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过度医疗”
由于种种原因,过度医疗造成了种种危害:损害患者利益、医疗资源浪费、医疗风险比率上升等。但是近年来,针对过度医疗,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改革了医生的薪酬体系、加快了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医学常识科普等等。
除了国家政策的发展,还需要健康的医患关系,让医者有道德,提供热诚的服务,让患者懂“医疗”,才能减少过度医疗的现象,让医疗的未来越来越光明。
2. 现在中国的医疗水平也太差了!
试一试中医好不好。心肌炎就怕劳累,所以不要着急,生活要有规律,要静养。 再说这不是治不好的病啊?你不要责怪中国的医生,因为不管是什么病,谁也不 会打包票说这样这样治疗后会完全康复,因为这也需要病人的配合啊!谁能保证 这次治疗康复之后,下次不长这种病了,是不是?
3. 中国医闹的根本
为什么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原因大家都懂的,以药养医的体制是根源纯贺,维权渠道的阻塞是主因,本篇将作以深入的解剖分析。
一、医生:为体制背“黑锅”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就是为了治疗疾病,想必不会有人没事找抽,没病去找医生打针吃药的!
正常的医患关系应该是战友,应该是同盟,双方密切配合,医生视患如亲,患者谨遵医嘱,因为只有这样,患者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医治。但是,现在医患关系闹得很无厘头,相互怀疑不说,甚至还可能拔刀相向。
紧张的医患关系说明现行医疗体制出现了问题,而且是严重性的问题。我们国家对医疗的财政投入少之又少,而大部分又被干部们——特别是退休干部和高级干部——占用了,而剩下的医疗资源非常有限,就靠老百姓们通过各种关系去争取了,如果没有争取到,那只有得了病在家里等死的份,比如那些没有医疗保障的穷困农民。
丛林式的社会就是这样:有限的社会服务产品,大部分产品供给了少数人群做凳派使用,而剩余产品又去让多数人群去抢夺,这样的社会非常容易养成“权力至上”的观念,同时能够让人们内斗,争得不择手段,争得你死我活。
我们的医疗体制正在培养一个丛林社会,让人们动用各种关系去争取医疗资源,时间一长,人们就养成了一种看病的定势:一旦有了病,不管大病小病,条件反射地想到请托,找各种社会关系来给自己换取方便和有效的治疗。关键是这些请托还相当奏效,至少你可以免除排队和减少预约的天数等等。如果要动个手术,我们还会想着送红包,总觉得送红粗隐包给医院领导,领导会安排出好医生;送红包给主刀医生,医生会比平时多一份心,毕竟人命加上了钱码。
患者要找关系来看病,要塞红包来手术,看病难和看病贵就在所难免了。在这样医疗体制和社会风气之下,患者疾病若没有得到很好的救治,如果找了关系塞了红包,那么就会觉得“上当受骗”了;如果没找关系没塞红包,那么就会觉得“医不尽力”。再加上畸形的“以药养医”体制,完全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这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制度根源。在这种制度之下,多数患者认为医生受利益驱动,存在过度治疗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一旦发生医疗差错或者意外,甚至很小一点语言冲突,就会引起严重医闹,对医生拔刀相向,酿成杀医、伤医事件。
客观地说,医疗界的确存在黑幕,灰色收入、过度医疗现象层出不穷,但大多数一线医护人员真的非常辛苦,有资格收红包的医生并不多。然而老百姓将枪口直接对准就是一线的医护人员,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在第一线,承担人们对医疗体制的不满,用笔者的话来说,就是医生不是躺着中枪,而是不自觉地在挡枪!
