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2020中国企业如何变强

2020中国企业如何变强

发布时间:2023-04-18 07:51:08

① 财富世界500强出炉,为何中国入榜企业增速这么快

8月10日,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的排行榜名单已经发布, 我国,一共500家企业,中国企业就高达124家,是世界第一。

从1996年我们中国者返键上榜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的时候,中国入围企业只有三家。到2020年,我们中国上榜世界500强的榜单已经高达124家,这次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121家,获得世界头筹。这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象征着我们国家的力量,以及发展的强大。500强的排名是根据各个企业的世亩年收入进行排行的,世界500强最低的收入也得254亿美元。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在2020年排行榜出现这么多的企业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发展稳定,企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这是我们的骄傲,象征着我们国家的强大

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超过美国,美国今年上榜的公司只有121家,而我们中国高达124家!从2008年以来,我们中国的企业在世界500强的数量就逐渐增加,逐渐的超过了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现在超越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我们应该感到十分自豪与骄傲。

② 您对中国服装业的发展现状怎么看中国企业要如何做,才能继续保持竞争力并且走向更强更大

中国服装业的生存现状和未来

关于中国服装的生存状况一直是很多有远见的人比较关注的。长期以来,我们听到的无怪乎两种观点:中闭让灶国服装有多健康和中国服装有多糟糕?尽管后一个问题明显的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但几乎没有人会因而就对中国服装悲观失望。相反,近几年中国服装的理性发展让人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因而,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希望用经济的视角对中国服装生存现状和未来做一个大致的评估。

零售业:非专业的服装买手之路

这里所说的零售业,并不是和批发市场相排斥的。而且这里首先要说的就是批发市场。

谁都不会否认,批发市场是中国服装的起步之地,甚至有许多现在非常有名的品牌都是以摆地摊起家的,而且他们也从来不讳言那一段创业的历史。因而,说轿扮到中国服装,不能不首先提到批发市场。北京的秀水、雅宝路、大红门;广州的白马;虎门的富民;杭州的四季青;沈阳的五爱,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对于服装来说的风水宝地。可以这样说,中国服装产业就是在服装批发市场里捞得了第一桶金。但对中国服装产业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批发市场目前却面临着近乎残酷的现实,对于品牌化越来越深入的中国服装来说,批发市场到底将何去何从已经成为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是不是还有必要把各具特色的品牌集中在大排档一样的批发市场里。当然,批发市场也在寻求突围,像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哈尔滨红博就是走出了一条高档化的服装买手之路。而它的模式甚至远远的超出了有些模式古老的商场。

说到商场,在人们的观念中应该是门槛高于批发市场的。而且,它的门槛对于中国滑缓的服装企业来说,似乎更有着一种近乎处于主宰位置的意义。因为,相比于服装品牌的自营专卖店来说,目前商场还是服装品牌的主要获利点。因而,你会发现,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主流城市的主流商场决策人成了服装领域当中名副其实的"财神爷"。他们在哪里出现,哪里的人气就会骤然上升。

但也正因为如此,有经济人士分析,中国本土零售业在长期的太平盛世下,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优势。2005年,中国零售业的真正较量才刚刚开始。那些目前在服装领域的出镜率还不是很高的国际零售业巨头成为这个领域当中最不可估量的变数。

还有一个零售业的盛世危言是:10年以后,服装将退出百货商场这种零售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特色和体验性质的生活方式店。

国际:得到的与失去的

国际服装流行之于中国服装的意义具有两重性,一曰:威胁论;一曰:培育论。国际服装对中国服装的威胁显而易见,而他们对于中国服装市场的培育却也同样是功不可没。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服装加工。中国服装领域中很多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但它们的年销售额却十分诱人--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而这些企业大多有给国外品牌做加工的历史,甚至现在还维持着这一块在中国来说应该算丰厚又相当稳定的收入。除了经济效益以外,中国服装企业在这方面最大的收益就是服装制造水平跻身于世界前列。

国际服装对我们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国际流行的全世界复制。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好的比喻:"我们没有理解所有的事情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也不理解。"中国服装能够得以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拿来主义。在诸多的中国服装品牌中,对某个国际品牌的模仿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且,谁模仿得好,谁就可能首先走到中国时尚的前沿。

当然,拿来主义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做法,那就是代理国际品牌。通过与国际品牌长期的合作,中国服装企业的愿景是不但要学到形似,更要学会神似。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管理模式以及运营方式等等这些被中国的服装经营者认为惟一不能模仿的东西。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恰恰是中国服装低附加值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模式,而这种习惯的潜在势力容易造成一个产业的集体短视。

消费者:每一次销售都涉及一次购买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每一次销售都涉及一次购买。"因而,研究中国服装的市场状况更多的还要考察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现状。长期以来,服装企业家们一直试图研究以下的问题:

为什么消费者会买这个品牌的服装而不是其他?

