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小麦之父有什么重大成就

中国小麦之父有什么重大成就

发布时间:2023-04-25 14:56:20

⑴ 请介绍"小麦之父"李振声先生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31年2月生,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1987- 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遗传研究所所长,1992-1997年任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4、5、6号等系列小麦良种,并首次创制了蓝色单体小麦系统、自花结实缺体小麦系统,建立了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育种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饥饿促其走上“弄麦”路

“这就是我们培育的小偃6号,你们看,多有嚼劲”,27日,在自己的办公室,李振声从一株小麦标本上摘下一粒小麦籽,利索的放在门牙上,嚼开,展示给现场的记者观看。

小麦籽粒粒晶莹剔透,引来一片惊搭碧叹,李振声的眼中显露出骄傲的神色。这些是他和同事们20年努力培育出来的优质小麦种。累计推广面积1.5亿亩以上,增产小麦超过80亿斤。

这个与麦为伍的科学家,最初走上“弄麦”之路,来自于早年饥饿的经历。

李振声1931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农村。幼时家境贫寒,但身为农民的父母却很重视让孩子受教育,他先念私塾,后上学堂。

不幸的是13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子,日子愈发艰难。李振声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到高中二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

辍学后的李振声只身来到济南,想托人找个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看到了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说可以提供吃住条件,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顺利得中。

“又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过去从不敢想的事情。”李振声说,他挨过饿,知道粮食的可贵,也知道农业的重要,所以对这次学习机会特别珍惜。

李振声至今对两位教授的课念念不忘,山东农学院的系主任是来自原燕京大学的沈寿铨教授,给学生们上的是小麦育种课,深入浅出,很有吸引力,而另一位教授余松烈讲的遗传课,也很生动,这让他对这一领域产生了兴趣。

而假期回乡时,李振声还将学校里培植的几个小麦优良品种引入家中,种植后确实比当地老品种增产,乡亲们都来换种。“这让我产生了将来也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想法”。

由草而麦

1951年,大学毕业时,他幸运的被分到中科院工作。在北京工作5年后,响应中央支援西北建设的号召,他与课题组13位同事一起,调到陕西杨陵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工作。

其实,最初李振声是研究草的。在北京期间,他跟随导师、土壤学家冯兆林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曾经收集种植800多种牧草,对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础。

到西北后,正赶上西北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减产20%到30%。

当时只有26岁的李振声感到很忧心。他决定从事小麦改良研究,为农民培育出优良抗病的小麦。

“农民种了几千年的小麦,但小麦还是这么体弱多病,但是野草没人管,却生长得很好。”对草有研究的李振声想,能不能通过小麦与天然牧草的杂交来培育一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呢?

引起当时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原因是,病菌变异的速度快,育种的速度慢,即8年才能育成一个小麦新品种,而条锈病平均5.5年就能产生一个变种,成为当时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李振声提出通过远缘杂交,将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持久性悉基抗病小麦品种的设想,这个设想得到了当时的权威植物学家闻洪汉和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的支持,年轻的李振声开展了这项研究,从此一干50年。

“远近结合”躲过冲击

让风马牛不相及的草和小麦杂交,在当时国内从没有人尝试。

第一代野草和小麦的杂交品种研究出来了,这种被称为杂种一代的东西长得一点也不像小麦,而和野草一个样。而且这种杂种不育,远缘杂交,还面临杂交不亲和、后代“疯狂分离”的难题。

这项研究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畏途。李振声说,当时他心里也没有底。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因这项研究迟睁枝谨迟难以出成果,他还面临“研究工作脱离实际”的批判。

当他的研究进行到第八年的时候,当时的“社教运动”开始了,他受到批判。有人说他的研究都搞了8年了还没见成果,是脱离实际,要他放弃。“当时看到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怎么忍心放弃啊。”李振声说,自己当年学到的哲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帮助了他。