拿手术刀的医生是给患者治病的,却成为患者斗争的对象,原因只是患者直接面对的是医生,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医院领导,不会想到医疗体制……这与维护市容市貌的城管相似:他们成为小贩斗争的对象,成为民愤宣泄的对象,原因就是民众直接面对的是城管,民众根本不会想到城管只是执行某个领导的命令,不会想到罪魁祸首是漠视民众生存权的城市管理体制……最终,各种苦苦相逼的制度,导致弱者挥刀砍向弱者,患者砍向医生,小贩砍向城管,而那些权力者们却毫发无损,甚至沾沾自喜。
制度的阴冷在于此,真正的强者即所谓的领导们在弱者相残的情况下,总会用一副体贴民意面貌、以调解者的身份出现,以显示他们的宽宏大量,以显示他们的英明神武,院方领导们、政府官员们就这样出现在人们面前,殊不知罪魁祸首就是他们,甚至连他们都是苦于体制的人,因为他们也只是执行体制的人,也被捆绑了,其实,大家都被捆绑进这个体制中。
正因为如此,要彻底改变各种逼仄的体制,包括医疗制度等,还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的,单单说什么“零容忍”,加强“安保”力量,根本无济于事的,更何况加强“安保”力量其实就是一种“城管思维”:展示的是弱肉,并不是大脑,高压之下,只是换来暂时安稳,根本不是长久之计,甚至是酝酿更深层次的危机,等待下一轮更激烈的事件发生。
二、患者:为权益走“曲线”
在我们这个权力至上、关系盛行、法治不彰的丛林式社会里,民众早就养成了对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不信任的思维定势:有医患纠纷时,走医患调解渠道,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被认为是“老子帮儿子”;走医疗鉴定渠道,社会机构出具的鉴定被认为是“兄弟帮兄弟”,因此统统排斥,而且死不认账。至于走司法诉讼的渠道,那就必须提供证据了,而大多数站得住脚的证据一般都由医院掌握着,甚至连最简单的病历也都是医生、护士开具的,何况走司法途径过程漫长,费时、费钱、费精力,更何况也无法排除司法腐败,所以民众即使要走司法程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正是这些正常的通道关闭,常规的手段失灵,患者(患者家属)才找捷径,于是选择了医闹。
我们这个社会早已病不得轻,正常通道人们走不通,歪门邪道却能让人大行其道。于是,大家都在学习蛮不讲理,因为蛮不讲理,顾名思义就是蛮横的人根本不用讲理的,不管是正理还是歪理,只要占着理就可以得理不饶人。
有个医生朋友告诉我说:有次急救车送来车祸的人脊椎都断了,送来的时候就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我们医生当然是竭尽全力进行抢救,但是死者的家属就开始医闹,说人最后一口气是在我们医院里没的,于是在医院烧纸钱,摆设灵堂,逼手术医生披麻戴孝,不讹医院一笔,就誓不罢休。其实,这次广东潮州“押医游街”也是如此行径,明明是酒鬼把自己喝死了,偏偏把责任交给医院,交给值班医生,更可怕的医院对医生被凌辱无动于衷。
中国社会确实是很少讲道理的,谁会闹谁就会得到“优待”,“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怎么解决呢?在中国的解决之道就是与人民币挂钩,所以“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当医患纠纷出现“闹”与“赔”成正比模式时,医患关系更加变味,于是专门出现一个行业,就是职业医闹,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流程,如在医院焚烧纸钱、搭设灵堂、围堵院长办公室等等。
当然,医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耍大牌,玩特权,这些人基本上有点权或有点钱,是官员或土豪这种角色。他们在这个社会作威作福惯了,权力在手,票子一握,无法无天,便要搞特权,走绿色通道,不想排长队不想等预约……一旦无法满足这些人的要求,也会闹出事来,这种事情今年就发生好几起,比如杭州这一起很有代表性,央行中层干部赚医生太年轻便大闹浙二医院,将医生的耳道都撕裂了。当然影响最大的就是南京公务员夫妇殴打女护士了。这些人都属于中国人中品性最恶劣的那部分,他们养尊处优,爱搞特殊待遇,这些人的存在并且在社会里游刃有余,身居高位,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关系社会。
说来说去,中国式“医闹”是权力不作为和权力乱作为结出的恶果。
其实中国已经病了,病得不轻,可以称之为中国病人,正因为如此,人人有病!
结语
说来说去,医患关系本质上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医疗需要和落后、腐朽、僵化的医疗体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不从顶层设计想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医生还是继续成为替罪羊,将面向更多的刀与枪。
就像贪官无数根源在于体制一样,被伤害的医护人员也是医疗体制的替罪羊,所以,严惩伤医刁民与大刀阔斧地医改同等重要。
4. 如何看待医院过度医疗问题
1、技术至上:过度医疗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这个跟医院的发展是有关系的。很多医院就陷入了“技术至上”的恶性竞争当中,医院为了更好创造效益,争相购买大型的医疗设备。比如一台双源CT机要1000多万元,医院为了快速收回成本赚取利润,就会鼓励医生多给患者开这种费用较贵的新设备检查。医生会告诉你旧设备可能这个不好、那个不准,新设备好得不得了,看你怎么选呢?