为什么一种时尚会突然毫无理由地流行起来?

一件衣服,一款手机,一种香水,一辆汽车,它们和消费者的时尚需求到底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正像经济学家一直想向大家证明的那样,消费者所想买的物品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就像钻石和水对于消费者的诱惑力一样。钻石每克拉的价值高达成千上万美元,而水几乎是免费的。如果地球上没有钻石,他们将感到不方便,如果所有的水都消失了,他们都得死。

这就是时尚作用力所在。同时,消费群体对时尚的反作用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或者说,什么样的消费群体将决定有什么样的时尚诉求。

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你就会理解中国服装产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了。这个土壤的主体目前还停留在非奢侈消费的定位上,并且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对待价格比对待品牌更敏感。曾经有一个时装评论家这样批评中国服装品牌:"他们以为消费者到底傻到什么程度?"但其实,中国服装品牌的现状和水准是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审美息息相关的。

因而,对于一部分人认为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中国服装品牌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来自国际大牌近乎严峻的挑战的说法,更多的人士则认为,对于目前中国服装品牌来说,真正的竞争不是来自顶级国际大牌,而是那些定位在大众化消费水准的国际名品。

企业:如何制造出最好的人和产品?

对于中国服装产业的主体--中国服装企业来说,如何制造出最好的人和产品成为关键。而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尤其是在流行瞬息万变下找准自己的定位,此时的企业与消费者一样,面临着同样的不确定性。但企业必须决定生产什么,如何及在何处生产,生产多少以及以什么价格出售。那么,此时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经济学家曾经非常浅显地为我们作了一个解释:为什么比尔·盖茨比你更富有?这其实是一个人力资源的问题。在中国的服装领域我们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杉杉、雅戈尔会成为男装翘楚,为什么白领、吉芬会在女装脱颖而出。其实,你不妨想一想郑永刚、李如成、苗鸿冰、谢锋。他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更有说服力。而且由于男装和女装的不同,这几个代表人物也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就拿刚刚结束的时装周上谢锋的专场来说,你会明显的感觉到谢锋赋予吉芬核心的精髓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同比于时装周上的大多数女装专场,明眼人一下子就清楚了,一个谢锋不是用多少资产就能够取代的。而且,对于中国女装的未来来说,谢锋们将是关键。

那么,如何制造出最好的人和产品?这个问题将成为决定中国服装未来生存状态的一个关键命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上关于零售,关于国际,关于消费者的三个问题的伏笔也就迎刃而解了。

希望能帮到你!

