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航天是什么

中国航天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26 07:23:47

㈠ 中国航天成就是什么

中国航天成就简写如下: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遥感所获得的遥感信息,在国土普查、资源勘测、地形绘制、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氢氧发动机以及在失重条件下两次点火的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和发射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链指世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步入国际市场。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至2000年,中国共将26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海洋捕捞,农业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i”通信卫星。长二捆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国航天已具备发射各种大载荷商用卫星的能力。

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乙采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开创发展了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11月21日飞船顺利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逗让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十四圈,历时二十一小时二十三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七十六圈,历时四天十九小时三十三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7号发射,9月28日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神舟十三号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3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踏上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国空间站也迎来第二批航天员和首位女航天员。

空间站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近地椭圆轨道上飞行,航天员所处的环境是微重力、高真空、温度高低交替,还有空间辐射。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这意味着空间站要频繁感受冷热交替,最高温度达到200摄氏度,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20摄氏度。

如此神奇、严酷的太空旅程已历时3个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度过此次“太空出差”的一半时间,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同时对空间棚肢站的居住环境越来越适应,也越来越习惯于繁忙而又精彩的太空生活。

㈡ 中国的航天事业有哪些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1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发射周期从60天缩减到不到20天。这表明我国火箭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研制模式开启信息化时代。

近五年来,从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组成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试运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空间实验室阶段“成功首飞、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顺利补加、成果丰硕”的既定任务目标,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和宝贵经验。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航天创建60余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随着未来中国对重型火箭、无毒无污染中型火箭、低成本运输火箭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关,中国进入空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将越发轻快。

航天事业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空间技术,也就是各种火箭、卫星、飞行器的制造和发射技术等;二是空间应用,是让航天技术产生实际应用,比如提供通讯和气象观测服务等;三是空间科学,即不以技术和应用为目的,而是探索和发现新规律、新现象。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㈢ 中国的航天资料

1、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功研制、发射的人造卫星主要有三种类型:科学和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型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先后共发射16颗。

2、发射设备和地面测控设备

中国航天器发射场具有发射不同类型卫星的发射设施,并设有光测、遥测、雷达等跟踪测量设备。卫星地面观测网的控制中心和若干地面台、站,配备有中国研制的计算机以及遥测、遥控、跟踪、数据传输和通信设备,远洋跟踪测量船配备有对地球静止卫星入轨段测轨、测速等设备。

3、运载火箭

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颂辩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4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45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4、航天器发射场

中国已建成酒察培泉、西昌、太原、海南四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5、载人航天

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野没缺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

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神舟十号在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

聂海胜担任指令长。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和男航天员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二人将遨游太空三十三天。

㈣ 中国航天属于解放军吗还是中科院

中国航天目前为部级央企,受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直接领导
注:民用部分归国资委领导;军用部分归国防科工委领导。

中国航天源于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过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公司大楼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正式组建成立。 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时期(1956.10---1964.11) 1956年裂早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刘亚楼、王秉璋先后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二、第七机械工业部时期(1964.11-1982.4) 1964年12月26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滚陵通过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的决议。王秉璋、汪洋、宋任穷、郑天翔先后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 三、航天工业部时期(1982.4-1988.7)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第七机械工业部改称为航天工业部。张钧、李绪鄂先后任航天工业部部长。 四、航空航天工业部时期(1988.7—1993.6)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航空工业部和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林宗棠任航空航天部部长。 五、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时期(1993.6—1999.7) 1993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撤大源戚销航空航天工业部,分别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1993年6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正式成立,刘纪原任总经理(国家航天局局长)。 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999.7— ) 1999年7月1日,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王礼恒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1年12月,国务院任命张庆伟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7年8月,国务院任命马兴瑞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

㈤ 中国的航天技术有哪些

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3.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重量 12.91 吨,甚至远远超过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8.6 吨)。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航天器,也是世界上目前现役的最大最强的货运飞船。

4.长征五号火箭被网友昵称为 " 胖五 ",受尽万千宠爱。可就在 2017 年 7 月 2 日的第二次发射中,我们的 " 胖五 " 在第二级火箭工作期间发生异常,导致折戟半空。魂归太平洋,与它一同坠毁的,还有 " 好闺蜜 " ——通信容量高达 70 Gbit/s 的实践十八号卫星。而这次事件之后,中国航天开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检验和 " 归零 " 复查,进入了短暂的 " 低潮期 "。但随着两个月后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遥感 -30 系列卫星,中国航天再次进入正常轨道。

5.2017 年 11 月 5 日,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与北斗二号的区域导航不同,北斗三号可是面向全球的导航系统。

(5)中国航天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㈥ 中国航天是什么意思

中国航天一般指中国航天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答姿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缺慧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清扮绝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㈦ 中国的航天成就是什么意思

中国航天成就简写是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第四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等。

航天科技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新科技,它代表着国家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力和经济能力,航天科技还与防务力、社会力等密切相关。航天科技正是空间实力的一个标尺,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航天成就详情

第一阶段:1970年至1987年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猛明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继美国、苏联、法国和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卫星1975年第一颗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4年实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有能力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枝缺告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我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扮誉

㈧ 我国的航天事业是什么

中国的航天事业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期。自那以后,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携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中国自主研制了宇宙飞带肢船,包括神舟系列宇宙飞船以及天舟货运飞船等。

2. 中国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一系列的通信、气象、导航、科学实验等多种类型的人造卫星。

3. 中国成功进行了两次载人辩行物航天任务,分别是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成为第三个同时具备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 中国成功着陆了月球车玉兔号,并展开了月球探测活动。

5. 中国建立了中国空间站计划,计划在2021年左右完成中国自主空间站的建设。

综上所述,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技术、设施、人员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就,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国际性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㈨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核轿如;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改启、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帆滑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阅读全文

与中国航天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宽带是多少兆 浏览:601
越南黑美人西瓜零售多少钱1斤 浏览:243
英国启蒙运动包括什么文学 浏览:52
英国交通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11
中国最老的城市有哪些 浏览:416
英国博士生是什么签证 浏览:959
伊朗为什么不改动伊核协议 浏览:848
越南办护照和签证需要多少人民币 浏览:774
去意大利机票在哪个网站买 浏览:42
中国电信的机顶盒怎么设置网络 浏览:706
在越南的台商有多少 浏览:145
印尼主要信逢什么教 浏览:503
今天的英国气候温度是多少 浏览:774
不丹被印度吞并联合国为什么不管 浏览:427
印度米哪里批发 浏览:785
伊朗海军到底怎么样 浏览:557
古代印度还有什么文明 浏览:796
英国和平变革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浏览:773
印度人在美国收入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757
怎么看伊朗女孩的社交 浏览: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