航海通道,将会加速这一趋势。
在荷兰,一个规模小很多但不寻常的“环形”城市系统已经形成。沿着从阿姆斯特丹到鹿特丹的荷兰主要沿海轴线,各城市逐渐连接起来之后,城市化进程沿莱茵河从鹿特丹到达阿纳姆(Arnhem),并且沿着公路和运河从阿姆斯特丹到达乌得勒支(Utrecht),向内陆地区加快推进。从阿纳姆到乌得勒支之间的城市接合正在进行中。在英格兰,从曼彻斯特到利兹形成的U型都市链区域还没有被这两大城市沿着最短的通达路线所填满,由于奔宁山脉的地形障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尽管其尺度比较小,但这里的地理障碍可以同美国大城市连绵区背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进行比较。
大城市连绵区用地扩张的其它趋势,或是向多山地带的内部发展,或是朝东北方向的沿海地区发展。但是,这些发展趋势具有明确的季节性特点。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通过吸引农村地区缺少发展机会的数百万人口,大城市连绵区事实上已经吞噬了邻近的山脉地区,例如新英格兰的北部,在某种程度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也是如此。现在,随着生活标准的提高,更多的人获得了更长的夏季假期。凉爽的新英格兰海滨或山区以及阿巴拉契亚高原,引发了城市居民向夏季牧场的一种季节性迁移。这种季节性迁移似乎呈不断上升趋势,并造成了在夏季的长途通勤问题。在这些毗邻地区,大多数常住居民的收入来自于夏季住户和游客。如果将这些地区也纳入大城市连绵区的领域范围,那么我们所限定的区域将很快并大幅度地扩张。
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确实通过很多方式迅速吞噬土地资源。传统的观念认为这种土地利用对空间的占用比较少,但对这种观念必须及早加以修正。人类的现代文明已经使得我们寻找到了在较小的空间内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和饲养更多的家畜的生产方式,但是工业、商贸业和居住用途的空间需求却一直持续增加。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正在目睹一场土地利用地理性分布巨大变革的开端,大城市连绵区的出现,预示着在人类聚居和经济活动分布领域中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尽管目前看来大城市连绵区地区的特征具有唯一性,但对大城市连绵区进行详细的分析还是值得的。依据大城市连绵区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中占有的绝对地位和份额,其发展趋势将直接引致全国性(有时是世界性)的重要影响。大城市连绵区也是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先锋区域,正如它已经展现的那样。在这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开展的试验发生在一个小范围内,完成的时间也没有多久,但它们仍然可以使那些正在发展中的城市化地区避免走弯路。对于大城市连绵区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于复杂的城市化进程的管理能力。
正如许多作者曾经指出的那样,大城市连绵区的发展是一个古老的进程,而且已经对西方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20世纪中期,尽管还没有达到顶峰时刻,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发展的步伐。美国已经证实,通过仅占总人口1/8的劳动力,就能够给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生产出足够的、多样的农产品,并达到一个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且,美国农业人口的比例很可能将会更进一步地减少。这样,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中,90%的人口必须从事非农行业,当然他们不是居住在拥挤的城市贫民窟里。这个导致不完全城市化状态的重大演变对大城市连绵区有着最大意义的推进,也是美国在20世纪的重要贡献之一[1]。
因此,对于大城市连绵区中已经产生的新形态、已经出现的各种严重问题,以及已经尝试过的各种解决办法,都必须与在美国或加拿大其它主要大都市区的同类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分类模式,对出现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都能够进行更清晰的分类。这个模式是基于实际的观察,而非不切实际的理论。整个研究工作将有助于评估美国经济的新拓展领域:国土城市化(the urbanization of the land)。
在北美洲之外,许多国家已经面临着与美国相似的加速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大城市连绵区的整体研究以及与美国其它城市发展现象的比较研究,这些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可以得到极大的[1] 参见 J. Gottmann. L’Amerique, Paris, Hachette, 1954, 第2版, pp. 170-177 and 244-246; 参见La ville americaine, in Geographia, Paris, No. 48, September 1955, pp. 9-14; 参见Virginia at Mid-Century, New York, 1955, pp. 473-479.启示。无论在尺度和形态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地区可以形成能够与美国大城市连绵区相比较的大城市连绵区。根据我们的判断,最接近于美国的一个大城市连绵区将可能出现在欧洲西北部地区:从阿姆斯特丹到巴黎,或许也包括沿着莱茵河(Rhine River)和默兹河(Meuse River)向东延伸至鲁尔(Ruhr)和科隆(Cologne)一带,这一地区有可能在接下来的20年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另外一个超级都市区系统有可能会在英格兰形成。一个围绕着奔宁山脉(Pennines)南部形成的巨大的U字型城市链,从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经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一直延伸到利兹和布拉德福(Bradford)。这个U型地区可能会在某一天南下,与扩展中的大伦敦(Greater London)郊区相连,然后整个系统将会进入大城市连绵区的行列。然而,它将与美国东北海岸的大城市连绵区有很大的不同。受到历史和特定区域中文化的影响,每个这样的广大地区将会长期保留它的原始特征。根据大都市区组织机构从美国大城市连绵区中总结的经验,大型城市化地区并不都需要发展成大城市连绵区的尺度才能得到收益。
‘肆’ 中国15个城市群是哪几个
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目前,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
除了上述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长珠潭为中心的湖南中部、以长春、吉林为中心的吉林省中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中北部、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等都有希望发展成为新的规模较大的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大势观察-肖金成 袁朱
进入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群的概念
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并不一致,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和城市群相关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都市连绵区、城市带、组团型城市等等。由于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有时将其混用。其实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城市带与都市连绵区也各有定义。