李振声说,他采用了一点哲学手法,“远近结合”———当初他在做小麦和草杂交研究时,心中感到没有把握,所以就同时开展了常规的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到1964年,他选育的生选5号、6号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因此,工作队最后说,他毕竟已有两个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了,不能说他的工作都是脱离实际的。这样才算过了关。

到1979年,李振声的研究终于取得突破,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在大面积推广中获得成功。当时陕西农村流传的“要吃面,种小偃”,让小偃6号不推自广。

小偃6号已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近50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

真正打分的是农民

实际上,从1978年到1998年,20年间中国粮食的大规模增产,李振声和他的同事们培育出来的一大批优良小麦品种功不可没。

一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1998年,我国水稻总产增加627亿公斤,小麦总产增加694亿公斤,超过水稻。

小偃6号育种过程长达23年,别人很难重复。于是李振声将染色体工程技术引入小麦育种领域,创立了缺体回交法,将远缘杂交的育种时间缩短到了3年半,为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路。

这一创新引起了国际染色体工程界的注目,美国遗传学会主席西尔斯等知名专家提议将1986年的第一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学术会议地点定在西安,为的就是到李振声的实验田里见识一下他的成果。

这时的李振声已经声名鹊起,各种奖励接踵而来。但李振声仍旧最热衷的是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他说,“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李振声深知粮食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自1984年以来粮食生产的三年徘徊,三年粮食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了5000多万。政府急于想找到打破徘徊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他同科学院的农业专家,通过三个月的调查,提出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

当我国粮食从8000亿斤增加到9000亿斤时,黄淮海地区的增长数是504.8亿斤,占了一半。

此后,李振声在多个场合提到粮食安全的问题。2004年我国粮食出现了连续5年下滑的情况,他在人文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粮食恢复性生产,时不我待”的讲演,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后来,由于中央采取了有利的支农措施,连续三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6年粮食产量已近1万亿斤。

这位老人深知,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是世界性的大问题。2005年4月,他在博鳌论坛上有一个发言,回应十年前美国人莱斯特·布朗畅销书《谁来养活中国?》,“我们应该将这些真实情况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相信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⑵ 金善宝为什么称为中国的小麦之父

晚播小麦品种培育的成功,打破了冬小仔竖麦的常规栽培规律,是小麦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金善宝对小麦情有独钟、宵衣旰食,年过耄耋歼袭也不减当年,并再立新功。由于金善宝对小麦的诸多重大贡献,念改大他被誉为“中国的小麦之父”。

⑶ 小麦之父是谁

是李振声。

李振声(1931.2.25-),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

李振声主要是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育成了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及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敏陵种新类型。

(3)中国小麦之父有什么重大成就扩展阅读

在55年的科学生涯中,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为了有目的、快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他用远缘杂交获得的“小偃蓝粒”桥蔽戚育成了以种子蓝色为遗传标记的蓝粒单体小麦和自花结并缓实的缺体小麦系统。

⑷ 小麦之父是谁

小麦之父是李振声。

李振声(1931年2月25日-),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

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主要是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渗毕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竖凯,育成了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余喊唤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及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

人物评价

李振声院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毕生奉献于小麦远缘杂交遗传与育种研究,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现活跃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继续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⑸ 小麦的爸爸是谁

农业科学家程魁先生,安徽义门人,国家专利成果有人参果娃种植,中国水果月饼专利成果,瓶中娃酒专利,超级小麦研发,生态农业建设,2015年应邀出席中国科学家人民大会堂会议,中央电视台CCVT2,4,7,10专视访谈,被中科学仿顷迅家经济学家组委会授予,中国超级小麦之父,人参果乎袭娃之父,水备此果月饼之父,程魁先生愿为中国创新农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⑹ 人人皆知杂交水稻之父,那杂交小麦之父是谁