③ 中国制造业如何向高端服务业转型升级

进入服务业发展新时代,13亿人的潜在消费需求成为中国增长转型的突出优势;13亿人服务需求释放的规模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结构、利益结构、城乡结构调整的进程。释放13亿人的服务消费需求,推进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既是未来6年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又是决定增长、转型与改革的关键所在。
1. 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新常态。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与人均GDP水平有着内在联系。中国从人均GDP 6500美元到1万美元的过渡阶段中,服务业的比重至少会提高10个百分点。总的判断是,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是有条件、有可能的。
第一,人口城镇化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发展型消费需求越来越依赖于教育、健康、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中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为53.7%,而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左右。从新型城镇化的进展看,2020年名义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60%左右,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50%以上。这几年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77个百分点。以此估算,未来6年即使人口城镇化率仅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也有可能带动服务业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
第二,工业转型升级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入内在动力。从国际经验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变。传统农业和工业的转型升级直接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由此形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新一轮工业革命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信息、研发、设计、物流、销售、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业引领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升级。就是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御谨,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以德国为例,高端制造业之所以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重要原因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高达50%以上。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创造”的优祥态势远未凸显,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其占服务业的比重仅为15%。未来6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至少需要提高15-20个百分点,达到30%-40%。这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 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牵动影响经济转型升级的全局。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而且也将不镇宴基断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第一,形成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国仍是一个经济转型大国,经济增长新常态取决于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近几年,中国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如果未来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为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奠定重要基础。
第二,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新常态。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从近两年的情况看,服务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未来6年服务业增加值按年均10%增长估计,每年新增就业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
第三,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新常态。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性服务业直接融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例如:技术升级与服务需求直接融合,技术升级如果不能反映服务需求变化就很难产生内在动力,就很难有好的市场前景;企业竞争力与服务质量直接关联,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服务环节是否专业化、精细化。为此,服务业主导不仅是形成新一轮创新创业潮的主要推动力,而且将为创新创业开辟巨大的市场空间,由此形成创新驱动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第四,形成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快速发展将带来中产阶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美国为例,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间,伴随服务业主导新格局的形成,白领阶层的规模同时也扩大了5倍。未来6年,随着服务业主导地位的确立,中国服务业就业比重有望达到50%以上,到2020年服务业就业的人口将不少于4亿,由此将带动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
3. 把实质性提高服务业占比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5年,能不能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对中国未来10-20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明显提高服务业比重。建议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把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5%、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30%作为主要的约束性目标,以此作为衡量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标准。
第二,加快推进投资转型。与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趋势相适应,重点加大教育、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领域的投资;从工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出发,重点加大信息、研发、设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
第三,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无论企业、社会、还是政府,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尤其是需要改变某些传统的发展理念。例如,走向服务业大国,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不是不要制造业,不是不要工业,而恰恰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传统工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

④ 标题 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近些年有哪些变化你认为一定能上榜的企业是否

1、产业不断向内部迁徙。
2、大企业区域集中度高。
3、成功迈入技术喊纤升级之路。
4、国际化经营程度平稳提高。
5、并购重组让中国大敏亏企业由大变强。
6、数字化转型。
7、宏观及微观。1995年《财富》杂志第一次发布世界500强,美国企业151家,日本企业149家,美日两国就占500强中的300家。法德英分别为37家、35家和33家,而中国只有3家入榜,其中日本企业的营业收入排名第一。那是日本企业最辉煌的年代,自1995年的巅峰之后上榜的日本企业一路下跌,美国的上榜企业数量却在不停增加,在2001年达到184家, 2002年美国的榜企业则进一步达到创纪录的198家,日本企业逐步减少至88家,不过总数依然排名第二。20年前的那一年,中国大陆企业仅仅为11家。随着中国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2012年中郑拿仿国上榜企业的数量追平日本,计68家,一年后中国大陆的上榜企业达到86家,超过了日本的62家。2020年,中国大陆上榜世界500强企业121家(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共133家),美国企业121家,日本企业53家。2021年最新榜单中,中国大陆企业增加到132家(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共143家),美国企业比前一年多了1家,日本企业依然还是53家,可以说,中国大企业的质量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从20年前的望尘莫及,经过奋起直追,形成了今天发展水平与之并驾齐驱的局面。回顾过去20年中国企业500强群体成长壮大的历程,中国企业联合会总结出了中国大企业成长的七大路径,以及这些路径背后的周期与拐点,这可能隐含着中国大企业的特殊成长经验。

⑤ 在现在的环境下中国出海企业要怎么做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家现在对于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政策,已经十分的明显,那么企业走出去应该怎么样做呢?作为一个理财师我的个人观点如下:
第一、注意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模式,了解国外的消费环境,这对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如果我国企业不知道其他国家的经济环境,那么去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都是不现实的事情。
第二、正确判断国际宏观经济的形势,发现国际市场经济的具体规律,市场的行为是一定会波动的发展,波动是一定会带来风险的,所以了解投资的国家和产品出口的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是必须做的事情。
第三、中国企业要了解自己走出去的目标国家的具体情况,了解这个国家的供需关系,如果搞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旦你的产品出现失衡,那么供求关系的影响,企业就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第四、我国企业要想走出去,要想强大起来,那么就必须发挥自己的生产优势,发挥自己的自身主观能动性,抓住市场的变化,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把企业的产品性价比充分的显示出来。
第五、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跟目标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点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大方针,要实事求是的发现自己的企业服务方面的弊端,提高和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
综合上面的几个观点,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企业要走出去,就需要做到对各个国家的政策、人文、经济环境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很好的发展起来,这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必须做的事情。