有关都市连绵区的研究相对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种具体形态,概念上强调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指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干线大小城镇连续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城市带和大都市带的含义基本相同,都是指在一条交通轴线上分布了大大小小很多个城市。大都市带顾名思义是分布了很多大城市。和城市群概念不同的是,城市带所强调的是城市分布的形态,但城市之间不一定存在密切联系,而城市群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
组团型城市和城市群极为类似,在经济联系、功能互补、交通发达方面都可谓典型的城市群,但本质的区别是前者是一个呈分散状布局的城市,是现代大都市为避免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通过建立新区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将周围的城市扩展进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组团型城市。而城市群则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集合体,无论如何发展也不会成为一个城市。
都市圈一词出现和使用的频率极高。此概念起源于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了东京、大坂、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共同构成太平洋沿岸东海道城市群。因此,可以认为,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圈。都市圈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根据一个或两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命名。
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 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
二、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
我国拥有13亿人口,且大多居住在东中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城市数量比较多,规模也比较大,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城市数量还是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近年来,高速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状况,城市间的产业联系与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除前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还将涌现出新的城市群。现在已露端倪的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群健康发展,既是“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也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20世纪90年代, 中国经济的显着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未来20年,长三角的腹地将继续扩大,浙江大部、江苏大部、安徽一部分地区都将进入城市群的范围。珠三角地区将和香港、澳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优势更大,辐射力更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 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国家战略,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更大。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篱,发展的潜力就会迅速释放出来。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日照等城市。发挥临海和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制造业和农产品(19.30,0.00,0.00%)加工业发展势头很猛,带动了山东全省的发展。随着城市群对外辐射力的增强,城市群的范围将不断扩大。
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铁岭等城市。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沈阳是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辽中南地区工业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业化推动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以长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条交通干道为发展轴线的城镇布局体系,提高了地区城市化水平。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洛阳为中心,包括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中原城市群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依托中原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若干个中外闻名的大都市,如洛阳、开封、许昌等,几经兴废,其风韵犹存。郑州虽是后起的城市,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得以后来居上,成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区域内人口密度达665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各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达的交通网络,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还包括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孝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和荆州和河南省的信阳、江西省的九江和湖南省的岳阳,其中,12个为地级城市,3个为省直辖县级市。目前区域内部已形成一定的经济联系,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武汉号称九省通衢,东西有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广铁路,经济实力和辐射影响力都很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是我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产业具有相当基础、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市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四市。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厦门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央确定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吸引了大量台商的投资,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台湾隔海相对,既是开展对台合作,促进和平统一的基地,又可在合作中加快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利共赢,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鉴于海峡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海峡经济区的核心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城市发展、经济合作、对台交流等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进展。