2、以药养医:这个就跟医改前的制度有关了,以前15%的医药加成,足以让部分医德不佳、或没有底线的医院光明正大地鼓励多开药。可能很多人体验李友过,明明可能只要一两次的药,给开一堆。我朋友就经历过,很恶心的,每次看病医生都给开一个星期,都吃不完,很多药都放在家里浪费。
就拿输液来说,很多人都并不觉得怎样,但事实上很多输液都是不必要的,如什么消炎、营养之类的,只要不会伤害人,就大把地开,而实际上输液过度对人体也是存在很大伤害的。
移动医疗或能破解过度医疗现象
或许这里面还者困有患者“急病乱投医”的事实存在,但是患者作为信息壁垒下的弱势一方,也只能被动地相信认知中的专业代表-医生的意见。
而“过度医疗”很难去真正地区别于界定,以及从根本上去根治杜绝。只能说通过道德约束、医药分家、信息透明化、提高医生收入等多方面来共同推进。
移动医疗的兴起,或许就一个契机。
比如说医生群体在萌医生的平台上实现多点执业,提高了整体收入,转而用心去通过有偿的论文来普广健康知识,打破信息壁垒,让患者掌握对等的医疗信息,并通过绑定医生来实现长期的有效追踪与沟通,实现自主选择药品选购、必要首扰念的医疗设备检查等,而不再是医院单方面的开单被动接受。
5. 怎么看待现在医生为了创收,小病大治造成医疗资源很大浪费的现象
人生难免生老病死,没有人会保证自己会一直健康下去,既然生了病就得去医院找医生治病。可如今部分之医生为了创收,往往将病人病情故意扩大化,小病大治,造成了医疗资源过度浪费的现状,这也让许多病人都“谈医色变”。
而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社会现象呢?原因是多样而又复杂的。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小编,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于此类社会现象形成原因的看法。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此类现象的看法,希望能给帮助到你!
6. 中国医疗系统的优缺点
从国外医闹看中国医疗系统优缺点
医闹,很多人认为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中国。但是事实上,中国的医闹暴力事件并不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世界上医生待遇最不公平的国家是越南。越南卫生部近日发布数据称,在过去一年里越南医疗卫生领域发生多起严重暴力事件。“医闹”频发,严重干扰了正常医务秩序和其他患者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
在这些医闹事件中,“白梅医院医生被殴事件”曾在越南引起很大反应。2014年7月25日,河内市白梅医院急救科3名医生被1名患者家属殴打。监控录像显示,从打人者进入医院到行兇结束的数分钟内,没有任何安保人员或民众上前制止,而当时现场还躺着多名正等待救治的危重病人。根据警方调查,打人者行兇是因为怀疑院方敷衍怠慢其入院治疗的妻子。
白梅医院是越南最好的医院之一,最好的医院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可想而知在其他基层医院会有如何混乱的场面。越南卫生部门表示,此类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医疗卫生系统存在深层次问题。在很多人看来,长期以来医务人员的低收入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根据越南医疗政策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越南医务工作者平均月工资为300万越南盾(约合1000元人民币),该报告还公开了一份调查,调查中指出,越南全国80%以上的医务工作者认为目前的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严重不符,56.3%的医务工作者要通过兼职来贴补家用。
为了养家糊口而兼职使大部分医生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以河内市中央直属大医院为例,一名夜班医生每晚至少要接诊60位病人,而上一个夜班只有10万越盾(约合30元人民币)的补贴。很多医生每天下班后还要到私人诊所继续工作到晚上10时以后。除此之外,越南政府至今都没有出台保护医务工作者的具体法律和相关行业保障措施。这意味着医生遭受人身伤害时没有一部专门法律可对他进行保护,相应的经济赔偿更无从谈起。
从越南的医疗环境可以看出,政府对医疗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是医务人员人生安全的基本保障。而相应的经济补贴也是改善医务工作者严苛的职业环境和医疗暴力事件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杜绝医务人员尝试违法手段来谋取利益。同时,医务工作者也要自我反省,彻底根除“治病救人就是施恩于人”“居高临下”等长期存在的错误观念,尊重每一位患者;而广大民众也应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医闹”暴力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7. 中国的医疗那么差怎么能治的好习惯
1.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加强财政对公立医院的保障力度,减轻医院创收压力。推进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陪扰凯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等医保支付改革,引导医疗机构控制成本,减少过度医疗。深入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完善医保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双通道”谈判药品的管理机制,鼓励药店承担医院药房服务。加快公立医院医护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探索与服务质量挂钩、公益导向的年薪制,提高薪酬待遇,保障医护人员合法体面收入。为医护人员购买医疗责任险,建立诊疗风险和责任分担机制。建立医院院长、科室主任、主诊医生医疗行为负责芦唤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职位职称晋升挂钩,引导医院、科室和医生主动抵制不良医李好疗行为。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性,发挥市场对医疗服务的调节作用。
2.创新政府医药卫生监管方式。
加快整合医疗服务、医保、医药采购信息系统,探索建立在充分保护隐私基础上的公开患者病情和诊疗方案的信息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医生医疗行为的记录和监测,对大幅偏离同类疾病医疗费用、检查次数、用药剂量、住院时间等平均水平的医疗行为进行研判、复核和预警。将不当医药营销、过度诊疗信息纳入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加大对过度医疗行为的处罚力度,根据行为恶劣程度进行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资格证书、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理。畅通患者线上线下投诉渠道,规范投诉以及处置流程。由法院强制执行过度医疗的惩罚措施,缩短患者维权时间。加强医疗服务、医药采购及医疗卫生监管领域的反腐,形成风清气正的医疗服务生态。
3.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
积极培育和发展医药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约束和惩罚恶性竞争和不良推销行为。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制定诊疗规范和指南方面的专业权威作用,设置诊疗红线,引导医生规范诊疗。借鉴香港医务委员会设置道德事务委员会等经验,发展医务道德事务委员会,鼓励组成专业委员会,定期抽查医疗档案,研究和复核与医学道德和职业操守有关的案件,就医德医风事宜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建立同行相互监督的保护机制。
4.提升医生职业能力、操守和地位。
加强学校循证医学教育,将循证医学理念融入临床培训和诊断。将德才兼备的人才理念融入医生培育、选聘、使用、激励全过程。严格遵循患者知情原则,引导医生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减少诊疗随意性。加强医生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和完善医生声誉评价和激励机制。畅通医护人员职称评聘和职位晋升通道,增加各级各类党政代表、委员配额,加大荣誉表彰力度,提升职业地位和荣誉感。
5.增加公众健康和医疗知识。