⑥ 中资企业美国再遭打压,传统安防企业如何突围

欧美市场一直都是块难啃的骨头,尤其是安防领域。虽然技术上近年来被我国赶超,但骨子里对于本地安防企业的信任依然存在,ADT、DSC、OPTEX等高端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在欧美举步维艰。

最近英国富时罗素指数发布公告,从相关指数中删除了海康威视等8家中国公司的股票,该决定已于 12月21日 起生效。 8家中国公司包括海康威视、中国铁建、中国卫星、中国交建、中国核建、中国中车、中科曙光和中化集团。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签署一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公司和个人直接持有或通过投资基金持有美国政府认为有助于中国军事发展的公司股票。该禁衡让键令将于明年1月11日开始生效,禁止投资的名单涉及31家中国公司,其中便包括上述的8家。

而早在去年10月,海康威视就已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将禁止未经美国政府批准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

英特尔(Intel)、英伟达(Nvidia)、安霸(Ambarella)、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和希捷(Seagate Technology)都是海康威视和大华的主要供应商,禁令必然会对供需两侧的相关 科技 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在国内,海康威视的发展势头也不见得有多好。

2020年国内安防市场风起云涌。AI、物联网、5G、云计算等大量新技术快速发展,为安防产业增加更多竞争维度。“AI四小龙”等大量AI企业出现,纷纷布局安防。互联网整体To B的浪潮,则推动互联网巨头强势滑埋杀入安防领域。

整体上,来自新技术、新机构的挤压,使海康威视等传统安防厂商如芒在背。不仅如此,传统安防厂商的硬件优势也在逐渐削弱。有数据显示,华为海思所生产的安防芯片占到了全球约70-80%的市场份额。

根统计,2010-2019年海康公司营收增长率分别为71.57%、45.10%、37.89%、48.96%、60.37%、46.64%、26.32%、31.27%、18.93%、15.69%,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9.07%、40.81%、44.28%、43.51%、52.13%、25.80%、26.46%、26.79%、20.64%、9.35%。

可以看出,海康威视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均出现明显下滑。以最近的2020年第三季度为例,其营收增长率为11.53%(上市以来的 历史 高位是71.57%),净利咐巧润增长率首次跌破0.12%(上市以来的 历史 高位是52.13%)。

海康尚且如此,其他一众安防厂商更是难逃被割韭菜的命运。 想要在当下时代生存,唯有打造智能安防一途。

简单地说,安防的核心领域是视频监控,而智能安防的核心便是视频结构化技术和视频大数据一体化。倘若能够将视频大数据和 社会 大数据相互融合,便能够构建成一个广泛的物联感知平台,由多个环节串联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智能安防生态。

海康显然也意识到打造生态的重要性远高于在硬件上的发展,但知易行难,实际推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做视频、做楼宇、做门禁、做硬盘、甚至开始做电脑,但大而全是否大而强?这个问题令人深思。

从国内传统安防企业的转型力度看,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是目前向智能安防转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第二梯队以宇视、天地伟业、苏州科达、旷视等为主;第三梯队为中小企业,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倒在了转型的路上。

2020年,安防头部厂商增速回归个位数,中小企业普遍负增长。转型难、升级难,光鲜的转型背后,是大量企业的失败。安防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洗牌加剧。

智能安防技术的发展为安防龙头企业构筑更大优势的同时,也给中小安防企业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只有客观认识公司现状,明确公司发展战略重点,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生态,中小企业才有可能成功转型升级。

短期来看,受今年疫情影响,再加上雪亮工程及部分大型基建的收尾,政府市场短期增速放缓。但安防作为现代 社会 的基础设施,行业市场作为重点领域,仍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

物联网、AI、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智能化升级,解决了传统安防的痛点,未来将会为安防产业带来千亿元的增量,智能化将成为安防行业的大趋势。

今年年末,全国各地都出台了新的安防计划,规划了未来几年时间里的智能安防建设。比如昆明市的“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青岛市的“2020-2022年智慧安防社区计划”等,对于众多中小安防企业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机遇。

