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乡土本色有哪些你都认同吗

中国乡土本色有哪些你都认同吗

发布时间:2023-04-05 01:35:55

1. 《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的主旨和内容提要是什么

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模式。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扒顷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春尺陆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费孝通先生所说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首先是自然环境,古时农业为主,人们离不开土地,然后中国地域的特殊性让人口的流动性变小,当这种生活方式逐渐沉淀为文化时,困源我们也慢慢成长为带有浓重乡土味的社会。最后,乡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不管你现在是高山还是低谷,希望我们心中都有那一股“土味”。

2. 如何评价乡土中国1000字

(一)第一章是“乡土本色”。作者开篇就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说中国社会虽然有很多阶层,但是他们都是从乡村社会分离出去的,在行为方式社会习惯方面还带有很多乡土社会同样的痕迹(虽然他们自己是很不愿意承认的,因为“土气”毫无疑问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词。),所以要研究“中国性”,就不得不从根基出发,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乡土社会。另一层意思是说现在这个乡土性只局限于基层,就是说虽然地主、知识分子、工人、资本家等社会阶层都是从乡土社会分化出去的,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与乡土社会有了很大不同,所以那些城里人对乡下人冠以“乡巴佬”的称呼,因为他们对于乡土社会已经完全没有了认同感。至于这些阶层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怎样具有着乡土社会的文化的根,后面会有详细的分析。在第一章里,作者从“土气”切入,分析中国人的农业本性。“远在西伯里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种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因为农业的固定性,才有了“土气”,所以说这个词很贴切的描述了中国的农业本性。“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因此“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他们的生活范围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由于生活的固定,结成了稳定封闭的邻里关系,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又一重要特征。许多中国社会的特征都是由此而来。比如说,中国为什么早在战国就有墨家提出法制社会的观念,但是两千年了中国为什么还是人制社会?就是因为这种人际关系的局限性和邻里的熟悉性。“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行了,还用的着多说么?”这种生活背景下显然没有法律和合同之类东西存在的必要,因为那都是对付陌生人的,只有整天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现代人才需要。对中国人来说,分得太清楚未免伤了感情。中国文化的模糊性大概也从这里来。第二和第三章讲当时一些人提倡的“文字下乡”。很多人认为乡下人“愚”,但是费老认为不应该这么说,乡下人不是智力上笨,只是知识上不足,更确切的说是知识结构不一样,他们的知识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而对于城市的文明生活当然不甚了了了。这种不了解就像城里人分辨不了麦子和韭菜、不会爬树、不会抓鱼一样,没什么值得取笑的。作者进而探讨了语言的产生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文字的产生原是为了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人交流的,但是在乡土社会,由于生活的一成不变和空间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口头语言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而且面对面的交流远比书面语言表达的东西丰富快捷。文字既不是乡土社会的基础,本来就不是乡土社会的本性。人类最初的文字都是庙堂性的,都是为了祭祀崇拜和记录帝王事件,所以不是乡土社会的必要。因此文字发明了几千年,中国的绝大部分农民依旧目不识丁。当然当代的乡土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农民必须要识字了,因为要科学种田、操纵机器。但是实际上我的母亲初中毕业,但是由于农民的生活基本没有文字,长年没有阅读和书写,因此现在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读我的家信都很吃力。这无疑是费老观点的例证,说明虽然过了这么多年,农民的生活还是带着传统乡土社会的痕迹——地方性和口语化。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二)(一)在“男女有别”一节里,提到OswaldSpengler曾说西洋有两种文化模式,一是Apollonian亚普罗式的,一是Faustian浮士德式的。前者认为宇宙有一个超自然超人力的秩序,人只能接受它,维持它。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后者认为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费老认为乡村社会是前者,现代社会是后者。且不说是不是,我对这两种文化模式很感兴趣。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只不过是对理想世界的拙劣的模仿,还有圣经中对于原罪的解释,原来都是前一种思想的表现;而浮士德式的文化模式,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人生观,“生命是障碍的克服”,苦难越大,生命力因之越强,生活的意义因之越深。这里面隐藏了一个结论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结果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3. 乡土本色包含哪些内容,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评论其利与弊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空伍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简亏尘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拦禅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4.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

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指的是中国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生烂好活方式通常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社会组织、农村宗教信仰、农村文化活动等方面。改早
要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可以通过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和文化活动等方面来加深了解。例如,可以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家庭的组织形式、农村宗教信仰的发展核历雀历程、农村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

阅读全文

与中国乡土本色有哪些你都认同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铁旗杆有哪些 浏览:668
遨游中国如何创建新档案教程 浏览:362
越南怎么赚钱到国内 浏览:916
为什么伊朗发展核武器 浏览:171
中国援助伊朗怎么样了 浏览:732
5年越南探亲签证申请怎么办 浏览:734
胡志明执政越南为什么不用汉字 浏览:878
意大利是什么鞋码 浏览:866
45万印尼盾多少人民币 浏览:894
印尼的木雕有什么说法 浏览:699
印尼人怎么过春节 浏览:870
越南工作证在哪里办 浏览:773
印度为什么会腹泻 浏览:462
意大利语窗户怎么说 浏览:905
意大利必去的景点有哪些 浏览:29
英国和德国药品和保健品怎么样 浏览:302
浙江英国留学怎么申请 浏览:22
英国消费水平多少钱 浏览:78
什么是印度棉牛仔面料 浏览:300
怎么鉴赏中国画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