高度重视健康和医疗知识的普及。各级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普遍增设健康模块,定期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健康促进、就医行为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引导患者科学适度就医、合理安全用药、不迷信昂贵诊疗技术和药品,不断提高对医生过度诊疗行为的鉴别能力。大力发展医疗社会工作,加强对患者的社会帮扶。
8. 我国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弊端有哪些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有时代特色的医疗保险体系,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往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的弊端入手,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大力度进行医疗保险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1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情况 我国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部分。这项制度实施几十年来,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轻职工的个人和家庭负担、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费用国家和企业包得过多,负担沉重、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2)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窄,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此衡低,部分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与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存,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不统一。由于原有的这套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森迅做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以下称《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在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以来,全国各省市以“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为原则,加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省市基本上都根据实际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成立了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社保基办),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并由社保基金办负责审核并选定了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和定点药店,拟定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及相应的管理办法等。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各地还普遍建立了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以解决社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之上的医疗费用。 2 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 在《决定》颁布实施的4年多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产业结构的变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户籍制度管制的松动等,现行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公平性问题 尽管公平性是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决定》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点,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特殊性,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首先就总体来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不足1亿,不到总人口的1/12,绝大多数人群尤其是广大农民没有医疗保障。尽管我们在农村推行的是与城镇医疗保险体制不同的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农民收入、乡级财政等诸多限制,实施状况令人担忧,看病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从长远来看,打破城乡分割,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必然要求。因此,农村的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应该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总体框架来考虑。其次,单纯就城镇来看,根据《决定》的要求,参保人群的覆盖范围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至于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事实上,各省市在实施中原则上将后者均列入医疗保险计划中。但是,从实施效果看,由于受企业(包括个人)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所限,实际参保人群覆盖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导致一大部分人群的医疗需求毫无保障,愿意参保而且有支付能力者主要是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职工和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在职职工,而民营、三资企业的职工、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城镇弱势群体(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职工、大病、重病和特殊病患者、体弱多病的退休人员)参保率很低,原来享受公费医疗的在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享受部分劳保医疗保障待遇的职工直系亲属均未纳入现行医疗保昌枣险保障范围,涌入城镇的大量外来劳务工者也完全没有医疗保障。由于社会人群参保率低,参保职工年龄结构又趋于老化,这会使保险基金的积累性减弱,并逐渐萎缩:一方面使得保险统筹基金的横向社会互助互济性差,不能均衡医疗费用负担;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个人账户的纵向积累保障作用大大减弱。这既不利于分散医疗风险,又没有体现出社会医疗保险的共济性与公平性,同时,也危及了医疗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2 基金平衡问题 基金平衡是医疗保险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也是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目前来看,全国各省、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均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基金收支不平衡,社会统筹基金保障程度低,个人账户支付能力弱,无法满足参保人的基本医疗消费需求。 