目前,由于中国智能安防还存在起步较晚,品牌知名度不高、本地化服务欠缺等问题,大多数安防企业对于欧美安防市场还处在摸索阶段,但这并不能掩盖欧美安防市场的庞大需求。

相信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国际形势的转变,国内市场将会焕发新的活力,中国安防企业在欧美会得到新一轮的发展。

⑦ 2020我国吸收外资近1万亿元,我国为何能做到逆势创新高

主要是国内经济基本面恢复得比较好,所以吸引了不少外资前来。近日,根据最新公布的消息,在去年疫情影响之下,中国的实际利用外资却获得了增长。从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全年国内非金融行业实际吸引外资接近了1万亿人民币,相比于去年,增长了6%左右,这主要得以于国内疫情的合理控制并且经济的迅速恢复,吸引了大量外资。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因为国内经济的快速恢复,实现了一个比较好的基本面,成为了外资很好的避风港。而且去年国内的资本市场也表现十分亮眼,上证老渗凯指数突破了3600点,创下了历年的新高,不少外资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中国市场。

有在华外商表示,在外商投资法实施的一年多以来,各地政府推出了各种配套的政策,在外资企业营商环境方面,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相关规则也更加透明化,对外资的吸引力也更加强了。率先进入中国的外企也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有一份数据显示,在华超过90%以上的企业主表示对未来中国市场乐观的态度,不少外企已经将中国市场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了。

⑧ 要使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我国必须大力实施哪些发展战略

从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来看,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核心就是智能制造。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展开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比如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法国“新工业法国计划”、韩国“脊陵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等,他们的核心理念和重点领域都是围绕智能制造。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在一些领域如轨道交通、电力装备、通信设备等已经具有国际比较优势。未来如果能够牢牢把握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就有可能在更多的领域形成优势,更多的中国高铁、中国核电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推动我国制造业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加快迈向中高端。
要实现好智能制造,核心是要解决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的问题。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智能制造怎样推进,顶层设计很重要。我国制造业体量大、层次多,地区、行业、企业的情况差异很大,既要整体推进,又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差异化地制定指导各行业各地区、不同类型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路线图,在宏观上引导企业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务实有效地推进智能制造的应用推广。美国早在2011年就由美国智能制造领导联盟发表《实施21世纪智能制造》报告,就5大方面15个细分领域提出了目标和规划。因此,我们近期要组织好力量,高水平地编制“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二是落实创新驱动。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业创新的驱动力。社会上尤其是年轻人对创业的关注要多于对创新的关注,实际上,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更要注重创新。我们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并重,突破智能制造的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也要鼓励企业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探索智能转型的途径和模式。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中,也要重视智能制造的创新中心建设。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提出后,前两个中心分别是“增材制造(3D打印)创新中心”和“数字制造和设计创新中心”,这都与智能制造有密切关系。
三是抓好标准制定。智能制造涉及企业内外部各种设备、装置、流程、业务的接口,需要说普通话,不能你说你的,我讲我的,否则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制定好标准,通过标准来引导企业智能制造的应用普及。更为重要的是,智能制造的标准领域竞争很激烈。例如,德国工业4.0战略提出了8项保障措施,第一项就是标准化。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工业互联网”,决定2015年向所有企业开放Predix操作系统,事实上就是准备将Predix打造成为工业领域的安卓操作系统。基于Predix平台的APM(资产性能管理)每天监测和分析来自1000万个传感器的5000万项元数据,可以帮助客户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准确的决策,最终帮助客户实现零意外停机。这些都提醒我们在标准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早部署。我们前段时期已经制定了两化融合的标准体系GB23000,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完全可以和GB23000有机融合,无需再另起炉灶。