川渝城市群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雅安市、资阳市四川的14个地级市和渝西经济走廊等县市。从城市等级体系来看,除了成都和重庆为特大城市以外,自贡、绵阳、南充为大城市,雅安、资阳为小城市,其他城市为中等城市。重庆市是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直辖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对周边的辐射力也在增强。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城市发展也很快。未来,要继续完善城市之间的交通体系建设,加大核心城市的辐射效应,使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关中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州等地级城市。关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经历建国以来五十余年的建设开发、改革开放,而今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中一直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战略格局中定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生产科研基地。形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密集且能够辐射西北经济发展的产业密集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上述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99%,2005年,人口所占比重为35.02%,而GDP所占比重为52.83%。也就是说,十大城市群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承载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二分之一以上的GDP。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十大城市群将聚集更多的人口,创造更多的GDP。因此可以说:十大城市群将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
目前世界公认的大型城市群有五个,它们是: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法国巴黎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有学者认为:长三角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我们预测:再过若干年,全世界十大城市群,有五个可能在中国。
‘伍’ 中国8大经济圈是什么
中国“八大经济圈”
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即: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 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
‘陆’ 大城市连绵区的大城市连绵区的问题
当然,在如此之大的一个地域范围内,大城市连绵区所产生的问题是大量而且多样的。我们没有必要对大城市连绵区中众多不同区域一一进行调查和研究,这样做不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一些基本的问题必须提及:大城市连绵区是如何出现的,其形态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地区当前的主要作用因素有哪些,它们在美国经济体系和北大西洋系统中扮演何种角色?大城市连绵区的内部组织当前存在什么问题,已经尝试过哪些解决方案?
以上问题可以分为三组,我们对每一组问题都需要仔细思考,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 过去一段时期内,大城市连绵区的成长是美国经济发展历史中正面部分的缩影。我们很少研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事件和趋势如何对地方发展产生影响。尽管大城市连绵区只存在于美国东北部的一小部分区域内,但在决定国家趋势方面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大城市连绵区历史上的主要变动也经常是国家政策变化的结果。
为什么在历史上大城市连绵区要比世界其它城市区域发展得更快并且更连续呢?这个疑问引发了对于影响某一特定区域城市扩展的决定性因素的研究。几年前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次调查时,曾经列举出大约40多项从不同方面和在不同时期推动大城市连绵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似乎有两个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多核心结构(the polynuclear origin),另一个因素是东海岸一连串的城市在美国经济中所扮演的“枢纽”(hinge)作用。政府的联邦分权制(the federal organization of government)和大西洋海岸许多州(每个都有出海通道)的存在,促成核心城市之间富有成效的竞争,直至各自的发展将它们连接起来。 “枢纽”的角色是比较难以感知的,但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历史得以证实。自从美国成立之初,东海岸就具有发展机遇,同时承担着作为发展海外关系的对外开放窗口,以及作为内陆地区定居和发展的跳板的职能。在不同时期,东北海岸利益发展的主重心来回变动,从海上贸易转向陆地发展,继而又转回海上贸易。19世纪初期,新英格兰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变动出现在“从码头转向内陆”的那个时期。位于沿海地区的许多小城镇随后融入了大慧旦城市连绵区,于是,码头和内陆地区彼此已经非常接近。不论美国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海外展开,还是转向内陆建设,“枢纽”的作用始终牢牢地掌握在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一系列东部城市手中。这些城市有着独一无二前段扰的地理位置、强有力的政府以及资本和技能,能够潜心演绎这样的政策并付诸实践。
过去历史的印记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当前的情形和趋势。在圣劳伦斯海上航道建成之后,东海岸能否继续独占“枢纽”地位的优势?这仍然是一个重要且亟待研究的问题。不过直通大海的优势仅仅是推动大城市连绵区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之一,其它的因素将在未来发挥作用。这些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在塑造当前大城市连绵区时所起到的相关作用,将构成大城市连绵区历史背景研究中重要的、有启发意义的内容。
大城市连绵区在当前所发挥的功能将会是下一步计划中的研究内容。这些功能有几种,例如,居住的功能可以反映出总人口数。然而,这里的居住者如何谋生?为什么他们会集中在这个区域?