中国的杂交小麦之父有两个,第1个是李振声,他被誉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
第2个是赵洪璋,被毛主席称赞“一个小麦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
一、李振声
他出生于1931年的山东,当时的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根本没办法解决,以至于他的童年都是在饱一顿饿一顿的情况下所度过的。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由他主持育成的“西农881”为代表的第4批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成功地成为了我国北方地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功例子。至今在陕西关中和黄淮地区都实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在1991年到95年期间,该品种累积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952.9万亩,累计增产的小麦约有29292.9万公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面,由他育种出来的小麦品种可谓是成功解救了大半个中国。

⑺ 为国家做贡献的人物事迹简短有哪些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码芦国防迟岁带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李振声

李振声,山东人,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他是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雀桐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他在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方面成就极大,他的“小偃”系列品种,影响力极大,尤其是“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50多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着,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着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⑻ 我国又取得哪些重大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请各举一例

1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皮蚂虚一人。物慧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 王应睐(生物化学家,1965年组织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第一个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 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壮举。)
3李振声(遗传学家,中国小麦之父,拥有“小偃”系列研究成果,他的研究受到15个国家100多位中外专家的充分肯定,扩大了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为植物细胞和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燃燃,被授予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⑼ 李振声为什么不如袁隆平出名

没有必要做这个比较,有人说“南袁北李”,一个搞水稻,一个搞小麦,都是为了培育粮食新品种努力,培育出好品种。

从年龄和种植农作物的品种来看,李振声与袁隆平更相似。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李振声出生于1931年,两人年纪相仿,李振声小一岁。大米和小麦,是中国人最主要两种主食,“南米北面”,南方人偏爱看吃大米,北方人偏爱面食,正好与“南袁北李”相符。但在普通老百姓印象里,袁隆平的名气要大等多。

李振声是山东淄博人,生在旧社会,小时候家里又异常贫困,加上在他13岁时父亲就去世,他只能早早辍学,小小年纪就到济南谋生计。机缘巧合下,他得到命运的眷顾,进入山东农学院学习。

1951年大学毕业后李振声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5年后又到了陕西农液扒业研究所,当年,北方小麦遭遇了严重的条锈病灾害,普遍减产,这让李振声决定投身小或兄麦的研究。研究方向是让小麦与很强抗病虫害能力的牧草进行“远缘杂交”,随后几十年他相继研究、培育出育成了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衫埋袭小麦品种,这让他被称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

1985年,李振声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0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让中国人吃上大米,李振声则让中国人吃上小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人合力解决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先生成就:

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共和国成立时他正在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上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后来被确认为天然杂交水稻,从此开启了他的杂交水稻研究,这一干就是一辈子。直到今年(2021年)年初,他还在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其实早在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颁奖典礼上,袁隆平就曾发表感言说:“我知道,大家给我个终身奖,就是要我干一辈子工作。我觉得我现在身体很好,肌肉很有弹性,完全可以再下10年试验田,去种水稻的。”他用自己的这种独有的幽默而自信的方式,向世人表明了自己“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决心。

阅读全文

与中国小麦之父有什么重大成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宽带是多少兆 浏览:601
越南黑美人西瓜零售多少钱1斤 浏览:243
英国启蒙运动包括什么文学 浏览:52
英国交通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11
中国最老的城市有哪些 浏览:416
英国博士生是什么签证 浏览:959
伊朗为什么不改动伊核协议 浏览:848
越南办护照和签证需要多少人民币 浏览:774
去意大利机票在哪个网站买 浏览:42
中国电信的机顶盒怎么设置网络 浏览:706
在越南的台商有多少 浏览:145
印尼主要信逢什么教 浏览:503
今天的英国气候温度是多少 浏览:774
不丹被印度吞并联合国为什么不管 浏览:427
印度米哪里批发 浏览:785
伊朗海军到底怎么样 浏览:557
古代印度还有什么文明 浏览:796
英国和平变革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浏览:773
印度人在美国收入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757
怎么看伊朗女孩的社交 浏览: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