四是推进试点示樱谈戚范。《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全社会对智能制造高侍扰度关注,很多企业也开始谋划向智能制造转型。但是,什么是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到底什么样子?我们往往都去参观考察西门子的成都安贝格工厂、宝马的沈阳铁西工厂。在这方面,我国企业如海尔、徐工也都有很好的基础和经验。从国外的情况看,新技术新应用的推广,往往由政府和企业联手推动一些“灯塔项目”等等,实际上就是试点示范。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审发布了第一批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就是要通过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技术、标准、机制、模式的探索,切实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今年确定的智能制造示范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五是注重培育市场。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长期稳定的市场是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产业规模大、市场需求丰富,有大国大市场的优势。但目前国内智能制造装备7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外资企业占有。2014年,我国共销售工业机器人5.6万台,但其中国产机器人只有1.7万台,仅占29%,并以三轴、四轴低端机器人为主,六轴等高端机器人以国外企业为主,并且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还要依靠外资品牌。高档数控机床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未来我国智能制造能否很好地发展,市场培育至关重要。对领先市场进行培育已不仅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而且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导向。在领先市场培育问题上,欧盟的经验值得借鉴。2007年,欧盟推动并实施了“欧洲领先市场计划”,研究建立了潜在领先市场的标准,选择电子医疗等六大重点领域实施多样化的政策工具组合。今后,我们要多管齐下,通过政府采购、贷款优惠等需求侧政策加快培育智能制造市场。
总的来看,智能制造不仅本身蕴含着一系列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增长空间,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整个工业的改造提升,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在智能转型中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未来世界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努力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⑨ 如何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已然清晰。
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将力争通过“三步走”、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即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是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业内专家表示,当今世界强国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比如以创新驱动为主的美国制造,以精湛着称的德国制造,以实用取胜的俄罗斯制造,都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强国之梦。而那些依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国家,收入水平很高,但由于制造业的薄弱,很难称其为强国。
从我国看,历史上中国曾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约在1850年,中国丢掉了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一直到2010年,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3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
不过,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现实是,尽管我国重新回到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但“大而不强”的矛盾比较突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品牌质量水平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对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对此,《中国制造2025》在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时,还提出了要坚持的五项“基本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以及四项“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拦桐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同时,《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八大战略支撑与保障。丰富的内容与清晰的部署,向外界传递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彰显出我国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决心。信嫌
要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必须要紧紧抓住战略任务和重点,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行五大工程,即制造业创新简坦坦中心的建设工程、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同时,还就重点领域进行了具体部署,旨在技术、产业化上寻求突破,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领域等。
要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需要牢牢把握战略支撑与保障,为实现制造强国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必须培育创新文化和中国特色制造文化,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对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八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要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需要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核心作用和杠杆效应,不断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在各项支撑和保障政策中,金融政策格外受到重视。《中国制造2025》在多方面对金融领域寄予期望。比如要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等。同时,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鼓励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等。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既面临新挑战,又有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化挑战为机遇,以此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顺利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