目前的现状:一方面,由于前述社会人群参保率低、结构老化等原因,基金的积累性在减弱甚至萎缩,而政府并没有给予基金以财政支持,加之许多单位应参保不参保,无故拖延保费的缴纳,漏报、瞒报工资基数来逃避缴费,致使基金的筹资水平很低;另一方面,从实际医疗消费看,即使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由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设置的“门槛”过高,超过封顶线以上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风险大,参保人自负医疗费用的比例高等原因,加之缺少合理有效的供方制约机制导致,如医院乱收费、滥用药、滥检查以及药品生产流通环节虚高定价等问题,一旦患了大病、重病或慢性病,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支付就会严重不足,且存在较大缺口,参保人不得不用现金支付很高的医疗费用,这给低收入者和体弱多病者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2.3 补充医疗保险问题 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我国处于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是“低水平、广覆盖”,而它在保险深度和广度上的缺口,需要依靠补充医疗保险即商业医疗保险来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灵活便利,自由选择性强,能够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要。而其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也可以为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所借鉴,以促进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因此,只有将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有效衔接,才能使医疗保险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起步不久,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障碍。集中表现在:(1)医疗改革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2)缺乏鼓励开办健康医疗保险的政策支持;(3)保险公司自身的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医疗保险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业务。由于医疗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且长期作为从属业务或附加险来对待,各保险公司在医疗保险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普遍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较低;人才培养不够,尚未建立起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产品创新能力不强,险种单调重复,难以满足市场的不同要求。 2.4 医疗机构改革问题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横向上来看是行政性垄断没有被打破,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直接拥有和管理医疗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医院上面,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公立医院利益的保护者。这限制了其他产权形式医疗机构的发展,市场因为缺乏竞争而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公立医疗机构利用其垄断地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乱收费、滥检查、滥开药、服务质量差,直接受害的是普通的医疗服务消费者。从纵向上来看,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是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结构失衡,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运行成本高,总体利用效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因此,医疗机构亟待改革,医疗卫生资源需要重新整合。 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3.1 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加强医疗保险制度的宏观指导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所涉及的社会活动范围非常广泛,成为与各参保人员不可分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人们医疗需求为目标的中、长期医疗保险事业发展规划,以指导社会发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并使之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行动指南。通过医疗保险事业规划,实施为参保者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障,努力实现社会经济与医疗保险事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长计议,立足长远,科学、民主地谋划未来医疗保险事业,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 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规模、速度、比例,确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基金筹集与使用、费用分担与费用制约机制,准确地把握全局与局部、眼前与长远、总体与单位等各类规模、速度、比例指标,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协调医疗保险管理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参保人员等各种医疗保险关系,按照社会需要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浪费。在动态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平衡,使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处于良性循环中,促进医疗保险事业不断进步,使更多的社会成员享受到更多的医疗保险所带来的利益。 3.2 加快医疗保险的立法步伐,构筑起医疗保险法律保障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是为了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基本医疗需要而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公平性的特点。因此,为保证其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法律途径由国家立法实行。医疗保险基金是为参保人员在出现疾病风险时提供资金保障而建立起的一道健康安全网,是全体参保人员的“保命钱”,其作用的发挥意义深远且重大。而现今其相关立法的不健全、滞后,对危及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行为,相关法规条款针对性不强,处罚力度较弱,甚至于执法处罚无据,难以有效地发挥法律处分的强力作用,以达到惩戒警示的目的。为此,建议尽快将医疗保险列入立法计划,加快医疗保险法规立法,从而构筑起一道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法律保障防线,以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是当前医疗保险工作的紧迫任务。 3.3 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动态研究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使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不断提高,旧的医疗保险政策只能适应原有的基本医疗需求,不能解决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甚至为解决以往的矛盾或问题而引起新的问题。