大城市连绵区是作为美国的主要海港城市、商贸中心和制造业活动中心等所构成的一个组群而出现的。在很大程度上,海运方面的功能仍然在起作用,美国大多数的海上对外贸易都要通过大城市连绵区的海港。尽管许多产业已经转向美国其它一些地区,但大城市连绵区内的制造业从未停止过发展。大城市连绵区似乎在许多精加工产业以及涉及大量实验室作业和科研工作的行业有着专门化的发展。然而,在同一区域内,最近20年建立起许多大型工厂(钢铁、化学和冶金产业)。这两者之间是如何平衡的?专业化的实际发展程度如何?这些问题都还有待确定。 对于大城市连绵区来讲,商贸和金融方面的作用一直都非常重要。尽管多次强调和提倡分散化(decentralization),但大城市连绵区仍然是美国经济乃至世界金融体系中决定性的一环。如果说纽约市已经不再是20世纪早期那样的金融中心,这是因为联邦机构管理国家商业领域的权力日益增长,纽约在金融方面的许多职能转向了华盛顿。但是,不管在货物还是资金上,大城市连绵区仍旧对美国其他地区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它不仅占到整个国家面积的1/5,而且很明显也是美国燃颂薪金最高和经济最富裕的地区。尽管一些财富积聚中心已经在其它地方兴起并得以发展,尤其是在西海岸和五大湖地区,然而其它任何地区都不能自夸其集聚程度已经接近波士顿—华盛顿区域。其它地区也不会像纽约那样,拥有一系列从事传统的金融和社会活动的大街,如华尔街、派克大街、第五街等等,反映出国家经济发展主廊道的方方面面。
不论是否涉及到这一地区的社会阶层分化和财富充裕程度,大城市连绵区已经获得并保持着一种十分显着的“文化导向作用”,尽管美国人一直努力倡导分散化。这里有在北美洲、以至是世界范围内最着名的大学,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高密度的学术研究机构以及大规模的图书馆。大多数的全国性期刊和重要的出版物都把它们的编辑部门设在大城市连绵区;这个地区的一些新闻报纸甚至在全国发行,特别是周日版。文化导向功能的集聚使得像福特基金会或RCA研究工作实验室这样的机构,如果将总部设立在远离大城市连绵区的地区就将难以进行运作。在艺术方面,这种文化导向作用甚至更加明显:无论是影剧院、音乐厅还是画廊等,它们在大城市连绵区的集聚程度是美国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 最后提出的问题更加难以回答,那就是大城市连绵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实际分量。尽管美国首都是大城市连绵区的一部分,但是大城市连绵区的面积范围仅占美国的1/5,其投票不一定能够左右那些主要的州的决定,即使这些州中有一部分位于大城市连绵区,如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然而,大城市连绵区具有一些特定的政治模式,与美国东北部周边的地区不同。
分析过大城市连绵区过去的成长经历以及当前所发挥的作用后,我们开始讨论它的一些实际问题。实际问题是很多的。其中的两类问题——交通拥堵和贫民窟现象,正特别困扰着所有的现代城市中心区,它们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并且已经被大量研究。另外两类问题目前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供水和有关地方政府的问题。这两个方面似乎难以从容应对巨型城市及其迅速扩张的郊区对当前的需求。迅速激增的都市区机构似乎已经预示着地方行政管理的传统概念和实践即将面临深刻的变革;旨在帮助解决交通问题的州际协定(interstate compacts)也即将出台(例如纽约港
在大城市连绵区开展都市区管理方面的试验将会比较困难,因为大量的、来自各方的利益受到了挑战——但是这些困难将会使每一次的努力都更加有意义。 由于更多的大城市连绵区的出现,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乡村化,这部分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尽管这种生活方式还算不上是真正的乡村生活。人口普查局已经不得不多次修改都市区的界定标准,衡量是否将某地区纳入城市中心区的范畴也有了新的标准,包括通勤人口的比例、由郊县打到市中心的平均通话数量等等。1950年人口普查局甚至不得不修改“城市地域”(urban territory)的定义,引入“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s)的名词,从而更好地对大城市周边地区,尤其是位于大都市区范围内的城市和农村地域加以区分。新的郊区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中,包括一小部分高度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大型企业,例如长岛的商品蔬菜农场(truck farming),以及零星散布的众多小型农场。这些农场的居民在城市工作,以非农职业为生。
昔日的城市是有明确界定的、高密度的居住领域,通常被围墙或栅栏所环绕。不久前,它打破了这种固定的框架,向城市外的边远地区发展。在近期的发展阶段中,已经呈现出了大城市连绵区的特征。城市沿着高速公路和乡村道路迅速向外部扩展,土地的混合使用使它们看上去既像乡村也像城市,周边环绕的广阔地区依旧保留着“绿色”(一些明智人士致力于保护这些区域作为将来的休闲娱乐空间),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社区之间相互依赖的格局正在形成。 除了立法、交通、工程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问题之外,大城市连绵区时代的到来还造成了一些新的心理问题:当来自不同州的地区形成大城市连绵区,比起那些与它们同在一个州内的边远地区,这些地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融合并形成一个整体,这时人们很难想起各州之间传统的分界线,人们有点难以适应这种混乱的生活。政府官员在试图根据传统分类标准去划分城市、乡村、非农业乡村、农业等类型时,则常常会感到迷惑。综上所述,我们非常简要地回顾了大城市连绵区的各种不同问题,这对于我们得出下文中的一些结论是非常有价值的。
‘柒’ 请问中国的八大区域分别是哪些
您的位置: ido社区-ido.3mt.com.cn → 社会军事 → 股票经济 XML
中国八大经济地理区域、八大都市经济连绵区、八大局部都市经济圈