⑩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导语:
曹惺璧
改革开放30年,受惠于国企改制,受惠于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受惠于中国加入WTO,受惠于商学院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受惠于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众多中国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功崛起。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时,中国能否诞生一批世界一流的企业?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科学定义“世界一流企业”。
根据麦肯锡最近公布的两份研究报告《完善系统对标,推动管理和蚂转型,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和《借助运营转型,强化基础管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有三个标准:做大,做强,基业长青。所谓“大”,主要指企业规模要做大;所谓“强”,是指创造不俗业绩,在所在行业产生影响力;“基业长青”,则是要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2012年,中国已经有73家企业进入《财富》500强。500强的门槛是200亿美金,未来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入500强。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说,做大并不难,做强和基业长青则需要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长远的愿景、价值观、使命和文化,以及一整套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目前,中国企业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但常因“大而不强”而饱受诟病,“基业长青”则似乎是中国企业目前遥不可及的梦想。
北大国际MBA院长杨壮认为,中国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主要有四个:第一,中国企业还没有一个真正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凭着直觉,凭着政策空间和机会主义的信号来经营企业。第二,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还比较缺乏。按照德鲁克的观点,企业应该是一个相当理性的系统,企业应该有自己的使命、规章制度和功能,而中国很多企业没有功能,企业的架构不清晰,企业的绩效评估也不明确,很多国企和央企的企业家还在用官本位的思想治理企业。第三,企业缺乏核心价值。在当今金钱拜物的价值体系下,赚钱成为一些企业家的终极目标,他们缺乏长远战略,而注重短期行为,注重事而不注重人,一言堂使企业难以长久,创业成功获得巨大财富后,企业家没有真正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是开始守业,最终败业。“企业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赚钱,赚钱和获得利润应该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一个自然的结果。拜金主义一旦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是很危险的。”杨壮的提醒并非危言耸听。第四,未来的5至10年,大量民营企业家将面临接班的问题,急需一套完善的接班机制来保障企业的传承。
一流的管理实践来源于一流的管理思想。20世纪初,支撑美国工业化成功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和福特的标准化及流水线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丰田的看板管理和精益生产方式,那么,中国企业在30年管理实践中产生了哪些管理思想?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和清华大学联合发起的“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目前已结集成书《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总报告》,该书系统总结出了“中的精神”、“变的战略”、“强的领袖”、“和的环境”等中国式管理智慧。杨壮则指出,中国传统智慧中有一些可以构成东方式管理的元素,例如辩证思想、面对变化纳首了的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度、孔孟之道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系统思维指引企业家更关注长期等等,但这都是零星的、片段式的,不构成体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也认为,中国企业实践更多地是受益于西方舶来的管理思想。例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企洞棚数业在技术或人才上所拥有的很难被其他企业模仿的能力,该概念在引进中国后,给很多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推动力;学习型组织的鼻祖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在人力资源评估方面引进了西方的平衡积分法,对企业的绩效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等等,这些理念,均来自于西方。
畅想未来,杨壮坚信,中国一定会产生一批世界一流的企业,滕斌圣更是乐观地认为,从规模的角度讲,中国的华为、联想、海尔等企业已经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企业,未来中国企业更需要去把握住每一波行业趋势,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能力适应和制定行业规则。
然而,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很多中国的标杆企业都有自身需要警惕的问题:联想在公司治理方面做得比较好,领导力很强,但其产业能否持续发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华为这些年从IBM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在基础研发和海外投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任正非之后谁来接班,接班人是否会延续任正非的治理理念?华为未来的发展需要一个持续的领导力。网络目前已经做到了比较大的规模,但它面临的问题在于,面对如此多的竞争对手的挑战,它该如何做到持续创新……
未来,中国要想诞生一批世界级企业,中国企业要练好内功:第一,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公司治理,企业需要更加制度化。魅力型领导人只是吉姆·柯林斯所提到的第四级经理人,而只有拥有谦逊品质和顽强意志的第五级经理人才能打造出基业长青的公司。万科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王石和在其之后的郁亮都致力于将万科变成一个经理人化的企业,分工很细,不是一言堂,不是单靠一个魅力型领导人来管理公司,尽管王石是魅力型领导人,但他仍努力把公司制度化、流程化和专业化。第二,企业要增强使命感,企业家要有自己的信仰。有信仰的企业家就不会为了利益而降低行动标准。中国企业家如果不改变思维模式,总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做企业,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套利,就会出现更多的三聚氰胺事件和塑化剂风波。第三,企业需要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家需要核心价值观。只有公平透明的价值观,才能促进企业的良性竞争。第四,企业家要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企业越是执着,越能够打造出让别人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生产出给企业带来价值、给社会带来价值的产品,赢得客户的信赖。
当然,正如滕斌圣所言,中国要想打造一流的世界级企业,不仅要靠企业的硬功,也要靠健全的市场环境,当前的市场环境需要更加深度的改革,这种改革包括政府对自己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对政府内部权力过大的一种制约机制,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转自经济观察网

阅读全文

与2020中国企业如何变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哪个省有长颈人 浏览:179
英国人在香港免签多久 浏览:166
意大利房产税怎么算 浏览:920
preso意大利语怎么读 浏览:212
bpjs在印尼是什么部门 浏览:572
为什么法国意大利那么多奢侈品 浏览:726
意大利渔民发现了什么 浏览:309
巴厘岛哪里能换印尼盾 浏览:89
英国超市买到变质的怎么办 浏览:281
伊朗和德法英什么关系 浏览:322
伊朗第一副总统是哪个 浏览:477
如何在国外登录中国服务 浏览:151
英国大学在哪里学英语 浏览:732
1000元印尼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419
中国味精大王在哪里 浏览:708
湛江越南护照到期哪里续签 浏览:513
怎么投稿意大利媒体 浏览:610
中国第一次排球比赛在哪里参加 浏览:417
为什么印尼汽油是蓝色的 浏览:694
中国进口越南木材有多少 浏览: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