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古代的"礼"主要是指什么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因此儒家极端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作用,提出礼治的口号。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② 古代的“礼”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一、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如下:
(1)、祀天。主要包括:圜丘祀天;祈谷,大雩,名堂;祭祀五帝;祭祀日月星辰。
(2)、祀地。主要包括:方丘祭地,四望山川;封禅;祭祀社稷之神。
(3)、宗庙祭祀。
(4)、其他祭祀。
二、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周礼》说,嘉礼是用以“亲万民”的,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社稷祭肉)膰(宗庙祭肉)之礼,庆贺之礼。
三、宾礼是接待宾客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宾礼亲邦国”,这里讲天子与诸侯以及诸侯国之间交际之礼。
四、军礼是师旅操滨、征伐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军礼同邦国",这里讲的是对那些叛逆不驯的诸侯要用军礼使其服从和同。
五、凶礼是哀悯吊研忧患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凶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恤礼哀寇乱。
③ 古代礼仪文化,“五礼”是哪五礼
古代“五礼”指的是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这“五礼”作为我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一直到现在都还有沿用。
④ 古代六艺中的礼指什么
礼:指礼节,古代有五礼之说。五礼分别是: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1、【礼】:礼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2、【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
3、【射】:军事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4、【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5、【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周礼并未说明,后人的猜测可能是):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 ,而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
6、【数】:数术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有九章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