影响医疗保险发展变化的关系较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原因千差万别,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情况较为复杂。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研究是为预防在医疗保险制度施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矛盾,及时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施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加强医疗保险制度过程管理和动态研究,择机调整医疗保险政策,以避免或减少因为医疗保险政策滞后而造成的对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保险基金的冲击和浪费现象,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才能有效地发挥医疗保险政策作用,才能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医疗需要,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稳步运行。 3.4 开源与节流并举,重在节流 合理利用医疗保险基金是实施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对医院在医疗安全上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必须认真考虑医疗安全,各种新的医疗技术项目的开展、新的诊疗设备的相继投入、高新医用材料的运用,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因此,作为医疗提供方均希望通过安全使用高新设备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能为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这样做却导致了医疗成本的增加,社会医疗负担的增加,给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造成新的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所占参保人群结构比例不断攀升。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并未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同步,面临着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增长困难而医疗需求增长加快的双重压力。这不利于医疗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若不加以及时研究和解决,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卯粮寅食,使医疗保险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会使整个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功亏一篑,失信于民。因此,就目前而言,既要开源也要节流,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流放在首位,加强医疗费用控制,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保险基金,保证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 3.5 加强引导,引入竞争,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社区医疗机构建设 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提供方掌握全部的医疗信息及医疗资源,处于垄断地位,形成卖方市场,从而容易使市场失灵。仅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资源合理配置及合理利用的问题。因此,为保证医疗服务公平竞争,保证参保人员合法利益,政府干预必不可少。就目前来讲,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尤显突出,政府部门应通过宏观管理,搞好卫生资源规划、配置,制定相关扶持社区医疗卫生的政策,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医疗卫生建设,多渠道、多方位地加大社区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加大培养适应社区医疗卫生需求的通科医生,提高社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社区就医环境,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在确定医疗机构的定点上,依据社会平均成本或先进成本制定费用支付标准和规范,依据医疗保险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确定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所需卫生资源量,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扭转被动局面。引导医疗机构通过内部挖潜,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给予政策支持,加快定点步伐,并从医疗保险结算政策,标准上适当倾斜,以吸引参保患者就近就医,方便参保病人,降低医疗成本,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
9. 国内67%罕见病用药已纳入医保,中国医保制度还有什么缺陷
虽然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很大的进,但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部人口只是第一步,离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还差得很远。中国的医保制度在保险体系、制度差异、控费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制度的公平和效率。另外,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对医保制度的有效运转产生重要影响。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均筹资水平为2600元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分别是400元左右,前者是后两者6.5倍之多。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筹资水平最高的上海是全国平均的4倍多。筹资水平的差距必然会导致保障水平的差距。比如,职工医保的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在83%左右,而居民医保锋敬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则只有50%左右,差距明显。这里谈到的还只是费用上的差距,实际上,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在大城市大医院的集中,城乡居民和各地区居民在享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10. 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前途坎坷
虽然互联网医疗目前发展不是很好,但个人认为互联网医疗是发展趋势。中国医疗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必将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等候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成为常态,受制于顶层设计、医保联网欠缺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不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始终难以落地,优质医疗资源被“小病”占据,而基层医疗资春橘源却被闲置。这些低效率运行的问题也为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