发贴人:219.156.126.*发贴时间:2006-8-19【复制本帖地址】[必看]
经济普查修正区域经济版图 部分地区GDP仍低估 (2006-01-05)
规划专家解读"十一五":警惕区域经济冲突 (2005-12-28)
收费围城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2005-11-16)
中国区域经济兴起为东盟提供更多商机 (2005-10-22)
谢谢周教授,你给出了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条件下的环保问题即是: (2005-09-13)
葛惠君:建设浙中城市群 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005-08-31)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困难与出路 (2005-08-15)
21 世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新热点 (2005-08-10)
一、八大经济地理区域
1、大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东北部
2、黄河下游地区(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3、黄河中游地区(华中地区):河南、陕西、山西、内蒙中部
4、长江上游地区(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5、长江中游地区(中南地区):湖南、湖北、江西
6、长江下游地区(华东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
7、南部沿海地区(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香港、澳门
8、大西北地区:宁夏、内蒙西部、甘肃、青海、新疆、西藏
二、八大都市经济连绵区
1、长江三角洲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后加*,
下同)
环上海都市圈:上海*、南通、苏州、嘉兴、舟山
环南京都市圈:南京*、答毕蔽合肥、扬州、泰州、镇江、滁州、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巢湖
环杭州湾都市圈: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嘉兴、上海
环太湖都市圈: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
2、珠江三角洲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广东中部、香港、澳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珠三角都市圈:广州*、深圳*、珠海、佛数滑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
大珠三角都市圈: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
3、环渤海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渤海西岸(西渤或京津冀)都市圈: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
辽东半岛(沈大)都市圈: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本溪、营口、铁岭、阜新、辽阳、盘锦、葫芦岛、丹东
山东半岛(济青)都市圈:济南*、青岛*、潍坊、淄博、泰安、滨州、东营、莱芜、烟台、威海、日照
4、台湾海峡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福建、台湾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海峡西岸(西峡)都市带:厦门*、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宁德
海峡东岸(东峡)都市带:台北*、高雄*、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
5、环北部湾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海南、广东西部、广西南部、越南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环北部湾东岸(东湾)都市带:南宁*、湛江*、海口、三亚、茂名、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
环北部湾西岸(西湾)都市带:河内*、海防*、谅山、广宁、太平、南定、清化
6、大东北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辽宁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哈长都市圈: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绥化、伊春、吉林、松原、四平、辽源
辽东半岛(沈大)都市圈:(见第二项第3条)
7、长江中游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湖南北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环武汉都市圈: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孝感、天门、仙桃、潜江
环长株潭都市圈: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常德、娄底、益阳、萍乡
赣西北都市带:南昌*、九江、宜春、新余、萍乡
环洞庭湖都市圈:荆州、常德、益阳、岳阳
8、长江上游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重庆、四川东部、云南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清州中心城市:
成渝都市圈:重庆*、成都*、绵阳、德阳、遂宁、南充、达州、巴中、广元、广安、资阳、眉山、内江、自贡、乐山、雅安、泸州、宜宾
昆明都市圈:昆明*、玉溪、曲靖、楚雄、攀枝花
三、八大局部都市经济圈
1、中原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河南中北部
所含城市: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新乡、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
2、关中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陕西中部
所含城市: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
3、徐州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
所含城市:徐州*、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枣庄、济宁、商丘
4、蒙中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内蒙中部、山西北部
所含城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大同、朔州、榆林
5、太原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山西中部
所含城市:太原*、晋中、阳泉、吕梁、祈州
6、兰州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甘肃中部、青海东部
所含城市:兰州*、西宁、白银、定西、天水、武威、临夏、海东
7、河套都市带
所含省市区:宁夏、内蒙西部
所含城市:银川*、中卫、吴忠、石嘴山、乌海、阿拉善左旗、巴彦卓尔(临河)
8、北疆都市带
所含省市区:新疆北部
所含城市:乌鲁木齐*、吐鲁番、昌吉、石河子、沙湾、奎屯、乌苏、克拉玛依
上一贴:转贴:破解美中贸易逆差及人民币升值困局
下一贴:在竞争中走出国门
科技IT IT世界
数码生活
通信网络
汽车时代
生活娱乐 体育焦点
娱乐八卦
开心爆笑
旅游美景
健康综合
房产装修
社区文学 鬼话恐怖
网络文学
史料杂话
长篇嚼字
情感男女 星座情感
情感世界
男人女人
动漫空间 动漫发烧
游戏发烧
影视发烧
音乐发烧
摄影贴图 贴图空间
摄影空间
社会军事 中国加油
股票经济
新知文化
社会事件
>> 查看全部发言 [本主题共有帖数 0 篇]
神行者GPS: 先发制人 神行者导航仪成都降价大销售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姓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法 | 相关软件 | 会员权利 | 论坛社区 | 帮助信息 | 合作伙伴 | 隐私保护
京ICP证040435号 北京华纵鑫湾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媒体&; 1999-2006 版权所有
中关村新科祥园3号楼309公寓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521628,82521629
‘捌’ 中国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名单
如下:
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
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特大城市包括: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简介:
特大城市是划分城市规模的分类之一,各国国情不同,划分也各不相同。联合国通常将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划定为特大城市。2014年11月,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其中规定: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国的特大城市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14个城市。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包括14个特大城市,分别为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玖’ 中国三大城市群,是嘛三个
中国三大城市群分别是:长江卜野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群逐步增加,2018年国务院共先后批复了9个国家级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
(9)中国大城市连绵区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着特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未来20年,长三角的腹地将继续扩大,浙江大部、江苏大部、安徽一部分地区都将进入城市群的范围。
珠三角地区将和香港、澳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优势更大,辐射力更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带。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
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弊拿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国家战略,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更大。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篱,发展的潜力就会迅速释放出来。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